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8張PPT)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8.我們受特殊保護新知導入新知講解什么是未成年人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為成年人。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未成年人超過我國人口數量的五分之一。按照我國的居民身份證法,16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申領身份證。這是16周歲在法律上的意義。未成年人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嘗試一下。未成年人的社會經驗少,?是非觀正在形成....在家長會上,家長們聊到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有這樣一些看法。你認同這些看法嗎?說一說,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還有哪些特殊之處。視頻:采訪老師視頻中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br/>知識窗不同國家的法定成年年齡世界各國的法律對成年年齡的規定是不同的,未滿成年年齡的就屬于未成年人。例如,美國的成年年齡是16周歲,英國、德國和法國的成年年齡是18周歲,日本、瑞土的成年年齡是20周歲,奧地利和意大利的成年年齡則是21周歲。看一下哪些國家規定的成年年齡較高,哪些國家規定的成年年齡較低。劃定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界限有什么重要意義呢?除了18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年齡節點嗎?年齡(周歲)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法律依據一些重要的年齡節點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具體年齡的節點,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有些法律規定達到一定的年齡才享有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三(1)班的王濤同學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父母獎勵他一輛新的自行車。周末,他打算和同學一起騎車“壓馬路”。這種做法可行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一)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二)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輪椅車需年滿16周歲。小明已經7歲了,他討厭上學,他的家人決定讓他在家自學成才。小勇初三畢業打算出門打工,沒有身份證,在假證販子手中購買了張“身份證”并一個人悄悄居住在私人搭建的臨時出租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14歲的小猛身體強壯,為了有錢花,他經常和同伴去某小學旁的小巷攔截小學生搶奪錢物并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并揚言我們是未成年人,即使犯罪抓住了警察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我們通常說的法定年齡是怎么回事?法定年齡是屬于在法律內,一種為了讓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分清楚界限的其中一種定義。未成年人的特點:身體、心理發育不完善,思考問題不成熟,社會經驗少,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弱,法律意識較弱……根據下圖表格,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討論王阿姨的兒子今年12周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平時學習比較緊張,王阿姨一點家務活也不讓他做。一天,和鄰居劉律師聊天,王阿姨說等到兒子成年以后再讓他做家務也不遲。對于12周歲的小學生是否有責任做家務的問題,劉律師認為,雖然12周歲的小學生還未成年,但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也應盡一份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刷碗、倒垃圾等。這樣可以鍛煉未成年人承擔責任的能力,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你在家里做家務嗎?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務這一問題?我們能做些什么?我們可以承擔哪些責任?在家里,我可以:在學校,我可以:在社會中,我可以:視頻:未成年人保護那些事課堂總結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具體年齡的節點,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有些法律規定達到一定的年齡才享有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板書設計新知導入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幅漫畫的?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之處?1.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2.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3.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未來。但是,未成年人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從心理上正處于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因此要對未成年人實施特殊保護。視頻:新聞聯播新知講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法律保障,已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議題。我國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護未成年人,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你知道我國有哪些法律對未成年人實施了特殊保護的嗎?是怎樣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讓我們一起了解專門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巾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關系到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未來。社會上有一部分違法犯罪分子把侵害對象直接指向未成年人。未成人的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不僅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而且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民族的復興具有重要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我國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過,經2006年和2015年兩次修正。強調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關注弱勢群體的受教育問題是這部法律的重要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宣傳欄視頻:貴州兩孩子輟學,家長竟放任不管?夫妻二人已被政府告上法庭_高清案例分析女孩子張敏今年7歲了,其父母一直不讓她去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憲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一條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怎樣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這部法律對于未成年人而言有何重要的意義?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判斷下列關于我國義務教育的說法是否正確。說法正確的在括號里面“√”,說法不正確的在括號里面“×”,并嘗試說一說理由。1.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2.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有,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3.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4.適齡兒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免予入學的,由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自行根據情況決定。()√√√√近年來,我國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事件在拷問社會道德的同時,也暴露出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流浪乞討兒童探訪:被父母出租給丐頭按月領“工資”河南太康縣張集鎮,有父母將孩子出租給“丐頭”去各地流浪乞討,乞兒任芳芳就是其中一名,芳芳鼻孔間的隔膜嚴重缺損,她說是被“丐頭”打的。時年8歲的任芳芳從5歲開始,跟著翟雪峰的雜技大篷車全國流浪,3年間共為家里掙回3.7萬元工資。當她被送回家里時,頭上有大片的疤痕,鼻孔間的隔膜嚴重缺損,四肢都有明顯的傷痕,更要命的是,她還患上了癲癇,每次發作都躺倒在地,口吐白沫。據任芳芳說,她的傷痕和腦病,都是3年賣藝生涯挨打所致。因為這些傷害,翟雪峰支付了2.2萬元賠償金,在協議中,任芳芳的遭遇被描述為“在外邊出了車禍”。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都可能存在著不同程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比如:虐待兒童、拐賣兒童、體罰未成年學生、侵犯未成年人隱私等現象。招收童工家長打罵孩子老師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各項合法權利的法律。這部法律于1991年通過,經過兩次修正,明確了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該法為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體現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和愛護。分小組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并討論下列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規定有哪些內容?