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學生版)本節內容“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和酶的特性。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學習,也有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等知識的學習。考綱對本模塊內容的具體要求如下:1.酶在代謝中的作用(Ⅱ);2.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Ⅱ)。一、細胞代謝與酶1、細胞代謝的概念: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統稱為。細胞代謝的意義:細胞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礎。2、活化能:分子從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3、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4、使化學反應加快的方法:加熱:通過來加快反應速度;加催化劑:通過來加快反應速度;同無機催化相比,,因而催化效率更高。5、酶的本質:關于酶的本質的探索:(課本整理)巴斯德之前,人們認為: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巴斯德的觀點:發酵與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某些物質起作用。李比希的觀點:引起發酵的,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揮作用;畢希納的觀點: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薩姆納提取酶,并證明;切郝、奧特曼發現: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酶的概念:酶是產生的具有的來源一般來說,活細胞都能產生酶化學本質絕大多數酶是,少數是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合成場所主要是,也可在內合成生理作用生物催化作用作用機理降低化學反應的作用部位生物體內(細胞內、外)、生物體外7、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化學反應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酶在條件下,。溫度過高,過酸或者過堿都會使酶變性失活,并且不可恢復;低溫會使酶暫時失活,但適當升溫活性可恢復。1.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2.在“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中,沒做任何處理的1號試管是對照組,而2號、3號和4號試管是實驗組,且該實驗的因變量是過氧化氫分解速率。()3.酶的作用實質是提供化學反應的活化能。()4.酶都是在細胞內產生的,能產生酶的細胞也一定能產生激素。()5.酶既可以作為催化劑,也可以作為另一個反應的底物。()6.酶的合成一定有轉錄過程,但不一定經過翻譯過程。()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1、底物濃度;酶濃度2、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3、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與酶有關的曲線】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線(1)催化劑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能縮短達到化學平衡所需時間,不改變化學反應平衡點2、表示酶具有專一性的曲線(1)在A反應物中加入酶A,反應速率較未加酶時明顯快,說明酶A催化底物A參加反應。(2)在A反應物中加入酶B,反應速率和未加酶時相同,說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參加反應。3、影響酶活性的曲線(1):在一定溫度(pH)范圍內,隨溫度(pH)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強;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達到最強;超過這一范圍酶的活性逐漸減弱。(2)強酸、強堿、高溫都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永久性失活;而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溫度升高可恢復活性。【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關系】1.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稱為酶活性。()2.人體消化道中的酶的最適pH均為7.6左右。()3.酶適合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條件下保存。()4.高溫與強酸條件下酶的活性降低的原理相同。()5.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不能用斐林試劑檢驗實驗結果。()三、相關實驗設計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課本實驗)實驗注意事項:⑴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準確性.⑵為何要用新鮮的肝臟?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⑶為何要有肝臟的研磨液?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2.驗證唾液淀粉酶的實驗已知:⑴滴加斐林試劑水浴后若出現磚紅色沉淀,證明還原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將淀粉水解成麥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果糖、葡萄糖具有還原性,淀粉和蔗糖不具有還原性。問:在淀粉酶分解淀粉和蔗糖的實驗中鑒定試劑只能用斐林試劑而不能用碘液,為什么?3.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課題名稱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材料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過氧化氫溶液、肝臟研磨液自變量設置方法分別用沸水、37℃水、冰水處理分別用蒸餾水、鹽酸、NaOH溶液處理自變量溫度pH因變量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因變量觀察指標加碘液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氣泡產生的速度(或帶火星木條的復燃程度)無關變量底物濃度、試劑量、酶濃度、pH等底物濃度、試劑量、酶濃度、溫度等4.探究酶活性實驗中的“宜”與“不宜”(1)若底物是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來驗證酶的專一性,檢測底物是否被分解時“宜”選用斐林試劑,“不宜”選用碘液,因為。(2)若選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檢測底物是否被分解時“宜”選用碘液,“不宜”選用斐林試劑,因為,而該實驗中需嚴格控制溫度。(3)在探究酶的最適溫度的實驗中,“不宜”選用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作材料,因為,從而影響實驗效果。1、酶的本質和特性例1:下圖是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的4個組別。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溫度是組別3與4的無關變量B.組別1為對照組,其余為實驗組C.組別1與4對照,說明酶具有專一性D.與組別1相比,組別2的現象說明加熱可促進過氧化氫分解變式訓練1:(2021·浙江溫州市高三三模)如圖為蔗糖酶作用機理示意圖,甲表示蔗糖,乙表示麥芽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是果糖,丁是葡萄糖B.圖示過程能說明酶具有專一性和高效性C.