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測量距離和時間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常用方法和常用工具。 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對時間和距離進行測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在了解測量距離工具的基礎上,認識到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 【學習重難點】 測量距離和時間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南 (一)預習課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其中,以青山為參照物時,竹排是________的。以________為參照物時,青山是運動的。竹排與青山做________。 2.利用工具確定兩棵樹之間有多遠,就是在________。 3.兩點之間相隔的長度就是兩點之間的________。 4.常用的距離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電子停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計時工具。使用時,先將電子停表________,按下開始鍵開始計時,按下停止鍵________計時。 (二)問題銀行存折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想知道兩地之間有多遠,有哪些測量方法? 2 3 4 …… 二、活動探究 (一)思考問題 量一量學校里面兩棵樹之間有多遠。你有哪些方法? 我的方法是以一棵樹為起點,另外一棵樹為終點,用腳步丈量兩樹之間的距離…… (二)探究技能 1.利用電子停表,測一測跑一段距離需要多長時間,并記錄下來。 注意事項:使用時,先將電子停表歸零,按下開始鍵開始計時,按下停止鍵停止計時。 次數 距離 時間 第一次 50m 第二次 100m 2.了解生活中測量距離的工具有哪些。 【學習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精煉反饋】 一、填一填。 1.兩點之間相隔的長度就是兩點之間的_____。 2.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需要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作_____。 3.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來說_____發生了變化。 4.利用_____確定兩棵樹之間有多遠,就是在_____。 5.常用的距離單位有_____、_____、_____等。 二、小法官(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 1.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一個物體是否運動了,并不需要參照物。( ) 2.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工具測量的數據最準確。( ) 3.電子停表是一種測量用電的簡易工具。( ) 4.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就可能會不同。( ) 5.地球相當于太陽來說是靜止不動的。( ) 三、取出珍寶(把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測量50米跑道和記錄同學跑完全程的時間需要的工具是( ) A.直尺和秒表 B.卷尺和秒表 C.卷尺和手表 2.站在自動扶梯的同學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改變了,我們可以說他( ) A.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B.相對于扶梯是靜止的 C.相對于扶梯是運動的 3.當你安靜的坐在教室里面上課時,如果說你是運動的,選擇的參照物應該是( ) A.教室的門 B.教室的黑板 C.正在來回走動的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