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作我的小樂器 【學習目標】 1.知道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的過程,并將科學和技術緊密切合起來。 3.養成樂于動腦、動手的習慣,感受到身邊處處是科學。 4.感受到科學技術隨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并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 【學習重點】 知道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學習難點】 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的過程,并將科學和技術緊密切合起來。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南 (一)預習課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像排簫、笛子、小號、管風琴等樂器是靠_______發聲的。 2.像鼓、鑼等樂器是靠______________發聲的。 3.像吉他、鋼琴、豎琴是靠_______發聲的。 4.像電子琴通過敲擊______________發聲的。 5.樂器是靠_______發出聲音的。 (二)問題銀行存折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樂器如何發出聲音? 2 3 4 5 …… 二、搜集資料與思考探究 (一)搜集資料 查詢資料,回答問題,樂器如何發出聲音,并且如何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二)理解與應用 1.設計制作方案,畫出制作小樂器的示意圖。 2.用什么材料制作小樂器?怎樣讓這些材料方便地發出聲音? 3.怎樣讓我們的小樂器發出有規律的、高低不同的聲音? 4.說一說自己制作小樂器的優點。 【學習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精煉反饋】 一、填空題 1.橡皮筋繃在紙盒上,繃得緊,振動發出的聲音_____;繃得松,振動發出的聲音_____。 2.相同的碗里裝入了不同量的水,用小錘敲擊碗時,可發出不同音調,那么發聲體主要是_____內所裝的水越多發出的音調越_____。 3.制作完小樂器后,要在班級或小組內展示自己的小樂器,與同學們進行_____,發現小樂器的優點并提出_____不同。 二、判斷題 1.大鼓與小鼓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只是因為敲擊鼓面的力度不一樣,與其它因素無關。 ( ) 2.同一根橡皮筋,松緊程度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 3.我國傳統樂器古箏上的弦長短不一,弦越短,發出的聲音越高。( ) 4.材料不同,樂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 ) 三、選擇題 1.較長的鋼條發出的聲音,( )。 A.較高 B.較小 C.較低 2.當我們敲擊( )時,發出的聲音最高。 A.裝最少水的玻璃杯 B.裝最多水的玻璃杯 C.裝半杯水的玻璃杯 3.敲擊同樣長的粗鋼絲與細鋼絲發出的聲音相比,( )。 A.前者較脆 B.前者渾厚 C.一樣 4.小提琴在使用前,樂師常調節琴弦的松緊,俗稱“定弦”,這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A.強弱 B.振幅 C.音高 【答案及解析】 一、 1.高 低 2.碗 低 3.交流 改進建議 二、 1.× 2.√ 3.× 4.√ 解析:各種材料制成的樂器發聲品質各有不同。 三、 1.C 2.A 3.B 4.C 解析:在長短和粗細都不變的情況下,弦被拉得越緊,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