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嶺·天臺·臨海·玉環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臨海期末)晚明時期的一部科技巨著對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血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該書是(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C.幾何原本 D.本草綱日2.(2021八下·臨海期末)明清時期出現了進步思潮。有位思想家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張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這位思想家( )A.王夫之 B.李贄 C.黃宗羲 D.吳承恩3.(2021八下·臨海期末)小葉同學在研究明朝歷史時,做了如下筆記,其中符合( )①明太祖通過廢除丞相強化皇權②明朝中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③鄭和開辟了到達大西洋的通道④明朝增修長城防范蒙古兵南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1八下·臨海期末)杰出歷史人物對社會的進步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下列歷史人物在推動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符合史實的是( )A.圖①人物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B.圖②人物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頂峰C.圖③人物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D.圖④人物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5.(2021八下·臨海期末)某歷史學家這樣評價-場運動:“它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山。”這場運動( )A.戊戌變法 B.科學革命 C.啟蒙運動 D.文藝復興6.(2021八下·臨海期末)下文是《全球通史》對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該事件( )A.新航路的開辟 B.英國光榮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 D.第一次工業革命7.(2021八下·臨海期末)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始終堅持的行動指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英國的憲章運動 B.空想社會主義的提出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共產黨宣言》發表8.(2021八下·臨海期末)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田內迅速擴展。下列關于各國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崛起的描述,符合史實的(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美國南北戰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③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④俾斯麥推行軍事改革廢除了德國農奴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八下·臨海期末)下圖是120年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某條約時的情景。下列說法與該條約相符( )A.條約簽訂的背景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B.條約簽訂后,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C.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等五處通商口岸10.(2021八下·臨海期末)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成為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下列關于近代先進中國人功績的敘述,正確的( )A.林則徐組織編譯《海國圖志》 B.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C.郭嵩杰促成派遣留學生計劃 D.容閎著《使西紀程》介紹西方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臨海期末)人類社會進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位思想家伏爾泰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孟德斯鳩 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議會有立法權.國王有行政權和法院有司法權,用這種方法來限制王權,防止國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孟德斯鳩材料二:兩部文獻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力賦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合眾國的司法權屬于一個最高法院以及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摘自《1787年聯邦憲法》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一一摘自《人權宣言》.(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兩位思想家的觀點。(2)上述文獻分別與哪一次革命有關?這兩次革命都與材料一有何聯系?(3)綜合上述材料,說說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有哪些?12.(2021八下·臨海期末)思維導圖法、歸納法是有效的復習方法。以下是小琳同學在復習明清歷史時整理的資料,請你和他一起思考。[整理史實][摘錄史料]摘錄一軍機處:清朝中期以后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之機構。初設于雍正七年,其職掌為每日由軍機大臣晉見皇帝,秉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待皇帝閱定后向各部門各地方長官下發。——摘自《歷史詞典》摘錄二凡士工商賈,皆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清雍正皇帝摘錄三1757年,乾隆正式下令“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嗣后口岸定于廣東"。——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摘錄四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歐洲 23.2% 28.1% 34.2%英國 1.9% 4.3% 9.5%中國 32.8% 33.3 29.8%[得出史論](1)根據思維導圖信息,確定A、B處的中心主題。A. ;B. 。(2)根據摘錄一、二、三,概括清朝在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三方面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明清時期社會發展狀況。13.(2021八下·臨海期末)某校八(1)班同學開展了T業吊向的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研究。第一組同學搜集了兩次工業革命重大發明的相關信息。①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①愛迪生發明電燈③瓦特改良蒸汽機④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⑤貝爾發明電話⑥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第二組同學查找工業革命以后西方社會變遷的相關資料。第三組同學查找到工業革命后中國社會發生變化的相關資料。(1)小前同學將上述發明進行分類(見下表)。其中有兩處錯誤,請你幫他找出。時期 重大發明(序號) 錯誤之處(填序號)第一次工業革命 ①②④ 第二次工業革命 ③⑤⑥ (2)請任選其中一幅圖片,并據此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圖()表明工業革命( )。(3)請選擇合適的圖片,并據此分析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①圖 表明,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圖 表明,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 。(4)根據本次學習活動,歸納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①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 ,即根據歷史事實得出歷史結論。②評價歷史事件變做到 ,即根據歷史史實做出客觀評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項《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是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不符合題意;B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C項《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總結了平面幾何五大公設,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能力。識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2.【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他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A項王夫之一生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堅決反對程朱理學,不符合題意;B項李贄是明朝中后期具有反正統意識的思想家,提出“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不符合題意;C項黃宗羲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張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符合題意;D項吳承恩是明代小說家,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創作《西游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識記能力。正確識記黃宗羲的思想主張。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405-1433年,鄭和的艦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但它沒到達到大西洋、歐洲和美洲。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歷史。