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講走近細胞(解析版)考綱對本模塊內容的具體要求如下:1.多種多樣的細胞(理解應用水平)2.原核細胞和真核洗白的異同(理解應用水平)3.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應用水平)4.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實驗與探究能力)本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以選擇題為主,綜合其他章節相關知識來考查多種多樣的細胞。在復習過程中應明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及劃分依據,熟悉幾種具有的原核生物的真核生物的結構特點。并且掌握高倍顯微鏡的正確作用步驟,能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從生物圈到細胞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原因: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病毒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因此,培養基中不可以直接培養病毒)(2)單細胞生物依賴單個細胞完成各種生命活動。(3)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的生命系統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對于植物,無系統這一結構層次);各生命系統既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2)最大的生命系統是生物圈。(3)病毒不是(選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統。(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細胞形態的單細胞生物。(5)血液屬于組織,皮膚屬于器官,大腸桿菌既是細胞又是個體。3、對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理解(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生物體功能的基本單位。(3)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無數實驗證明,任何結構完整性被破壞的細胞,都不能實現細胞的完整生命活動。(4)生命系統的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基礎之上的。1.SARS病毒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解析 病毒無細胞結構。2.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屬于生命物質。(√)3.病毒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它屬于生命系統的最基本層次。(×)解析 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生命系統的最基本層次是細胞。4.一株樟樹和一只山羊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相同。(×)解析 樟樹沒有系統這個結構層次。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細胞形態的單細胞生物。(√)二、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結構: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鏡頭光學結構物鏡:帶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平面:視野變暗反光鏡凹面:視野變亮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或下降機械結構轉換器:更換物鏡光圈:調節視野亮度2、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以葉片為例)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撕下葉片下表皮,放入水滴中,蓋玻片的一側接觸水滴,緩慢蓋上蓋玻片。3、操作流程:低倍鏡下找到清晰物象→將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視野中央(若物象位于視野的左下方,仍往左下方移動玻片)→轉動轉化器換高倍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象清晰4、注意事項①低倍鏡下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安放→對焦→低倍鏡下觀察: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距離約為0.5cm)停止下降;左眼觀察視野,雙手向上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至看到物象,細準焦螺旋微調看清楚物象。②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換用高倍物鏡。③換用高倍物鏡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焦。5、如何判斷視野中異物的位置:污物移動在裝片上移動裝片污物移動在目鏡上污物不動轉動目鏡污物移動在物鏡上6、有關顯微鏡的若干問題分析:(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2)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了180度。例如:字母“b”的像是字母“q”(3)放大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視野的大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就越小。(先10倍目鏡,10倍物鏡,后換成40倍物鏡,若原看到一行64個細胞,現看到16個細胞;若原看到視野中64個細胞,先看到4個細胞。)(4)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低倍鏡時高倍鏡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遠近所看到細胞的數量多少所看到細胞的大小小大視野的明暗明暗視野的廣度寬廣狹窄三、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巧學助記] 常見原核生物的“一、二、三”(1)重難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模式圖解大小較小較大本質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真正的細胞核細胞壁有,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支原體無細胞壁)①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②動物細胞無③真菌細胞有,主要成分是多糖。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細胞核擬核,無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擬核:大型環狀;質粒:小型環狀細胞核中:和蛋白質形成染色體(質);細胞質中:在線粒體、葉綠體中裸露存在是否遵循遺傳規律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核基因遵循,質基因不遵循可遺傳變異類型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轉錄、翻譯同時、同一地點進行有時間、空間上的間隔增殖方式二分裂(注意:不是無絲分裂)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有關的DNA分子,共有的細胞器核糖體。【易錯點撥】:①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常見的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是真核生物;單細胞綠藻(如衣藻)、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②藍藻(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發菜等)屬于原核藻類,但綠藻、紅藻、黑藻等屬于真核藻類。③生物名稱中帶有“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I)細菌:從名稱上看,凡是“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II)放線菌:屬于原核生物,如鏈霉菌。III)真菌類:屬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銀耳、猴頭、靈芝等)。④真原核生物的“不一定”I)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但屬于真核細胞。II)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線粒體。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的細胞中就沒有線粒體。⑤常見的原核生物及與易混淆的真核生物常見的原核生物易與之混淆的真核生物細菌:細菌常帶有“桿、球、螺旋”或“弧”字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毛霉等)放線菌:如鏈霉菌等藍藻:藍球藻、念珠藻、顫球藻、魚腥藻、發菜衣藻、傘藻、輪藻、黑藻、水綿等2、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細胞多樣性:①表現:細胞的形狀、大小、種類、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如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同一個體的不同類型的細胞。