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0七下·江山期末)關于下列各省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A省面積最大,與俄羅斯和蒙古兩國相鄰B.B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是濟南C.C省是我國西南的邊疆省,它同緬甸、老撾、菲律賓、越南四個國家接壤D.D省是我國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國最南端曾母暗沙2.(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關于中國人口與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為分界線,西密東疏B.我國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C.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D.我國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3.(2020七下·江山期末)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往往是重要分界線。下圖表示華北平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的信息資料中,關于長江的有( )①源地各拉丹冬雪峰 ②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③塞上江南④虎跳峽 ⑤地上河 ⑥壺口瀑布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5.(2020七下·江山期末)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氣候溫暖濕潤C.獨特的民族風情 D.人力資源豐富6.(2020七下·江山期末)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A.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B.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部是肥沃的平原C.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D.高雄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島內第一大城市7.(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6七下·杭州期中)上海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從地理位置來看,主要是因為( )A.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B.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C.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D.地處黃海之濱,扼長江入海口9.(2020七下·江山期末)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從3500元調整至5000元。這說明( )A. 規則本身是不合理的B.規則可以根據情況變化和需要而修改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從必須遵守規則10.(2020七下·江山期末)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設置了影院,講述了“河姆渡人的故事”。下列場景可能在影片中再現的是( )A.河姆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內B.河姆渡人使用彩陶盛放食物C.河姆渡人用來相耕地,種植粟D.河姆渡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中11.(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圖片所代表的文明與其發祥地敘述正確的是( )①圖1-兩河流域②圖2-印度河、恒河流域③圖3-黃河、長江流域④圖4-尼羅河流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出土的文物能夠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的是( )A. B.C. D.13.(2020七下·江山期末)嬴政于前221年滅六國,建立秦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14.(2020七下·江山期末)讀“中國地理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和②的分界線是B (山脈)和C (河流)。以這條線為界,耕地類型:①以 為主,②以 為主,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最主要因素是 (2)③區域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填全稱) ,其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 。(3)④區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素有“ ”之稱。該區域主要牲畜中,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確定③④分界線A 的主導因素是 。(4)北京市位于圖中的 區域(填序號),處于第 階梯,屬 (地形區)。15.(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2018年12月28日,川藏鐵路成雅段開通運營。下圖是川藏鐵路示意圖。(1)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 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 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 ;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 (地形區)、橫斷山脈、 (地形區),全程地勢落差 (填大或小)。(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16.(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圖材料二:在游學期間,同學們正好碰上當地居民正在舉行盛大的民族娛樂活動,他們第一次看到了摔跤、騎馬、射箭等比賽,場面熱烈壯觀。在游學活動中,一位當地老人親切地.與小文同學聊天。他告訴小文,這片草場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變得寸草不生,風沙四起,最近幾年才挽救回來。(1)讀圖,在從A地→B地→C地的游學過程中,同學們發現內蒙古草原的植被自東向西逐漸矮小稀疏。請運用圖中所表達的信息,解釋這種變化的原因。(2)同學們碰上當地的什么娛樂活動?草場寸草不生體現了哪種生態環境問題?請你解釋造成這一環境問題的人為原因,并為內蒙古草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省是陜西省,面積最大,與俄羅斯和蒙古兩國相鄰的是新疆,錯誤。 B省是山東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是濟南,正確。C省是云南省,是我國西南的邊疆省,它同緬甸、老撾、菲律賓、越南四個國家接壤,錯誤。菲律賓是隔海相望的國家。 D省是遼寧省,海南省是我國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國最南端曾母暗沙,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為分界線,西疏東密;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占了全國人口的92%,而其余55個民族人數很少,所以統稱為少數民族,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回族,遍布全國,而壯族是人數最多的,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特點: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3.【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青藏高原,②是華北平原,③是東北平原,④是塔里木盆地。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中國1/5。4.【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下列的信息資料中,關于長江的有:①源地各拉丹冬雪峰 ②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④虎跳峽 ,①②④正確 ;③塞上江南 ⑤地上河 ⑥壺口瀑布 ,是黃河的信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5.【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屬于自然,不是人文。東部不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優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由于我國西部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溫的年、日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處于“世界第三極”高寒陰冷、干旱缺水、風沙危害、土層瘠薄,并不是非常的適合人類在該地域生活,生產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因此在該地域的人口數量不如東部地區多。6.【答案】A【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臺灣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高雄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島內第一大城市,錯誤, 臺北市政治文化中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故答案為:B。【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8.【答案】A【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位于長江的入海處,瀕臨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稠密,消費市場廣大,科技力量雄厚,工業基礎全面,使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優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廣闊的腹地,使上海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它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都有輻射和帶動作用。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上海優越地理位置的理解。9.【答案】B【解析】【分析】【點評】10.