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1八下·嘉興期末)1683年,康熙帝賦詩《中秋日聞海上捷音》:“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此詩中的“捷音”最有可能來自于(  )
A.臺灣 B.新疆 C.西藏 D.黑龍江
【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1863年” “海上捷音”、“ 島門空”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683年清政府收復臺灣,并于1684年設置臺灣府。
A項臺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收復臺灣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清政府收復臺灣的史實。
2.(2021八下·嘉興期末)明清之際,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這一主張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李贊 C.黃宗載 D.魏源
【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黃宗羲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末清初思想家,要求掌握基礎知識。
3.(2021八下·嘉興期末)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世界人民對中醫藥濃烈的興趣。下列著作中,能了解各種藥物產地、形色、氣味及療效等相關知識的是(  )
A.《幾何原本》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本草綱目》能了解各種藥物產地、形色、氣味及療效等相關知識,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
4.(2021八下·嘉興期末)新航路的開辟翻開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觀察圖2,其中哥倫布的航行路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經大西洋到達古巴、海地等地,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線,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A項①是迪亞士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B項②是達 伽馬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C項③是哥倫布的航行路線,符合題意;
D項④是麥哲倫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史實。
5.(2021八下·嘉興期末)不列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拉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
B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被譽為歐洲“科學革命的開端”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普遍使用 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
D 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 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第一次工業革命;科學革命
【解析】【分析】A項A對應錯誤,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不符合題意;
B項B對應錯誤,牛頓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不符合題意;
C項C對應正確,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廣泛使用,使人類獲得了充足的動力,從而使進入蒸汽時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符合題意;
D項D對應錯誤,第一次工業革命中,1814年,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的對應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2021八下·嘉興期末)法國大革命在反對封建專制的聲浪中拉開了序幕,其爆發的標志是(  )
A.攻克巴士底獄 B.通過《人權宣言》
C.召開三級會議 D.頒布《拿破侖法典》
【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A項攻克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識記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7.(2021八下·嘉興期末)青年馬克思立志要“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他傾注畢生精力踐行自己的理想。他在19世紀40年代(  )
A.領導了德國織工起義 B.創作了《國際歌》歌詞
C.參與了巴黎公社斗爭 D.起草了《共產黨宣言》
【答案】D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起草了《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的貢獻。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8.(2021八下·嘉興期末)明治維新期間,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的是(  )
A.努力發展教育 B.實行征兵制
C.加強中央集權 D.發展近代工業
【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A項努力發展教育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符合題意;
B項實行征兵制屬于軍事方面,不符合題意;
C項加強中央集權屬于政治方面,不符合題意;
D項發展近代工業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要求準確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9.(2021八下·嘉興期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發明者和發明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
A.法拉第——汽車 B.菜特兄弟——電報
C.愛迪生——電燈 D.貝爾——飛機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A項法拉第——汽車對應錯誤,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德國工程師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不符合題意;
B項菜特兄弟——電報對應錯誤,1903 年美國的菜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不符合題意;
C項愛迪生——電燈對應正確,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符合題意;
D項貝爾——飛機對應錯誤,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和發明者。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2021八下·嘉興期末)《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內容之一是開放通商口岸。這些通商口岸中涉及到我們浙江的是(  )
A.杭州 B.寧波 C.溫州 D.舟山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其中廣州屬廣東,廈門、福州屬福建,寧波屬浙江,上海屬上海市。
ACD三項《南京條約》未涉及,不符合題意;
B項寧波涉及到浙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2021八下·嘉興期末)15世紀末,西方列雖玩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的國家是(  )
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俄國
【答案】A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強租膠州灣,劃山東德國的勢力范圍。
A項德國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符合題意;
B項日本的勢力范圍是福建,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不符合題意;
D項俄國的勢力范圍為長城以北及新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列強瓜分中國的相關史實。
12.(2021八下·嘉興期末)很多詩詞中有濃縮的歷史。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 ②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③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 ④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① D.④②③①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①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反映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②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反映的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③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④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反映的是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④③②①。