②直接原因:構成細胞的蛋白質分子不同。③根本原因:a不同生物細胞具有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與DNA的多樣性有關;b同一生物不同細胞具有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2)細胞統一性的表現①結構方面:均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糖體等結構;②組成方面:不同的細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學組成——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種類基本相同;③能量方面:都以ATP作為唯一直接供能物質;④遺傳方面:都以DNA為遺傳物質,各種生物共用一套完全相同的密碼子;⑤增殖方面:細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細胞分裂;(3)細胞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相統一的實例(1)蛔蟲在腸道內寄生,只進行無氧呼吸,細胞內沒有線粒體。(2)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也沒有各種細胞器,如核糖體、線粒體等,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質,細胞呼吸方式是無氧呼吸,不能進行細胞分裂,而且壽命比較短。(3)神經細胞具有突起,有利于提高興奮傳導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4)卵細胞大,有利于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精子小,含細胞質很少,尾部含豐富的線粒體,有利于精子的運動。(5)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積,且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含量較多,核孔數量多。(6)代謝旺盛的細胞中,線粒體、核糖體含量較多,核仁較大,核孔數量多。(7)癌細胞形態結構發生改變,細胞膜上糖蛋白含量減少,使得細胞間黏著性減少,易于分散和轉移。四、細胞學說(1)建立過程①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并將其命名為“細胞”(死細胞);②列文.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了活細胞(未上升到理論)③19世紀30年代,德國的兩位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④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作為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2)內容①組成: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②功能:每個細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基本單位,既有它們“自己的”生命,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③來源: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3)意義①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②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揭示了生物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1.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虛像。(√)2.使用高倍鏡時,應先調節粗準焦螺旋,再調節細準焦螺旋。(×)解析 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不能調節粗準焦螺旋。3.噬菌體與草履蟲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解析 噬菌體是寄生于細菌的病毒,無細胞結構;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應為是否具有細胞結構。4.藍藻細胞的能量主要來源于其線粒體中的有氧呼吸過程。(×)解析 藍藻細胞是原核細胞,細胞中沒有線粒體。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細胞膜和細胞質。(×)解析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細胞膜和細胞質不屬于細胞器。6.大腸桿菌分泌的蛋白質需要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解析 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7.發菜細胞的葉綠素分布在其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解析 發菜是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葉綠體。8.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細胞的多樣性,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解析 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不能揭示細胞的多樣性。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并不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9.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解析 細胞學說中講到,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而并非一切生物,比如病毒,就沒有細胞結構。一、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例1:(2020·陜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調研)下列各項研究實例與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對應正確的是()選項研究實例結構層次A家鼠數量每天可增加1.47%個體B某地蒼鷺的數量變動種群C兔與狐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群落D瓢蟲的空間分布群落【答案】B【解析】A.家鼠數量變化屬于種群層次;B.某地蒼鷺的數量變動屬于種群層次;C.兔與狐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屬于生態系統層次;D.瓢蟲的空間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即種群層次。變式訓練1: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關于它們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都是細胞B.它們構成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都是一樣的C.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全部動植物構成群落D.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全部草構成一個種群【答案】A【解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A正確;冷箭竹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大熊貓具有系統這一層次,B錯誤;群落是指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C錯誤;種群是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全部草可能屬于不同的物種,D錯誤。變式訓練2:從生命活動的角度理解,人體的結構層次為()A.原子、分子、細胞器、細胞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C.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D.元素、無機物、有機物、細胞【答案】B【解析】個體水平以下是組成個體的系統、器官、組織,直至細胞。二、闡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例2:自然界有許多名字中帶有“藻”字的生物,比如藍藻(即藍細菌)、綠藻、紅藻和黑藻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藍藻和綠藻是原核生物,紅藻和黑藻是真核生物B.核糖體是藍藻、綠藻、紅藻和黑藻合成蛋白質的場所C.黑藻是單細胞生物,其細胞內有多種能吸收光能的色素D.藍藻細胞的擬核區域有若干個裸露的環狀DNA分子【答案】B【解析】藍藻是原核生物,綠藻、紅藻和黑藻都是真核生物,A錯誤;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B正確;黑藻是多細胞生物,其葉肉細胞中含葉綠體,葉綠體內有多種能吸收光能的色素,C錯誤;藍藻細胞的擬核區域只有1個裸露的大型環狀DNA分子,D錯誤。變式訓練3: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是生物科學研究的模式微生物。