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的形狀 【學習目標】 1.能說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 2.能通過閱讀、觀察等方式獲取有關地球形狀的科學事實。 3.能說出科技進步對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影響。 【學習重點】 能說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 【學習難點】 能通過閱讀、觀察等方式獲取有關地球形狀的科學事實。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南 (一)預習課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1961年,蘇聯航天員_______駕駛“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首次從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_______。 2.中國古代主要流行三種關于地球形狀的學說分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16世紀初,航海家_______繞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發點,驗證了地球是_____的假設。 4.公元2-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提出地球是_______的假設。 5.地球是_______中的一顆行星,并且圍繞_______旋轉。 6.隨著_______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測量的越來越準確。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是一個接近_______的、表面__________的球體。 7.__________是人們制作的地球模型。 (二)問題銀行存折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地球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 2 3 4 二、搜集資料與思考探究 (一)搜集資料 請你從問題銀行存折中取出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問題,試著自己搜集材料來解決問題。 (二)理解與應用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哪些階段?有哪些假說?思考匯總后完成下表。 認識階段 結論 蓋天說 2.生活中有沒有證明地球形狀的實例?請舉例說明。 3.觀察地球儀,它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你能在地球儀上找到我們的祖國嗎?簡單描述一下她在哪里? 4.查閱資料,說一說你所了解到的有關地球真實形狀的知識。 【學習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精煉反饋】 一、小法官(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 1.地球儀可以幫我們認識和了解地球。( ) 2.地球是一個接近正圓的、表面平整的球體。( ) 3.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漫長和曲折的過程。( ) 4.人們一開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5.地球儀的形狀和地球的形狀不相同。( ) 6.麥哲倫環球航海的成功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 二、取出珍寶(把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20世紀,( )首次從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 A.伽利略 B.加加林 C.麥哲倫 2.古代中國人可能認為( ) A.地球是蔚藍色的球體 B.地球是一個接近正圓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體 C.天圓地方 3.16世紀初,航海家( )繞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發點,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設。 A.加加林 B.伽利略 C.麥哲倫 4.地球的形狀是( ) A.接近正圓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體 B.半徑一致、表面光滑的球體 C.接近正圓的、表面光滑的球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