與甲結合的酶形狀發生改變形成酶-底物復合物D.1g蔗糖酶使多少克蔗糖水解代表該酶活性的多少變式訓練2: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的因素,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最適溫度、pH條件下做了兩個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實驗1、2中的自變量分別為時間、過氧化氫的濃度B.實驗1中,過氧化氫酶和Fe3+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了化學反應的活化能C.實驗2中,b點時溫度再提高5℃,則O2產生速率上升D.實驗2中,c點時限制O2產生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應物的濃度和酶的濃度變式訓練3:(2020·肥東月考)下圖所示為溫度、pH與酶活性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酶分子隨溫度的升高會發生熱變性,但不會完全失去活性B.曲線A上的b點對應的溫度表示該酶的最適溫度C.人體內胃蛋白酶的活性與曲線B相似D.曲線B、C說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適pH例2:(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模擬)相較于無機催化劑,酶具有很多特性。下列關于酶的特性的實驗設計方案,合理的是()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驗證酶的專一性B.利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和蒸餾水,驗證酶的高效性C.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試劑,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D.利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變式訓練4:(2021·遼寧鐵嶺市高三一模)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驗證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學設計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方案催化劑底物pH溫度①胃蛋白酶蛋白塊不同pH值適宜②淀粉酶淀粉、蔗糖適宜適宜③蛋白酶蛋白質適宜不同溫度④過氧化氫酶、氯化鐵溶液過氧化氫強酸性室溫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自變量pH可設置為3、7、9B.方案②的目的是驗證淀粉酶的專一性,可用斐林試劑檢測C.方案③的目的是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用雙縮脲試劑檢測D.方案④的目的是驗證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組產生氣泡數較多二、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例3:(2020·肥東月考)下列關于酶特性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或底物的種類B.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酶的濃度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pH是自變量,溫度是無關變量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過酸性、過堿性和中性三組實驗變式訓練5:(2020·重慶月考)圖甲是過氧化氫酶活性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溫度降低時,乙圖中的e點不變,d點右移B.H2O2量增加時,乙圖中的e點上升,d點左移C.最適溫度下,pH=c時,乙圖中e點的值為0D.最適溫度下,pH=a時,乙圖中e點下移,d點左移例4:(2019·浙江4月選考)為研究酶的特性,進行了實驗,基本過程如下表所示:步驟基本過程試管A試管B1加入2%過氧化氫溶液3mL3mL2加入馬鈴薯勻漿少許——3加入二氧化錳——少許4檢測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的可變因素是催化劑的種類B.可用產生氣泡的速率作檢測指標C.該實驗能說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雞肝勻漿代替馬鈴薯勻漿進行實驗變式訓練6:某研究小組在研究不同金屬離子對某水解酶活性的影響時,得到下圖結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Mn2+降低了反應過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導致酶結構的改變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離子對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該水解酶的用量是實驗的無關變量1、(2020·浙江卷)為研究酶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托盤中B.加入各組反應小室中含有酶的濾紙片的大小和數量應一致C.將H2O2加到反應小室中的濾紙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緩沖液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判斷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pH范圍2、(2020·海南高考真題)下列關于胰蛋白酶和胰島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都可通過體液運輸到全身B.都在細胞內發揮作用C.發揮作用后都立即被滅活D.都能在常溫下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3、(2020·北京高考真題)用新鮮制備的含過氧化氫酶的馬鈴薯懸液進行分解H2O2的實驗,兩組實驗結果如圖。第1組曲線是在pH=7.0、20℃條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懸液的結果。與第1組相比,第2組實驗只做了一個改變。第2組實驗提高了()A.懸液中酶的濃度B.H2O2溶液的濃度C.反應體系的溫度D.反應體系的pH4.(2020·山東高考真題)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進入高爾基體后,S酶會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具有該標志的蛋白質能被高爾基體膜上的M6P受體識別,經高爾基體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漸轉化為溶酶體的過程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轉化為溶酶體酶;不能發生此識別過程的蛋白質經囊泡運往細胞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M6P標志的形成過程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B.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C.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D.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聚集在高爾基體內5.(2017·全國Ⅱ卷)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細胞中,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B.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C.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6.(2017·天津卷)將A、B兩種物質混合,T1時加入酶C。下圖為最適溫度下A、B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這一反應的活化能B.該體系中酶促反應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緩慢是酶活性降低導致的D.適當降低反應溫度,T2值增大7.