我國科學家完成了釀酒酵母體內部分染色體的人工合成,開啟了人類“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紀元。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與大腸桿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酵母菌和大腸桿菌在射線照射時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C.脫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體所必需的原料D.釀酒酵母和大腸桿菌的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轉錄,在細胞質中翻譯【答案】D【解析】酵母菌為真核生物,而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故酵母菌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大腸桿菌沒有,但二者都能發生基因突變,A、B正確;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合成蛋白質的原料是氨基酸,合成DNA的原料是脫氧核苷酸,C正確;大腸桿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轉錄和翻譯均在細胞質中進行,D錯誤。變式訓練4:(2021重慶北碚區高三模擬)下列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有關描述中,正確的是()A.新冠病毒具有核糖體,能合成蛋白質B.大腸桿菌無染色體,可通過無絲分裂增殖C.酵母菌具有多個質粒,其質粒能自主復制D.黑藻具有螺旋帶狀葉綠體,營養方式為自養【答案】C【解析】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沒有核糖體,A錯誤;B.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進行無絲分裂,B錯誤;C.細菌和酵母菌均有多個質粒,其質粒均能自主復制,C正確;D.黑藻具有球形或橢球性的葉綠體,D錯誤。變式訓練5:(2021·天津靜海一中模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大腸桿菌和藍藻在結構上有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等)B.藍藻與變形蟲結構上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營養方式為自養,后者營養方式為異養C.顫藻與發菜的共同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藻含光合色素,而發菜細胞含葉綠體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多樣性【答案】A【解析】A.大腸桿菌和藍細菌都是原核生物,它們在結構上具有統一性,如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DNA)等,A正確;B.藍細菌是原核生物,變形蟲是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最大的差異是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錯誤;C.發菜和顫藻都是原核生物,細胞中不含葉綠體,C錯誤;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沒有揭示生物體結構多樣性,D錯誤。故選A。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例3: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及內容要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 ④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⑤列文虎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 ⑥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由細胞水平進入了分子水平 ⑦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A.6項 B.5項 C.4項 D.3項【答案】D【解析】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①正確;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未揭示細胞的多樣性,②錯誤;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③正確;細胞學說并沒有提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④錯誤;細胞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發現并命名的,⑤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了細胞水平,⑥錯誤;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是魏爾肖對細胞學說的補充,屬于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內容,⑦正確。綜上所述,共有3項正確。變式訓練6: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胡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軟木塞薄片中的蜂窩狀小室是真正的細胞B.施萊登最先提出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C.施萬最先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D.菲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存在的活細胞【答案】A【解析】在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有多位科學家作出了重大的貢獻。B、C、D三項說法都是正確的,但A項中胡克在自制顯微鏡下看到的軟木塞薄片中的蜂窩狀小室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細胞,而是已死亡細胞的細胞壁。但他由這個發現提出了細胞的概念,為細胞學說的建立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礎。變式訓練7:(2021·遼寧朝陽市·高一其他模擬)細胞學說最早由施菜登和施旺提出,魏爾肖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完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施萊登和施旺認為除病毒外,動植物等生物由細胞構成B.細胞是相對獨立的單位,對其他細胞的生命活動不起作用C.施萊登和施旺提出動植物細胞由老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D.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一個過程【答案】D【解析】A.施菜登和施旺并未提及病毒,A錯誤;B.細胞對其他細胞的生命活動會有影響,B錯誤;C.施菜登、施旺只是提出新細胞從老細胞中產生,但并未提出通過什么方式產生,魏爾肖認為由分裂產生,C錯誤;D.根據題意,可以得出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D正確。故選D。四、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例4:在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球細胞時,不同的放大倍數下,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被觀察到C.若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會左移D.若甲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答案】A【解析】分析題圖可知,乙的放大倍數大于甲的放大倍數,若使用相同的光圈,放大倍數小的視野較亮,而放大倍數大的視野較暗,A正確;由于甲放大倍數小,視野范圍大,因此乙的視野下只看到甲中的部分細胞,B錯誤;若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會左移,C錯誤;若在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則需要再調焦,待物像清晰后再換高倍鏡,若在甲物像模糊的情況下改換成乙,則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錯誤。變式訓練8:用顯微鏡的1個目鏡分別與2個不同的物鏡(10×、40×)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2個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圖甲在b條件下觀察到的視野。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條件下視野的亮度比b條件下的大B.若不改變載玻片的位置,則a條件下比b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多C.由在b條件下轉變為在a條件下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D.