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識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也需要我們厲行法治,為實現法治理想而努力奮斗!導入新知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知道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2.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把法治作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法治共識,能夠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3.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學習目標合作探究一法治政府在生活中,你遇到下列情況應該找哪個部門?◎發現自己買的食品過了保質期◎目睹肇事車輛逃逸◎王奶奶發現自己的醫保卡不能用◎商販亂擺地攤影響交通◎發現某商場起火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一)我國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義有車坐、走得了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適高鐵的迅猛發展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高鐵城際公交化,出行一日千里成為現實。鐵路部門依托“互聯網”+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服務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宗旨)打破以往單一窗口排隊購票的傳統模式(一)我國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義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宗旨: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提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一)我國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義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宗旨: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法治政府的含義: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依法行政地位: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二)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李克強總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張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李克強總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張清單”的目的是什么?(三)如何實現依法行政(1)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2)公民: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說了算,定了干,勇于負責,敢于擔當。”是十二五期間安康市政府向人民的承諾。通過徙木立信的故事和安康市政的承諾說明了什么?(四)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四)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二厲行法治1.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一)厲行法治的要求對于守法,你是怎樣理解的?我守法,是因為有法律規定,不能違法。我守法,是因為我害怕,不敢違法。我守法,是因為違法會帶來很多麻煩,不愿違法。我守法,是因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選擇自覺守法。2.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3.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要求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4.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一)厲行法治的要求(1)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全利,履行義務。(2)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4)國家(社會):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從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圖片說明了什么?(二)國家和社會治理怎樣發揮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常回家看看立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其中第18條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二)國家和社會治理怎樣發揮法律和道德的作用說明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要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對道德的促進作用;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感受到政府的作用,體會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若生活中遇到下列問題,需要找政府解決的是()①市郊出行,發現部分路段塌陷 ②企業因轉型升級需招聘新員工 ③單位不按規定發放加班工資④自己所買股票價格不斷下跌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A2.某學校門口因停車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長連續被電子警察抓拍到違法停車。家長在接受處罰的同時給交警部門提出了建議。經實地考察,交警部門及時對該路段停車難問題進行了解決。這體現了()①家長胡鬧,沒有民主意識和法治精神 ②交警部門正視群眾需求、依法行政 ③交警部門尊重公民的監督權和表達權 ④交警部門缺乏公信力,不應處罰家長的違法停車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A解析:題干中交警部門根據家長的建議,解決路段停車難問題,這是尊重公民的監督權和表達權的表現,說明了交警部門正視群眾需求、依法行政。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家長的做法正確,是具有民主意識和法治精神的表現;④說法錯誤,交警部門對違法停車進行處罰是依法行政的表現。故選A。3.下圖中的做法()A.是在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B.說明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引導和教育C.反映政府部門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D.體現行政機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授予A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上午在‘威尼斯水城’漫步,中午到‘維也納花園’小憩,下午就可以趕往‘羅馬假日’度假,堪稱‘一個城走遍世界’……”這是人們對當下很多小區名字的一種調侃。2018年12月,民政部等六部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的通知》,要求對“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地名進行整治。通知下達后,各地積極執行,落實整治。材料二:有網友對一些地方發布的“關于需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清單的公示”提出質疑,認為當地政府亂作為、“矯枉過正”、“亂扣帽子”。比如,有的酒店已經存在很多年,而且名字是注冊的商標,突然被要求更名,給企業帶來極大不便。對此,有關專家指出,整治工作要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原則標準組織實施,不得隨意擴大清理整治范圍;同時,地方政府在行政執法過程當中,還要盡量不要給群眾添麻煩,盡量不要給企業增加負擔。