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2021.6)(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2所示的城市特色是( )A.文化藝術之都 B.城市規劃的典范C.著名的汽車城 D.IT新城【答案】B【知識點】巴西巴西利亞【解析】【分析】根據圖2內容可知,該城市是巴西利亞,它是城市規劃的典范。文化藝術之都是巴黎,著名的汽車城是蔚山,IT新城是班加羅爾。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也是建筑的現代精神的典范。2.(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3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馴養羊駝和駱馬C.③——用機器種莊稼 D.④——耕海牧漁【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地位于澳大利亞,當地的生產特色是——現代牧場;②地位于美國的中央大平原,當地的生產特色是——用機器種莊稼;③地位于非洲,當地的生產特色是——逐水草而居;④地位于日本,當地的生產特色是——耕海牧漁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使得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海岸線曲折,優良港灣多;工業發達,先進的紡織工業、電子工業、造船技術和捕魚裝置為日本提供優質漁網和電子設備和悠久而豐富的捕魚經驗是日本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3.(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4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度的差異 B.海陸位置 C.地勢的高低 D.緯度差異【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圖4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勢的高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4.(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5是唐戴帷帽女子騎馬彩繪釉陶雕塑。從該文物中可獲取的唐朝有( )A.高超的青瓷工藝 B.文景之治的繁榮C.開放的社會風氣 D.繁榮的海上絲路【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折射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當時的生活風氣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開放的社會風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折射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5.(2021七下·嘉興期末)“史詩互證”是研究中國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中描述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盛世景象的是( )A.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B.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萬里遍烽煙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統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經濟空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描寫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鼎盛時期的景象。A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描寫的是鑒真東渡,不符合題意;B項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萬里遍烽煙描寫的是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不符合題意;C項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符合題意;D項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描寫的是南宋的偏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2021七下·嘉興期末)宋太祖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后又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其目的是( )A.割斷將領與地方聯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監察各州的地方官員 D.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為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設置了轉運使。宋太祖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ABC三項都不是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的目的,不符合題意;D項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是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識記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需要準確識記轉運使的職責。7.(2021七下·嘉興期末)宋朝的市鎮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當時百姓有可能經歷的是( )①“瓦子”里觀看雜技 ②聽著名悲劇《竇娥冤》③學唱戲劇《牡丹亭》 ④逛東京熱鬧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也繁榮起來,坊市隔絕制度被打破,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出現通宵的夜市。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舍、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踢球的,逛廟會的等,令人眼花繚亂。故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經歷的是①④。關漢卿是元朝著名的戲劇家,其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 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最富盛名的明朝戲劇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故宋朝的百姓不可能經歷的是②③。A項①④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代社會生活的史實。8.(2021七下·嘉興期末)雍正年間“生齒殷繁(人口眾多),土地所出,僅可贍給(僅能維持生計),偶遇荒歉,民食維艱……”。材料直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問題是( )A.開墾荒地,促進農業發展 B.災害頻發,貧富差距大C.重農抑商,商人地位低下 D.人口增長快,糧食緊缺【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生齒殷繁(人口眾多),土地所出,僅可贍給(僅能維持生計),偶遇荒歉,民食維艱……”反映了清朝前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增長,糧食缺乏。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人口增長快,糧食緊缺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前期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2021七下·嘉興期末)在元朝時就早已出現為緊急文書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下列實物能夠提供這一證據的是( )A.急遞鋪令牌B.元代火銃c.西夏銅牌D.錦衣衛印【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項急遞鋪令牌是元朝時期的文物,急遞鋪是古代的一種郵驛組織,起源于宋代神宗時期,主要為皇帝傳遞緊急軍令,最快每日可行500里;到元朝時期,急遞鋪除了傳遞緊急軍情之外,還會上傳下達各種公文或書信材料等文件,符合題意;B項元代火銃是世界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于火門槍,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對后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不符合題意;C項西夏銅牌是軍營防守軍人和西夏宮廷宿衛者所佩帶的,不符合題意;D項錦衣衛印出現在明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急遞鋪令牌。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2021七下·嘉興期末)《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材料中的做法( )A.廢丞相,削弱中央集權 B.目的是加強皇權C.使國家權力集中到內閣 D.減少了中央政務【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題干“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皇權,穩固統治。