若b條件下視野中剛好充滿彼此相連的64個細胞,則a條件下視野中最多可觀察到4個完整細胞【答案】D【解析】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越近,視野越暗,圖甲中,a條件下的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較b條件下的近,因此a條件下物像的放大倍數較b條件下的大,視野的亮度比b條件下的暗,看到的細胞數比b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少,A、B錯誤;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視野的右上方,實物在視野的左下方,由在b條件下轉變為在a條件下觀察時,即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C錯誤;b條件下目鏡的放大倍數為10倍,a條件下目鏡的放大倍數為40倍,若b條件下視野中剛好充滿彼此相連的64個細胞,則a條件下視野中最多可觀察到64÷(40÷10)2=4個完整細胞,D正確。1.(2020·全國Ⅰ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答案】B【解析】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屬于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是空氣傳播,因此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A正確;病毒無細胞結構,其增殖需要在宿主細胞中進行,故病毒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錯誤;因為高溫可以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所以可以通過煮沸的方式殺死病原體,C正確;一些病原體可能存在于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因此勤洗手可以降低被病原體感染的風險,D正確。2.(2020·全國Ⅲ卷)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下列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教室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可以通過體溫測量初步排查D.每天適量飲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為酒精可以使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變性【答案】D【解析】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抗原—抗體反應等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A正確;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室內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B正確;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可以通過體溫測量進行初步排查,C正確;75%的醫用消毒酒精可以殺滅新冠病毒,飲用的白酒一般沒有這么高的濃度,且沒有飲酒能殺滅病毒的科學依據,D錯誤。3.(2019·海南卷)下列關于實驗中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B.需在高倍鏡下才能觀察到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C.在低倍鏡下可以觀察到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形態及大小D.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核時,可用甲基綠進行染色【答案】B【解析】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以保持細胞處于生活狀態,A正確;在低倍鏡下即可觀察到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B錯誤;在低倍鏡下可以觀察到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C正確;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且洋蔥根尖細胞無葉綠體,呈白色或無色,故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核時,可用甲基綠對DNA進行染色,染色后可發現DNA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中,D正確。4.(2018·海南卷)關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進行無氧呼吸B.酵母菌有線粒體,而乳酸菌無線粒體C.酵母菌具有細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擬核D.溶菌酶能破壞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細胞壁【答案】D【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乳酸菌是厭氧菌,二者都能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線粒體等眾多細胞器和細胞核,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有擬核和唯一的細胞器即核糖體,無線粒體,B、C正確;溶菌酶能破壞乳酸菌的細胞壁,不能破壞酵母菌的細胞壁,D錯誤。5.2020年人類飽受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折磨,因為人群缺少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發的嚴重傳染病B.新冠病毒的主要化學組成是蛋白質和核酸C.新冠病毒屬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D.新冠病毒的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新冠病毒具有傳染性,A正確;新冠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其結構簡單,主要化學組成是蛋白質和核酸,B正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新冠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C錯誤;新冠病毒無獨立代謝的能力,其增殖過程必須依賴宿主細胞,D正確。6.(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研究人員在某沿海水域發現了一種新型異常大病毒(TetV),它能感染海洋浮游植物(主要是指藻類)而對動物無影響。TetV主要通過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種群達到有效傳播,當浮游植物感染TetV后,其細胞會自動分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培養TerV時,培養基中應加入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便于病毒直接吸收利用B.TetV能夠利用任何水生植物細胞中的核糖體合成自身蛋白質C.TetV與海洋浮游植物屬于寄生關系,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無關D.某些海洋浮游植物細胞中無成形的細胞核,不借助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不能用培養基直接培養,A錯誤;B.TetV能感染海洋浮游植物,因此其可利用海洋浮游植物細胞中的核糖體合成自身蛋白質,不是所有的水生植物都會被感染,B錯誤;C.TetV與海洋浮游植物屬于寄生關系,TetV主要通過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種群達到有效傳播,當浮游植物感染TetV后,其細胞會自動分解,可見該病毒與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有關,C錯誤;D.某些海洋浮游植物細胞(原核細胞)中無成形的細胞核,也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所以可以進行光合作用,D正確。故選D。7.鳥類傳播的H7N9病毒可在全球引發疫情,下列有關H7N9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A.H7N9病毒與酵母菌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H7N9病毒和大腸桿菌細胞所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C.人體清除被H7N9病毒感染的細胞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D.H7N9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先通過細胞免疫進行防御【答案】C【解析】H7N9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酵母菌為真核生物,A錯誤;H7N9病毒沒有核糖體,B錯誤;人體清除被H7N9病毒感染的細胞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C正確;H7N9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先通過皮膚、黏膜進行防御,D錯誤。8.(2021·四川高三模擬)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的遺傳物質含有8種核苷酸,5種堿基B.新冠肺炎病毒與肺炎雙球菌一樣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新冠肺炎病毒為非細胞生物,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D.