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_2022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學案(5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_2022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學案(5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資源簡介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
1.描述與分類: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三個表現。2.解釋與論證: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包容性等特征。3.辨析與評價:辯證認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4.預測與選擇: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
1.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滿自豪,增強對祖國的熱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政治認同)2.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科學理性對待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科學精神)3.樹立文化自信,積極投身于復興中華文化的偉大實踐,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公共參與)
必備知識·自主學習
一、獨樹一幟,
獨領風騷(獨特性)
1.中華文化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
2.對比把握中國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
對比
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地位
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
特點
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作用
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有同學認為,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因此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沒必要向西方學習。這種觀點正確嗎?
提示:觀點錯誤。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但不能由此認為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古代,中國科技長期處于世界前列。同時,中國古代科技注重的是實際運用,但欠缺理論的探究,因此沒能產生近現代科學。在近現代科技方面,我們必須學習西方科技的長處。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1.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
(1)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
(1)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習近平強調,要通過建立和增強各族人民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來筑牢民族團結的思想根基。實現“四個認同”,對我國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提示: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各民族文化之間互相借鑒和吸收優秀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繁榮。
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強大作用:
(1)包容性:
內涵
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意義
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強大作用: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不能認為中華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也不能籠統地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經濟、政治發展起推動作用。
關鍵能力·議題導學
    議題一 中華文化與各區域、民族文化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嗎
材料一 距今兩千年前的漢朝,中國陶瓷已經向周邊國家傳播。唐朝開拓了絲綢之路,中國陶瓷傳到阿拉伯地區,再傳到歐洲。從17世紀起,中國瓷器向歐洲大量輸出,延續了近300年。《英國大百科全書》:“從來沒有過什么工藝品可以跟中國的瓷器相媲美?!?br/>材料二 我國南方與北方有很多區別,比如:
南繁北齊(語言)
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劃一
南細北爽(性格)
南方人說話比較婉轉,北方人比較直率
南米北面(飲食)
南方人愛米食,北方人愛面食
南敞北實(建筑)
園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閉嚴實
材料三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26個民族現在或曾經有過自己的文字。他們用自己的文字,創造自己的優秀民族文學。
(1)上述三則材料分別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它們共同表明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材料一是通過瓷器表明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材料二是通過南方與北方的不同表明了中華文化的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材料三是強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它們共同表明了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2)你能說出各區域文化之間、各民族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嗎?它們與中華文化之間都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嗎?(科學精神)
提示:各區域文化之間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各民族文化之間也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各區域文化與中華文化、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都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不能簡單理解成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
獨特性
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區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民族性
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比較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區別
側重點
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點
從靜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內涵豐富、范圍廣闊
見證
漢字、史書典籍
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聯系
都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相互促進:源遠流長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才使中華文化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才能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二者共同的原因
3.理解四對關系:
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
①從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②從我國范圍看,中華文化寓于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中
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
①從世界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從中華民族看,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
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
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區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區域文化研究中經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中華文化與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相對于現代文化而言,中華文化是相對于外來文化而言的,中華文化既存在于傳統文化之中,也存在于現代文化之中
三個表現的側重點不同
(1)獨特性:側重于與其他國家文化相比,中華文化內容豐富,不同文化形式風格獨特,特點突出。
(2)區域性:側重于不同區域文化存在差異。
(3)民族性:側重于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019·全國卷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中國精品培育工程,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等品牌培育和保護,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務部先后認定兩批中華老字號共1
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歷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鳳祥、天津狗不理……這些品牌耳熟能詳,在老百姓中間有良好口碑和廣泛影響力。這表明
(  )
①中華老字號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傳承取決于品牌的認定
③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價值不受社會歷史變遷影響
④中華老字號的影響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北京全聚德、上海老鳳祥、天津狗不理等不同地區的文化品牌表明中華老字號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①入選;中華老字號在老百姓中有良好的口碑,說明這些品牌符合中華民族文化的特征,是傳統文化的積淀,④符合題意。品牌的認定是對老字號的肯定,不是老字號傳承的決定因素,②不選;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代相結合,“不受社會歷史變遷影響”的觀點不正確,③不選。
①文化的決定因素:經濟、政治決定文化,不是其他因素決定文化。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地域性、民族性。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議題二 
兼收并蓄是吸收外來文化優秀成果還是來者不拒
  廣東開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碉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土屋交錯,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筑風格的精髓。這些碉樓是20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筑文化與當地建筑文化相結合的結晶。
(1)開平碉樓的設計體現出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科學精神)
提示:體現出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2)這種文化特征有何意義?(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圖示理解包容性的兩方面內涵:
(2)兩方面內涵的側重點不同:
①求同存異側重點:不同文化之間相處時的一種外在的、靜止的狀態。
②兼收并蓄側重點: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內在的、動態的交流、借鑒與吸收。
(3)包容性對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這種包容的精神,使得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融合使得中華民族在漢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不同地域的優秀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
(4)判斷中華文化包容性的常見標志詞:廣泛吸納、博采眾長、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處、完美結合、借鑒等。
包容性不是簡單交流互鑒
①包容性內涵的第一層次內涵是求同存異,強調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②兼收并蓄是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是說中華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鑒,是強調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2.與包容性相關的三組關系:


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
尊重文化多樣性要求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同時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這就是求同存異
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這就是兼收并蓄
與文化自信的關系
包容性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的體現,樹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華文化的價值,堅定對中華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就需要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正確處理與其他民族文化的關系
      