(1)請你談談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的必要性。不規范地名影響了文化傳承,不利于地方文脈的維持,給人民生活帶來影響,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追求等。(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為地方政府的行政執法提出幾條合理化建議。①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防范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②政府必須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積極聽取人民群眾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做到科學執法。凝聚法治共識法治政府政府的宗旨和作用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的運作原則和目標依法行政對政府和公民的要求厲行法治厲行法治的要求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厲行法治,需要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厲行法治,需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法治中國任重道遠歸納新知1.據報道,某地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有違規行為,路過群眾用手機錄下了整個過程,然而執行公務的人員卻要求群眾將錄制的內容刪除,并恐嚇群眾說“這是在妨礙執法”。群眾據理力爭。群眾據理力爭的“理”應該包括()①行政機關有行政權,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②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政 ③公民有監督權,有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④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2.2019年5月8日,國務院公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點,細化了重大行政決策的作出程序。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國務院依法行使了國家立法權 ②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 ③有助于公民更好地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④我國的國家機構積極貫徹民主集中制這一原則 ⑤有利于政府在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時更科學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C解析: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材料可知,①錯誤,我國的國家立法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②正確,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作出科學決策;③正確,有利于公民行使監督權;④正確,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⑤錯誤,重大事項決定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故選C。3.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機關應認真對待法治、權利、權力和監督,不突破法律底線,不觸碰法律紅線。這一規定告訴我們()A.科學立法,必須符合科學性、正義性、規律性和可行性B.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C.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D.人民群眾通過各種途徑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B解析:“行政機關應認真對待法治、權利、權力和監督,不突破法律底線,不觸碰法律紅線”,這是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要求,他們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未體現科學立法,A排除;C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意無關;D“直接管理”說法錯誤,排除。故選B。4.從2014年首次提出“權力清單”制度,到2016年的“互聯網+政務”,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再到現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為群眾提供監督的利器……政府的這些舉措()A.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B.是寧可不作為也不亂作為的表現C.有利于人民群眾管理國家重大事務D.有利于推進簡政放權、依法行政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從“權力清單”制度,到2016年的“互聯網+政務”,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再到深化“放管服”,表明了我國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D正確;A錯誤,我國依據憲法和法律來治國;B錯誤,這是積極作為的表現;C錯誤,人民不能直接管理國家重大事務,但可以行使監督權。故選D。5.用醫療垃圾加工日用品和玩具、生產銷售劣質產品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被曝光后,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對相關涉事企業進行查處……每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后,“打假”都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讓消費者有“可靠的品質”的選擇,下列建議你認同的是()①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消費者不予參與 ②厲行法治,加大“打假”力度 ③堅持以德治國,推進誠信社會建設 ④社會成員勇擔自身責任,積極舉報“涉假”行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B6.近幾年,高鐵乃至飛機上的霸座事件成為全社會關注熱點。事件中,霸座者往往理直氣壯,蠻橫無理,拒不悔改,給社會風氣和公共秩序造成非常壞的影響。防范此類行為的可行性建議是()①加強法治建設,依法懲治侵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②尊重他人,講究禮儀,獨善其身,與世無爭 ③加大對霸座者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限制其乘坐高鐵、飛機等所有的席別 ④守規則講文明,養護社會公德,人人有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A.治理國家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B.道德依靠教育和覺悟維護社會穩定C.政府要依靠法律督促人們提高修養D.道德禮節在嚴刑峻法面前作用不大A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一名60多歲的老太太在馬路上跌倒,路過的12歲小女孩主動過去扶起她。然而,老太太反過來誣陷小女孩,嚇唬她不賠錢不能離開。最后,幸好有熱心群眾站出來作證,老太太才沒有得逞。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將見義勇為免責納入民法總則,乃是法律方面的一大進步,這也是中國版的“好人法”。(1)針對材料一中跌倒老太太的行為,如果你是在場的熱心群眾,你會對她說些什么?①得到別人的幫助要知恩圖報,而不是反咬一口;違背良心和道德訛詐他人錢財是可恥的行為。②誣陷女孩并嚇唬她賠錢,是非法行為,屬于敲詐,要接受法律的制裁。(2)上述兩則材料對我們厲行法治有何重要啟示?①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②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③需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拿出“權力清單”防止公權濫用.mp4 4.2 凝聚法治共識 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