新冠肺炎病毒能在空氣中大量增殖,戴口罩能有效阻斷病毒的傳播【答案】C【解析】A.新冠肺炎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含有4種核苷酸,4種堿基,A錯誤;B.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組成,故無核糖體,B錯誤;C.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新冠肺炎病毒為非細胞生物,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C正確;D.新冠肺炎病毒只能在活細胞中寄生生活,不能在空氣中大量增殖,能在空氣中傳播,戴口罩能有效阻斷病毒的傳播,D錯誤。故選C。9.(2020·衡水二調)對下列各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①葉綠體 ②染色體 ③核膜 ④核糖體 ⑤細胞壁⑥擬核A.菠菜和發菜體內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綠藻體內都存在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顫藻的體內存在D.大腸桿菌和藍藻共有的是④⑤⑥【答案】A【解析】發菜屬于藍藻,是原核生物,沒有①葉綠體、③核膜,A不正確;綠藻是真核生物,①~⑤在綠藻體內都存在,B正確;顫藻屬于藍藻,是原核生物,沒有①葉綠體、②染色體、③核膜,C正確;大腸桿菌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共有的是④核糖體、⑤細胞壁、⑥擬核,D正確。10.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有多種類型,其中有兩種類型長期感染會導致宮頸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PV的不同類型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結果B.該病毒進入人體可以依賴宿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作用C.該病毒進入人體可引起人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D.該病毒體內的核苷酸有8種,堿基有5種【答案】C【解析】HPV不同類型的出現只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A錯誤;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其所需能量依靠宿主細胞的細胞呼吸提供,B錯誤;病毒進入人體后先進入體液,再進入細胞,因此可引起人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C正確;該病毒的核酸只有DNA,核苷酸有4種,堿基有4種,D錯誤。1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科學家探究、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曲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發現細胞并創立了細胞學說B.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C.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D.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答案】C【解析】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是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A錯誤;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不屬于細胞學說的內容,B錯誤;“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是德國科學家魏爾肖的名言,C正確;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D錯誤。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學說指出細胞具有相對獨立性,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整體的生命起作用B.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D.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均有細胞膜、細胞質,且均以DNA作為遺傳物質【答案】C【解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A正確;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B正確;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并沒有揭示差異性,所以細胞學說沒有提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C錯誤;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均有細胞膜、細胞質,且均以DNA作為遺傳物質,D正確。13.(2021·山東青島市·高一其他模擬)2020年10月,黑龍江出現一起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調查發現,這種食物被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細菌污染,以下關于椰毒假單胞菌敘述錯誤的是()A.它的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B.它的細胞內含有DNA和RNA,遺傳物質是DNAC.它和大腸桿菌相似,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D.它無成形細胞核,是最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答案】D【解析】A.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原核細胞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具有流動性,A正確;B.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遺傳物質都是DNA,B正確;C.椰毒假單胞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正確;D.“支原體”為目前最小、最簡單的原核細胞,具備細胞的基本形態結構和功能,沒有細胞壁,D錯誤。故選D。14.下圖是部分細胞或生物的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它在結構上不同于真核細胞的最顯著的特點是 ,與真核細胞的統一性則表現在 。?(2)圖中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是 ,它是一種 生活的生物,它在結構上不同于其他三種細胞或生物的顯著特點是 。?(3)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細胞是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細胞是 ,能完成此生理過程是因為其內含有 ,因而它屬于 (填“自養型”或“異養型”)生物。?【答案】(1)A、B 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等 (2)D 營寄生 無細胞結構 (3)C B 藻藍素和葉綠素 自養型【解析】(1)圖中A表示細菌,B表示藍藻,C表示成熟植物細胞,D表示病毒。細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在細胞結構上的統一性表現在都有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等。(2)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進行代謝,必須寄生在細胞內。(3)C(植物細胞)中有葉綠體,因此能進行光合作用;B(藍藻)中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等,因而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型生物。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講走近細胞(學生版)考綱對本模塊內容的具體要求如下:1.多種多樣的細胞(理解應用水平)2.原核細胞和真核洗白的異同(理解應用水平)3.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應用水平)4.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實驗與探究能力)本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以選擇題為主,綜合其他章節相關知識來考查多種多樣的細胞。在復習過程中應明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及劃分依據,熟悉幾種具有的原核生物的真核生物的結構特點。并且掌握高倍顯微鏡的正確作用步驟,能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從生物圈到細胞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原因: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病毒由和組成,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才能生活。(因此,培養基中不可以直接培養病毒)(2)單細胞生物依賴完成各種生命活動。