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課標要求】充分認識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內容簡介】1.現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步伐。2.現代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躍進,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知識清單】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概況1.二戰后,發達國家在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領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技術等方面迅速發展。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這些尖端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地位:尖端科技的發展,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三)表現1.計算機:(1)目的:滿足彈道計算的需求。(2)誕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3)意義: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2.互聯網:(1)標志: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軍用網絡。(2)發展:20世紀90年代,實現商業化,成為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公共網絡,目前已遍布全球。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等方面逐步擴展,進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走入家庭。3.人工智能技術:(1)概念: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2)領域:機器人制造、語言及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3)應用: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手、機器人等自動化裝置,在生產中得到大量應用?!盁o人倉庫”“無人碼頭”“無人車間”乃至“無人工廠”紛紛出現。4.航天技術:(1)誕生: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后,航天技術迅猛發展。(2)發展:俄、美、法、中等國家發射大量航天器。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創舉。在太空中建立了細密的地球測控網。(3)地位:作為新興的尖端科技,航天技術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5.海洋技術:(1)美國:①地位: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深海研究的國家。②表現: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曾在水下發現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2)中國:①199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纜水下深潛機器人入水6000米處進行科學實驗,標志著中國海洋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②2012年,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域進行試淺,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這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6.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二、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一)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1.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人們越來越依靠技術革新來實現利潤增長。2.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發展起來。(二)人類文化生活出現新的模式1.人們可以輕松了解社會動態,與外界溝通更加方便。2.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促進了通信交流,豐富了娛樂生活。3.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4.全媒體不斷發展,能最大程度匯集信息,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不同的視角。(三)人類視野產生新變化交通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地球成為“地球村”,網絡的普及促進了信息的交流,進而豐富了人類知識,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