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A項圖①人物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符合史實,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贏得民族獨立,符合題意;B項圖②人物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頂峰不符合史實,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執政時期把法國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不符合題意;C項圖③人物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不符合史實,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達 伽馬和麥哲倫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不符合題意;D項圖④人物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不符合史實, 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杰出人物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5.【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它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聯系所學,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評價的運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6.【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描述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材料強調美洲大陸的發現,促進了東西半球的文化融合,客觀上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對新航路開辟作用較為客觀的評價。A項新航路的開辟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7.【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BC三項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D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8.【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①②符合史實。在彼得一世的統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并未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農奴制,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俾斯麥加強對國內局勢控制,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發展經濟、軍事,靈活的外交活動;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鞏固與發展的重大事件。重點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史實。9.【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20年前即1901年,聯系所學,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比、西、荷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ABD三項與《辛丑條約》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辛丑條約》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10.【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A項林則徐組織編譯《海國圖志》敘述錯誤,《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等資料編成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不符合題意;B項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敘述正確,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符合題意;C項郭嵩杰促成派遣留學生計劃敘述錯誤,洋務運動時期,為更有效地學習西方洋務之“長技”,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不符合題意;D項容閎著《使西紀程》介紹西方敘述錯誤,1876年冬,郭嵩燾出任駐英公使,赴英途中,他將沿途見聞記入日記《使西紀程》,盛贊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張中國應研究和學習,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先進中國人的功績。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答案】(1)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2)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聯系: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進一步傳播了啟蒙思想。)(3)思想解放;社會革命。(關鍵詞:思想;革命,意思相近即可)【知識點】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材料“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反映了伏爾泰天賦人權、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張。“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議會有立法權.國王有行政權和法院有司法權,用這種方法來限制王權,防止國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反映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2)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通過的重要文獻。啟蒙運動為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3)材料一說明思想解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材料二說明社會革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故答案為:(1)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孟德斯鳩:三權分立。(2)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聯系: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進一步傳播了啟蒙思想。)(3)思想解放;社會革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12.【答案】(1)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或國家統一、邊疆治理等);繁榮的經濟(或經濟發展)(2)政治上:君主專制(或皇權高度強化);經濟上:“以農為本”(或“重農抑商”);對外政策上:“閉關鎖國”(或“閉關自守”、海禁政策)。(3)既有盛世繁華(或封建社會的發展),又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本題答案采意,與“繁榮”、“危機”等意思相近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左邊思維導圖反映了清政府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右圖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個方面反映了經濟的發展。(2)根據摘錄一,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根據摘錄二,清朝在經濟上以農為本。根據摘錄三,清朝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3)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故答案為:(1)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或國家統一、邊疆治理等);繁榮的經濟(或經濟發展)。(2)政治上:君主專制(或皇權高度強化);經濟上:“以農為本”(或“重農抑商”);對外政策上:“閉關鎖國”(或“閉關自守”、海禁政策)。(3)既有盛世繁華(或封建社會的發展),又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對外政策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3.【答案】(1)第一次工業革命處②錯|第二次工業革命③錯(2)圖1,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出現工廠制度;圖3,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造成了環境問題(城市病)。(3)5;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6;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技的洋務運動(4)全面性;辯證【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碳絲電燈泡,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機,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2)任選其中一幅圖片,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即可。如:圖1“英國生鐵產量增長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工廠規章”, 說明出現了工廠制度;圖3“曼徹斯特的電影院”, 說明工業革命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工廠冒出來滾滾濃煙”, 說明工業革命造成了環境污染。(3)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為了開辟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4)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全面性,即根據歷史事實得出歷史結論。評價歷史事件變做到辯證,即根據歷史史實做出客觀評價。故答案為:(1)第一次工業革命處②錯;第二次工業革命③錯。(2)圖1,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出現工廠制度;圖3,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造成了環境問題(城市病)。(3)5;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6;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技的洋務運動。