(3)多細胞生物依賴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的生命系統依次是:→組織→器官→→→→群落→→生物圈。(對于植物,無系統這一結構層次);各生命系統既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2)最大的生命系統是。(3)病毒(選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統。(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細胞形態的。(5)血液屬于組織,皮膚屬于器官,大腸桿菌既是細胞又是個體。3、對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理解(1)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生物體功能的基本單位。(3)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無數實驗證明,任何結構完整性被破壞的細胞,都不能實現細胞的完整生命活動。(4)生命系統的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基礎之上的。1.SARS病毒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2.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屬于生命物質。()3.病毒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它屬于生命系統的最基本層次。()4.一株樟樹和一只山羊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相同。()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細胞形態的單細胞生物。()二、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結構: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鏡頭光學結構物鏡:帶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平面:視野變暗反光鏡凹面:視野變亮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或下降機械結構轉換器:更換物鏡光圈:調節視野亮度2、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以葉片為例)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撕下葉片下表皮,放入水滴中,蓋玻片的一側接觸水滴,緩慢蓋上蓋玻片。3、操作流程:低倍鏡下找到清晰物象→將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視野中央(若物象位于視野的左下方,仍往左下方移動玻片)→轉動轉化器換高倍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象清晰4、注意事項①低倍鏡下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安放→對焦→低倍鏡下觀察: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距離約為0.5cm)停止下降;左眼觀察視野,雙手向上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至看到物象,細準焦螺旋微調看清楚物象。②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換用高倍物鏡。③換用高倍物鏡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焦。5、如何判斷視野中異物的位置:污物移動在裝片上移動裝片污物移動在目鏡上污物不動轉動目鏡污物移動在物鏡上6、有關顯微鏡的若干問題分析:(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2)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了180度。例如:字母“b”的像是字母“”(3)放大是指。視野的大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就越小。(先10倍目鏡,10倍物鏡,后換成40倍物鏡,若原看到一行64個細胞,現看到個細胞;若原看到視野中64個細胞,先看到個細胞。)(4)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低倍鏡時高倍鏡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遠近所看到細胞的數量多少所看到細胞的大小小大視野的明暗明暗視野的廣度寬廣狹窄三、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巧學助記] 常見原核生物的“一、二、三”(1)重難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模式圖解大小較小較大本質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真正的細胞核細胞壁有,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支原體無細胞壁)①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②動物細胞無③真菌細胞有,主要成分是多糖。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細胞核擬核,無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擬核:大型環狀;質粒:小型環狀細胞核中:和蛋白質形成染色體(質);細胞質中:在線粒體、葉綠體中裸露存在是否遵循遺傳規律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核基因遵循,質基因不遵循可遺傳變異類型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轉錄、翻譯同時、同一地點進行有時間、空間上的間隔增殖方式二分裂(注意:不是無絲分裂)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有關的DNA分子,共有的細胞器核糖體。【易錯點撥】:①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常見的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是真核生物;單細胞綠藻(如衣藻)、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②藍藻(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發菜等)屬于原核藻類,但綠藻、紅藻、黑藻等屬于真核藻類。③生物名稱中帶有“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I)細菌:從名稱上看,凡是“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II)放線菌:屬于原核生物,如鏈霉菌。III)真菌類:屬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銀耳、猴頭、靈芝等)。④真原核生物的“不一定”I)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但屬于真核細胞。II)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線粒體。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的細胞中就沒有線粒體。⑤常見的原核生物及與易混淆的真核生物常見的原核生物易與之混淆的真核生物細菌:細菌常帶有“桿、球、螺旋”或“弧”字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毛霉等)放線菌:如鏈霉菌等藍藻:藍球藻、念珠藻、顫球藻、魚腥藻、發菜衣藻、傘藻、輪藻、黑藻、水綿等2、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細胞多樣性:①表現:細胞的形狀、大小、種類、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如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同一個體的不同類型的細胞。②直接原因:構成細胞的分子不同。③根本原因:a不同生物細胞具有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與的多樣性有關;b同一生物不同細胞具有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與有關。(2)細胞統一性的表現①結構方面:均有、細胞質和核糖體等結構;②組成方面:不同的細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學組成——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種類基本相同;③能量方面:都以作為唯一直接供能物質;④遺傳方面:都以DNA為遺傳物質,各種生物共用一套完全相同的密碼子;⑤增殖方面:細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細胞分裂;(3)細胞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相統一的實例(1)蛔蟲在腸道內寄生,只進行無氧呼吸,細胞內沒有線粒體。(2)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也沒有各種細胞器,如核糖體、線粒體等,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質,細胞呼吸方式是無氧呼吸,不能進行細胞分裂,而且壽命比較短。