B項④③②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的順序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判斷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
二、非選擇題
13.(2021八下·嘉興期末)走進歷史現場,解讀歷史人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美國聞名的拉什莫爾山上雕刻著四位在美國歷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總統,以下是
其中兩位的人生經歷:
華盛頓 林肯
1756~1763作為英方軍官,參加英法七年戰爭,積累了軍事指揮經驗 1775年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獨立戰爭 1787年主持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 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96年發表告別詞,離開政壇 1860年當選為美國第十六屆總統 1861年領導美國南北戰爭 1863年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4年再次擔任美國總統 1865年取得美國南北戰爭的勝利 1865年遇刺身亡
材料二:對俄國來說,屬于一種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兩面神亞奴斯,一張臉孔望著未來,一張臉孔望著過去……
——摘編自愛德華·拉津斯基《亞歷山大二世;最后一位偉大的沙皇》
鏈接: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全,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
材料三:林則徐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果的,是百戰百勝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國的古法。……真的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
——摘編自蔣廷載《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歸納華盛頓和林肯人生經歷的相似之處。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亞歷山大二世。
(3)用相關知識證明“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是百戰百勝的和“真正的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
【答案】(1)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亞歷山大二世作為一位改革者,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改革后,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虎門銷煙。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或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知識點】鴉片戰爭;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華盛頓和林肯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1861年,俄國亞歷山大二世實行了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虎門銷煙說明“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是百戰百勝的。林則徐主持編譯和審訂了《四洲志》,介紹了世界5大洲30余國的歷史地理和政情,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答案為:(1)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亞歷山大二世作為一位改革者,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改革后,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虎門銷煙。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或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盛頓和林肯人生經歷的相似之處,評價亞歷山大二世,林則徐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4.(2021八下·嘉興期末)追尋近代化的艱辛探索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國利器強兵,百倍中國,內則押(輕慢,輕侮)處輦轂之下(京都的代稱),外則布滿江海之間”。“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書·明僚函稿》
材料二:“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這段話出自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代表了維新派的共識,最后兩句,批評了慘淡經營30年的洋務運動;同時,又說明了近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質、量、度。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與這種“小變”不同的,是全變。
——陳旭藏《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所辦的新政雖多,總不出乎兵事和制造兩類,當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從根
本上變革的時候,這種辦法,自然是無濟于事的,再進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而中日之戰,以諾大的中國而敗于向所輕視的日本,這實在是一個大打擊,經這一個打擊,中國人的迷夢,該要醒了,于是維新運動以起。
——呂思勉《中國簡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洋務運動的目的。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有哪些?并指出康有為主張的“全變”相比洋務運動的“小變”有何進步?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述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答案】(1)目的:自強和求富或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小變”的內容: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新式海軍。進步:康有為主張既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背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可見洋務運動的目的是自強和求富。
(2)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近代民用工業,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材料二指出“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主張的“全變”比洋務運動的“小變”的進步在于: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根據材料三“所辦的新政雖多,總不出乎兵事和制造兩類,當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從根本上變革的時候,這種辦法,自然是無濟于事的,再進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可見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一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根據材料三中的“……而中日之戰,以諾大的中國而敗于向所輕視的日本,這實在是一個大打擊,經這一個打擊,中國人的迷夢,該要醒了,于是維新運動以起。”可見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二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也是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一。
故答案為:(1)目的:自強和求富或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小變”的內容: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新式海軍。進步:康有為主張既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背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相關史實。
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1八下·嘉興期末)1683年,康熙帝賦詩《中秋日聞海上捷音》:“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此詩中的“捷音”最有可能來自于(  )
