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2】浙江社會·法治三年中考兩年模擬分類精編20——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二)1.(2021·婺城模擬)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他居住北京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是(???)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21·海曙模擬)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A.?反對儒家學說??????????????????B.?提倡平等自由??????????????????C.?宣傳民主科學??????????????????D.?主張白話寫作3.(2021·北侖二模)重大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歷史事件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①五四運動拉開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②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③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④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2021·海曙模擬)五四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下列敘述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①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②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③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④開創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1·平陽模擬)19世紀之后,國際會議日趨頻繁。下列有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利益條款的國際會議是(???)A.?巴黎和會?????????????????????????B.?波茨坦會議?????????????????????????C.?開羅會議?????????????????????????D.?德黑蘭會議6.(2021·平陽模擬)陳旭麓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運動??????????????????????????C.?國民革命??????????????????????????D.?五四運動7.(2021·鎮海模擬)“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國民大革命運動???????????????????????D.?新文化運動8.(2021·柯橋模擬)《中國近代國家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一書指出:領土、人民、主權是構成國家的三要素;主權則是國家觀念的核心,它包括對外捍衛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對內實現主權在民。以下口號體現了近代中國人國家觀念日漸覺醒,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①“打倒列強,除軍閥”;????????????②“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③“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④“民主,科學”;A.?④②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9.(2020·杭州模擬)“新”相較于“舊”而存在,歷史總是在新舊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年前,一批知識分子就曾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伐舊倡新的運動。據此回答下題。(1)下圖是其中四位知識分子的歷史畫像,下列選項中最符合該組畫像主題的是(?????)A.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B.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者C.新文化運動的干將D.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2)胡適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這種死的語言并不能產生有活力的文學。為此,他在這場伐舊倡新的運動中(?????)A.反對專制B.反對愚昧C.提倡新道德D.提倡白話文10.(2020·樂清模擬)上海《晨報》登載1923年的一項社會調查,統計數據如下表。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中國人對西方國家失望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③國共兩黨合作后,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④共產黨人領導武裝起義,創建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20·金東模擬)一位學者對發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評價是:“愛國”卻不“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的“文化”。這一重大事件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12.(2020·鄞州模擬)有歷史學家指出:“五四運動是與新文化運動緊密結合的,而五四運動的發生和成功,仰賴于當時社會多元力量的威力。”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條件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參與③五四運動是工、學、商各階層共同參加的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3.(2020·嘉興模擬)歷史學家陳舜臣在《中國的歷史》一書中指出:“五四運動不應該僅僅強調其行使愛國主義的實際行動的一面,更應該關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進步足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所產生的啟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評價。‘白話文’已經固定下來。”在此,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是(??)A.?五四運動的愛國主張???????????????????????????????????????????B.?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C.?陳獨秀對五四運動的態度????????????????????????????????????D.?白話文較文言文的優勢14.(2020·嘉興模擬)嘉興文學界有一位名人——徐志摩。1919年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群中,徐志摩也為愛國心所驅使,參加了當地留學生所組織的愛國活動,經常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志,同時,他的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因而得了文學碩士學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①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②五四運動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統治③五四運動加速了新文化運動進程?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2020·浙江模擬)100年前爆發的大規模的青年愛國運動,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這場愛國運動的發動有著它特定的思想基礎,那就是(??)①新文化運動的興起???②西方列強的侵略???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④工人階級的參與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6.(2020·蘭溪模擬)陳獨秀認為,某歷史事件體現出來的精神是“對于社會國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動,加以制裁,不訴諸法律,不利用特殊勢力,不依賴代表”。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北伐戰爭???????????????????????????D.?土地革命17.(2020·金華模擬)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中寫道:“盡管中國告別了過時的政治體制,往昔的陰影卻繼續沉重的支配著社會習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頭換面了,但它的精神實質與過去一樣。”這意在說明(???)。A.?洋務運動的局限性????????B.?戊戌變法的進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義????????D.?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18.(2020·平湖模擬)我國學者羅家倫指出:“須知五四運動的所以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緣故,事前已經醞釀許久了……陡然一下爆發出來。”下列屬于五四運動事前“醞釀”的是(???)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B.?《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C.?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D.?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19.(2020·秀洲模擬)我國學者羅家倫指出:“須知五四運動的所以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緣故,事前已經醞釀許久……徒然一下爆發出來。”下列屬于五四運動事前“醞釀”的是(??)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B.?《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C.?