【時政術語】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引用,化用自《韓非子·說林上》,意思是國與國友好交往關鍵在于人民友誼是否深厚,而建立深厚的人民友誼,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從文化角度來說,文化的交流、互鑒,加深了解,有利于民心相通。這一思想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018·江蘇高考)德國有個千年小鎮,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會舉辦“中國人狂歡節”,掛燈籠、貼福字,到處洋溢著中國氣息。當地人講,他們與中國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華文化,便漸漸以“中國人”自居。不過,《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顯示,不少海外受訪者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更多地還局限于中餐、中醫藥和武術等,中華文化要在世界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依然任重道遠。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遙遠的異國小鎮一直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文化傳播的途徑、傳統文化的特點等文化生活知識,屬于依據類試題,知識限定為文化生活,要求考生能結合材料“中華文化”“通商交往”“千年”等信息綜合運用相關文化知識,分析異國小鎮人們一直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的原因。
答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傳播;經年累月形成的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具有持久性。
核心素養·情境探究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中國智慧
   “兄弟無遠,攜手同行”“鐵桿情誼,同舟共濟”“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這些寫在中國對外援助物資上的話語,記錄著攜手抗疫的中國行動,彰顯著共克時艱的中國擔當。在這場疫情防控大考中,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動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從支持國際組織發揮應有作用,到攜手各國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從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確保全球產業鏈開放、穩定、安全,到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暗流的影響……中國知行合一,為推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注入強大力量。有著5
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本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追求,困擾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個個命題,被中國智慧一舉廓清。
上述材料,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中華文化什么樣的特征?(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5
0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同時體現了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突出體現了中華文化獨特的包容性,它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有人認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包容性會使民族文化逐漸喪失其個性。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評析上述觀點。(科學精神)
提示: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它強調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而不是包容一切文化;包容性強調在博采眾長的同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因此。包容性不會使民族文化喪失其個性。
  中華民族創造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價值體系,獨特的民族色彩,獨特的歷史進程。其長期演化的過程造就了我們文化認同,賦予了我們生命力和創造力,也決定了我們獨特的發展路徑。同時,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又包含了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價值,對人類文明進步和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了重大貢獻。
請你列舉三條中華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價值的言論或理念。(政治認同、公共參與)
提示: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疤烊撕弦弧!薄岸Y之用,和為貴。”
課堂檢測·素養達標
1.中國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據有關部門統計,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遷徙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方言有著不同的韻味??梢娭腥A文化
(  )
A.相互交融,日漸趨同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D.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解析】選B。中國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遷徙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方言有著不同的韻味,可見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B正確;A中“日漸趨同”觀點錯誤;C、D的特點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補償訓練】
  納西古樂源于唐宋時期中原的詞牌音樂、曲牌音樂、道教科儀音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由于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格調。由此可見,納西古樂
(  )
①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質是由麗江地理環境決定的
②具有強大生命力,是促進麗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納西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納西古樂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格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納西族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③④正確;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①中“決定”說法錯誤;②中“根本動力”說法錯誤。2.(2020·揚州高二檢測)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特點是
(  )
①輝煌悠久的歷史
②海納百川的胸懷
③鮮明獨特的風格
④開放包容的氣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選A。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①③符合題意;海納百川的胸懷和開放包容的氣度不是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的特點,②④與題意不符。
3.(2020·廣州高二檢測)京劇、文房四寶、剪紙……這些極具傳統特色的“中國元素”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這些“中國元素”
(  )
①決定文化發展的性質和方向
②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
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顯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極具傳統特色的“中國元素”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體現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顯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性,③④說法正確;①“決定”說法錯誤,②夸大了“中國元素”的作用,故排除。
4.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便與中國固有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至宋后,傳統儒學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學即宋明理學,使以儒家為主導的中華文化發展到新的高度。這一史實表明
(  )
①學習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
③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交流借鑒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C。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學即宋明理學,說明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以儒家為主導,說明學習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①③符合題意;不同文化的融合不會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②錯誤;社會實踐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④錯誤。
    【補償訓練】
  我國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其中最為典型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這種“本土化”現象
(  )
①體現了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滲透是中華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啟示我們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強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材料主要說明我國西部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能夠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①③符合題意;文化滲透是文化霸權的表現,②錯誤;我們應認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錯誤。
5.(2020·長沙高二檢測)我國戲曲是唯一一個有著數千年史前史、300多個聲腔劇種和數萬個劇目累積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順勢進入現代社會的舞臺藝術門類。它吸收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各種文化藝術精華,展現著獨特的中華審美風范。生旦凈末丑、手眼身法步,絲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迷人風采。
結合材料,說明我國戲曲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哪些特征。
【解析】本題設問指向我國戲曲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哪些特征,屬于體現類試題。本題解答時首先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得益于特有的包容性;然后分析材料,從材料中找到與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的內容。
答案:(1)“我國戲曲是唯一一個有著數千年史前史、300多個聲腔劇種和數萬個劇目累積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順勢進入現代社會的舞臺藝術門類”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2)“生旦凈末丑、手眼身法步,絲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迷人風采”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它吸收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各種文化藝術精華,展現著獨特的中華審美風范”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規律方法】“體現類”主觀題解題技巧
“體現類”主觀題的答題要求:抽象出設問指定的材料內容所聯系的理論知識,實現材料內容與相關知識的正確聯結,并將其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解答這類題目可采用“定點—透聯—作答”的三步解答法。
十二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15分鐘·3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2020·鄭州高二檢測)中醫認為真正能治萬病的是人體自身,而非藥物。人體先有能量之失衡,循環之阻塞,才有病邪之進入。古中醫的解病之法有三個原則:陰陽原則、病位原則和淤堵原則。其中陰陽原則是第一位的。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是
(  )
A.時代性
B.綜合性
C.穩定性
D.多樣性
【解析】選B。陰陽原則反映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是綜合性,B符合題意,A、C、D皆與題意不符。
2.廣西“歌?!毕碜u中外。廣西民間流傳著“對歌”“歌圩”,多在農歷三月初三舉行,但在春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等喜慶吉日形成“歌圩”也習以為常,甚至在趕集路上會形成臨時的“歌圩”,各種山歌數不勝數。這說明
(  )
①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借鑒,逐漸走向趨同
②廣西文化源遠流長,都是優秀文化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廣西兒女能歌善舞
④廣西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借鑒,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因此認為不同區域的文化逐漸走向趨同的觀點錯誤,①錯誤;廣西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并不都是優秀文化,②錯誤;材料主要說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廣西兒女能歌善舞,廣西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③④符合題意。