(2021·安徽省渦陽第一中學月考)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種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質和80%的RNA組成的,如果將這種酶中的蛋白質除去,并提高Mg2+的濃度,則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一結果表明()A.該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酶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C.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D.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8.(2021·山東泰安市高三其他模擬)從某種微生物細胞中分離得到了一種酶Q,為了探究該酶的最適溫度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圖甲所示;圖乙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時,生成物的量隨時變化的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由圖甲可知,該種微生物適合在較高的溫度環境中生存B.增加每組實驗的組數,可使得到的最適溫度范圍更精準C.圖乙實驗中若升高溫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圖乙中,在t2時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變9.(2021·衡水第一中學高三三模)下列關于生物體內的酶的敘述,錯誤的是()A.過氧化氫酶、脲酶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都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B.RNA聚合酶、DNA連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與核酸結合形成蛋白質核酸復合體C.用胰蛋白酶處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會發生改變D.淀粉酶和鹽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分支酶缺乏會導致細胞內淀粉含量降低10.(2020·衡水模擬)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了核糖核酸酶RNaseP(E)加工tRNA前體pre-tRNA(S)的機制(如圖所示)。RNaseP是一種通用核酶,由特定蛋白與特定RNA形成的復合體,它能加工tRNA前體的核苷酸鏈的5'端,最終形成成熟的tRNA(P)。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構成RNaseP和pre-tRNA的單體分別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RNaseP是一種通用核酶,可加工多種核酸,故不具有專一性C.RNaseP能使pre-tRNA轉化為tRNA所需的活化能明顯降低D.水稻葉肉細胞中含有成熟tRNA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一種11.(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高三其他模擬)如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反應速率與麥芽糖量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a、c、d可分別是麥芽糖酶、果糖、葡萄糖B.圖乙若在e點時增加麥芽糖含量,反應速率會有所提高C.圖乙若在f點時增加溫度,反應速率會有所提高D.圖甲和圖乙模型都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12.(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下列關于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感冒發燒時,食欲減退是因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溶菌酶能夠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洗衣時,加少許白醋能增強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D.高溫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滌去污效果應該比溫水好13.(2021·江蘇連云港市高三模擬)如圖為pH對蔗糖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蛋白酶可以用于分散動物細胞進行細胞培養B.PH由10調至6時胰蛋白酶活性一直增大C.PH為6時蔗糖酶和胰蛋白酶的結構已發生了變化D.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數量的酶水解底物的量來表示14.(2020·惠州模擬)用下圖中實驗裝置研究溫度對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響,先將酶和乳汁分別加入兩支試管,然后將兩支試管放入同一水浴環境中持續15min,再將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試管中混合,保溫并記錄凝乳所需要的時間。通過多次實驗,記錄在不同溫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下表:裝置ABCDEF水浴溫度(℃)102030405060凝乳時間(min)很長7.04.01.54.0不凝固(1)解釋以下兩種處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①將裝置A中的混合物加溫至40℃,乳汁凝固時間將 ,原因是 。?②將裝置F中的混合物冷卻至40℃,則實驗結果為 ,原因是 ,將溫度降至40℃時不會恢復活性。?(2)若將酶和乳汁先混合再進行F組實驗,實驗結果會不準確,原因是? 。?(3)根據表格簡要寫出探究該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的實驗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020·汕頭模擬)下圖是探究pH影響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因變量是 ,其具體檢測指標用單位時間內 來表示,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有 (答出主要兩點)。?(2)不同pH條件下H2O2分解速率不同是因為 。?(3)若要驗證酶的高效性,在此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應如何改進?① ;② 。?(4)能否直接用本實驗裝置來驗證溫度是否會影響酶的活性? 。請說明原因: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解析版)本節內容“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和酶的特性。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學習,也有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等知識的學習。考綱對本模塊內容的具體要求如下:1.酶在代謝中的作用(Ⅱ);2.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Ⅱ)。一、細胞代謝與酶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細胞代謝的意義:細胞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礎。2、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3、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4、使化學反應加快的方法:加熱:通過提高分子的能量來加快反應速度;加催化劑: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加快反應速度;同無機催化相比,酶能更顯著地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5、酶的本質:關于酶的本質的探索:(課本整理)巴斯德之前,人們認為: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巴斯德的觀點: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某些物質起作用。