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D.?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20.(2020·杭州模擬)五四運動發生后,天津商會發表聲明:“用特電懇諸公力為主張,勿稍退讓,必將青島收回,以保領土。”蘇州市民致函蘇州總商會,要求商會抵制日貨,“莫畏強梁”。這說明五四運動(??)A.?商人起到先鋒引領作用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D.?目的是要抵制日本經濟侵略21.(2021·金華)賡續革命精神,綻放時代光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四運動(與以往的愛國運動)就大不相同。它所奉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使反動勢力張立失措,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黨不斷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苦難走向輝煌、從勝利向勝利的制勝秘訣,是中國共產黨人綿延生長、賡續傳承的血脈基因與精神密碼。在革命、建設和改革近百年實踐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從起源到成熱、完善,業已成為內涵豐富、特質鮮明的精神譜系。——摘自朱永剛《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演化邏輯、共生特質與傳承創新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內涵。(2)根據材料二提煉一個觀點,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說明。(溫馨提示:本問采用分層給分,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2.(2019·溫州)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現場】材料一:【覺醒】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創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間刊登了許多宣傳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類別歸類列表(部分)如下:類別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后前(篇)類別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啟蒙)652科學社會主義179文學3910俄國研究441新詩140101國民革命013小說3415世界革命020——摘編自《(新青年)研究》【弘揚】材料三: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青年群眾舉行的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會上,號召青年學生“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1984年,《人民日報》刊發社論《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紀念五四運動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創造精神,“必須認清歷史發展潮流”“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去”。——摘編自陳金龍《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但沒有任何一次苦難能夠打垮我們,最后都推動了我們民族精種、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華。”——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材料一該畫作比較真實地再現這場愛國運動,請結合畫作內容加以說明。(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新青年》雜志在宣傳主題上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3)結合以上不同的時代背景,分析中國共產黨舉行“紀念活動”的意義。(4)五四運動對民族精神的升華有何影響?23.(2019·湖州)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湖州青年,在挽救國家危亡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青春·吶喊】“京都學子,首創義舉,士氣奮揚,中外共仰。”1919年5月9日,湖州七校學生在老城隍廟集會并游行,高呼“勿忘國恥”“不買洋貨”等口號。湖州學子響應了哪一“義舉”?聯系材料簡述該“義舉”發生的直接原因。(2)【青春·無悔】投筆從戎去,以身許家國。1945年2月,冷泉(安吉人,1927—1952)和3名同學參加新四軍。1948年底,冷泉在安徽曹老集前沿陣地還顧敵人狂轟亂炸,英勇搶教傷員。1949年4月,隨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1951年,赴朝鮮參戰,次年壯烈犧牲。根據材料,寫出冷泉在1948—1949年間參加的重大戰役名稱。(3)【青春·先行】忽如一夜春風渠,千樹萬樹梨花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湖州織里一帶的青年農民找到了共同的興奮點:家家戶戶齊行動,裁布繡花踏“洋機”(縫紉機);一副扁擔走四方,練攤經商我先行。青年農民的興奮源于國家政策的春風。談談你對此的理解。24.(2019·紹興)百年五四,精神鑄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寫出北京學生在圖中A處或C處的主要活動,并指出東交民巷使館區的設置源于哪一條約的規定。(2)請運用所學知識,聯系下列史料,闡釋五四運動中學生行為的正義性。(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5.(2019·金華)每個時代都有青年勇立潮頭,走在前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料卡片1:務望全國工商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節選)資料卡片2:六月三日北家學生大批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出現大規模的工廠罷工和商店罷市。那時,上海的產業工人近二十萬人,加上交通運輸工人、手工業工人和店員共達五十萬人。五日上午,日本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的工人首先罷工,其他工人相繼響應丟工。——全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資料卡片3:戰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學生,痛感“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涌上街頭,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摘編自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1)根據資料卡片1指出青年學生在這場運動中的作用,并結合資料卡片2分析運動主力的變化標志著什么?(2)依據資料卡片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此后中國共產黨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樣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付諸行動的?(3)聯系上述材料,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將如何努力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參考答案1.B2.D3.D4.A5.A6.B7.D8.A9.(1)C(2)D10.A11.C12.B13.B14.B15.A16.B17.D18.D19.D20.C21.(1)特點:廣泛的群眾性.全國性、徹底性、啟蒙性。核心:愛國主義(2)本問采用分層給分-具體評分量表見評分細則。觀點示例如下:觀點一: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支撐中國共產黨不斷攻堅克難,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觀點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與發展的。觀點三: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22.(1)學生游行示威,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說明這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2)變化:由前期宣傳新文學、思想啟蒙為主,轉變為宣傳馬克思主義、政治革命為主。主要原因: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3)20世紀30年代,在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時,中國共產黨舉行紀念活動,號召青年發動群眾,抵抗侵略。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舉行紀念活動,激勵青年,發揮創新精神,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4)五四運動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促進了民族精神的升華。23.(1)五四運動。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2)淮海戰役,渡江戰役。(3)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24.(1)A處:齊集天安門,游行示威;?C處:痛打章宗祥,火燒曹宅。(任答一點)?《辛丑條約》(2)本小題采取分層評分,要求如下:第一層次:聯系1—2個史實,但沒有運用正義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第二層次:聯系1—2個史實,能夠運用正義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第三層次:聯系2個及以上史實,能夠運用正義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且邏輯清晰。25.(1)先鋒作用。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2)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組織百團大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振奮了人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3)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學習,勇于實踐;服務社會,承擔責任,實現人生價值。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