3.(2020·淮安高二檢測)歷史上,東北流行二人轉,南方流行越劇,有的地方還流行一些頗具地方特色的劇種,如南京的白局、揚州的揚劇等?,F在南劇北唱、北戲南演,文化市場異彩紛呈。戲曲文化的發展現狀說明,各地區文化
(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異,時尚流行
③市場調節,繁榮興盛
④各具特色,漸趨同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B。①符合題意,“南劇北唱、北戲南演”等體現了各地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與題意不符,這里沒有提到時尚流行的內容;③符合題意,這些交流借鑒,使得文化市場異彩紛呈,表明各地區文化通過市場調節,實現了繁榮興盛;④錯誤,既有借鑒融合,也有各自特色,文化要保持多樣性,不能同一。
    【補償訓練】
  杭州鐘靈毓秀,遠古即孕育了燦爛的“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室南遷,不少中原地區縉紳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積淀,與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打造出具有濃重北方韻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  )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華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④不同區域文化漸趨融合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選B。中原文化在杭州積淀并與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說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①正確;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體現了文化的區域特征,③正確;②錯誤,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而非手段,故排除;④錯在“融合統一”。4.(2020·綿陽高二檢測)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化,之所以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限的魅力,除了其蘊涵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還主要得益于
(  )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創新精神,即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
C.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特征
D.多民族的長期統一,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解析】選A。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A符合題意;創新精神不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排除B;C強調中華文化的區域性,與題干構不成因果聯系,排除;D強調民族統一,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題干構不成因果聯系,排除。
5.2021年指導性年度漢字為“奘”字,花藝字型來自唐朝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奘”字的本義是身心強健的壯年之士,預示2021年有深厚積累的個人、組織、國家或民族將迎來“厚積博發”的大好發展時期。由此可見
(  )
①漢字中深刻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力量
②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
③漢字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④漢字對于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力量,①錯誤;“奘”字的花藝字型來自唐朝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其本義是身心強健的壯年之士,預示2021年有深厚積累的個人、組織、國家或民族將迎來“厚積博發”的大好發展時期,這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也表明漢字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②③符合題意;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④錯誤。
    【補償訓練】
  漢字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之一。在漢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蘊藏著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崇高強大的民族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創造智慧。材料說明
(  )
①漢字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②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決定中華民族發展
③書寫漢字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④寫不好漢字就不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①符合題意;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影響了中華民族發展,②“決定”說法錯誤;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重視漢字的書寫,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書寫漢字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④過于絕對,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10分)
6.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孟子創立,漢代吸收法、道兩家思想加以完善,從而確立至尊地位,宋明時吸收佛、道兩家思想,明清時進一步發展?,F階段,儒家思想依然是我們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源。儒家思想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其發展過程中,雖然歷經沖擊,但始終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今天,我們堅持的以德治國、以人為本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我們的中華文化的知識,分析儒家思想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原因。
【解析】首先,可以從傳統文化的特點的角度,分析說明儒家思想在世代相傳中其基本內涵得以保留,并能夠因時而變是其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其次,可以從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角度,分析說明歷代儒學家能夠辯證地對待儒家思想,有效地做到了文化的傳承;再次,可以從文化的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說明儒家思想做到了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不斷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發展自身,從而使其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最后,可以從中華文化的特點的角度,分析說明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中華各族人民對其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其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答案:(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使儒家思想在世代相傳中其基本內涵得以保留,并能夠因時而變。
(2)歷代儒學家能夠辯證地對待儒家思想,做到了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3)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儒家思想做到了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不斷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發展自身。
(4)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中華各族人民對其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0分鐘·2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7.粉墻黛瓦石板路,綠柳小橋流水聲,蘇州平江路的傍晚格外動人。蘇州規定古城區新建樓房不得超過地標建筑北寺塔的高度24米,在歷史街區保護性修復中蘇州強調“修舊如舊”,以至今天古城區的位置與宋《平江圖》基本一致。蘇州的做法能夠
(  )
①豐富傳統建筑內涵,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②提高文物保護能力,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展現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保存城市歷史文脈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選B。蘇州的做法僅僅是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性修復,可以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但無法豐富傳統建筑的內涵,①錯誤;對歷史街區的修復,沒有體現出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排除③;“修舊如舊”,就是為了提高文物保護能力,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保存城市歷史文脈,②④正確。
8.(2020·南寧高二檢測)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指出,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材料表明
(  )
①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②中外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
③在文化交流中對外來思想文化要全部接受
④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B。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是積淀在中華文化中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這要求我們求同存異,共同發展,表現出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①④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中華文化在對外關系上的理念,沒涉及文化交流融合,②與題意不符;應吸收外來積極優秀的思想文化,③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10分)
9.(2020·南昌高二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贝筮\河是經濟交流的大動脈、文化融合的主紐帶,也是沿岸城市的母親河、對外交流的開放地。因漕運而生的千年運河催生了一大批運河城鎮,運河和城鎮自古構成了“命運共同體”。運河河道的變遷不僅影響著沿河城鎮形態的變遷,而且創造出沿線地方獨特的生活方式。這種文化與生活方式至今仍清晰可見,成為一種活態傳統和寶貴資源。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文化形態多樣,地域文化獨特,各種文化經過千年歷史疊加和空間輻射互融,形成了大運河獨具特色的文化價值、精神內涵和基因表達,并被沿線地區深刻記憶和傳承。
材料二 依托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運河沿線地方正在“華麗轉身”——建設北運河郊野公園、北運河桃花堤、“天子津渡”遺址公園等,天津建成的一批以大運河為主題主線的文化公園,成為人們郊野生態休閑游的選擇;運河故道安徽泗縣正積極謀劃建設泗縣大運河文化遺址公園、泗縣運河特色生態文化小鎮等,為利用古泗州文化而打造的泗州新城奠定基石;江蘇設立了規模為200億元的大運河文化旅游發展基金、成立大運河文化旅游產業投資聯盟……運河文化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大運河的文化價值。(5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運河沿線地方是如何激發運河文化活力的。(5分)
【解析】第(1)問屬于意義類的主觀題,主要考查文化的意義,要求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大運河的文化價值。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首先展示了文化的多樣性,一方面對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對于研究沿線文化的發展演進具有重要的意義,再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2)問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要求說明運河沿線地方是如何激發運河文化活力的,解答本題時考生應把材料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從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等角度回答。
答案:(1)①大運河作為運河文化的載體,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信息,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對運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②見證了運河的悠久歷史,對于研究運河及沿線地方文化的發展演進具有重要作用。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展現了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①推動運河沿岸城市和地方文旅融合,促進了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傳播。②順應時代變遷,與時代相結合,推動了運河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借助經濟的力量,推進運河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
PAGE
-
17
-第一框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