明太祖為了加強皇權,穩固統治,在中央廢丞相,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目的是加強皇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強化君權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1.(2021七下·嘉興期末)歷史學習注重“史論結合”。下列史實和推論的邏輯關系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推論A 筒車開始推廣使用 提高灌溉效率,促進宋代農業發展B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的疆域版圖C 杯酒釋兵權 解除武將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D 鄭和下西洋 目的是為了發展明朝海洋經濟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項A搭配錯誤,唐朝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錯誤,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不符合題意;C項C搭配正確,宋太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并削弱大將的兵權,將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防武將專權,結束并避免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符合題意;D項D搭配錯誤,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推論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2.(2021七下·嘉興期末)某中學生在探討圖請活動的“閉關鎖國”政策時,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 )①對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動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②因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侵犯,危及自己的統治③使明清時期的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發展進程④使當時社會的貧富分化更加嚴重,階級矛盾尖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的機會。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閉關鎖國政策。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下·嘉興期末)中巴合作,互利共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中國與巴基斯擔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國擬在瓜達爾港和喀什之間修建一條鐵路,主要用于輸送石油。中巴鐵路建設預計于2030年完成。材料二:巴基斯坦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熱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緊張的36個國家之一。巴基斯坦以農業經濟為主,盛產水果,素有“東方水果籃”之稱。(1)根據地圖,描述瓜達爾港的海陸位置。(2)中巴鐵路的修建主要運輸哪一地區的石油到中國?與原有的單靠海上運輸方式相比,它的建成有什么優勢?(3)根據材料二,借鑒以色列的經驗,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提些合理化建議。【答案】(1)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臨印度洋。(2)波斯灣地區(或西亞)。優勢:可以由陸路直接輸入到中國,大大縮短運輸路線;多渠道的石油輸送,保障了我國的能源供給。(3)大力推廣節水技術;興修水利設施;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凈化污水,淡化海水;種植附加值高的作物;開發種植節水農作物等。【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1)、根據地圖,描述瓜達爾港的海陸位置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臨印度洋。(2)、根據中巴鐵路的起止點可以判斷,中巴鐵路的修建主要運輸波斯灣地區的石油到中國。與單靠海上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可以由陸路直接輸入到中國,大大縮短運輸路線;多渠道的石油輸送,保障了我國的能源供給。(3)、根據材料二,借鑒以色列的經驗,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提些合理化建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興修水利設施;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凈化污水,淡化海水;種植附加值高的作物;開發種植節水農作物等。【點評】以色列發展綠洲農業的舉措, 可供其他干旱地區(比如我國西北新疆等地區)借鑒的措施有:①采用噴灌和滴灌技術,科技興農;②加強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完善并落實水資源使用制度;③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選種合適的農作物(耐早、附加值高);④節約、保護水資源。14.(2021七下·嘉興期末)民族關系,重中之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碰撞交融】從整體來考察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發展規律,既有階段性的友好,也有階段性的戰爭。在和好階段,雙方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好局面,盡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維持較長時間的和好;在戰爭階段內,也有一些謀求和好的活動。——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圖片再現】(1)根據材料,請列舉宋朝時民族關系有“階段性的和好”“階段性的戰爭”的史實各一例。(2)從上述三幅圖中提取相關信息,運用史實分別說明當時中央政府是如何處理民族關系的?(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并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答案】(1)階段性和好:北宋與遼的溫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與西夏議和;宋金和議。階段性戰爭:北宋與遼和西夏的戰爭;金與南宋戰爭(岳飛抗金)。(2)圖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圖8是明政府修筑長城防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擾;圖9是清政府通過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穩定西藏局勢。(3)方式:相互爭戰;訂立盟約;和親;直接管轄:防御和冊封等方式。認識: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1)“階段性的和好”的史實: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宋和西夏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1141年岳飛被害后,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階段性的戰爭”的史實: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北宋交戰,雙方損失很大;金軍南下攻宋,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災難。(2)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清朝入關后,西藏的宗教首領達賴五世親自入京朝賀,順治皇帝隆重接見,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還撥專款重修布達拉宮,康熙時,清軍人藏平定分裂勢力,穩定了西藏的局勢,并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3)根據“碰撞交融”可見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是相互爭戰;訂立盟約。根據“圖片再現” 可見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是防御和冊封等方式。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故答案為:(1)階段性和好:北宋與遼的溫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與西夏議和;宋金和議。階段性戰爭:北宋與遼和西夏的戰爭;金與南宋戰爭(岳飛抗金)。(2)圖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圖8是明政府修筑長城防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擾;圖9是清政府通過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穩定西藏局勢。(3)方式:相互爭戰;訂立盟約;和親;直接管轄:防御和冊封等方式。認識: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2021.6)(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2所示的城市特色是( )A.