【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黑陶、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ABC三項都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D項河姆渡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中可能在影片中再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11.【答案】A【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米諾斯王宮位于克里特島,在希臘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愛琴海以南面積8236平方公里,是希臘最大的島嶼。④圖4-尼羅河流域敘述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文明及發祥地。要求識記基礎知識。12.【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通過豬紋陶缽我們能了解到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經會制作陶器,會飼養家畜,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術。ABC三項都不能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不符合題意;D項豬紋陶缽能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需要準確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13.【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公元前221年即為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因而公元前221年應該是公元前3世紀的晚期,在圖中年代標尺中應是B位置。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B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紀年法,要求掌握歷史學科基本研究方法。歷史中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百位數加1,其他位數不變。14.【答案】(1)秦嶺;淮河;旱田;水田;氣候(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坎兒井(3)4000;世界屋脊;牦牛;地勢(或地形)(4)①;三級;華北平原【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和②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以這條線為界,耕地類型:①以旱地為主,②以水田為主,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最主要因素是氣候(2)、③區域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坎兒井(3)、④區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該區域主要牲畜中,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確定③④分界線A 的主導因素是地勢(或地形)(4)、北京市位于圖中的1區域(填序號),處于第三級階梯,屬華北平原【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15.【答案】(1)青稞;布達拉宮;大昭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2)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大(3)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青稞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大昭寺;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全程地勢落差大(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根據題意,主要從地形,地質,氣候,災害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為: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點評】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16.【答案】(1)由圖可知內蒙古 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多,東西距海洋遠近不同,從而導致東西部降水多少不同,從而東西部植被分布也不同。(2)那達慕大會。荒漠化。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場植被。適度放牧等(從科技、放牧方式等角度回答也可)。【知識點】內蒙古【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多,東西距海洋遠近不同,從而導致東西部降水多少不同,從而東西部植被分布也不同。(2)、根據材料描述,同學們碰上當地那達慕大會。草場寸草不生體現了土地荒漠化。人為原因可能是由于人類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場植被。建議:適度放牧等(從科技、放牧方式等角度回答也可)。【點評】我國東西跨經度較廣,由于各地區距離海洋遠近不同,導致地表植被有很大的變化,最東部地區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中部地區的內蒙古地區分布著廣袤的草原,而到了西部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地表以荒漠為主,從我國的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植被的變化規律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1 / 1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0七下·江山期末)關于下列各省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A省面積最大,與俄羅斯和蒙古兩國相鄰B.B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是濟南C.C省是我國西南的邊疆省,它同緬甸、老撾、菲律賓、越南四個國家接壤D.D省是我國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國最南端曾母暗沙【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省是陜西省,面積最大,與俄羅斯和蒙古兩國相鄰的是新疆,錯誤。 B省是山東省,簡稱魯,行政中心是濟南,正確。C省是云南省,是我國西南的邊疆省,它同緬甸、老撾、菲律賓、越南四個國家接壤,錯誤。菲律賓是隔海相望的國家。 D省是遼寧省,海南省是我國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國最南端曾母暗沙,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關于中國人口與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為分界線,西密東疏B.我國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C.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D.我國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為分界線,西疏東密;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占了全國人口的92%,而其余55個民族人數很少,所以統稱為少數民族,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回族,遍布全國,而壯族是人數最多的,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特點: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3.(2020七下·江山期末)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往往是重要分界線。下圖表示華北平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青藏高原,②是華北平原,③是東北平原,④是塔里木盆地。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中國1/5。4.(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的信息資料中,關于長江的有( )①源地各拉丹冬雪峰 ②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③塞上江南④虎跳峽 ⑤地上河 ⑥壺口瀑布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下列的信息資料中,關于長江的有:①源地各拉丹冬雪峰 ②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④虎跳峽 ,①②④正確 ;③塞上江南 ⑤地上河 ⑥壺口瀑布 ,是黃河的信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5.(2020七下·江山期末)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氣候溫暖濕潤C.獨特的民族風情 D.人力資源豐富【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屬于自然,不是人文。東部不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優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由于我國西部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溫的年、日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處于“世界第三極”高寒陰冷、干旱缺水、風沙危害、土層瘠薄,并不是非常的適合人類在該地域生活,生產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因此在該地域的人口數量不如東部地區多。6.(2020七下·江山期末)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A.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B.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部是肥沃的平原C.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D.高雄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島內第一大城市【答案】A【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臺灣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高雄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島內第一大城市,錯誤, 臺北市政治文化中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故答案為:B。