1.描述與分類:了解中華文化從古代輝煌到近代衰微再到當代再創輝煌的歷程。2.解釋與論證:理解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原因和表現,感悟其頑強的生命力。3.辨析與評價:深刻理解中華文化近代衰微的內外因,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作用。4.預測與選擇: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1.通過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認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治認同)2.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的、發展的觀點正確認識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全面理解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科學精神)3.努力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創造者、建設者。(公共參與)
必備知識·自主學習
一、古代輝煌的歷程
1.殷周時期:天命神權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對早期中華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
2.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
3.秦代: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漢代:儒家學說確立了至尊地位。
5.隋唐時期:進入了氣度恢弘的全盛時代。
6.宋元明時期:延續著隋唐文化的輝煌,中華文化在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產生了宋明理學。
7.明清時期:隨著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傳入,中國傳統文化開始面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
中華文化有著輝煌的歷史,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就是要全面復制古代中華文化。
提示:觀點錯誤。中華文化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我們今天要大力發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傳統中華文化,我們應該辯證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復制。
二、源遠流長
1.地位: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見證:
(1)漢字:
①文字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②漢字的意義: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內涵豐富,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
①作用: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世界文明史上曾出現至少7個偉大的文明實體: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南亞印度河流域古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古猶太文明和古美洲文明相繼興起。這些文明實體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創造性、獨特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獨立的社會治理結構和經濟運行模式。與其他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有何特別的地方?
提示:其他所有的文明都先后湮滅、衰亡、中斷或被替代了,只有中華文明綿延至今。
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
2.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1)必要性:
①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
②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
(2)要求:
①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②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中華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必須辯證對待。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能力·議題導學學
   議題一 
是世界四大古文明都源遠流長還是只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迎春接福”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中華文明自誕生之初,“?!蔽幕阍杏渲?。傳說,倉頡造字時,將“福”作為一個祭祀事件的代名詞,于是在甲骨文里,“福”最初作為一個會意字,意思是向神明供奉祭品,以求獲得庇佑。伴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的變遷與發展,如今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民眾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1)中華“?!蔽幕殡S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的變遷與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說明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傳,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
(2)倉頡造字時,將“福”作為一個祭祀事件的代名詞,這說明漢字在中華“?!蔽幕l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漢字見證了“福”文化源遠流長,為傳承“福”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1.古代中華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
經濟上繁榮,政治上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文化上自身具有的繼承性、包容性、創新性,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走向輝煌。
2.正確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征:源遠流長。
(1)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源遠流長是從縱向角度說的,是指歷史悠久而且沒有中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②但這并不意味著中華文化的發展一帆風順、始終輝煌。近代中華文化面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開始走向衰微。
③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進步,中華文化一定會再創輝煌。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漢字
地位
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作用
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
史書典籍
地位
中華文明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特點
規模之大、留存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原因
自古以來就重視保存歷史資料
      
【新詞速遞】鍵盤時代
  是指在如今的網絡時代,現代人日益依賴鍵盤打字,使中國傳統漢字書寫逐漸弱化。與電腦鍵盤上飛速打字相伴相生的,是漢字書法普及程度的降低。如何在“鍵盤時代”激活書法教育,正成為人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2020·深圳高二檢測)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表現為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是
(  )
①《檀香刑》深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幾千年前的甲骨文演變而來
③美國動畫《花木蘭》演繹了中國傳統故事
④北宋的《資治通鑒》被歷代的治國理政所借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①③均屬于中外文化交流,不能證明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②體現的是漢字,④體現的是史書典籍,②④正確。
①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中外文化交流不屬于源遠流長的見證。
②區分文字與漢字: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載體,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
議題二 對中華文化是保持現狀還是重鑄輝煌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圓明園于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李大釗為此賦詩《圓明園故址》進行追思: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
(1)圓明園的遭遇體現了中華文化遭遇的什么歷程?原因是什么?(科學精神)
提示:圓明園的遭遇是中華文化近代經歷衰微的體現。原因一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二是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沖擊。
(2)我們今天如何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政治認同、公共參與)
提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立足社會實踐,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認識文化的衰微與國家的衰落的關系:
(1)理論依據: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所決定的,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
(2)具體理解:國家衰落使文化失去了發展的經濟、政治條件,決定了文化的衰微;文化衰微是國家衰落的重要表現,反過來加劇了國家的衰落。
2.如何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
(3)全面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4)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5)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推動文化創新。
(6)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7)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8)其他角度。
3.多角度理解弘揚中華文化的必要性:
角度
必要性
文化與民族的關系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綿延和發展的標志。民族文化在民族的成長和壯大中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與民族興衰休戚相關。一個民族的覺醒,總是起于思想文化的覺醒;一個民族的沉淪,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文化的使命
中華文化曾經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出現了衰落。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振興中華文化,實現文化的偉大復興
文化的力量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華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對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0·婁底高二檢測)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需要
(  )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②全面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
③使中華文化與當代社會實現完全同步發展
④既保持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C。①符合題意,要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②錯誤,應該是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③錯誤,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④符合題意,要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需要既保持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①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全面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觀點是錯誤的。
②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可能超前于社會發展,也可能滯后于社會發展,因此讓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完全同步的觀點是錯誤的。
核心素養·情境探究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繼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第五季于2020年1月28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20年2月9日完結。從《百家講壇》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人們熱捧的背后,是人們心底對傳統文化的眷戀。
“當喧囂的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次美麗的‘邂逅’,中華文化基因逐漸蘇醒,這危機中的熹微,則彌足珍貴?!兵P凰網的評價引人深思。
詩詞、成語等中華文化是通過什么呈現出來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中華詩詞、成語的傳承都離不開漢字。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為我們提供便捷交流的同時,也使漢字書寫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有人認為,電腦已經如此普遍,我們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時間練字呢?有那時間還不如用于學習其他東西,而且手寫太慢,根本達不到現在社會的
要求,而且更多的地方需要的都必須是打印版和電子版,如果是手寫還需要再在電腦上輸入一遍,我們又何必浪費那個時間呢?
