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六年級上冊2.1《我們的地球模型》教學設計課題我們的地球模型單元2學科科學年級6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地球的結構由地核、地幔、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陸地構成。科學探究目標●能用思維導圖表達并整理已學的地球知識,能通過制作模型表達、概括已學知識?!衲軓牡厍虻慕Y構、運動、氣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科學態度目標●對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內容探究保持好奇心與探究熱情愿意與小組成員分享和交流,有綜合考慮他人意見的習慣??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知道技術與科學探究相互促進的關系重點利用不同材料,動手制作能表達各類地球知識的地球模型難點提出感興趣的關于地球的問題;能較準確地表達出地球結構、地球海陸分布以及地球自轉的特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問:清晨,你見過日出的壯麗景象嗎?2、再問:你見過“地出(地球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壯麗景象嗎?展示地出照片,并加以介紹。3、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那里有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巖石、生物等。你想過嗎?◆地球的的形狀是怎樣的?◆它是怎么運動的?◆我們能做一個地球模型來表達所知道的地球知識嗎?回答回答卡圖片,聽解說思考激發興趣,導入聚焦問題講授新課一、探索(一)我知道和感興趣的地球知識1、填寫活動手冊①填寫活動手冊“我知道的地球知識”氣泡圖(氣泡根據需要自行添加)②提出想知道的關于地球的疑問2、交流修改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認知,并修改自己的氣泡圖。3、班級匯報,填寫班級記錄表(二)制作簡單的地球模型由于受到宇宙空間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地球,怎么呢?聽聽科學家是怎么做的??茖W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也要像科學家那樣,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地球知識,選擇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1、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我們曾在五年級上學期《地球的結構》一課中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結構模型。還記得怎么制作的嗎?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回顧。(1)實驗材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美工刀、直尺(2)制作過程參照地球結構模型,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殼三個圈層結構,從里到外逐層制作地球結構模型。(3)注意事項:每層做多厚比較合理?(4)剖開觀察①用小刀輕輕劃開橡皮泥地球,注意保留剖面的完整性。②觀察地球結構模型剖面。2、制作我們的地球海陸分布模型(1)實驗器材彩筆、泡沫球、地球儀(2)制作過程觀察地球儀上陸地的形狀、大小、位置,在泡沫球上用彩筆畫出它們的輪廓,然后涂滿綠色,其余部分涂上藍色。3、制作我們的地球自轉模型(1)實驗器材橙子、勺子、吸管和小刀(2)制作過程①橫切桔子②去果肉③將吸管穿過橙子(3)注意事項①不要食用不衛生橙肉②及時清潔桌面③按地軸垂直于赤道面的方向將吸管穿過橙子(三)展示、介紹地球模型要求介紹:①我們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②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地球的什么知識?二、研討1、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地球的什么知識?明確:(1)結構模型地球三個圈層中,地殼最薄,且橫向變化大,各處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約為2865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徑約為3400千米。(2)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約71%,約為3.61億平方千米;陸地約29%,約為1.49億平方千米。(3)地球自轉模型地軸,即為地球斜軸,又稱地球自轉軸,是指地球自轉所繞的軸,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2、對比不同的模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明確:模型的相同之處:指三個模型都能表達某一類的地球知識,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學研究。模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指三個模型所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表達的研究方向不同和制作方法不同。3、我們的地球模型還可以如何改進?提示:既可以是工藝方向的改進意見,也可以是依據數據的準確性而提出的改進意見,還可以是美觀、功能、品質等方面的意見。例如,增加底座;用膠帶把兩個橘皮固定;涂色再均勻些等。三、拓展觀察常用的地球儀,說說我們可以從這個模型上獲得哪些知識?播放視頻:地球儀。四、課堂練習1、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是為了研究()A.地球自轉B.海陸分布C.地球圈層2、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是()A.海洋B.陸地C.島嶼3、在地球結構中,厚度約2900千米的是()A.地殼B.地幔C.地核4、地球繞著不停()自轉。A.太陽B.月亮C.地軸5、制作地球自轉模型不適合的材料是()A.玻璃球B.乒乓球C.桔子6、關于地球儀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地球儀上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山脈、河流等B.地球儀的和地球的實際大小相同C.地球儀的種類很多。五、作業布置你還想制作什么樣的地球模型來了解地球相關知識?填寫活動手冊交流修改匯報看視頻回憶認識材料制作解剖觀察認識材料制作認識材料制作展示,介紹回答比較,交流交流回答看視頻練習能用思維導圖表達并整理已學的地球知識,能從地球的結構、運動、氣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科。能通過制作模型表達、概括已學知識進一步提升認識了解地球儀的作用完成達標測評延伸課堂知識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球的結構由地核、地幔、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陸地構成。能用思維導圖表達并整理已學的地球知識,能通過制作模型表達、概括已學知識。能從地球的結構、運動、氣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3張PPT)我們的地球模型教科版六年級上聚焦清晨,你見過日出的壯麗景象嗎?聚焦你見過“地出(地球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壯麗景象嗎?執行“阿波羅8”號任務的宇航員在其圍繞月球的背面飛行時拍下了“地出”照片。聚焦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那里有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巖石、生物等。◆地球的的形狀是怎樣的?◆它是怎么運動的?◆我們能做一個地球模型來表達所知道的地球知識嗎?你想過嗎?探索一、我知道和感興趣的地球知識①填寫活動手冊“我知道的地球知識”氣泡圖(氣泡根據需要自行添加)②提出想知道的關于地球的疑問1.填寫活動手冊探索2.