李比希的觀點: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揮作用;畢希納的觀點: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薩姆納提取酶,并證明酶是蛋白質;切郝、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來源一般來說,活細胞都能產生酶化學本質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合成場所主要是核糖體,也可在細胞核內合成生理作用生物催化作用作用機理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作用部位生物體內(細胞內、外)、生物體外7、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活性最高。溫度過高,過酸或者過堿都會使酶變性失活,并且不可恢復;低溫會使酶暫時失活,但適當升溫活性可恢復。1.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2.在“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中,沒做任何處理的1號試管是對照組,而2號、3號和4號試管是實驗組,且該實驗的因變量是過氧化氫分解速率。(√)3.酶的作用實質是提供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解析 酶的作用實質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4.酶都是在細胞內產生的,能產生酶的細胞也一定能產生激素。(×)解析 所有的活細胞都能產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內分泌腺或細胞分泌,因此能產生酶的細胞不一定能產生激素。5.酶既可以作為催化劑,也可以作為另一個反應的底物。(√)6.酶的合成一定有轉錄過程,但不一定經過翻譯過程。(√)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1、底物濃度(反應物濃度);酶濃度2、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3、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與酶有關的曲線】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線(1)催化劑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能縮短達到化學平衡所需時間,不改變化學反應平衡點2、表示酶具有專一性的曲線(1)在A反應物中加入酶A,反應速率較未加酶時明顯快,說明酶A催化底物A參加反應。(2)在A反應物中加入酶B,反應速率和未加酶時相同,說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參加反應。3、影響酶活性的曲線(1):在一定溫度(pH)范圍內,隨溫度(pH)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強;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達到最強;超過這一范圍酶的活性逐漸減弱。(2)強酸、強堿、高溫都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永久性失活;而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溫度升高可恢復活性。【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關系】(1)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的量一定,其他條件適宜):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幾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很大時,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受到酶的數量和活性的影響,即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不變。(2)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量的失活,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反應系統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于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的濃度成正比;但底物量一定時,受到底物量的影響,即便酶的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不變。1.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稱為酶活性。(√)2.人體消化道中的酶的最適pH均為7.6左右。(×)解析 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樣,如唾液的pH為6.2~7.4,胃液的pH為0.9~1.5;小腸液的pH為7.6。3.酶適合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條件下保存。(×)解析 應在低溫條件下保存酶。4.高溫與強酸條件下酶的活性降低的原理相同。(√)5.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不能用斐林試劑檢驗實驗結果。(√)三、相關實驗設計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實驗中人為控制改變的變量)、因變量(隨自變量而變化的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通常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設計要遵循的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課本實驗)實驗注意事項:⑴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準確性.⑵為何要用新鮮的肝臟?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⑶為何要有肝臟的研磨液?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2.驗證唾液淀粉酶專一性的實驗已知:⑴滴加斐林試劑水浴后若出現磚紅色沉淀,證明還原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將淀粉水解成麥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果糖、葡萄糖具有還原性,淀粉和蔗糖不具有還原性。問:在淀粉酶分解淀粉和蔗糖的實驗中鑒定試劑只能用斐林試劑而不能用碘液?答:⑴淀粉、蔗糖和斐林試劑沸水浴都無磚紅色沉淀,淀粉、蔗糖的水解產物和斐林試劑沸水浴都有磚紅色沉淀,所以斐林試劑檢測,只要有磚紅色沉淀就是發生水解的試管。所以用斐林試劑檢測既能確定淀粉有無水解,又能確定蔗糖有無水解。⑵.因蔗糖和蔗糖的水解產物和碘液都不變藍,所以用碘液不能確定蔗糖有無水解。3.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課題名稱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材料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過氧化氫溶液、肝臟研磨液自變量設置方法分別用沸水、37℃水、冰水處理分別用蒸餾水、鹽酸、NaOH溶液處理自變量溫度pH因變量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因變量觀察指標加碘液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氣泡產生的速度(或帶火星木條的復燃程度)無關變量底物濃度、試劑量、酶濃度、pH等底物濃度、試劑量、酶濃度、溫度等4.探究酶活性實驗中的“宜”與“不宜”(1)若底物是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來驗證酶的專一性,檢測底物是否被分解時“宜”選用斐林試劑,“不宜”選用碘液,因為碘液無法檢測蔗糖是否被分解。