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醫療與公共衛生第14課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課標要求】1.知道古代歷史上疫病的流行與影響。2.了解中醫藥的主要成就和西醫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內容簡介】1.疫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但人們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積累了大量經驗。2.中醫在實踐中建立了獨特的理論體系,積累了大量的診斷防治經驗,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為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3.西醫傳入中國,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知識清單】一、歷史上的疫病(一)含義:疫病指由細菌、病毒等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二)表現1.天花:(1)古埃及:天花席卷尼羅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十患有天花。(2)歐洲:18世紀,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3)中國:清代康熙得過天花。2.鼠疫:(1)地中海沿岸:6世紀,鼠疫爆發,造成拜占庭帝國人口減少一半。(2)歐洲:14世紀—17世紀,歐洲鼠疫造成“黑死病”。歐洲人口死亡過半,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歐洲很多地方發生饑荒。3.政治、經濟變動的疫病:(1)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突然爆發嚴重的鼠疫,軍民死亡一半以上,雅典將軍伯利克里未能幸免,雅典政治走向明顯轉變。(2)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染病而亡,亞歷山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3)明朝:明朝末年鼠疫流行,大批患者死亡。(4)墨西哥:17世紀,爆發于墨西哥的黃熱病在美洲非洲歐洲國家流行兩個世紀。4.近代:(1)斑疹傷寒:20世紀早期,斑疹傷寒在俄國和波蘭打六星,數百萬人死亡。(2)西班牙流感:1918年—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發,全世界死亡人口2000萬以上。(三)疫病防治1.古代:(1)古羅馬:注意公共衛生,把修建飲水道、下水道當做重要工程。(2)中國:①地方官在任期間組織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②在大災之后,及時掩埋尸體,發放藥物,采取各種方法預防疫病。③東晉葛洪著《肘后備急方》記載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④中國古人為了防止天花,發明了人痘接種,在明中期廣泛使用,后傳至歐洲。(3)救治機構:①西漢后期,政府對疫病患者進行隔離。②隋朝,寺廟病坊也收治病人。③古羅馬時期的醫院也收治疫病患者。2.近代:近代醫學的進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傳播。(1)18世紀晚期,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使天花的發病率大大降低。(2)19世紀,細胞與細菌學說發展迅速。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創立的巴氏滅菌法,被廣泛應用到醫學領域。(3)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對細菌傳染束手無策的狀態。二、中醫藥的成就(一)地位: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學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不僅有著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而且臨床診斷治療經驗豐富。(二)表現:1.戰國:扁鵲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診斷。2.戰國至西漢:《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大量的醫家經驗,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闡明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3.東漢晚期:(1)華佗精通外科手術,創制了“麻沸散”以及“五禽戲”。(2)醫學家張仲景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4.唐朝:①孫思邈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被后人尊稱為“藥王”。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5.針灸: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治療效果顯著,簡便經濟,收到中國人民歡迎和世界其他國家接受。6.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7.新中國:(1)以中西醫結合為指導方針,總結臨床經驗,使得中醫藥的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2)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與中醫學院,掀起學習研究中醫的高潮。中醫藥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成藥制劑。(3)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4)21世紀以來,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三、西醫在中國的傳播(一)背景1.近代以來,西醫以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等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在解刨學、診斷學、藥學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17世紀,英國生理學佳威廉·哈維著成《心血運動論》,揭示了血液循環的規律。3.荷蘭人列文虎克通過手工磨制的顯微鏡,對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進行了細致觀察。4.19世紀,人們將生理與臨床結合起來,探索各種藥物的功能和作用,創立了試驗藥理學。(二)傳播1.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但影響有限。2.西式醫院:(1)建立: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2)特點:分科完備,技術先進,醫生憑借醫療設備,對各種疾病作出診斷,廣受歡迎。(3)技術: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以及其他近代西醫成就陸續被引入中國。(4)西醫院校:它們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3.公共衛生措施:(1)措施:西醫憑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驗等手段,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隔離傳染源、治療感染者、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建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影響:中國的一些大城市也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