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三節 地球的繞日運動(第一課時)學習準備【學習目標】 (默讀2分鐘,劃出關鍵字)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地軸傾斜等基本特征。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能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地球儀模擬演示,簡要解釋在觀測桿影和讀圖等觀察方式中發現的地理現象。重點難點:重點:太陽高度角難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溫故知新由于地球自轉,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稱為 。東邊的地方時總比西邊的地方時來得 。國際上把全球劃分為 個經度寬 的地區,叫做 。以 的地方時作為這個時區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叫 或 。我們平常所說的北京時間是指 。而北京的時間是指 。國際上規定,把 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簡稱 。日界線的 側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當從西十二區越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時,日期要 一天,反之,日期要減去一天。 和 的時刻相同。地球的自轉定義 地球繞 的旋轉運動叫地球自轉方向 周期 自轉一周約為 小時(即一天)學習過程【探索新知】一、學生活動:在同一地點,觀察桿影一天中的變化觀測桿影的變化(P114),思考以下問題:1、一天中桿影最短是什么時候?此時的桿影朝什么方向呢?2、桿影的長度和什么有關?二、太陽高度閱讀課本P114完成以下填空:1、 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 。2、桿影的長度和 有關。太陽高度大,影子 ;太陽高度小,影子 。3、一天中的 ,桿影朝著 或 方向時,桿影最短。此時太陽位于該地的 或 方向,太陽光和地面的夾角 。三、同一地點在一年中的太陽高度變化1、一年中,同一地點每天正午太陽高度都一樣嗎?閱讀課本P114的圖4—11,觀察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某地中午的桿影,我們可以得出:2、冬天中午,太陽高度 ,影子 ;夏天中午,太陽高度 ,影子 。通過對課本P115的圖4—12的閱讀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在北半球,從南面窗戶直接射進來的室內陽光, 比較長(填“夏天”或“冬天”) 。這說明:正午太陽高度是隨 而變化的。緯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不同實驗:在地球儀的不同緯度位置按下圖所示粘上一根垂直于球面的火柴,觀察和比較每根火柴影子的長度。并記錄火柴的影子何處最短?正午太陽高度何處最大?由實驗我們可知:同樣長度的桿子,在同一天里,緯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長度也 。這是由于緯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 。五、地球的公轉中午旗桿的影子為什么會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呢?這是因為正午太陽高度會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那么產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閱讀課本P117的圖并完成下面填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地球的公轉方向是 。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繞太陽 方向運轉。2、地球的公轉周期是 。北半球,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3、地球公轉時,地軸在宇宙空間的姿態是 ,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 。六、小結:1、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太陽高度是不同的。2、同一天中,相同緯度的地方(即同一地點),不同季節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3、同一天中,緯度不同,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4、地球繞地軸發生的自西向東的旋轉運動為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約為24小時。5、地球公轉運動是指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公轉運動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 365.24天。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保持著66.5°的夾角,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所在的方向。6、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中午桿影在一年中隨季節變化而發生長短變化,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等。★自我檢測桿影長度為零時 ( )A.剛剛日出 B.太陽斜射 C.正午太陽高度為90° D.正午太陽高度0°2、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而( )A、不變 B、變化 C、無法判定 D、時長時短3、下列屬于公轉特點的是 ( )A.公轉方向是繞著地軸自西向東旋轉 B.公轉一圈的時間約24小時C.公轉使地球上產生了晝夜交替 D.公轉過程中,地球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4、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轉動的中心相同 B、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的變化C、轉動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D、自轉和公轉分開,單獨進行5、我國北方住宅區的樓房間隔,理論上應該比南方寬,理由是( )A、北方的地形比較平坦 B、北方冬季白晝時間更長C、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更小 D、南方氣候更溫暖濕潤6、產生春夏秋冬更替現象的主要原因( )A、地軸不垂直于黃道面 B、地球自轉引起的偏向力C、地球公轉的速率變化 D、地球公轉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7、我們居住的房屋主臥室通常朝向南,主要依據是( )A、房屋設計者的習慣 B、使用者方便的角度 C、美觀的角度 D、更好的采光8、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最南處是在 ( )A.北緯23.5°線上 B.赤道上 C.南緯23.5°線上 D.南緯66.5°線上9、我國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陽直射井底的現象,該地的緯度和日期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S、夏至日太陽光AB太陽直射點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