交流修改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認知,并修改自己的氣泡圖。探索3.班級匯報,填寫班級記錄表探索由于受到宇宙空間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地球,怎么呢?聽聽科學家是怎么做的。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也要像科學家那樣,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地球知識,選擇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二、制作簡單的地球模型探索1.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我們曾在五年級上學期《地球的結構》一課中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結構模型。還記得怎么制作的嗎?探索(1)實驗材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美工刀、直尺探索參照地球結構模型,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殼三個圈層結構,從里到外逐層制作地球結構模型。(2)制作過程探索(3)注意事項:每層做多厚比較合理?探索(4)剖開觀察①用小刀輕輕劃開橡皮泥地球,注意保留剖面的完整性。②觀察地球結構模型剖面。探索2.制作我們的地球海陸分布模型(1)實驗器材探索(2)制作過程觀察地球儀上陸地的形狀、大小、位置,在泡沫球上用彩筆畫出它們的輪廓,然后涂滿綠色,其余部分涂上藍色。探索3.制作我們的地球自轉模型(1)實驗器材探索(2)制作過程①橫切桔子②去果肉③將吸管穿過橙子研討(3)注意事項①不要食用不衛生橙肉②及時清潔桌面③按地軸垂直于赤道面的方向將吸管穿過橙子探索三、展示、介紹地球模型要求介紹:①我們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②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地球的什么知識?研討地球三個圈層中,地殼最薄,且橫向變化大,各處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約為2865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徑約為3400千米。1.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地球的什么知識?(1)地球結構模型研討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約71%,約為3.61億平方千米;陸地約29%,約為1.49億平方千米。(2)地球海陸分布模型研討地軸,即為地球斜軸,又稱地球自轉軸,是指地球自轉所繞的軸,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3)地球自轉模型研討2.對比不同的模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模型的相同之處:指三個模型都能表達某一類的地球知識,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學研究。模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指三個模型所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表達的研究方向不同和制作方法不同。研討3.我們的地球模型還可以如何改進?既可以是工藝方向的改進意見,也可以是依據數據的準確性而提出的改進意見,還可以是美觀、功能、品質等方面的意見。添加底座用膠帶把兩個橘皮固定涂色再均勻些拓展觀察常用的地球儀,說說我們可以從這個模型上獲得哪些知識?拓展視頻:地球儀課堂練習1.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是為了研究()A.地球自轉B.海陸分布C.地球圈層2.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是()A.海洋B.陸地C.島嶼3.在地球結構中,厚度約2900千米的是()A.地殼B.地幔C.地核CAB課堂練習4.地球繞著不停()自轉。A.太陽B.月亮C.地軸5.制作地球自轉模型不適合的材料是()A.玻璃球B.乒乓球C.桔子6.關于地球儀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地球儀上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山脈、河流等B.地球儀的和地球的實際大小相同C.地球儀的種類很多。CAB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球的結構由地核、地幔、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陸地構成。能用思維導圖表達并整理已學的地球知識,能通過制作模型表達、概括已學知識。能從地球的結構、運動、氣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板書設計我們的地球模型結構模型海陸分布模型自轉模型某一類地球知識作業布置你還想制作什么樣的地球模型來了解地球相關知識?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我們的地球模型》練習一、填空題1、地球上的______面積約占整個地球面積的70%。2、地球的結構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3、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_______。4、地球儀上藍色部分表示_______。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制作地球模型前要學會觀察。()2、地球模型的制作方法很多,材料容易取得。()3、不同的地球模型代表同一類地球知識。()4、地球儀有底座便于使用。()5、地球上只有陸地和海洋兩部分。()6、夏季白天時間比冬季短。()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是為了研究()A.地球自轉B.海陸分布C.地球圈層2、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是()A.海洋B.陸地C.島嶼3、在地球結構中,厚度約2900千米的是()A.地殼B.地幔C.地核4、地球繞著不停()自轉。A.太陽B.月亮C.地軸5、制作地球自轉模型不適合的材料是()A.玻璃球B.乒乓球C.桔子6、關于地球儀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地球儀上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山脈、河流等B.地球儀的和地球的實際大小相同C.地球儀的種類很多。四、填圖題寫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名稱。五、綜合題如圖所示,在科學課上,某組同學自制三個不同的地球模型來復習已有地球知識。1、請寫出三個模型名稱。(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2、選擇其中的一個介紹其制作的方法。3、對比不同的模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海洋2、地殼地幔地核3、自轉4、海洋二、判斷題1、√2、√3、?4、√5、√6、?三、選擇題1、C2、A3、B4、C5、A6、B四、填圖題地殼地幔地核五、綜合題1、(1)結構模型(2)海陸分布模型(3)自轉模型2、例如自轉模型制作方法:①橫切桔子②去果肉③將吸管穿過橙子3、模型的相同之處:指三個模型都能表達某一類的地球知識,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學研究。模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指三個模型所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表達的研究方向不同和制作方法不同。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我們的地球模型》教案.doc 2.1《我們的地球模型》練習(含答案).doc 2.1《我們的地球模型》課件(33張PPT).ppt 《我們的地球模型》教材解讀.mp4 制作我們的地球海陸分布模型.mp4 制作我們的地球自傳模型.mp4 地球儀.mp4 觀察地球結構模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