資源簡介 《鳥類》教學設計 一、對本節課的基本認識與理解 本節課的性質、在教材中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是在認識和學習較為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魚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比較高等的脊椎動物類群,而且體溫維持相對穩定。以家鴿為例,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使學生對鳥類善于飛行的原因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鳥類的主要特征這一重要概念,為學習下一節的哺乳動物做好知識與技能的鋪墊。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對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有一定的基礎。另外,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知識的鋪墊。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2、舉例說明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確立鳥類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類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嘗試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鳥類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愛鳥類護鳥類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舉例說明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難點 1、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確立鳥類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類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嘗試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 各種鳥類的圖片、標本;家鴿的骨骼標本;多媒體課件,鳥類類的相關視頻 二、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與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宗旨與意圖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種多樣的鳥類 鳥類的主要特征 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課堂小結 引入環節,閱讀思考 新授環節,觀察法、對比法、分析法 新授環節,本節重難點,觀察法、資料分析法、歸納總結法 新授環節,觀察法,分析法 總結歸納法 利用“想一想,議一議”引入。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想一想,議一議”,思考討論:有些鳥類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為什么它具有這么強大的飛行能力呢?如果人在雙臂上縛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鳥類一樣嗎? 教師出示大山雀、金雕、丹頂鶴、啄木鳥類和野鴨五種鳥類的圖片,請同學認真觀察。 完成思考題: 學生討論并完成教材31頁的表格。 分析鳥類喙的特征與鳥類的食性之間的關系,鳥類足的特征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 這些鳥類在外部形態上有哪些共同特點? 一、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提出問題。教師帶領學生討論問題:“鳥類的哪些形態結構特征是適應飛行生活的?”把問題細化為四個方面,并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組學生討論一個相應的問題。 問題如下: 鳥類的體形是怎樣的?這與它的飛行生活有什么關系? 鳥類的羽毛既有彼此重疊的部分,又相互留有空隙,想一想,這與飛行有什么關系呢? 鳥類的胸肌與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發達程度如何? 鳥類的胸骨與這塊骨上附著的肌肉聯系起來考慮,你能作出怎樣的推測? 師生共同總結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二、鳥類的其他特征 提問:鳥類的飛行需要大量能力,哪里來的?食物中的能力需要哪些系統配合才能釋放出來? 請學生談談有沒有鳥類糞落在身上或車上的經歷,鳥類不停地吃食,體重增加影響飛行嗎?消化能力如何? 播放鳥類呼吸時進出肺和氣囊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鳥類的雙重呼吸特點。 提問:營養物質和氧氣的運送需要那個系統參與? 提問:體溫恒定有什么意義?鳥類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3、總結鳥類的主要特征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鳥類的主要特征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請學生觀看后回答問題:從資料看出鳥類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你還能作補充嗎?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鳥類的主要特征。 認真閱讀教材“想一想,議一議”,思考并回答相應問題。 認真觀察圖片,完成表格內容的填寫。并小組合作討論思考題,初步歸納鳥類在外部形態上的共同特點。 根據問題,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作出假設:鳥類的體形、羽毛、肌肉、骨骼等于飛行相適應。 每組同學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結合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相應實驗材料,學生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方案。 認真觀察鳥類飛行時的姿態和家鴿模型,總結鳥類的體形呈流線型。 認真觀察翼和羽毛的圖片,分析,推理得出結論。 結合教材圖片,得出結論:鳥類的胸肌發達。 觀察家鴿的骨骼模型,指出胸骨的位置,明確胸肌附著其上,胸肌的收縮舒張牽動雙翼。 每個小組得出自己的探究結論。 每組派代表交流探究結論,全班匯報并完成表格。 身體呈流線型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 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內中空 胸肌發達,附著于胸骨,胸骨上有突起 聯系學過的人體各系統的知識,思考鳥類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等特點。 聯系生活實際,回答:鳥類的食量大,消化能力較強。 學生觀看,繪出氣體在肺和氣囊中的流動途徑。 回答:循環系統 思考回答:恒溫增強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通過產卵繁殖后代。 歸納得出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匯報。 回顧并說出鳥類的主要特征。 由此啟發學生思考鳥類善于飛行的更深層次的原因,為后面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做鋪墊。 初步認識鳥類的多樣性。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 鍛煉學生依據經驗作出假設的能力。 檢查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和步驟的掌握情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以觀察為探究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學生通過對圖片、模型的觀察,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歸納能力 引發學生建立前后知識網絡。 與生活相聯系的能力。 培養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 促進學生自主購機概念。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促進愛鳥類護鳥類情感的形成。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練習 1、家鴿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D ) A.減少空氣的阻力 B. 維持身體平衡 C. 減輕體重 D. 附著發達的胸肌 2、下列不屬于鳥類類氣囊作用的是( A ) A.進行氣體交換 B. 散熱降溫 C. 降低身體的比重 D 減小飛行時內臟之間的摩擦 3、鳥類類與其它種類動物最主要的區別是( A ) a.體表有羽毛 b. 前肢變為翼 c. 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 d.心臟有四個腔 e. 體溫恒定 A.a b c B. b d e C. a c e D. c d e 4、鳥類類扇動翅膀的動力主要來自( B )。 A.背肌 B.胸肌 C.腹肌 D.翅膀上的肌肉 5、與家鴿保持體溫有關的結構是( D ) a.食量大,消化強 b.雙重呼吸 c.骨中空 d.血液 輸氧能力強 e.具有氣囊 f.體表覆羽毛 g.胸肌發達 A. abceg B.cdae C.defg D. abdef 6、哪類不是體溫恒定的意義( A ) A.適于飛行 B.減少對環境的依賴性 C.增強適應能力 D.擴大分布范圍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鳥類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板書設計 鳥類 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消滅鼠類和害蟲,提供動物蛋白,觀賞) 鳥類 有喙無齒 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流線型 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體表覆羽 形態結構特點 其他特征 心跳頻率高 胸骨附著發達胸肌 體溫恒定 骨輕、薄、堅固 產卵繁殖后代 四、教學反思: 優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圍繞鳥類的主要特征這一重要概念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觀察法、資料分析法等方法,由外而內,由整體到局部地探究得出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整節課設置問題串,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環環相扣,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構建鳥類的主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前后知識之間的關聯;注重板書設計,采用生物概念圖的方式,師生共同構建本節知識框架,強化概念的形成。 缺點:關于鳥類與人類關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這樣的教學,需要更好地指導和評價,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確保小組合作活動的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