(2)若選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檢測底物是否被分解時“宜”選用碘液,“不宜”選用斐林試劑,因為用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而該實驗中需嚴格控制溫度。(3)在探究酶的最適溫度的實驗中,“不宜”選用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作材料,因為加熱會使過氧化氫分解加快,從而影響實驗效果。1、酶的本質和特性例1:下圖是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的4個組別。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溫度是組別3與4的無關變量B.組別1為對照組,其余為實驗組C.組別1與4對照,說明酶具有專一性D.與組別1相比,組別2的現象說明加熱可促進過氧化氫分解【答案】C【解析】組別3與4的單一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溫度是無關變量,A正確;組別1為對照組,其余為實驗組,B正確;組別1與4的單一變量是有無酶,組別1與4對照,說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錯誤;在90℃水浴加熱過程中,過氧化氫會分解產生氧氣,故與組別1相比,組別2的現象說明加熱可促進過氧化氫分解,D正確。變式訓練1:(2021·浙江溫州市高三三模)如圖為蔗糖酶作用機理示意圖,甲表示蔗糖,乙表示麥芽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是果糖,丁是葡萄糖B.圖示過程能說明酶具有專一性和高效性C.與甲結合的酶形狀發生改變形成酶-底物復合物D.1g蔗糖酶使多少克蔗糖水解代表該酶活性的多少【答案】C【解析】A.據分析可知,丙是葡萄糖,丁是果糖,A錯誤;B.圖中顯示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發生水解,而麥芽糖在蔗糖酶作用下無法水解,體現酶的專一性,未體現高效性,B錯誤;C.酶與底物結合時,結構會有所改變,形成酶-底物復合物,C正確;D.酶活性是用在單位時間內產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表示,D錯誤。故選C。變式訓練2: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的因素,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最適溫度、pH條件下做了兩個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實驗1、2中的自變量分別為時間、過氧化氫的濃度B.實驗1中,過氧化氫酶和Fe3+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了化學反應的活化能C.實驗2中,b點時溫度再提高5℃,則O2產生速率上升D.實驗2中,c點時限制O2產生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應物的濃度和酶的濃度【答案】B【解析】實驗1、2中的自變量分別為催化劑的種類、過氧化氫的濃度,A錯誤;實驗1中,過氧化氫酶和Fe3+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了化學反應的活化能,B正確;由題干信息得知,該實驗是在最適溫度、pH條件下進行的,實驗2中,b點時溫度若再提高5℃,O2產生速率應下降,C錯誤;實驗2中,c點時反應物的濃度已不再是限制因素,D錯誤。變式訓練3:(2020·肥東月考)下圖所示為溫度、pH與酶活性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酶分子隨溫度的升高會發生熱變性,但不會完全失去活性B.曲線A上的b點對應的溫度表示該酶的最適溫度C.人體內胃蛋白酶的活性與曲線B相似D.曲線B、C說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適pH【答案】A【解析】酶分子熱變性后,活性不可再恢復,因此隨溫度的升高發生熱變性后會完全失去活性,A錯誤;曲線A表示的是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b點對應的溫度是酶的最適溫度,B正確;人體內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與曲線B相似,C正確;曲線B、C對應的酶的最適pH分別為2.0和9.0左右,反映出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適pH,D正確。例2:(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模擬)相較于無機催化劑,酶具有很多特性。下列關于酶的特性的實驗設計方案,合理的是()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驗證酶的專一性B.利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和蒸餾水,驗證酶的高效性C.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試劑,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D.利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答案】D【解析】A.由于蔗糖是否發生水解,都不與碘液反應,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來探究酶的專一性,不能用碘液檢測實驗結果,A錯誤;B.酶的高效性是指與無極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更顯著,因此利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和無機催化劑才能驗證酶的高效性,而不能用蒸餾水,B錯誤;C.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需要水浴加熱,會改變反應的溫度,因此如果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不能選擇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C錯誤;D.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收PH值得影響,故能利用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D正確。故選D。變式訓練4:(2021·遼寧鐵嶺市高三一模)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驗證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學設計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方案催化劑底物pH溫度①胃蛋白酶蛋白塊不同pH值適宜②淀粉酶淀粉、蔗糖適宜適宜③蛋白酶蛋白質適宜不同溫度④過氧化氫酶、氯化鐵溶液過氧化氫強酸性室溫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自變量pH可設置為3、7、9B.方案②的目的是驗證淀粉酶的專一性,可用斐林試劑檢測C.方案③的目的是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用雙縮脲試劑檢測D.方案④的目的是驗證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組產生氣泡數較多【答案】B【解析】A.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2.0左右,在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若將pH設置為3、7、9,則胃蛋白酶會變性失活,無法達到實驗目的,A錯誤;B.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利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可以達到驗證淀粉酶是否具有專一性的實驗目的,B正確;C.根據酶的專一性,蛋白酶可以將蛋白質分解,但蛋白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也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C錯誤;D.在高溫、過酸、過堿的條件下,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導致酶失去活性,因此方案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錯誤。故選B。