(3)神經細胞具有突起,有利于提高興奮傳導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4)卵細胞大,有利于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精子小,含細胞質很少,尾部含豐富的線粒體,有利于精子的運動。(5)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積,且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含量較多,核孔數量多。(6)代謝旺盛的細胞中,線粒體、核糖體含量較多,核仁較大,核孔數量多。(7)癌細胞形態結構發生改變,細胞膜上糖蛋白含量減少,使得細胞間黏著性減少,易于分散和轉移。四、細胞學說(1)建立過程①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并將其命名為“細胞”(死細胞);②列文.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了活細胞(未上升到理論)③19世紀30年代,德國的兩位科學家和創立了細胞學說。④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作為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2)內容①組成: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②功能:每個細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基本單位,既有它們“自己的”生命,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③來源:新細胞可以從中產生。(3)意義①揭示了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②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揭示了生物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1.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虛像。()2.使用高倍鏡時,應先調節粗準焦螺旋,再調節細準焦螺旋。()3.噬菌體與草履蟲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4.藍藻細胞的能量主要來源于其線粒體中的有氧呼吸過程。()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細胞膜和細胞質。()6.大腸桿菌分泌的蛋白質需要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7.發菜細胞的葉綠素分布在其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8.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細胞的多樣性,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9.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一、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例1:(2020·陜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調研)下列各項研究實例與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對應正確的是()選項研究實例結構層次A家鼠數量每天可增加1.47%個體B某地蒼鷺的數量變動種群C兔與狐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群落D瓢蟲的空間分布群落變式訓練1: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關于它們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都是細胞B.它們構成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都是一樣的C.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全部動植物構成群落D.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全部草構成一個種群變式訓練2:從生命活動的角度理解,人體的結構層次為()A.原子、分子、細胞器、細胞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C.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D.元素、無機物、有機物、細胞二、闡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例2:自然界有許多名字中帶有“藻”字的生物,比如藍藻(即藍細菌)、綠藻、紅藻和黑藻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藍藻和綠藻是原核生物,紅藻和黑藻是真核生物B.核糖體是藍藻、綠藻、紅藻和黑藻合成蛋白質的場所C.黑藻是單細胞生物,其細胞內有多種能吸收光能的色素D.藍藻細胞的擬核區域有若干個裸露的環狀DNA分子變式訓練3: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是生物科學研究的模式微生物。我國科學家完成了釀酒酵母體內部分染色體的人工合成,開啟了人類“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紀元。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與大腸桿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酵母菌和大腸桿菌在射線照射時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C.脫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體所必需的原料D.釀酒酵母和大腸桿菌的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轉錄,在細胞質中翻譯變式訓練4:(2021重慶北碚區高三模擬)下列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有關描述中,正確的是()A.新冠病毒具有核糖體,能合成蛋白質B.大腸桿菌無染色體,可通過無絲分裂增殖C.酵母菌具有多個質粒,其質粒能自主復制D.黑藻具有螺旋帶狀葉綠體,營養方式為自養變式訓練5:(2021·天津靜海一中模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大腸桿菌和藍藻在結構上有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等)B.藍藻與變形蟲結構上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營養方式為自養,后者營養方式為異養C.顫藻與發菜的共同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藻含光合色素,而發菜細胞含葉綠體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多樣性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例3: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及內容要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 ④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⑤列文虎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 ⑥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由細胞水平進入了分子水平 ⑦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A.6項 B.5項 C.4項 D.3項變式訓練6: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胡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軟木塞薄片中的蜂窩狀小室是真正的細胞B.施萊登最先提出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C.施萬最先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D.菲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存在的活細胞變式訓練7:(2021·遼寧朝陽市·高一其他模擬)細胞學說最早由施菜登和施旺提出,魏爾肖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完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施萊登和施旺認為除病毒外,動植物等生物由細胞構成B.細胞是相對獨立的單位,對其他細胞的生命活動不起作用C.施萊登和施旺提出動植物細胞由老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D.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一個過程四、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例4:在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球細胞時,不同的放大倍數下,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被觀察到C.若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會左移D.