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第一框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促發展1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78站起來富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強起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重點識記筆記區1231.黨如何帶領人民踏上強國富民之路(1)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2)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3)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走進“改革開放”閱讀感悟: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個手印,搞起生產責任制,嘗試“大包干”的做法,這變成了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小崗村也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18位農民18個手印今日小崗村走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三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大提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1978年1987年確立基本經濟制度十五大1992年1997年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改革開放大事記走進“改革開放”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走進“改革開放”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新教材)如果把發展成果比作一個“蛋糕”,那么,怎么分蛋糕呢?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由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所有制結構決定。分配制度走進“改革開放”思考:了解身邊的各種市場,思考不同類型的市場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是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作用是:為農村居民提供副食品供應;滿足城鎮居民的“菜籃子”需求。技術市場人才市場證券市場技術市場是技術商品的營銷場所和領域。能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增強科技事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科技的社會傳播與普及。人才市場是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招工、招聘,勞動者進行求職、投遞填寫簡歷的市場。人才市場對合理安排勞動力等具有積極的作用。證券市場能引導資本流向其能產生高報酬率的企業或行業,從而使資本產生盡可能高的效率,進而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走進“改革開放”你知道什么是市場經濟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決策主體國家企業經營權企業無自主權企業自主經營競爭企業無競爭壓力企業競爭激烈價格形成國家定價市場形成價格對比: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走進“改革開放”思考:結合視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提示: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教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新教材)走進“改革開放”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發明專利讓我體驗到個人價值。我是一名快遞員,靠勞動奔小康。我是一名證券投資者,靠投資獲利,為企業發展助力。我是一名企業管理者,科學管理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你了解這些工作嗎?他們都能為家庭、為社會創造財富嗎?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走進“改革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和800萬元高額獎金。思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設置體現了什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知識鏈接: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重點識記筆記區122.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1)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2)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中國騰飛譜新篇2運用你的經驗結合視頻,運用你的經驗說一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那些成就?中國騰飛譜新篇2021年1月,我國GDP總量首次超過100萬億人民幣202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2.16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65億美元工作內容回顧工作內容回顧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貿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中國騰飛表現在哪些方面?(1+2+3)(1)經濟社會建設方面:77歲96.8%城鄉醫保覆蓋率達96.8%2020年人均壽命達77歲,而建國初人均壽命為35歲。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中國騰飛譜新篇(民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中國騰飛譜新篇(3)國際影響力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重點識記筆記區1231.中國騰飛的表現:(1)綜合國力增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2)人民生活方面: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3)世界影響力方面: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講述春天的故事,思考改革開放的重要性?1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探究與分享2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4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3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1)改革開放就是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中國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4)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5)我國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補】2.中國的騰飛證明了什么道理?課堂小結改革開放促發展中國騰飛譜新篇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中國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強國富民成為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社會主義革命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確立了基本經濟制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隨堂練習1、40年艱苦創業40年奮斗不息,40年看春風化雨40年立己達人。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歷程,是惠及世界的偉大中國實踐。與這一內容相符的有()①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②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③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④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發達國家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B隨堂練習2、浙江義烏從一個地處偏僻山區的小縣城一躍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場模式演繹出無形的經濟發展潛力,創造出一個個商業奇跡這說明()A.市場經濟只在義烏起作用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C.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非常完善D.義烏已經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B時政材料: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大會,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除了扶貧脫貧工作,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還取得了哪些成就?(從不同方面列舉3例)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②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③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④我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堅持改革開放.pptx [國際時訊]數說中國影響力通民心連歐亞共享發展.mp4 成就.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