二、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例3:(2020·肥東月考)下列關于酶特性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或底物的種類B.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酶的濃度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pH是自變量,溫度是無關變量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過酸性、過堿性和中性三組實驗【答案】A【解析】驗證酶的專一性時,可以設計兩種酶和一種底物或一種酶和兩種底物進行實驗,故自變量是酶的種類或底物的種類,A正確;酶的高效性是跟無機催化劑對比來看的,故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B錯誤;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溫度是自變量,pH是無關變量,C錯誤;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一系列具有一定pH梯度的條件進行實驗,D錯誤。變式訓練5:(2020·重慶月考)圖甲是過氧化氫酶活性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溫度降低時,乙圖中的e點不變,d點右移B.H2O2量增加時,乙圖中的e點上升,d點左移C.最適溫度下,pH=c時,乙圖中e點的值為0D.最適溫度下,pH=a時,乙圖中e點下移,d點左移【答案】A【解析】溫度降低時,酶的活性降低,導致乙圖中的d點右移,但是e點不變,A正確;H2O2量增加時,乙圖中的e點上升,d點不變或右移,B錯誤;pH=c時,過堿條件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溫下也能分解,所以e點不為0,C錯誤;最適溫度下,pH=a時,酶的活性降低,導致乙圖中d點右移,而e點不變,D錯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溫度與酶的活性之間的關系,明確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因此在最適宜溫度的兩側有若干個酶活性相同的對稱點。例4:(2019·浙江4月選考)為研究酶的特性,進行了實驗,基本過程如下表所示:步驟基本過程試管A試管B1加入2%過氧化氫溶液3mL3mL2加入馬鈴薯勻漿少許——3加入二氧化錳——少許4檢測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的可變因素是催化劑的種類B.可用產生氣泡的速率作檢測指標C.該實驗能說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雞肝勻漿代替馬鈴薯勻漿進行實驗【答案】D【解析】實驗中的自變量為催化劑的種類,A正確;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故可用產生氣泡的速率作為反應速率的檢測指標,B正確;該實驗通過比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錳的催化速率來驗證酶的高效性,C正確;雞肝勻漿和馬鈴薯勻漿中均含有過氧化氫酶,均可用作過氧化氫酶的性質的探究實驗,D錯誤。變式訓練6:某研究小組在研究不同金屬離子對某水解酶活性的影響時,得到下圖結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Mn2+降低了反應過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導致酶結構的改變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離子對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該水解酶的用量是實驗的無關變量【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Mn2+只是提高了該水解酶的活性,并不能降低反應過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o2+或Mg2+可能導致酶結構的改變而使該水解酶活性降低;從圖中可以看出,有的離子可以提高酶的活性,有的離子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不同金屬離子是實驗的自變量,該水解酶的活性是實驗的因變量,該水解酶的用量是實驗的無關變量。1、(2020·浙江卷)為研究酶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托盤中B.加入各組反應小室中含有酶的濾紙片的大小和數量應一致C.將H2O2加到反應小室中的濾紙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緩沖液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判斷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pH范圍【答案】C【解析】溫度也會影響酶的活性,且該實驗中溫度為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則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托盤中,A正確;各組的濾紙片大小和數量屬于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B正確;應將反應小室稍立起,使有濾紙片的一側在上面,然后依次小心加入pH緩沖液和H2O2溶液,此時混合液不能與濾紙片接觸,C錯誤;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條件下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大小,從而判斷過氧化氫酶的適宜pH范圍,D正確。2、(2020·海南高考真題)下列關于胰蛋白酶和胰島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都可通過體液運輸到全身B.都在細胞內發揮作用C.發揮作用后都立即被滅活D.都能在常溫下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答案】D【解析】A.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通過導管運輸至消化道內發揮作用,而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可通過血液運輸至全身,A錯誤;B.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內發揮作用,而胰島素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進而調節靶細胞的代謝活動,二者均不在細胞內發揮作用,B錯誤;C.胰蛋白酶在催化反應前后性質不改變,胰島素發揮作用后會被滅活,C錯誤;D.胰蛋白酶和胰島素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都能在常溫下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D正確。故選D。3、(2020·北京高考真題)用新鮮制備的含過氧化氫酶的馬鈴薯懸液進行分解H2O2的實驗,兩組實驗結果如圖。第1組曲線是在pH=7.0、20℃條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懸液的結果。與第1組相比,第2組實驗只做了一個改變。第2組實驗提高了()A.懸液中酶的濃度B.H2O2溶液的濃度C.反應體系的溫度D.反應體系的pH【答案】B【解析】A.提高酶的濃度能夠提高速率,不能提高氧氣的量,A錯誤;B.提高H2O2溶液的濃度,就是提高底物濃度,產物的量增加,B正確;C.適度的提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提高產物的量,C錯誤;D.改變反應體系的PH,可以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提高產物的量,D錯誤。故選B。4.(2020·山東高考真題)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進入高爾基體后,S酶會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具有該標志的蛋白質能被高爾基體膜上的M6P受體識別,經高爾基體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漸轉化為溶酶體的過程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轉化為溶酶體酶;不能發生此識別過程的蛋白質經囊泡運往細胞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M6P標志的形成過程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B.