請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有些人的觀點進行評析。(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1)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確實對漢字的使用帶來了沖擊,我們面臨漢字的使用場景減少的現實。
(2)但是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字記載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進行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漢字的應用領域。
(3)因此,認為信息化時代不需要漢字、不需要練習漢字的觀點是錯誤的。
  現實生活中,鍵盤書寫取代手寫,人們對漢字書寫的重視度在日漸下降,提筆忘字、不規范書寫等現象在青少年中屢見不鮮。
請你就如何普及漢字教育和傳承提兩條建議。(公共參與)
提示:把漢字書寫納入中小學教育評價體系;舉辦漢字書寫比賽等。
課堂檢測·素養達標
1.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評價中國古代文明時說,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經中斷或衰落,唯有中華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載而綿延不絕。這說明
(  )
A.中華文明能夠借鑒其他文明的長處
B.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C.中華文明歷經滄桑
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解析】選D。中華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載而綿延不絕說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D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中華文明能夠借鑒其他文明的長處,A與題意不符;應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B錯誤;材料沒有論述中華文明歷經滄桑,C排除。
2.(2020·大同高二檢測)漢字承載著歷史記憶,書寫漢字是感受中華文明和藝術方式的通道。但是,現在的漢字書寫面臨斷流的危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手寫漢字的能力下降。在數碼時代,更要打好“漢字保衛戰”
。某班同學策劃“漢字重要性”的班會,最為貼切的主題是
(  )
A.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B.書寫文化,傳承文明
C.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D.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解析】選B。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打好“漢字保衛戰”有利于更好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B符合題意;獨樹一幟、獨領風騷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性,與漢字重要性聯系不大,A不符合題意;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體現了對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態度,C不符合題意;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反映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D不符合題意。
3.(2020·邯鄲高二檢測)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均記載了長白山的內容,印證了長白山文化的悠久性,進而舉證了長白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源地。這表明
(  )
A.史書典籍是長白山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
B.史書典籍是長白山文化產生的重要根源
C.長白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產生的重要標志
D.自然美景是長白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
【解析】選A。A符合題意,《詩經》《史記》均記載了長白山的內容,印證了長白山文化的悠久性,進而舉證了長白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源地,這表明史書典籍是長白山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B說法錯誤,社會實踐是長白山文化產生的根源;C說法錯誤,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D說法錯誤,實踐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
    【補償訓練】
  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于
(  )
①文化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優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護傳統文化
④文化典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C。文化作為社會精神力量可以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②錯誤;文化典籍有精華也有糟粕,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以起到促進作用,④片面;①③是我國重視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原因。
4.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曲阜考察時表示,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為此我們應
(  )
①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吸取各種外來文化
②尊重中華民族文化的同時,認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D。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為此我們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③④符合題意。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應吸取外來文化的有益部分,①錯誤。我們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表述錯誤。
5.“中國蓬勃發展的巨大市場、與世界各國的緊密貿易往來,為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很多人選擇到中國留學,是因為到中國哪怕只是學好中文,對回國以后的就業都會有幫助。”外國留學生的心聲表明
(  )
①經濟是影響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②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③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中國巨大的市場促使外國留學生重視中華文化,體現了經濟對文化交流的影響,也表明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沖擊,排除③;④與題意無關。
6.(2020·湘潭高二檢測)2019年12月,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復。以下為答復的部分內容。
一、關于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于文化傳承”的問題
  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形式;南北朝以來楷書、草書、行書中也不斷有簡體字產生。現行簡化字就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通過搜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確定簡化字體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后確定的,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
二、關于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范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你是否贊同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題,如果選擇贊同,根據材料的表述,主要可以從漢字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說明相比簡體字,繁體字的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在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還可以從漢字的意義的角度,分析說明開展繁體字識讀教育,有利于更好地發展文字藝術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便國內以及海外中華文化的溝通交流。如果選擇不贊同,根據材料的表述,主要可以從漢字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說明使用簡化漢字,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有利于堅持國家文字政策,方便大陸群眾的學習和生活。
答案:示例一 贊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相比簡體字,繁體字的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在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開展繁體字識讀教育,有利于更好地發展文字藝術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便國內以及海外中華文化的溝通交流。
示例二 不贊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敘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相比繁體字,簡體字更符合漢字形體的發展規律,更有利于被群眾識讀和理解。使用簡化漢字,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有利于堅持國家文字政策,方便大陸群眾的學習和生活。
十一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15分鐘·3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孔子的思想歷經兩千多年仍被傳承,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下列對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
①漢字的使用
②史書典籍的傳承
③社會制度的更替
④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A。漢字的使用和史書典籍的傳承是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①②符合題意;社會制度的更替不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③不符合題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沒有高低優劣之分,④錯誤。
2.(2020·鄭州高二檢測)海峽兩岸漢字節、巴黎漢字節、中國文字學高端論壇暨中國文字學會召開……近年來,這些以“漢字之美”為主題的文化活動逐漸紅火起來。人們之所以重視學習和研究漢字,是因為漢字
(  )
①具有集形、音、義三者為一體的特點
②是繼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③對增強民族認同感發揮著重要作用
④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文明的唯一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C。我們重視漢字是因為它是繼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增強民族認同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符合題意。形、音、義三者是漢字的特點,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排除①。漢字不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文明的唯一工具,④錯誤。
【補償訓練】
1.中國有修史的傳統,“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繼承這一傳統,有利于中華文化
(  )
A.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B.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C.全盤繼承,保持本色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解析】選A。修史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A符合題意;B、D涉及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與題意不符;對待傳統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C錯誤。
2.(2020·景德鎮高二檢測)下列史實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  )
A.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并實現了中國化
B.中國科技在15世紀之前一直處于世界前列
C.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詩
D.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
