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病毒》教學設計 ???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的教學內容。教材將這一節知識安排在學完細菌等細胞構成的生物后,主旨就是突顯病毒的特殊結構,因此病毒的結構和生命活動是本節的重難點。 我利用了學生剛上一年級時印象比較深刻的流感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的資料導入新課,從學生的身邊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整個課堂中始終貫穿著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學任務,有疑問和困難小組內討論、分析共同解決的小組互動式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來完成“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病毒的生命活動”的學習。“病毒的生命活動”學生難以形成理性的認識,用模擬動畫來演示病毒的自我復制的繁殖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 “病毒”一節的初衷是改變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病毒的種類、形態、結構、生活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在七年級學習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細胞構成”、“生物的結構層次”、 “細菌”的內容,這是學習“病毒”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沒有細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學情分析: 信息的時代,學生通過媒體等渠道初步認識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對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樣感染人體的,它在人體內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學生是知之甚少的。學生對“辯證的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進一步提高認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病毒的種類。? (2)說出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主動學習、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關注病毒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 (2)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樹立辯證的觀點。 四、教學重點: 1、病毒的結構與生活。 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與繁殖。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圖片:1.2009年甲型流感疫情 2.埃博拉病毒的嚴重危害3.H7N9禽流感病毒 到底病毒是怎樣的一類生物呢?? 了解甲流疫情 回憶曾經經歷過的病毒。感受病毒帶給人類的災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 ? ? 病毒的大小 資料分析: 1、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么大。 2、大約3萬個病毒堆積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 3、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 請你用一個詞總結病毒的大小。 讀資料,得出病毒比細菌還要小很多。 極小。 通過數字分析得到相關結論。 病毒的形態 展示圖片:電鏡下各種病毒的形態。 說出病毒的形態有:桿形、球形、蝌蚪形、絲形、磚形等。 概括出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一、布置任務,開展自主探究: 請分析96頁圖文資料,討論: 1.病毒有細胞結構嗎? 2.病毒含有哪些化學成分? 展示三中病毒結構圖,由學生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化學物質,總結病毒的結構組成。 3.根據圖中信息還可以將病毒分為幾種類型? 二、提問:圖中的三種病毒的結構有什么共同點? 一、閱讀課本,討論問題,得到結果: 對比動植物和細菌的細胞,得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的結論。 含有核酸和蛋白質。 根據遺傳物質的不同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分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三種。 回答:三種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都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二.思考,總結: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再活細胞體內。 ?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練習考察學生讀圖的仔細程度。 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強化結構與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生物觀點。 病毒的繁殖 學生分享資料: 一個病毒的自述:由于我的構造過于簡單,連生活中必須的一些酶和細胞器都沒有,因此,根本無法獨立生活,只能生活在別的生物“肚子”里,靠吃現成飯混日子。而且,我一旦進入到活細胞內,便可隨意使用主人的“零部件和設備”,使單獨的“一個”快速復制成“千千萬萬個”,這樣就可以侵染更多的細胞,將他們變成我生兒育女的搖籃。 動畫演示:噬菌體的生活 第一遍觀看 第二遍描述 練習:為病毒復制過程排序 對病毒的復制過程進行分步驟介紹。? 病毒的繁殖過程:吸附→注入遺傳物質→遺傳物質復制→組裝→釋放。? 思考,總結: 病毒依靠寄主細胞的物質進行自我復制,達到增值的目的。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 ? ? 觀看,病毒的復制過程。 學生在第一遍觀看之后能夠表述出病毒的復制增殖過程 ? ? ?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表達能力。 ? ? ? ? ? ? 突破難點。 檢驗學生理解程度。 病毒的主要特征 請你說出病毒的獨特之處? 展示病毒的主要特征。 回顧整理: 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組成的核心 靠復制增殖 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 對前面知識進行小結。 板書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自學: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展示圖片,有學生說出圖中體現的是有益還是有害方面。 總結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評價學生的回答,介紹人類對病毒的利用。 觀察。 ? 判斷。 ? ? ? ? ? 激發興趣。 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樹立辯證的觀點。 與細菌進行比較 1.小組共同完成課本99頁表格(2分鐘自己完成,半分鐘匯總完善) 2.通過結構的比較可以看出病毒更為簡單,可有人提出在細菌這種原生物出現之前不可能有病毒存在,對這樣的說我你怎么認為? 1.深化對病毒的理解,并通過比較明確與細菌的區別 2.應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這個知識進行分析,對生物的進化發展形成初步的認識 培養學生利用基礎知識進行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敢于推測的科學精神。 資料提升 資料分析:病毒的發現過程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不是獨立的過程,而是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部分與其他學科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并且能夠根據資料完成相關練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對微生物發展的歷史有所了解。 培養學生對資料信息進行歸納、提煉的能力。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與老師一起總結回顧。 樹立整體的知識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