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單元《地球的表面和內部》知識點梳理 第9課 地球的表面 1、地球儀有政區地球儀和地形地球儀兩種。 2、地球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巖石和土壤構成了高低起伏、形態多樣的陸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3、山地、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陸地的五種基本形態。 4、各種地形的主要特點:山地地勢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溝谷幽深。平原地勢低,地面平坦,起伏較小,視野開闊。丘陵地勢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盆地周圍地勢高,中間地勢低,與澡盆相似。高原地勢高,起伏不大,但邊緣陡峭;山巒起伏,凹凸不平 5、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溝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樣平整。 6、中國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7、中國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8、中國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中國有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10、我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11、中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西高東低。 第10課 火山和地震 1、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地球上極具破壞力的兩種自然災害。 2、陸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噴發時,熾熱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沖破巖層,從裂縫中涌出或噴出。 3、火山根據活動狀態,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種類型。 4、火山噴發是地球上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之一,它會掩埋城市和鄉村,污染空氣,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但火山噴發也能為人類造福, 為人類帶來礦產資源、地熱資源和旅游資源等有益的資源。 5、當地殼深處的巖層因受到過度擠壓而突然破裂或錯動時,會引起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長期積累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引起房搖地動,這就是地震。 6、地震也是地球上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之一,大地震會使房屋倒塌、道路毀壞、鐵路變形,嚴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還會引發海嘯。 7、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級來表示,對地表的破壞程度用烈度來表示。 8、地震發生時應保持鎮定,采取正確的避震和逃生方法 ,避免錯誤的做法。就地避震時要選擇安全場所、保護好頭部。逃生時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曠的廣場。 9、地震逃生口訣: 震來莫慌張,就近藏一藏。 廚房有危險,廁所把身藏。 就近三角地,護頭要牢記。 高樓遇地震,電梯不能乘。 樓梯要通暢,沿墻安全撤。 陽臺不能站,頂層可上房。 切忌胡亂跑,目標是廣場。 10、1976年7月28日,我國河北唐山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嚴重傷亡。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瀏川縣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瀏川大地震。 第11課 地球的內部 1、我們可以根據火山噴發、地熱和地震等現象來推測地球內部的信息。 2、科學家很早是通過鉆孔探測地球的內部結構,但到目前為止,人類鉆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千米。 3、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地震波在不同的巖石中傳播時,有快有慢,于是開始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的結構。 4、科學家根據探測結果,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殼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巖漿的發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溫度和壓力極高。 5、一些科學家認為 ,地幔和地核會進行水平運動和上下運動,而最外層的地殼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樣隨之運動起來。 6、地震是人們直接感知口到的地殼運動的反映,更普遍的地殼運動則在長期地、緩慢地進行著,必須借助儀器長期觀測才能發覺。 7、科學家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8、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認為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9、地球板塊運動的力量來自巖漿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的運動。 10、地球板塊運動引發的自然現象有火山噴發、地震、海陸變遷、大陸漂移等。 11、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雄偉、高大的山系。20 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采集到魚龍、菊石類、雙殼類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科學家根據這些化石推測:早在4000萬~5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所處地區是一片湛藍的大海 第12課 地表雕刻師 1、地球表面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除了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 2、風、流水、冰、溫度變化等溫度、風、水等都能改變地表的形態。 3、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 4、地球內部的巖漿有時會在地下深處慢慢冷卻,有時又會從地表噴發出來后冷卻,這些由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叫巖漿巖。常見的巖漿巖玄武巖、花崗巖、橄欖巖、安山巖、正長巖。 5、巖石碎屑經過風、流水等的搬運后沉積于陸地、河湖及海洋,經歷一系列變化后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常見的沉積巖有砂巖、頁巖、石灰巖、礫巖、泥巖。 6、巖漿巖、沉積巖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受到高溫、高壓等作用,因性質發生改變而形成的巖石叫變質巖。常見的變質巖大理巖片、麻巖、板巖、片巖、石英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