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在已學習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進一步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本節只講了器官和組織兩個層次,教材先介紹學生較易理解的器官,再介紹構成這些器官的組織,這種安排有利于學生學習,最后從按照宏觀到微觀的順序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認識過程相反,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從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宏觀這種雙向的認識事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植物是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平時接觸也較多,但對于其結構層次卻不太了解,因此學生對本節的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1、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器官。 2、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能描述各個組織的分布和功能。 3、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器官。 2、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能描述各個組織的分布和功能。 3、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1、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能描述各個組織的分布和功能。 五、教學準備:課件、植物、橙子、小刀 六、教學策略: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設置課前小研究引導學生預習教材,然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七、教學過程 學習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帶了植物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學習。 回答 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所帶的植物體,并在觀察的同時思考:“你帶的植物由哪些器官組成?” 在學生思考完畢后,讓學生上臺展示他們帶的植物體由哪些器官組成。然后用課件展示綠色開花植物及其六大器官的分解圖,引導一位同學上臺給其他同學講解這六個分解圖分別是植物的什么器官。接著讓學生思考并回答:“這六種器官可分為哪兩類?”最后展示課件,讓學生對照課件進一步識別植物的六大器官并對其進行分類。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例說明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六大器官,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綠色開花植物才有六大器官 觀察、思考。 展示。 觀看課件,一位同學講解,其他同學聽講。 思考、分類。 觀看課件,小結。 舉例、理解。 通過觀察實物讓學生對于植物的器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知識小結,加深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知識。 (三)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器官是由組織構成的,那么植物有哪些組織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4頁,完成自探題: ①植物的幾種組織分別分布在哪里,并有什么功能? 在每位學生完成自探題后,引導學生按六人一組分組討論,進一步完善自探題的答案,并讓學生上臺表演各個組織的分布和功能。 在學生表演完畢后,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一起對表演的學生進行評價,做出鼓勵,并給他們所在的組加分。 引導學生切開并觀察橙子,并和組員一起探討橙子主要由哪些組織構成? 在學生探討完畢后,讓幾位同學將橙子放在實物展示中,并結合實物講解自己組認為橙子是由哪些組織組成的。 總結植物各個組織的分布、結構特點及功能,同時通過課件將知識展現給學生。 思考、回答。 閱讀課本,圍繞自探題自主探究。 討論、完善自探題答案。 表演。 評價、鼓勵。 切開并觀察橙子,分組探討 展示、講解,質疑。 觀看課件,鞏固知識。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找出相應的答案,對組織的分布及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激勵學生。 通過觀察實物,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鞏固知識。 (四)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引導學生按照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寫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寫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學會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五)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并上臺講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收獲了什么? 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據課件與教師一起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小結。 學生談談學完本節課之后的收獲。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六)課堂作業 用課件展示習題。 做練習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八、板書設計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 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