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C.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D.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聚集在高爾基體內【答案】D【詳解】A.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S酶在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A正確;B.由分析可知,部分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在S酶的作用下會轉變為溶酶體酶,該蛋白質是由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B正確;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體酶,而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溶酶體的合成會受阻,則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C正確;D.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不能被識別,最終會被分泌到細胞外,D錯誤。故選D。5.(2017·全國Ⅱ卷)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細胞中,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B.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C.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答案】C【解析】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含有少量DNA,這些DNA復制時需要DNA合成酶的參與,A錯誤;只要給予適宜的溫度和pH等條件,活細胞產生的酶可以在生物體外發揮催化活性,B錯誤;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無機鹽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蛋白質凝聚析出,析出的蛋白質結構沒有改變,這種方法叫鹽析,鹽析可用于提取蛋白質,C正確;酶適于在低溫條件下保存,D錯誤。6.(2017·天津卷)將A、B兩種物質混合,T1時加入酶C。下圖為最適溫度下A、B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這一反應的活化能B.該體系中酶促反應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緩慢是酶活性降低導致的D.適當降低反應溫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時加入酶C,A物質減少,B物質增加,可推測酶C催化A物質生成B物質,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A正確;由曲線可知,T1~T2,酶促反應速率加快,T2之后,酶促反應速率減慢,B正確;T2后B增加緩慢是底物A含量過少所致,C錯誤;曲線是在最適溫度下繪制的,若降低反應溫度,則反應速率減慢,T2值增大,D正確。7.(2021·安徽省渦陽第一中學月考)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種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質和80%的RNA組成的,如果將這種酶中的蛋白質除去,并提高Mg2+的濃度,則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一結果表明()A.該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酶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C.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D.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答案】A【解析】酶的本質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都具有催化的功能。據題意可知,該酶中的蛋白質除去,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說明剩余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即這些RNA也是酶,A符合題意。故選A。8.(2021·山東泰安市高三其他模擬)從某種微生物細胞中分離得到了一種酶Q,為了探究該酶的最適溫度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圖甲所示;圖乙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時,生成物的量隨時變化的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由圖甲可知,該種微生物適合在較高的溫度環境中生存B.增加每組實驗的組數,可使得到的最適溫度范圍更精準C.圖乙實驗中若升高溫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圖乙中,在t2時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變【答案】B【解析】A.由圖甲可知,溫度較高時,酶活性較高,說明該種微生物適合在較高的溫度環境中生存,A正確;B.增加溫度范圍,減小溫度梯度,可使得到的最適溫度范圍更精準,B錯誤;C.由于不能確定該酶的最適溫度,故圖乙實驗中若升高溫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確;D.酶活性受溫度和pH的影響,與底物的量無關,故圖乙中,在t2時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變,D正確。故選B。9.(2021·衡水第一中學高三三模)下列關于生物體內的酶的敘述,錯誤的是()A.過氧化氫酶、脲酶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都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B.RNA聚合酶、DNA連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與核酸結合形成蛋白質核酸復合體C.用胰蛋白酶處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會發生改變D.淀粉酶和鹽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分支酶缺乏會導致細胞內淀粉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A.過氧化氫酶、脲酶和麥芽糖酶都屬于蛋白質類的酶,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A正確;B.RNA聚合酶可以催化轉錄過程、DNA連接酶可以催化兩個DNA片段的連接,DNA聚合酶可以催化DNA分子的復制,三者都能與核酸結合形成蛋白質核酸復合體,B正確;C.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因此用胰蛋白酶處理生物膜,會破壞其中的蛋白質,導致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會發生改變,C正確;D.酶具有催化作用,但鹽酸不屬于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D錯誤。故選D。10.(2020·衡水模擬)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了核糖核酸酶RNaseP(E)加工tRNA前體pre-tRNA(S)的機制(如圖所示)。RNaseP是一種通用核酶,由特定蛋白與特定RNA形成的復合體,它能加工tRNA前體的核苷酸鏈的5'端,最終形成成熟的tRNA(P)。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構成RNaseP和pre-tRNA的單體分別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RNaseP是一種通用核酶,可加工多種核酸,故不具有專一性C.RNaseP能使pre-tRNA轉化為tRNA所需的活化能明顯降低D.