A.臺灣 B.新疆 C.西藏 D.黑龍江
2.(2021八下·嘉興期末)明清之際,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這一主張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李贊 C.黃宗載 D.魏源
3.(2021八下·嘉興期末)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世界人民對中醫藥濃烈的興趣。下列著作中,能了解各種藥物產地、形色、氣味及療效等相關知識的是(  )
A.《幾何原本》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
4.(2021八下·嘉興期末)新航路的開辟翻開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觀察圖2,其中哥倫布的航行路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1八下·嘉興期末)不列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拉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
B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被譽為歐洲“科學革命的開端”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普遍使用 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
D 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 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A.A B.B C.C D.D
6.(2021八下·嘉興期末)法國大革命在反對封建專制的聲浪中拉開了序幕,其爆發的標志是(  )
A.攻克巴士底獄 B.通過《人權宣言》
C.召開三級會議 D.頒布《拿破侖法典》
7.(2021八下·嘉興期末)青年馬克思立志要“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他傾注畢生精力踐行自己的理想。他在19世紀40年代(  )
A.領導了德國織工起義 B.創作了《國際歌》歌詞
C.參與了巴黎公社斗爭 D.起草了《共產黨宣言》
8.(2021八下·嘉興期末)明治維新期間,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的是(  )
A.努力發展教育 B.實行征兵制
C.加強中央集權 D.發展近代工業
9.(2021八下·嘉興期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發明者和發明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
A.法拉第——汽車 B.菜特兄弟——電報
C.愛迪生——電燈 D.貝爾——飛機
10.(2021八下·嘉興期末)《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內容之一是開放通商口岸。這些通商口岸中涉及到我們浙江的是(  )
A.杭州 B.寧波 C.溫州 D.舟山
11.(2021八下·嘉興期末)15世紀末,西方列雖玩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的國家是(  )
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俄國
12.(2021八下·嘉興期末)很多詩詞中有濃縮的歷史。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 ②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③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 ④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① D.④②③①
二、非選擇題
13.(2021八下·嘉興期末)走進歷史現場,解讀歷史人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美國聞名的拉什莫爾山上雕刻著四位在美國歷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總統,以下是
其中兩位的人生經歷:
華盛頓 林肯
1756~1763作為英方軍官,參加英法七年戰爭,積累了軍事指揮經驗 1775年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獨立戰爭 1787年主持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 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96年發表告別詞,離開政壇 1860年當選為美國第十六屆總統 1861年領導美國南北戰爭 1863年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4年再次擔任美國總統 1865年取得美國南北戰爭的勝利 1865年遇刺身亡
材料二:對俄國來說,屬于一種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兩面神亞奴斯,一張臉孔望著未來,一張臉孔望著過去……
——摘編自愛德華·拉津斯基《亞歷山大二世;最后一位偉大的沙皇》
鏈接: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全,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
材料三:林則徐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果的,是百戰百勝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國的古法。……真的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
——摘編自蔣廷載《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歸納華盛頓和林肯人生經歷的相似之處。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亞歷山大二世。
(3)用相關知識證明“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是百戰百勝的和“真正的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
14.(2021八下·嘉興期末)追尋近代化的艱辛探索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國利器強兵,百倍中國,內則押(輕慢,輕侮)處輦轂之下(京都的代稱),外則布滿江海之間”。“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書·明僚函稿》
材料二:“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這段話出自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代表了維新派的共識,最后兩句,批評了慘淡經營30年的洋務運動;同時,又說明了近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質、量、度。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與這種“小變”不同的,是全變。
——陳旭藏《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所辦的新政雖多,總不出乎兵事和制造兩類,當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從根
本上變革的時候,這種辦法,自然是無濟于事的,再進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而中日之戰,以諾大的中國而敗于向所輕視的日本,這實在是一個大打擊,經這一個打擊,中國人的迷夢,該要醒了,于是維新運動以起。
——呂思勉《中國簡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洋務運動的目的。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有哪些?并指出康有為主張的“全變”相比洋務運動的“小變”有何進步?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述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1863年” “海上捷音”、“ 島門空”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683年清政府收復臺灣,并于1684年設置臺灣府。
A項臺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收復臺灣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清政府收復臺灣的史實。
2.【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黃宗羲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末清初思想家,要求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本草綱目》能了解各種藥物產地、形色、氣味及療效等相關知識,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
4.【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經大西洋到達古巴、海地等地,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線,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A項①是迪亞士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B項②是達 伽馬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C項③是哥倫布的航行路線,符合題意;
D項④是麥哲倫的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第一次工業革命;科學革命
