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物行為的概念; (2)描述動物行為的特點; (3)舉例說出研究動物行為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過程與方法 (1)列舉熟悉的動物行為的實例分析其行為特點; (2)嘗試觀察、資料分析等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是動物對其周圍 復雜多變的生存環境相適應性的表現; (2)關注身邊常見的小動物的行為,增強保護動物的自覺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 重點:描述動物行為的特點。 難點:動物行為產生的機理和動物行為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動物的行為,對于農村學生并不陌生。但是,平時學生只注意了許許多多的具體現象,而沒有從深層次認識動物行為的共同特點。而且對動物體內的生理變化,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性強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認真組織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得出動物行為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觀察課本75頁動物行為的圖片、進行觀察。提問這是動物的什么行為? 學生:具體回答出一些動作行為,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但是我們還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動物的行為 。 板書 動物的行為特點 (二)講授新課: 活動一:動物行為的概念: 1.什么是動物的行為? 出示一些動物行為的圖片。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看圖說話,說出具體的動作:行走、靜走不動、奔跑、跳躍等。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這些都是動物的行為。(引導啟發)動物豎耳靜聽、發出聲音、改變體色、靜止不動、注目凝視,這些看似沒有動作的活動是不是動物的行為?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動物的行為嗎? 學生:討論并說出動物行為的含義。 教師:講解動物的行為就是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它包括內容十分廣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飛翔,以及動物的取食、繁殖、攻擊和防御等動作。但是要注意,動物體內的生理活動不是動物的行為,例如:呼吸、心跳等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動物行為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他們有沒有共同的特點呢?我們以教材探究實驗為例加以研究。 活動二:教師:閱讀教材探究竟中的資料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貓頭鷹為什么要尋找野鼠,并能耐心等待?當野鼠出現的時候,貓頭鷹會表現出怎樣的行為? 學生:它因為饑餓而找食物。它見到野鼠立即捕捉。 教師:這一系列行為是順間完成的嗎? 學生:不是。 教師:是不是這個過程從始至終都完全一樣? 學生:不是。 歸納:動物的行為是運動變化的動態過程。 教師:試想,如果貓頭鷹不饑餓,它還會這樣做嗎? 學生:不一定。 歸納:動物行為的產生是由外界刺激或體內的生理變化而引起的。 教師:動物行為的完成靠的是什么?比如我們完成動作靠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靠運動器官、感覺器官。 歸納:動物行為離不開運動器官、感覺器官。 教師:同學們答的非常好,再進一步思考,動物行為還離不開什么? ( 講解)動物的行為離不開作用神經系統、激素的調節。例如:膝跳反射、候鳥向繁殖區遷徙,是在神經系統、激素調解下完成的。 學生:進一步思考理解。 歸納:動物的行為離不開神經系統、激素的調節。 教師:討論交流:貓頭鷹捕鼠這一行為,對貓頭鷹的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有什么意義? 歸納:動物的行為是對周圍復雜生存環境的適應性的表現,都是為了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總結:貓頭鷹的這種捕鼠行為有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完成。 活動三:出示一些貓捉老鼠的圖片,仔細觀察并請同學結合生活經驗,分組討論分析貓捉老鼠這一動物行為,具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個別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并進行評價。 過渡:人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研究動物的行為有什么目的? 活動四:閱讀課本最后一段,自學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同組檢查評價。 (三)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略)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動物行為的特點 1、動物行為的概念:泛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 (1)動物行為是一個運動、變化的動態過程; 2、動物行為的特點 (2)動物行為都是與生活環境相適應,對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起作用; (3)每種動物行為的產生離不開動物自身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也離不開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 3、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認識動物活動規律,利用有益動物,控制有害動物。 六、 課堂練習 1.動物行為泛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下列是動物行為的一項是( ) A.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飛 C.貓捉老鼠 D.以上三項均是 2.動物在自然界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是動物對其周圍復雜多變的生存環境的適應。那么人類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是( ) A.只是認識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B.把有害的動物全部消滅 C.認識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對人類有害的動物 D.以上三項都是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 A.孔雀開屏 B.兩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鯨“噴”水 4.對于動物行為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動物行為是一個運動、變化的動態過程 B.動物行為都是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C.動物行為是由適應生活環境產生的,對于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作用 D.動物行為是動物體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通過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產生的 5.動物的行為是指( ) A.動物的心臟跳動 B.動物的內部生理活動 C.動物的呼吸 D.動物的動作或活動 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 A.兩只公羊在打架 B.雞的育雛 C.老虎心臟的搏動 D.變色龍改變體色 7.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語言”是( ) A.發出聲音 B.分泌氣味 C.跳舞 D.觸角接觸 8.下列動物中不是鼠類的天敵的是 ( ) A.貓頭鷹 B.蛇 C.雞 D.黃鼬 9.兔子在逃跑時豎起尾巴;鳥類在逃跑時發出鳴叫聲。只要留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動物們各種有趣的行為。運用所學的知識,想一想,各種動物的行為對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課堂反思:本節課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分工學習,然后交流學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學習效果很好,在全班展示交流,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知識,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不足在于:分組時有的組員參與性不高,影響了學習效率,今后注意合理分組,讓學生接受任務時能揚長避短,提高學習成功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