●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認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各司其職,才能全方位保護未成年人。搶劫罪盜竊罪故意傷害罪青少年犯罪(1)2012年4月13日,湖南衡陽市一名12歲的小男孩因抵觸姑媽的管教,將放學回家的表弟表妹殺害,未等離開,又將剛回家的姑媽殺害,清理現場后逃離。(2)2013年團伙犯罪案件有34件,在蓬江區檢察院起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比達到51.5%,此類犯罪多有預謀,作案前經過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作案后及時毀滅罪證。小數據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在12個省區開展的調查顯示,現階段未成年人犯罪趨于低齡化。對14-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調查結果顯示,約35%是16歲犯罪,31.2%是15歲犯罪,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達到20.11%,而在2001年,14歲未成年人犯罪比例為12.3%。從世界范圍看,青少年犯罪已經呈現出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點。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鍵在于集合全社會力量,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作為未成年人,要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知法、守法,銘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這部法律于1999年通過,2012年修正。該法明確了各級教育、行政、司法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家庭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矯治等職責。視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據某省2013年公布的一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該省2008-2012年五年間,未成年人犯罪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認真閱讀、分析餅狀圖,嘗試從未成年人的角度,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出幾點建議。我的建議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3.我們要自覺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課堂總結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再見新知導入全方位的保護說說漫畫中的雨傘代表了什么?新知講解少年興則中國興,少年強則中國強。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在我國,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都給予了許多特別關懷。國際社會也一直致力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作為未成年人,應聽從父母的教導,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還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的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以提高國際社會對家庭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與進步。2016年國際家庭日到來時,聯合國秘書長在致辭中充分表達了家庭對未成年人成長的作用:通過政策和法律促進有利的家庭環境,倡導積極正面的子女教育,有助于家庭養育健康幸福的兒女,使之成長為受重視、有作為的成年人。思考為什么聯合國大會要確立國際家庭日呢?家庭對于未成年人而言有和重要意義?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尤為重要。小提示父母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法治社會,不得實施家庭暴力。父打麻將兒子墜亡疏于照料”已成為對未成年人的傷害源頭之一2017年2月,爸爸在打麻將,媽媽在睡午覺,就在阿林夫婦倆疏忽時,他們8歲的兒子小寶(化名)墜樓身亡。法官分析說,8歲的小寶正處于活潑好動、缺乏安全意識的時期,父母本應加強看管,卻任由他在危險的地方玩耍,攀爬、翻越圍墻致死。可以說,阿林夫婦作為監護人存在重大過錯。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將遏制家庭暴力納入法律程序。我國于2015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該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都屬于家庭暴力。一年輕母親長期毒打4歲兒子!鄰居勸阻,她還說“死不了的”東莞厚街一位90后的離異母親竟然對年僅4歲的親生兒子施暴,將兒子打得頭腫臉青成“熊貓眼”,連旁人都看著悲憤“孩子身上沒有一塊好皮膚”。《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旨在為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兒童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該公約將“兒童”界定為不滿18周歲的任何人,而我國通常用“未成年人”的概念指代這一群體?!秲和瘷嗬s》是第一部專門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公約,闡述了應賦予所有兒童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截至2017年,該公約共有196個締約國,是聯合國所有人權條約中締約國最多的一個。我國政府于1992年批準了《兒重權利公約》。1992年4月1日,《兒童權利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美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美國國會于1974年通過了《預防虐待兒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對虐待、忽視或遺棄兒童情況必須舉報,以便于兒童保護部門能夠及時對處境危險的兒童提供救濟,并于1980年通過了《收養援助及兒童福利法》,確立了美國兒童保護的實施做法及取向。日本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日本人對未成年人保護是各方各面的。在日本,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有很多種,除了有《教育基本法》、《兒童福利法》以及《日本少年法》等內容寬泛的法律,更有規定學生們如何吃飯的《學校營養午餐法》,這些法律法規細致而全面,幾乎涵蓋了未成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正是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未成年人保護問題才得到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一個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態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視頻:MG動畫展示-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開學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學校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火災逃離”現場演練。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公園等場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費或優惠票價。網吧門口張貼了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警示牌。一起分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來自社會各界的特別關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不少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業。在此過程中,一些人選擇將未成年子女留在家鄉交由他人監護照料,導致大量農村留守兒童出現。近年來發生的多起農村留守兒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的廣泛關注。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留守兒童697萬余人,與2016年全國摸底排查數據902萬與人相比,總體數量下降22.7%。父母不在身邊,生活缺少照料,學習缺乏引導,心事無人訴說……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遭遇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貧困。請同學們以“留守兒童”為主題分組討論:●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還可能面臨哪些問題?●就如何更好地關心、幫助留守兒童提出建議。留守兒童的各種問題,是社會的悲劇,也是童年的缺失親情關懷缺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生疏甚至對父母充滿了怨恨。心理問題驟增,情感冷漠、行為孤僻、悲觀消極、不善于表達,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學習興趣減低,有的撒謊逃學,很少參加集體活動,違法違紀現象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安全問題頻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如何更好地關心、幫助留守兒童提出建議。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創辦更多的托管中心,讓其能接納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要切實盡到應有的責任。外出務工的父母應該慎重穩妥地安排好監護人。關愛和保護農村留守兒童,不僅關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也關系到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板書設計特殊關愛助我成長家庭保護社會保護學校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G動畫展示-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wmv 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8課《我們受特殊保護》PPT教學課件+音、視頻素材(第一課時).ppt 新聞聯播.wmv 普法小博士1.mp3 未成年人保護那些事.wmv 貴州兩孩子輟學,家長竟放任不管?夫妻二人已被政府告上法庭_高清.wmv 采訪老師視頻.wmv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