【解析】選D。A不符合題意,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并實現了中國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B不符合題意,中國科技在15世紀之前一直處于世界前列,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不符合題意,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詩,體現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它們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D符合題意,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3.(2020·揭陽高二檢測)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
A.封建統治的沒落、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沖擊
B.維新運動
C.洋務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選A。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中華文化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A正確;B、C、D均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15分)
4.(2020·天津高二檢測)中國瓷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精湛的工藝,但20世紀上半葉,中國瓷器藝術進入了衰微的歷史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瓷器藝術采取“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瓷器藝術工作者不斷深入生活,探索創新,研制了大量時代氣息濃郁的藝術瓷及經濟適用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瓷器藝術更是進入了一個全面繁榮發展的新時期。
(1)20世紀上半葉中國瓷器藝術為什么會進入衰微的歷史時期?(6分)
(2)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瓷器藝術的蓬勃發展對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有什么啟示?(9分)
【解析】第(1)問實際是要求回答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可結合材料及教材相關知識,從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的根本保證、文化創新的途徑等方面組織答案。
答案:(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使中國瓷器藝術進入了衰微的歷史時期。
(2)啟示: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是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根本保證。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文化創新。③既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又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④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
(10分鐘·2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5.(2020·洛陽高二檢測)中國結,全稱為中國傳統裝飾結,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飾品。在民間,中國結寓意著團結、幸福、平安。中國結,作為中華民族流行千載的手工編織藝術品,始于上古,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說明
(  )
①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③中華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華文化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選C。中國結始于上古,興于唐宋,盛于明清,這漫長的歷史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具有源遠流長的特征,①②符合題意;中國結在中華民族流行,不能說明中華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③錯誤;“中華文化始終走在世界前列”說法錯誤,④排除。
【補償訓練】
《四庫全書》系統地將中華五千多年的重要典籍匯集成一部龐大的叢書,內容涵蓋甚廣,包括經濟、政治、哲學、法律、醫學等,具有寶貴的文化價值。其文化價值表現在
(  )
①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從中能夠透視到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④從中能夠看到中華民族歷史和現實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端膸烊珪废到y地將中華五千多年的重要典籍匯集成一部龐大的叢書,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從中可以透視到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①③符合題意;史書典籍并不都是優秀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②錯誤;我們透過史書典籍可以看到歷史和現實中的文化,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錯誤。
6.(2020·西安高二檢測)舞臺劇《漢字時間》把漢字的故事和其蘊藏的智慧搬上舞臺,再現了上古“倉頡造字”,通過“人言”為“信”、“止戈”為“武”,詮釋了中華民族對和平與信義的人文追求,映射著中國人的生活圖景和價值觀?!稘h字時間》可以使觀眾感受到
(  )
①漢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
②漢字智慧決定著中國人的追求
③漢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
④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D。舞臺劇《漢字時間》把漢字的故事和其蘊藏的智慧搬上舞臺,再現了上古“倉頡造字”等,可以使觀眾感受到漢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③④符合題意;文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①錯誤;②夸大了漢字智慧的作用,說法錯誤。
【補償訓練】
在異國他鄉,漢字便是一種寄托。無論你是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都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由此可見
(  )
①漢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漢字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
③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質
④漢字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在異國他鄉,漢字是中國人心中的寄托,表明漢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①②正確;材料強調漢字鮮明的民族性,未涉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③不符合題意;材料體現不出漢字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④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共10分)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間雖經戰亂和外敵入侵,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人民和東亞各國人民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但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沖擊,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開始面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當今,我們還面臨著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挑戰。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2)從上述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6分)
【解析】本題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但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以及面臨著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挑戰為背景材料,從文化生活角度設題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屬于體現類主觀題,具體解答本題考生可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并轉化為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來組織答案,可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來回答,以及中華文化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來回答。第(2)問屬于啟示類主觀題,具體解答本題考生可結合材料中“當今,我們還面臨著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挑戰”這一關鍵信息,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民族的象征,也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角度分析說明面對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挑戰,我們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弘揚和創新我們的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還要在借鑒外來優秀文化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答案:(1)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②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趨沒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中華文化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
(2)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民族的象征,也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面對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挑戰,我們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弘揚和創新我們的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②在民族文化面臨外來文化挑戰的今天,我們既要防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又要在借鑒外來優秀文化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PAGE
-
16
-第二框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
1.描述與分類:知道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對民族精神的繼承與弘揚的具體表現。2.解釋與論證:結合當今國際形勢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理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3.辨析與評價:結合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理解其時代性特征;科學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上作出的貢獻。4.預測與選擇:自覺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傳播者和建設者。
1.認同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認同中國共產黨新時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舉措。(政治認同)2.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不同時期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準確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學精神)3.投身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傳播者和建設者。(公共參與)
必備知識·自主學習
一、薪火相傳,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的時代性: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主體: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2)特征: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3)表現: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改革開放時期:
(1)特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
(2)表現: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
 2020年入汛以來,洪水肆虐,災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凝聚人心、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力量??购榫裥交鹣鄠鳌?998年特大洪災中形成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不僅沒有因時間消磨而褪色,反而愈加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购榫癯浞煮w現了民族精神的什么特點?