(4)全面性;辯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工業革命及對中國的影響,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溫嶺·天臺·臨海·玉環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臨海期末)晚明時期的一部科技巨著對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血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該書是(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C.幾何原本 D.本草綱日【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項《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是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不符合題意;B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C項《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總結了平面幾何五大公設,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能力。識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2.(2021八下·臨海期末)明清時期出現了進步思潮。有位思想家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張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這位思想家( )A.王夫之 B.李贄 C.黃宗羲 D.吳承恩【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他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A項王夫之一生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堅決反對程朱理學,不符合題意;B項李贄是明朝中后期具有反正統意識的思想家,提出“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不符合題意;C項黃宗羲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張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符合題意;D項吳承恩是明代小說家,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創作《西游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識記能力。正確識記黃宗羲的思想主張。3.(2021八下·臨海期末)小葉同學在研究明朝歷史時,做了如下筆記,其中符合( )①明太祖通過廢除丞相強化皇權②明朝中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③鄭和開辟了到達大西洋的通道④明朝增修長城防范蒙古兵南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405-1433年,鄭和的艦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但它沒到達到大西洋、歐洲和美洲。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歷史。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21八下·臨海期末)杰出歷史人物對社會的進步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下列歷史人物在推動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符合史實的是( )A.圖①人物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B.圖②人物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頂峰C.圖③人物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D.圖④人物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A項圖①人物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符合史實,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贏得民族獨立,符合題意;B項圖②人物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頂峰不符合史實,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執政時期把法國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不符合題意;C項圖③人物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不符合史實,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達 伽馬和麥哲倫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不符合題意;D項圖④人物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不符合史實, 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杰出人物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5.(2021八下·臨海期末)某歷史學家這樣評價-場運動:“它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山。”這場運動( )A.戊戌變法 B.科學革命 C.啟蒙運動 D.文藝復興【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它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聯系所學,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評價的運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6.(2021八下·臨海期末)下文是《全球通史》對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該事件( )A.新航路的開辟 B.英國光榮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 D.第一次工業革命【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描述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材料強調美洲大陸的發現,促進了東西半球的文化融合,客觀上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對新航路開辟作用較為客觀的評價。A項新航路的開辟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7.(2021八下·臨海期末)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始終堅持的行動指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英國的憲章運動 B.空想社會主義的提出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共產黨宣言》發表【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BC三項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D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8.(2021八下·臨海期末)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田內迅速擴展。下列關于各國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崛起的描述,符合史實的(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美國南北戰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③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④俾斯麥推行軍事改革廢除了德國農奴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①②符合史實。在彼得一世的統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并未使俄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農奴制,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俾斯麥加強對國內局勢控制,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發展經濟、軍事,靈活的外交活動;③④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鞏固與發展的重大事件。重點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史實。9.(2021八下·臨海期末)下圖是120年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某條約時的情景。下列說法與該條約相符( )A.條約簽訂的背景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B.條約簽訂后,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C.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等五處通商口岸【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20年前即1901年,聯系所學,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比、西、荷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ABD三項與《辛丑條約》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辛丑條約》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10.(2021八下·臨海期末)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成為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下列關于近代先進中國人功績的敘述,正確的( )A.林則徐組織編譯《海國圖志》 B.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C.郭嵩杰促成派遣留學生計劃 D.容閎著《使西紀程》介紹西方【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A項林則徐組織編譯《海國圖志》敘述錯誤,《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等資料編成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不符合題意;B項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敘述正確,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符合題意;C項郭嵩杰促成派遣留學生計劃敘述錯誤,洋務運動時期,為更有效地學習西方洋務之“長技”,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不符合題意;D項容閎著《使西紀程》介紹西方敘述錯誤,1876年冬,郭嵩燾出任駐英公使,赴英途中,他將沿途見聞記入日記《使西紀程》,盛贊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張中國應研究和學習,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先進中國人的功績。