水稻葉肉細胞中含有成熟tRNA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一種【答案】C【解析】由于RNaseP由特定蛋白與特定RNA構成,因此構成RNaseP的單體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A錯誤;RNaseP可加工核酸但是不能加工蛋白質等其他物質,因此具有專一性,B錯誤;RNaseP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C正確;水稻葉肉細胞中含有成熟tRNA的細胞器,除核糖體外還有葉綠體和線粒體,D錯誤。11.(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高三其他模擬)如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反應速率與麥芽糖量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a、c、d可分別是麥芽糖酶、果糖、葡萄糖B.圖乙若在e點時增加麥芽糖含量,反應速率會有所提高C.圖乙若在f點時增加溫度,反應速率會有所提高D.圖甲和圖乙模型都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答案】B【詳解】A.1分子麥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組成的,所以c和d都是葡萄糖,A錯誤;B.由乙圖可知,e點時影響催化速率的因素是麥芽糖的量,則在e點時增加麥芽糖含量,反應速率會有所提高,B正確;C.由題意可知,該反應是在最適溫度下進行的,增加溫度,反應速率會降低,C錯誤;D.圖甲所示模型具有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物質的化學反應,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圖乙模型不能解釋酶的專一性,D錯誤。故選B。12.(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下列關于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感冒發燒時,食欲減退是因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溶菌酶能夠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洗衣時,加少許白醋能增強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D.高溫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滌去污效果應該比溫水好【答案】B【詳解】A.酶活性的發揮需要適宜的溫度等條件,感冒發燒時,食欲減退是因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A錯誤;B.細菌細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溶菌酶能夠溶解大多數細菌的細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B正確;C.洗衣時,加少許白醋后pH值降低,這會使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降低,C錯誤;D.酶活性的發揮需要適宜的溫度,高溫易使酶失活,但冷水會使酶活性下降,用冷水洗滌去污效果比溫水效果差,D錯誤。故選B。13.(2021·江蘇連云港市高三模擬)如圖為pH對蔗糖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蛋白酶可以用于分散動物細胞進行細胞培養B.PH由10調至6時胰蛋白酶活性一直增大C.PH為6時蔗糖酶和胰蛋白酶的結構已發生了變化D.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數量的酶水解底物的量來表示【答案】B【解析】A.動物細胞培養時要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分散,A正確;B.PH由10到6的過程中,由于在PH為10時,胰蛋白酶失去活性,所以整個過程,酶的活性不變,B錯誤;C.與最適環境相比,PH為6時,二者的活性均降低,說明二者的結構均發生了變化,C正確;D.酶的活性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單位數量的酶水解底物的量表示,D正確。故選B。14.(2020·惠州模擬)用下圖中實驗裝置研究溫度對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響,先將酶和乳汁分別加入兩支試管,然后將兩支試管放入同一水浴環境中持續15min,再將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試管中混合,保溫并記錄凝乳所需要的時間。通過多次實驗,記錄在不同溫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下表:裝置ABCDEF水浴溫度(℃)102030405060凝乳時間(min)很長7.04.01.54.0不凝固(1)解釋以下兩種處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①將裝置A中的混合物加溫至40℃,乳汁凝固時間將 ,原因是 。?②將裝置F中的混合物冷卻至40℃,則實驗結果為 ,原因是 ,將溫度降至40℃時不會恢復活性。?(2)若將酶和乳汁先混合再進行F組實驗,實驗結果會不準確,原因是? 。?(3)根據表格簡要寫出探究該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的實驗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1)①明顯縮短 40℃時凝乳酶活性高,乳汁凝固時間短 ②乳汁不能凝固 60℃時凝乳酶已失活 (2)酶具有高效性,若將酶和乳汁先混合再進行F組實驗,在混合時就已發生凝固反應而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3)在30~50℃范圍內設置更小的溫度梯度,其他條件不變,重新進行實驗;凝乳時間最短時對應的溫度接近凝乳酶的最適溫度【解析】(1)①低溫不破壞酶的空間結構,在一定范圍內升高溫度,酶的活性可以發揮出來。由表格可知,該酶的最適溫度在40℃左右,因此如果將A組的水溫逐漸提高至40℃,酶活性提高,乳汁凝固時間明顯縮短。②溫度過高會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永久失活,即使溫度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復,裝置F組中的酶已經失活,將F組混合物冷卻至40℃,乳汁凝固時間不變(不能凝固)。(2)酶具有高效性,若將酶和乳汁先混合再進行F組實驗,會因為在混合時就已發生凝固反應而使實驗結果不準確。(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該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在30~50℃,若探究該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在30~50℃范圍內設置更小的溫度梯度,其他條件不變,重新進行實驗,凝乳時間最短時對應的溫度接近凝乳酶的最適溫度。15.(2020·汕頭模擬)下圖是探究pH影響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因變量是 ,其具體檢測指標用單位時間內 來表示,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有 (答出主要兩點)。?(2)不同pH條件下H2O2分解速率不同是因為 。?(3)若要驗證酶的高效性,在此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應如何改進?① ;② 。?(4)能否直接用本實驗裝置來驗證溫度是否會影響酶的活性? 。請說明原因: 。?【答案】 (1)過氧化氫酶活性 氣泡產生量 溫度、反應時間、H2O2溶液的量等 (2)不同pH條件下,酶的活性不同 (3)①增加對照組 ②將肝臟研磨液換成FeCl3溶液 (4)不能 溫度會影響H2O2的分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屆最新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附近三年高考真題)第9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學生版).doc 2022屆最新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學案(附近三年高考真題)第9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