提示:抗洪精神是新時期民族精神的體現,也是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民族精神的時代性。
二、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1.必要性:
(1)世界形勢: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
(2)國內要求: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2.重要性:
(1)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3)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基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因此有同學認為,應該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當作我們當前的中心任務來抓。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同意。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揚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把其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但不是中心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三、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時代需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2.實質所在: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3.青年使命: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要抵制外來文化。對外來文化要辯證對待,我們要警惕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和分化圖謀,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
關鍵能力·議題導學
議題一 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保持不變還是不斷豐富發展
   抗疫精神是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形成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一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二是聞令而動、雷厲風行的英勇戰斗精神。三是顧全大局、壯士斷腕的“一盤棋”精神。四是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義精神。五是充滿信心、敢于勝利的積極樂觀精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民族更是要有一種精神力量。回望歷史,總有一種精神,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經萬種磨難而歷久彌堅。“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剪影,它可歌可泣、可圈可點,也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1)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是什么關系?(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剪影”,是民族精神在新時期的表現,同時也是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這充分表明,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特征?(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提示:比如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等。這表明民族精神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體現了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
1.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1)原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表現: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改革開放時期
特點
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繼續弘揚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
突出表現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
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共同內涵
都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中華民族精神的特征
特征


民族性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積淀,體現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
時代性
中華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不斷與時俱進
先進性
中華民族精神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2020·湘潭高二檢測)在我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系列光輝燦爛的思想精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
(  )
①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②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③具有鮮明的區域性、時代性和革命性
④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我國的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涌現,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歷久彌新,這些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豐富與發展,是一脈相承的關系,①②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沒有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特點,中華民族精神沒有區域性特征,③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具體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和具體表現,與中華民族精神的產生沒有關系,排除④。
①中華文化具有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二者特點具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能完全等同。
②民族精神屬于中華文化的精華、結晶,具有基本內涵,同時隨著時代發展豐富、發展。
議題二 弘揚民族精神是可有可無還是十分必要的事
   習總書記深刻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培育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多難興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書寫了一部蕩氣回腸的抗疫史詩,凝練豐富了具有鮮明時代內涵和獨特魅力的偉大民族精神,提供從磨難中奮起的信念支撐,是我們戰勝疫情的秘訣之一。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為什么還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民族精神是民族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我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要求,是在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能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科學精神)
提示:要發揚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精神,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同時要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持民族特色,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關注文化安全。
1.全面把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一般文化角度: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必將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中華民族精神自身角度:
①重要性:
a.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b.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②時代性:當前,面對世界范圍的文化形勢,要使全體人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③必要性: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2.從文化發展、創新角度把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文化發展、創新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正確方向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根本途徑
立足于社會實踐
民族精神產生于社會實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基本途徑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既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主體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每個公民都要積極投身文化建設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但不能說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或決定因素。經濟、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時政術語】工匠精神與企業家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是指某些人所具有的組織土地、勞動及資本等資源用于生產商品、尋找新的商業機會以及開展新的商業模式的特殊才能。第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第二,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第三,執著是企業家精神的底色。
偉大的事業需要并產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繼續堅持弘揚和培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不斷地增強全民族的精神力量。這是因為它
(  )
①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②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
③為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提供智力支持
④是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①④正確指出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符合題意;②是強調民族精神的時代性,與題意無關;民族精神為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精神動力,不是智力支持,③錯誤。
①民族精神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為文化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②民族精神作為精神支柱、精神紐帶、精神動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不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核心素養·情境探究
播種航天夢想 傳承航天精神
  2020年7月3日,青少年科普衛星“西柏坡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于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用航天技術播種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是五院研制公益科普衛星的初衷。這段經歷會不斷激勵參與項目的青少年們,讓他們能在任何崗位上,都真正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長期的奮斗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的光榮傳承,是我們黨、國家、軍隊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全國人民認真學習和大力弘揚。
結合材料具體說明載人航天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精神動力。載人航天精神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出了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②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在新時代,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有人認為,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好經濟和科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意義不大。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科學精神)
提示:新時代應對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好經濟和科技,這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礎;同時,我們也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因為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要求。它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時代在發展,我們必須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請就青年學生該如何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你的建議。(公共參與)
提示:中國公民應該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中國公民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課堂檢測·素養達標
1.(2020·鄭州高二檢測)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觀點正確的是
(  )
①主體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②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其突出表現
③核心是救亡圖存的時代精神
④能引領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的前進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主體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其突出表現,①②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③錯誤;民族精神是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的精神動力,但不是引領作用,④錯誤。
2.(2020·石家莊高二檢測)《光明日報》等重要媒體陸續刊發《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系列主題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全國各地干部群眾紛紛行動起來,將偉大民族精神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  )