若甲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變式訓練8:用顯微鏡的1個目鏡分別與2個不同的物鏡(10×、40×)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2個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圖甲在b條件下觀察到的視野。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條件下視野的亮度比b條件下的大B.若不改變載玻片的位置,則a條件下比b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多C.由在b條件下轉變為在a條件下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D.若b條件下視野中剛好充滿彼此相連的64個細胞,則a條件下視野中最多可觀察到4個完整細胞1.(2020·全國Ⅰ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2.(2020·全國Ⅲ卷)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下列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教室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可以通過體溫測量初步排查D.每天適量飲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為酒精可以使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變性3.(2019·海南卷)下列關于實驗中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B.需在高倍鏡下才能觀察到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C.在低倍鏡下可以觀察到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形態及大小D.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核時,可用甲基綠進行染色4.(2018·海南卷)關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進行無氧呼吸B.酵母菌有線粒體,而乳酸菌無線粒體C.酵母菌具有細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擬核D.溶菌酶能破壞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細胞壁5.2020年人類飽受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折磨,因為人群缺少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發的嚴重傳染病B.新冠病毒的主要化學組成是蛋白質和核酸C.新冠病毒屬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D.新冠病毒的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6.(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研究人員在某沿海水域發現了一種新型異常大病毒(TetV),它能感染海洋浮游植物(主要是指藻類)而對動物無影響。TetV主要通過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種群達到有效傳播,當浮游植物感染TetV后,其細胞會自動分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培養TerV時,培養基中應加入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便于病毒直接吸收利用B.TetV能夠利用任何水生植物細胞中的核糖體合成自身蛋白質C.TetV與海洋浮游植物屬于寄生關系,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無關D.某些海洋浮游植物細胞中無成形的細胞核,不借助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7.鳥類傳播的H7N9病毒可在全球引發疫情,下列有關H7N9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A.H7N9病毒與酵母菌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H7N9病毒和大腸桿菌細胞所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C.人體清除被H7N9病毒感染的細胞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D.H7N9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先通過細胞免疫進行防御8.(2021·四川高三模擬)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的遺傳物質含有8種核苷酸,5種堿基B.新冠肺炎病毒與肺炎雙球菌一樣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新冠肺炎病毒為非細胞生物,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D.新冠肺炎病毒能在空氣中大量增殖,戴口罩能有效阻斷病毒的傳播9.(2020·衡水二調)對下列各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①葉綠體 ②染色體 ③核膜 ④核糖體 ⑤細胞壁⑥擬核A.菠菜和發菜體內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綠藻體內都存在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顫藻的體內存在D.大腸桿菌和藍藻共有的是④⑤⑥10.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有多種類型,其中有兩種類型長期感染會導致宮頸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PV的不同類型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結果B.該病毒進入人體可以依賴宿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作用C.該病毒進入人體可引起人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D.該病毒體內的核苷酸有8種,堿基有5種1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科學家探究、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曲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發現細胞并創立了細胞學說B.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C.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D.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的統一性和多樣性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學說指出細胞具有相對獨立性,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整體的生命起作用B.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D.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均有細胞膜、細胞質,且均以DNA作為遺傳物質13.(2021·山東青島市·高一其他模擬)2020年10月,黑龍江出現一起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調查發現,這種食物被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細菌污染,以下關于椰毒假單胞菌敘述錯誤的是()A.它的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B.它的細胞內含有DNA和RNA,遺傳物質是DNAC.它和大腸桿菌相似,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D.它無成形細胞核,是最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14.下圖是部分細胞或生物的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它在結構上不同于真核細胞的最顯著的特點是 ,與真核細胞的統一性則表現在 。?(2)圖中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是 ,它是一種 生活的生物,它在結構上不同于其他三種細胞或生物的顯著特點是 。?(3)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細胞是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細胞是 ,能完成此生理過程是因為其內含有 ,因而它屬于 (填“自養型”或“異養型”)生物。?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屆最新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附近三年高考真題)第1講走近細胞(學生版).doc 2022屆最新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附近三年高考真題)第1講走近細胞(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