【解析】【分析】A項A對應錯誤,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不符合題意;
B項B對應錯誤,牛頓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不符合題意;
C項C對應正確,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廣泛使用,使人類獲得了充足的動力,從而使進入蒸汽時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符合題意;
D項D對應錯誤,第一次工業革命中,1814年,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的對應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A項攻克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識記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7.【答案】D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起草了《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的貢獻。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8.【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A項努力發展教育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符合題意;
B項實行征兵制屬于軍事方面,不符合題意;
C項加強中央集權屬于政治方面,不符合題意;
D項發展近代工業屬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要求準確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9.【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A項法拉第——汽車對應錯誤,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德國工程師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不符合題意;
B項菜特兄弟——電報對應錯誤,1903 年美國的菜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不符合題意;
C項愛迪生——電燈對應正確,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符合題意;
D項貝爾——飛機對應錯誤,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和發明者。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其中廣州屬廣東,廈門、福州屬福建,寧波屬浙江,上海屬上海市。
ACD三項《南京條約》未涉及,不符合題意;
B項寧波涉及到浙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答案】A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強租膠州灣,劃山東德國的勢力范圍。
A項德國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符合題意;
B項日本的勢力范圍是福建,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不符合題意;
D項俄國的勢力范圍為長城以北及新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列強瓜分中國的相關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①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反映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②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反映的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③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④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反映的是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④③②①。
B項④③②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的順序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判斷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
13.【答案】(1)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亞歷山大二世作為一位改革者,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改革后,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虎門銷煙。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或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知識點】鴉片戰爭;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華盛頓和林肯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1861年,俄國亞歷山大二世實行了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虎門銷煙說明“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是百戰百勝的。林則徐主持編譯和審訂了《四洲志》,介紹了世界5大洲30余國的歷史地理和政情,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答案為:(1)都擔任過美國總統,都通過戰爭方式的領導了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通過頒布法律促進美國的社會進步。
(2)亞歷山大二世作為一位改革者,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改革后,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虎門銷煙。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或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盛頓和林肯人生經歷的相似之處,評價亞歷山大二世,林則徐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4.【答案】(1)目的:自強和求富或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小變”的內容: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新式海軍。進步:康有為主張既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背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可見洋務運動的目的是自強和求富。
(2)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近代民用工業,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材料二指出“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主張的“全變”比洋務運動的“小變”的進步在于: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根據材料三“所辦的新政雖多,總不出乎兵事和制造兩類,當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從根本上變革的時候,這種辦法,自然是無濟于事的,再進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可見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一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根據材料三中的“……而中日之戰,以諾大的中國而敗于向所輕視的日本,這實在是一個大打擊,經這一個打擊,中國人的迷夢,該要醒了,于是維新運動以起。”可見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二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也是維新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一。
故答案為:(1)目的:自強和求富或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2)“小變”的內容: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新式海軍。進步:康有為主張既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也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背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磐安县| 澎湖县| 三门县| 特克斯县| 兴城市| 延长县| 嘉兴市| 靖安县| 新密市| 四会市| 封开县| 宜城市| 通化县| 车险| 泸溪县| 涿州市| 巴林右旗| 永登县| 炎陵县| 松滋市| 武定县| 普洱| 东辽县| 昌邑市| 桐庐县| 天门市| 麟游县| 虞城县| 鹰潭市| 沙雅县| 蒙山县| 淄博市| 大竹县| 和田县| 东城区| 太和县| 桐梓县| 和硕县| 杭锦旗|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