【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8.(2016七下·杭州期中)上海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從地理位置來看,主要是因為( )A.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B.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C.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D.地處黃海之濱,扼長江入海口【答案】A【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位于長江的入海處,瀕臨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稠密,消費市場廣大,科技力量雄厚,工業基礎全面,使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優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廣闊的腹地,使上海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它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都有輻射和帶動作用。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上海優越地理位置的理解。9.(2020七下·江山期末)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從3500元調整至5000元。這說明( )A. 規則本身是不合理的B.規則可以根據情況變化和需要而修改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從必須遵守規則【答案】B【解析】【分析】【點評】10.(2020七下·江山期末)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設置了影院,講述了“河姆渡人的故事”。下列場景可能在影片中再現的是( )A.河姆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內B.河姆渡人使用彩陶盛放食物C.河姆渡人用來相耕地,種植粟D.河姆渡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中【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黑陶、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ABC三項都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D項河姆渡人生活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中可能在影片中再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11.(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圖片所代表的文明與其發祥地敘述正確的是( )①圖1-兩河流域②圖2-印度河、恒河流域③圖3-黃河、長江流域④圖4-尼羅河流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米諾斯王宮位于克里特島,在希臘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愛琴海以南面積8236平方公里,是希臘最大的島嶼。④圖4-尼羅河流域敘述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文明及發祥地。要求識記基礎知識。12.(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列出土的文物能夠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通過豬紋陶缽我們能了解到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經會制作陶器,會飼養家畜,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術。ABC三項都不能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不符合題意;D項豬紋陶缽能反映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需要準確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13.(2020七下·江山期末)嬴政于前221年滅六國,建立秦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公元前221年即為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因而公元前221年應該是公元前3世紀的晚期,在圖中年代標尺中應是B位置。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B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紀年法,要求掌握歷史學科基本研究方法。歷史中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百位數加1,其他位數不變。二、非選擇題14.(2020七下·江山期末)讀“中國地理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和②的分界線是B (山脈)和C (河流)。以這條線為界,耕地類型:①以 為主,②以 為主,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最主要因素是 (2)③區域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填全稱) ,其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 。(3)④區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素有“ ”之稱。該區域主要牲畜中,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確定③④分界線A 的主導因素是 。(4)北京市位于圖中的 區域(填序號),處于第 階梯,屬 (地形區)。【答案】(1)秦嶺;淮河;旱田;水田;氣候(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坎兒井(3)4000;世界屋脊;牦牛;地勢(或地形)(4)①;三級;華北平原【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和②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以這條線為界,耕地類型:①以旱地為主,②以水田為主,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最主要因素是氣候(2)、③區域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坎兒井(3)、④區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該區域主要牲畜中,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確定③④分界線A 的主導因素是地勢(或地形)(4)、北京市位于圖中的1區域(填序號),處于第三級階梯,屬華北平原【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15.(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2018年12月28日,川藏鐵路成雅段開通運營。下圖是川藏鐵路示意圖。(1)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 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 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 ;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 (地形區)、橫斷山脈、 (地形區),全程地勢落差 (填大或小)。(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答案】(1)青稞;布達拉宮;大昭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2)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大(3)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青稞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大昭寺;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全程地勢落差大(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根據題意,主要從地形,地質,氣候,災害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為: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點評】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16.(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圖材料二:在游學期間,同學們正好碰上當地居民正在舉行盛大的民族娛樂活動,他們第一次看到了摔跤、騎馬、射箭等比賽,場面熱烈壯觀。在游學活動中,一位當地老人親切地.與小文同學聊天。他告訴小文,這片草場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變得寸草不生,風沙四起,最近幾年才挽救回來。(1)讀圖,在從A地→B地→C地的游學過程中,同學們發現內蒙古草原的植被自東向西逐漸矮小稀疏。請運用圖中所表達的信息,解釋這種變化的原因。(2)同學們碰上當地的什么娛樂活動?草場寸草不生體現了哪種生態環境問題?請你解釋造成這一環境問題的人為原因,并為內蒙古草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1)由圖可知內蒙古 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多,東西距海洋遠近不同,從而導致東西部降水多少不同,從而東西部植被分布也不同。(2)那達慕大會。荒漠化。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場植被。適度放牧等(從科技、放牧方式等角度回答也可)。【知識點】內蒙古【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多,東西距海洋遠近不同,從而導致東西部降水多少不同,從而東西部植被分布也不同。(2)、根據材料描述,同學們碰上當地那達慕大會。草場寸草不生體現了土地荒漠化。人為原因可能是由于人類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場植被。建議:適度放牧等(從科技、放牧方式等角度回答也可)。【點評】我國東西跨經度較廣,由于各地區距離海洋遠近不同,導致地表植被有很大的變化,最東部地區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中部地區的內蒙古地區分布著廣袤的草原,而到了西部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地表以荒漠為主,從我國的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植被的變化規律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