文化藝術之都 B.城市規劃的典范C.著名的汽車城 D.IT新城2.(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3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馴養羊駝和駱馬C.③——用機器種莊稼 D.④——耕海牧漁3.(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4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度的差異 B.海陸位置 C.地勢的高低 D.緯度差異4.(2021七下·嘉興期末)圖5是唐戴帷帽女子騎馬彩繪釉陶雕塑。從該文物中可獲取的唐朝有( )A.高超的青瓷工藝 B.文景之治的繁榮C.開放的社會風氣 D.繁榮的海上絲路5.(2021七下·嘉興期末)“史詩互證”是研究中國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中描述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盛世景象的是( )A.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B.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萬里遍烽煙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6.(2021七下·嘉興期末)宋太祖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后又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其目的是( )A.割斷將領與地方聯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監察各州的地方官員 D.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7.(2021七下·嘉興期末)宋朝的市鎮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當時百姓有可能經歷的是( )①“瓦子”里觀看雜技 ②聽著名悲劇《竇娥冤》③學唱戲劇《牡丹亭》 ④逛東京熱鬧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七下·嘉興期末)雍正年間“生齒殷繁(人口眾多),土地所出,僅可贍給(僅能維持生計),偶遇荒歉,民食維艱……”。材料直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問題是( )A.開墾荒地,促進農業發展 B.災害頻發,貧富差距大C.重農抑商,商人地位低下 D.人口增長快,糧食緊缺9.(2021七下·嘉興期末)在元朝時就早已出現為緊急文書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下列實物能夠提供這一證據的是( )A.急遞鋪令牌B.元代火銃c.西夏銅牌D.錦衣衛印10.(2021七下·嘉興期末)《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材料中的做法( )A.廢丞相,削弱中央集權 B.目的是加強皇權C.使國家權力集中到內閣 D.減少了中央政務11.(2021七下·嘉興期末)歷史學習注重“史論結合”。下列史實和推論的邏輯關系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推論A 筒車開始推廣使用 提高灌溉效率,促進宋代農業發展B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的疆域版圖C 杯酒釋兵權 解除武將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D 鄭和下西洋 目的是為了發展明朝海洋經濟A.A B.B C.C D.D12.(2021七下·嘉興期末)某中學生在探討圖請活動的“閉關鎖國”政策時,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 )①對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動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②因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侵犯,危及自己的統治③使明清時期的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發展進程④使當時社會的貧富分化更加嚴重,階級矛盾尖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下·嘉興期末)中巴合作,互利共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中國與巴基斯擔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國擬在瓜達爾港和喀什之間修建一條鐵路,主要用于輸送石油。中巴鐵路建設預計于2030年完成。材料二:巴基斯坦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熱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緊張的36個國家之一。巴基斯坦以農業經濟為主,盛產水果,素有“東方水果籃”之稱。(1)根據地圖,描述瓜達爾港的海陸位置。(2)中巴鐵路的修建主要運輸哪一地區的石油到中國?與原有的單靠海上運輸方式相比,它的建成有什么優勢?(3)根據材料二,借鑒以色列的經驗,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提些合理化建議。14.(2021七下·嘉興期末)民族關系,重中之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碰撞交融】從整體來考察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發展規律,既有階段性的友好,也有階段性的戰爭。在和好階段,雙方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好局面,盡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維持較長時間的和好;在戰爭階段內,也有一些謀求和好的活動。——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圖片再現】(1)根據材料,請列舉宋朝時民族關系有“階段性的和好”“階段性的戰爭”的史實各一例。(2)從上述三幅圖中提取相關信息,運用史實分別說明當時中央政府是如何處理民族關系的?(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并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巴西巴西利亞【解析】【分析】根據圖2內容可知,該城市是巴西利亞,它是城市規劃的典范。文化藝術之都是巴黎,著名的汽車城是蔚山,IT新城是班加羅爾。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也是建筑的現代精神的典范。2.【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地位于澳大利亞,當地的生產特色是——現代牧場;②地位于美國的中央大平原,當地的生產特色是——用機器種莊稼;③地位于非洲,當地的生產特色是——逐水草而居;④地位于日本,當地的生產特色是——耕海牧漁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使得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海岸線曲折,優良港灣多;工業發達,先進的紡織工業、電子工業、造船技術和捕魚裝置為日本提供優質漁網和電子設備和悠久而豐富的捕魚經驗是日本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3.【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圖4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勢的高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4.【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折射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當時的生活風氣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開放的社會風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折射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5.【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統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經濟空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描寫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鼎盛時期的景象。A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描寫的是鑒真東渡,不符合題意;B項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萬里遍烽煙描寫的是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不符合題意;C項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符合題意;D項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描寫的是南宋的偏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為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設置了轉運使。