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單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環》知識點梳理 第13課 云和霧 1、地表上的水蒸發形成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中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2、云和霧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眾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飄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霧。 3、在“人造霧”的實驗中,加冰袋是為了創設一個低溫環境,這樣水蒸氣遇冷會迅速凝結成小水滴,從而形成霧。 4、云和霧的異同:云和霧這兩種天氣現象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樣的,狀態也是一樣的,只不過距離地表的遠近不同,飄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霧。 第14課 露和霜 1、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當溫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會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 2、當夜晚的氣溫急劇降低到0°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氣會在物體表面凝結成冰晶,這就是霜。 3、露和霜的異同:露和霜這兩種天氣現象都是水蒸氣受冷凝結并附著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只是:露是液體,是小水滴形態,霜是固體,是小冰晶形態。露是無色的,霜一般為白色。形成霜時的天氣比形成露的天氣冷。 4、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15課 雨和雪 1、雨和雪的不同之處:雨是液態水、雪是固態水;雨是云層中的小水點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融化形成,雪則是云層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氣溫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2、雨和雪的相同之處:都是云層中的水汽變化而成,本質都是水,是降水的兩種基本形式。 3、不是所有的云都會產生降水,只有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才會掉下來,從而產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過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過程中沒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種形式。 4、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現象。降水的形式除了雨和雪外,還有冰雹、凍雨、雨夾雪等。 5、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但基本形狀是六邊形。 第16課 水滴的“旅行” 1、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的不間斷的循環過程。 2、水的三態變化是水循環的一個重要內因。 3、水在自然界循環的過程:在太陽的輻射下,水經海洋、陸地蒸發及植物蒸騰變成水蒸氣,隨氣流而運動到大氣中。大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統稱降水。這些降水有的滲入土中成為地下水,有的遷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間不斷地循環,總量保持不變。 4、空氣中的水蒸氣來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發和地表上層水的蒸發以及植物的蒸騰作用。 5、天上的水總降不完的原因:地球上的水總處于動態平衡中,大氣中的水不斷得到補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來,同時,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間斷地蒸發到空中,補充大氣中的水汽,從而形成降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