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細胞》教學設計 【課程解構】 一、課程概要 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細胞水平來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有一定難度。本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本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第一章。本章需要多次使用顯微鏡,而本章也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連續使用顯微鏡的開始,教會學生規范使用顯微鏡,學會制作臨時裝片,既是本章操作技能的硬性要求,也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 本節內容是第二節《植物細胞》內容的自然延續,實驗活動也是以第二節中的實驗知識和技能作為鋪墊,相對而言難度不大。通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和繪制動物細胞結構簡圖,進一步掌握制作、觀察臨時裝片和繪制生物圖的技能。并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它的學習為后面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課程圖構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學會了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本節課再次制作和觀察臨時裝片,操作過程難度不大。但取材時多取容易導致細胞重疊,或吸引稀碘液時把細胞也吸走,導致裝片的質量不高。而且實驗操作還不夠規范,本節應再加強。 上一節也認識了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為本節學習的動物細胞結構做好鋪墊,而對于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通過再次觀察植物、動物細胞結構圖后進行比較,才能使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區別。 【教學目標】 一、初學目標 知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二、深學目標 1.會制作和使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繪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簡圖,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三、拓學目標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進程】 一、初學:走進課程 教學步驟 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導入 復習提問: 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七步”? 回答: 1.植物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液泡。 2.擦→滴→撕→展→蓋→染→吸 1.能說出植物細胞的節本結構。 2.能說出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七步”。 自學 1.要求閱讀P46~47,實驗,劃關鍵動詞。 2.歸納: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 1.劃關鍵詞。 2.歸納“七步”:擦→滴→刮→涂→蓋→染→吸。 能找出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動詞。 二、深學:解構課程 教學步驟 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教學反饋 釋疑 1.播放視頻:《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2.提問: ①生理鹽水有什么作用? ②怎樣獲得口腔上皮細胞? ③如何避免出現氣泡? 1.觀看視頻,熟悉實驗步驟。 2.回答問題, ①保持細胞形態。 ②用牙簽刮口腔內側壁。 ③接觸水滴傾斜緩放放蓋玻片。 1.能說出制作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2.知道該實驗的注意事項。 實驗 1.實驗過程:邊巡視,邊指導。 2.繪圖: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其他同學畫在《學評》P32.3。 1.2人小組,進行分組實驗操作: ①制作臨時裝片。 ②觀察臨時裝片。 ③邊觀察邊畫出口腔上皮細胞簡圖。 2.學生上臺畫圖。 1.能制作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知道該實驗的注意事項,規范操作。 3.能繪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簡圖。 讀圖 1.示圖:肌肉細胞、神經細胞。 2.閱讀課本P47-48,完成《學評》P33(五)。 3.示圖:動物細胞模式圖。 1.閱讀課本P47-48,完成《學評》P33(五) 2.觀察圖片,說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能從結構圖中指出相應的結構名稱。 三、拓學:延展課程 教學步驟 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教學反饋 比較 1.展圖:植物、動物細胞模式圖。對比結構,區別異同點。 對比動、植物細胞結構圖,說出兩者的異同點。 能說出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點。 反饋 完成P49練習1 完成練習。 能正確連線 小結 1.練習:看圖,將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 2.歸納:結合兩節課的實驗操作,歸納出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 3.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4.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1.完成練習。 2.歸納出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 3.回答。 1.能正確排列出實驗步驟。 2.能根據兩個實驗,得出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 3.回答出動物細胞的結構、與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板書設計】 一、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1.實驗步驟:擦→滴→刮→涂→蓋→染→吸 2.觀察 3.繪圖 二、動物細胞的結構 三、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 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