宋太祖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ABC三項都不是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的目的,不符合題意;D項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是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識記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需要準確識記轉運使的職責。7.【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也繁榮起來,坊市隔絕制度被打破,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出現通宵的夜市。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舍、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踢球的,逛廟會的等,令人眼花繚亂。故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經歷的是①④。關漢卿是元朝著名的戲劇家,其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 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最富盛名的明朝戲劇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故宋朝的百姓不可能經歷的是②③。A項①④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代社會生活的史實。8.【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生齒殷繁(人口眾多),土地所出,僅可贍給(僅能維持生計),偶遇荒歉,民食維艱……”反映了清朝前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增長,糧食缺乏。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人口增長快,糧食緊缺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前期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項急遞鋪令牌是元朝時期的文物,急遞鋪是古代的一種郵驛組織,起源于宋代神宗時期,主要為皇帝傳遞緊急軍令,最快每日可行500里;到元朝時期,急遞鋪除了傳遞緊急軍情之外,還會上傳下達各種公文或書信材料等文件,符合題意;B項元代火銃是世界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于火門槍,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對后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不符合題意;C項西夏銅牌是軍營防守軍人和西夏宮廷宿衛者所佩帶的,不符合題意;D項錦衣衛印出現在明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急遞鋪令牌。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題干“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皇權,穩固統治。明太祖為了加強皇權,穩固統治,在中央廢丞相,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目的是加強皇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強化君權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項A搭配錯誤,唐朝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錯誤,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不符合題意;C項C搭配正確,宋太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并削弱大將的兵權,將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防武將專權,結束并避免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符合題意;D項D搭配錯誤,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推論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2.【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的機會。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閉關鎖國政策。13.【答案】(1)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臨印度洋。(2)波斯灣地區(或西亞)。優勢:可以由陸路直接輸入到中國,大大縮短運輸路線;多渠道的石油輸送,保障了我國的能源供給。(3)大力推廣節水技術;興修水利設施;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凈化污水,淡化海水;種植附加值高的作物;開發種植節水農作物等。【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1)、根據地圖,描述瓜達爾港的海陸位置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臨印度洋。(2)、根據中巴鐵路的起止點可以判斷,中巴鐵路的修建主要運輸波斯灣地區的石油到中國。與單靠海上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可以由陸路直接輸入到中國,大大縮短運輸路線;多渠道的石油輸送,保障了我國的能源供給。(3)、根據材料二,借鑒以色列的經驗,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提些合理化建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興修水利設施;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凈化污水,淡化海水;種植附加值高的作物;開發種植節水農作物等。【點評】以色列發展綠洲農業的舉措, 可供其他干旱地區(比如我國西北新疆等地區)借鑒的措施有:①采用噴灌和滴灌技術,科技興農;②加強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完善并落實水資源使用制度;③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選種合適的農作物(耐早、附加值高);④節約、保護水資源。14.【答案】(1)階段性和好:北宋與遼的溫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與西夏議和;宋金和議。階段性戰爭:北宋與遼和西夏的戰爭;金與南宋戰爭(岳飛抗金)。(2)圖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圖8是明政府修筑長城防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擾;圖9是清政府通過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穩定西藏局勢。(3)方式:相互爭戰;訂立盟約;和親;直接管轄:防御和冊封等方式。認識: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1)“階段性的和好”的史實: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宋和西夏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1141年岳飛被害后,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階段性的戰爭”的史實: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北宋交戰,雙方損失很大;金軍南下攻宋,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災難。(2)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清朝入關后,西藏的宗教首領達賴五世親自入京朝賀,順治皇帝隆重接見,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還撥專款重修布達拉宮,康熙時,清軍人藏平定分裂勢力,穩定了西藏的局勢,并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3)根據“碰撞交融”可見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是相互爭戰;訂立盟約。根據“圖片再現” 可見古代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是防御和冊封等方式。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故答案為:(1)階段性和好:北宋與遼的溫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與西夏議和;宋金和議。階段性戰爭:北宋與遼和西夏的戰爭;金與南宋戰爭(岳飛抗金)。(2)圖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圖8是明政府修筑長城防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擾;圖9是清政府通過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穩定西藏局勢。(3)方式:相互爭戰;訂立盟約;和親;直接管轄:防御和冊封等方式。認識: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民族關系并用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2021.6)(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2021.6)(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