要求識記基礎史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臨海期末)人類社會進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位思想家伏爾泰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孟德斯鳩 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議會有立法權.國王有行政權和法院有司法權,用這種方法來限制王權,防止國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孟德斯鳩材料二:兩部文獻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力賦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合眾國的司法權屬于一個最高法院以及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摘自《1787年聯邦憲法》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一一摘自《人權宣言》.(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兩位思想家的觀點。(2)上述文獻分別與哪一次革命有關?這兩次革命都與材料一有何聯系?(3)綜合上述材料,說說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2)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聯系: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進一步傳播了啟蒙思想。)(3)思想解放;社會革命。(關鍵詞:思想;革命,意思相近即可)【知識點】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材料“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反映了伏爾泰天賦人權、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張。“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議會有立法權.國王有行政權和法院有司法權,用這種方法來限制王權,防止國王暴政。三權相互分開、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反映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2)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通過的重要文獻。啟蒙運動為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3)材料一說明思想解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材料二說明社會革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故答案為:(1)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孟德斯鳩:三權分立。(2)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聯系: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資產階級革命進一步傳播了啟蒙思想。)(3)思想解放;社會革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12.(2021八下·臨海期末)思維導圖法、歸納法是有效的復習方法。以下是小琳同學在復習明清歷史時整理的資料,請你和他一起思考。[整理史實][摘錄史料]摘錄一軍機處:清朝中期以后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之機構。初設于雍正七年,其職掌為每日由軍機大臣晉見皇帝,秉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待皇帝閱定后向各部門各地方長官下發。——摘自《歷史詞典》摘錄二凡士工商賈,皆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清雍正皇帝摘錄三1757年,乾隆正式下令“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嗣后口岸定于廣東"。——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摘錄四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歐洲 23.2% 28.1% 34.2%英國 1.9% 4.3% 9.5%中國 32.8% 33.3 29.8%[得出史論](1)根據思維導圖信息,確定A、B處的中心主題。A. ;B. 。(2)根據摘錄一、二、三,概括清朝在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三方面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明清時期社會發展狀況。【答案】(1)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或國家統一、邊疆治理等);繁榮的經濟(或經濟發展)(2)政治上:君主專制(或皇權高度強化);經濟上:“以農為本”(或“重農抑商”);對外政策上:“閉關鎖國”(或“閉關自守”、海禁政策)。(3)既有盛世繁華(或封建社會的發展),又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本題答案采意,與“繁榮”、“危機”等意思相近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左邊思維導圖反映了清政府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右圖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個方面反映了經濟的發展。(2)根據摘錄一,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根據摘錄二,清朝在經濟上以農為本。根據摘錄三,清朝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3)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故答案為:(1)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或國家統一、邊疆治理等);繁榮的經濟(或經濟發展)。(2)政治上:君主專制(或皇權高度強化);經濟上:“以農為本”(或“重農抑商”);對外政策上:“閉關鎖國”(或“閉關自守”、海禁政策)。(3)既有盛世繁華(或封建社會的發展),又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對外政策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3.(2021八下·臨海期末)某校八(1)班同學開展了T業吊向的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研究。第一組同學搜集了兩次工業革命重大發明的相關信息。①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①愛迪生發明電燈③瓦特改良蒸汽機④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⑤貝爾發明電話⑥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第二組同學查找工業革命以后西方社會變遷的相關資料。第三組同學查找到工業革命后中國社會發生變化的相關資料。(1)小前同學將上述發明進行分類(見下表)。其中有兩處錯誤,請你幫他找出。時期 重大發明(序號) 錯誤之處(填序號)第一次工業革命 ①②④ 第二次工業革命 ③⑤⑥ (2)請任選其中一幅圖片,并據此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圖()表明工業革命( )。(3)請選擇合適的圖片,并據此分析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①圖 表明,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圖 表明,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 。(4)根據本次學習活動,歸納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①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 ,即根據歷史事實得出歷史結論。②評價歷史事件變做到 ,即根據歷史史實做出客觀評價。【答案】(1)第一次工業革命處②錯|第二次工業革命③錯(2)圖1,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出現工廠制度;圖3,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造成了環境問題(城市病)。(3)5;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6;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技的洋務運動(4)全面性;辯證【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碳絲電燈泡,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機,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2)任選其中一幅圖片,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即可。如:圖1“英國生鐵產量增長表”,說明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工廠規章”, 說明出現了工廠制度;圖3“曼徹斯特的電影院”, 說明工業革命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工廠冒出來滾滾濃煙”, 說明工業革命造成了環境污染。(3)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為了開辟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4)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全面性,即根據歷史事實得出歷史結論。評價歷史事件變做到辯證,即根據歷史史實做出客觀評價。故答案為:(1)第一次工業革命處②錯;第二次工業革命③錯。(2)圖1,推動生產力發展;圖2,出現工廠制度;圖3,豐富人們的生活;圖4,造成了環境問題(城市病)。(3)5;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6;中國掀起一場學習西方科技的洋務運動。(4)全面性;辯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工業革命及對中國的影響,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嶺·天臺·臨海·玉環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嶺·天臺·臨海·玉環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調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