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討的方式來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滿足他們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課下收集有關生物圈的資料,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思考與辨析、創新與實踐的能力,同時還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收集資料以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并進行交流。 2、能選取多方事例來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該了解和愛護這個家。杜絕破壞環境的行為。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難點:1、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2、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學情分析 1、學生心理特點分析:七年級的學生仍然處于一個好奇、好動的年齡,他們的好奇心很強,對新鮮事物和活動很有興趣,喜歡和別人交流,愿意表現自己,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大膽創新,老師以導游形式,引領學生分站式逐步深入學習生物圈的相關知識,并且加入互動游戲,寫信等環節,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2、學生知識和技能分析:學生對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環境的關系以及生態系統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備了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節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興趣中進一步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七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還不是很強,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音樂、圖片、視頻等給學生充分的感性認識,吸引學生的興趣,突破課堂的重難點。 五、教學特色 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本節課我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情景教學,教師扮演一名導游,引導學生以分站游覽生物圈的形式,層層遞進,啟發學生認識和學習生物圈的相關知識并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六、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 教師活動:播放歌曲《我和你》,并提問:歌曲中唱到我和你,我們全世界的人類共同的家園是是哪里?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都有生物嗎?誰能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欣賞音樂,并思考、回答問題:我們共同的家園是地球,地球上不是每一個角落都有地球的存在,比如地殼的內部,天空的上層等。 教師活動:正如同學們所說,地球上不是每一角落都有生物的存在的,有些地方不適合生物生存。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空間范圍叫做生物圈。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信息化資源使用及意圖: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并結合圖片能夠很好的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課堂上來。 活動2【自主學習】生物圈的范圍 教師活動:引導同學復習回顧生態系統的概念,并用課件展示繪制的生物圈范圍的圖片,根據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生物圈的范圍及組成。 學生活動:仔細觀察圖片,說出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組成。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自學組成生物圈的這三部分有什么特點呢?分別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第26-27頁內容,并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歸納總結生物圈中每個圈層的特點以及常見生物。 信息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利用多媒體呈現地球和生物圈的范圍,讓學生知道生物圈只是地球的一個薄層,直觀易懂。 活動3【合作探究】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教師活動:現在我們生物圈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老師將要變身成為一名導游,帶同學們分站去游覽一下生機盎然的生物圈。第一站先去欣賞生物圈中美麗可愛的生物。 學生活動: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欣賞圖片,并說出圖片中的生物。 教師活動:不同種類的生物生活的環境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由生物和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第二站我們就去認識一下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播放介紹多種多樣生態系統的視頻。并要求同學們看后說出生態系統有哪些類型。 學生活動:認知觀看介紹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的視頻并說出生態系統的七種類型。 教書活動:1、播放一幅幅體現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圖片,引導學生比一比看誰能快速辨別出圖片中呈現的生態系統名稱。2、組織游戲“生物小管家”,讓學生們試著說出第一站欣賞的生物,它們生活的生態系統。 信息化資源使用及意圖:利用大量圖片以及視頻來進行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組織多種互動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強化鞏固了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認識。 活動4【合作探究】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分析資料:一條小河的故事。并提問:這段資料的主人公小河屬于什么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和哪些生態系統有關系?它們之間是如何聯系起來的? 學生活動:閱讀資料,并分析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認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教師活動:過渡: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家變得不一樣了,蔚藍的天空不再明媚;流淌的河水不再清澈;呼吸的空氣不再新鮮,這一切的改變幕后的元兇就是人類。接下來第三站,播放人類破壞環境的畫面。 學生活動:觀看生活中人類破壞環境的一些熟悉的畫面并進行反思。 教師活動:伴隨音樂和圖片給同學們閱讀流浪小鳥多多的一封來信。根據信的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幾個問題,并指導學生嘗試給多多回信。 信息化資源使用及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生動的圖片和音樂配合朗讀小鳥多多的來信內容烘托氣氛,感染學生的內心,喚起同學們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5【小結】 教師活動: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圈不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板書】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七、教學反思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從字面上看“教”這個動詞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而“學”則是一種被動的過程,學生在被的學習過程中,不能有效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久之而導致興趣缺乏,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而新課程倡導的是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過程,師生在平等和諧的情境中去學習,教師通過有效問題的設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明顯增多了。通過主動探究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本課的教學目的性強。 本節課重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只強調知識技能的培養。 2、師生關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整節課老師都非常和藹,融入學生中間,課堂氣氛輕松、和諧、融洽,師生間猶如朋友,充分體現了師生關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3、設計思路具有很好的邏輯性 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是一環扣一環,邏輯性很強,且每個環節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無論哪種手段、哪種形式、哪種方法都充分體現了本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1)多媒體影像資料放寬了學生的視野 (2)活動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3)分組合作培養了自信心和集體主義感 (4)多多的來信喚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