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抵制不良誘惑 預防違法犯罪第一框 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學習目標與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自覺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能力目標】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力,提高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的能力。【知識目標】了解不良誘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的基本方法。一、不良誘惑的危害(1)區分生活中的不同誘惑情境活動一:觀察生活——說一說:在我們身邊存在著哪些誘惑? (引導學生討論)如:榮譽的誘惑 金錢的誘惑 理想職業的誘惑舒適工作生活環境的誘惑 好煙好酒的誘惑 游戲機的誘惑“黃、賭、毒”的誘惑 “法輪功”等邪教的誘惑議一議:哪些屬于不良誘惑?如:好煙好酒的誘惑 “黃、賭、毒”的誘惑 “法輪功”等邪教的誘惑(2)不良誘惑的危害情境活動二:(教材P53頁圖文材料)討論:結合上述漫畫和事例,談一談它們的危害。(見教材P53頁——54頁教材)讀一讀:(見教材P54頁閱讀材料)想一想:“黃、賭、毒”、“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有哪些危害?(教材P54頁)做一做:請分別拒絕“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設計一條宣傳用語。 如:“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二、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情境活動三:(教材P55頁材料)說一說:弟弟陷入吸毒的泥潭,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議一議:我們從哥倆的事例中得到哪些啟示?情境活動四:(教材P55頁下材料)議一議:1、如果遇到下列情況,自己會怎么想?會怎樣拒絕?①有人約自己在上課時間去錄像室看錄像。②有人邀自己賭博玩樂。2、想一想 我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情境活動五:(教材P56頁下材料)1、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可以通過哪些方法進行抵制?2、議一議: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3、我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三、歸納總結,本框問題:1、不良誘惑的危害:(1)(2)(3)2、青少年應怎樣自覺抵制不良誘惑?(1)(2)(3)鞏固練習:1.我們都渴望成功與榮譽,但是我們必須通過正當途徑來獲得。下列符合這一想法的是( )A.考試打小抄,贏得好成績 B.參加體育鍛煉,爭取在運動會跑個第一名C.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D.我們不一定非得獲得成功與榮譽2.目前,互聯網使用日益廣泛,在網絡上也充斥著很多不健康的內容。小東自從迷戀上網絡后,沉迷于聊天,無心學習,最后發展到曠課逃學。這說明( )A.上網危害健康 B.對于誘惑,青少年無能為力C.要想健康成長,就遠離網絡 D.青少年要學會拒絕不良誘惑,文明上網3.放學后,小明發現一個人神秘地向大家推薦一些書籍,仔細一看是幾本黃色書籍。小明很好奇就買來偷偷地看,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這一事例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小明的行為是犯罪行為 ②不良誘惑會毒害人的心靈,影響身心健康 ③我們要克服獵奇心理,提高自控能力 ④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夏夜的草原上,一頭強壯的驢子在悠閑地吃草。一只小小的吸血蝙蝠悄悄地落在驢子的后蹄處,用它細小的舌頭輕輕地舔著驢子的腳踝處,起初,驢子還不斷抬蹄或用尾巴來回掃動,但漸漸地被舔得很舒服,驢子便不再煩躁,繼續吃草。就這樣,驢子就麻醉了,蝙蝠一會兒就咬了個小口子,與同伴輪流喝干了驢子的血。“殺人蝙蝠”僅僅施以“舒服”而致命的誘惑,就在驢子的陶醉中殺死了這個比自己大千百倍的對手。1.不良誘惑有時就像小小的“殺人蝙蝠”,悄悄地接近我們,慢慢地腐蝕我們。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的“殺人蝙蝠”嗎?請舉三例。2.請你針對某種不良誘惑,寫出一句關于拒絕這種誘惑的宣傳用語。3.面對“殺人蝙蝠”一樣的不良誘惑,我們如何才能不上當呢?第二框 預防違法犯罪 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自覺遵紀守法【能力目標】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知識目標】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一、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1、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57——58頁材料)討論:①魏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②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受到什么啟示?-2、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何特點?(閱讀教材,找出概念,在課本上標下來)法律法律具有三個基本特征:3、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區別(閱讀P58相關鏈接,把下表格抄在課本上)違法行為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違反的法律 應受到的懲罰一般違法行為 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大 尚未觸犯刑法 應承擔民事責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犯罪 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觸犯了刑法 應受刑罰處罰4、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聯系是什么?(閱讀P59教材內容,找到標下來)5、情景活動二:讀圖:教材P59頁——本是花季少年說一說:你從這幅圖中看出了什么?(認清不良行為的危害,預防違法犯罪。)試一試:“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請你舉例說明。二、遵紀守法,防微杜漸情境活動一:看一看 說一說(教材P59頁圖文材料)說一說:①若你遇到漫畫中的這些情況,自己會怎么辦?②有人說“偶爾做一次也沒有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活動二:相關鏈接——閱讀教材P60頁了解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60頁)想一想:在我們周圍同學身上存在著哪些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議一議:這些行為會帶來哪些危害?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樣幫助他(她)?查一查:查閱有關法規,了解以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8種犯罪會受到刑事制裁,以滿16周歲的人對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擔刑事責任。教師講述:我國刑法規定:“以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以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以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上述法律規定說明,即使不滿16周歲,犯上述8種罪也要受到法律的嚴懲。歸納總結:1、怎樣預防違法犯罪?(1)(2)通過P57—58類似案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答: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通過P57—58類似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答:(1)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都有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我們要預防違法犯罪,就必須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2)只有防微杜漸,才能防患于未然。我們一定要從小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長 。(把以上2和3題抄在課本上)鞏固練習:單項選擇:1.“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告訴我們( )A.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B.一般違法必然發展為犯罪C.一般違法和犯罪沒有任何區別 D.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2.一般違法和犯罪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區別只是在( )①違反的法律不同 ②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處罰的方式不同 ④本質不同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3.下列做法不利于培養我們防范意識預防違法犯罪的是( )A.放任不良行為的發展 B.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C.勿以惡小而為之 D.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4、初中生陳某曾因經常敲詐同學的小額錢財被公安機關拘留過,但他仍執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因搶劫他人錢財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這說明( )①不良行為有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②犯任何小錯都不應該原諒 ③只要犯了錯就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④“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想法是危險的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下列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有( )①吸毒 ②賭博 ③上網 ④撒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6、小宇是一名初一學生,起初他不認真學習,經常勒索小同學少量財物,受到學校批評、處分。后來,他發展到打架斗毆、小偷小摸,被公安機關罰款、拘留多次,仍不悔改,終于走上了搶劫的道路。因搶劫路人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⑴小宇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⑵小宇的變化過程說明了什么?⑶這則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