①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②是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的物質保障
③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④是愛國主義的核心,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①正確;民族精神是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的精神動力,不是物質保障,②錯誤;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③正確;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錯誤。
    【補償訓練】
  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的討論中,某同學說: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既要繼承一切傳統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來文化。該發言
(  )
①看到了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視了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都有精華和糟粕
③承認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確地回答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選A。該同學只看到了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中積極的一面,而忽視了其消極的一面,①②分析正確;該發言并未從其他角度說明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③④體現不出來。
3.(2020·西安高二檢測)習近平強調,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為深刻內涵的紅船精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的原因在于
(  )
①凸顯了精神力量在文化素養中的核心地位
②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方向保證和智力支持
③能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強基固本
④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之所以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是因為紅船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能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強基固本,③④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文化素養中處于核心地位,①錯誤;紅船精神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方向保證和精神動力,而非智力支持,②錯誤。
    【補償訓練】
  我國廣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揚創造、奮斗、團結和夢想的民族精神,取得了“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材料說明
(  )
A.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B.民族精神是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力量
C.弘揚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D.弘揚民族精神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解析】選C。題干沒有反映“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A不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屬于精神、文化范疇,不能成為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力量,B錯誤;“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說明弘揚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C正確;題干沒有反映弘揚民族精神與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的關系,D不符合題意。
4.(2021年湖南適應性測試)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英勇奮戰,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志愿軍將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表明
(  )
A.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與武器優劣沒有關聯
B.抗美援朝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C.抗美援朝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武器優劣是影響戰爭勝敗的物質條件,“沒有關聯”是錯誤的,排除A。抗美援朝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但這并不是“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所要表明的內容,排除B。材料中沒有闡述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的改變,C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材料中,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志愿軍將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颁撋贇舛唷绷恕颁摱鄽馍佟北砻骺姑涝瘧馉幍膭倮x不開革命英雄主義精神,D正確。
    【補償訓練】
  中國傳統道德中包含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厚德載物的仁愛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見賢思齊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勞儉樸、自力更生、誠實守信等,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影響
 著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這啟示我們
(  )
A.中國傳統道德沒有精華與糟粕之分
B.要在繼承優秀傳統道德的基礎上弘揚民族精神
C.中華民族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解析】選B。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傳統道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B符合題意;傳統道德有精華和糟粕之分,A說法錯誤;C、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5.(2020·揚州高二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面對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統一指揮下,全國4萬多醫務人員星夜馳援武漢,廣大醫務人員不怕犧牲,英勇奮戰;科研人員刻苦攻關;交通警察、環衛工人、社區志愿者堅守崗位,億萬群眾居家守望相助;救治、防控物資加急生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快速建成啟用;各類傳媒及時傳遞信息,傳播正能量……無數“最美逆行者”舍家為國,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動詮釋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家國情懷。
材料二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各行各業的青年迎難而上、勇于擔當,足以表明,厚植愛國底色的五四精神,已經浸入新時代青年人血液中。堅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青年一定會譜寫出更加輝煌的青春樂章。
(1)結合材料一,說明“最美逆行者”的家國情懷所蘊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結合材料二說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青年發揚“厚植愛國底色的五四精神”的意義。
【解析】第(1)問屬于體現類主觀題。可結合材料中無數“最美逆行者”舍家為國,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動詮釋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家國情懷這一關鍵信息,從“最美逆行者”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創造、奮斗、夢想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最美逆行者”不怕犧牲、刻苦攻關、堅守崗位、守望相助、舍家為國等用行動詮釋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民族精神來回答。第(2)問屬于意義類主觀題,可從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角度分析說明新時代中國青年發揚“厚植愛國底色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也可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來回答。
答案:(1)“最美逆行者”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創造、奮斗、夢想的偉大的民族精神?!白蠲滥嫘姓摺辈慌聽奚⒖炭喙リP、堅守崗位、守望相助、舍家為國等用行動詮釋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民族精神。
(2)①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發揚“厚植愛國底色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②新時代中國青年發揚“厚植愛國底色的五四精神”,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有利于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十四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15分鐘·3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浙江嘉興南湖岸邊的“紅船”,真實地再現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歷史場景,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認為“黨的搖籃”,向人們訴說著建黨偉業的“紅船精神”。材料表明
(  )
①文化與經濟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對獨立性
③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①與題意不符,題目內容涉及的是文化與政治的關系,沒有涉及文化與經濟的關系;②與題意不符,“文化自身具有相對獨立性”強調的是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材料沒有涉及;③正確,“紅船”文化是革命的產物,表明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④正確,“紅船”真實地再現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歷史場景,向人們訴說著建黨偉業的“紅船精神”,表明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
    【補償訓練】
  1.(2020·哈爾濱高二檢測)“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其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先生被譽為“中國天眼”之父,他不僅給中國留下了一座宏偉的“天眼”,更為我們留下了不畏艱苦、永不止步的奉獻精神、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這些精神
(  )
①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
②成為我國應對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③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④可以通過科技工作者直接轉化為物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南仁東先生被譽為“中國天眼”之父,他不僅給中國留下了一座宏偉的“天眼”,更為我們留下了不畏艱苦、永不止步的奉獻精神、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這些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①③正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國應對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②與題意不符;上述精神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必須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物質,④錯誤。
2.(2020·西安高二檢測)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趨勢繼續鞏固,這不僅在于中國擁有“中國道路”,也在于擁有“中國精神”。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我們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和化危為機的魄力。這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是
(  )
A.推動中國歷史變遷的決定力量
B.綜合國力的基礎
C.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
D.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解析】選D。“推動中國歷史變遷的決定力量”夸大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A錯誤;經濟和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基礎,B錯誤;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C錯誤;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我們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和化危為機的魄力,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D正確。
2.2020年4月,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期間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深刻闡釋了“西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并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下列對“西遷精神”理解正確的是
(  )
①西遷精神在不同的時期基本特征保持穩定
②西遷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西遷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智力支持
④西遷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A。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這表明西遷精神在不同的時期基本特征保持穩定,①符合題意;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因此,西遷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②正確;西遷精神側重于思想,側重于精神,提供的不是智力支持,③排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西遷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錯誤,④排除。
      
【知識拓展】西遷精神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2005年12月6日,經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會批準,“西遷精神”被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2017年4月5日,西安交大黨委會確定每年9月10日教師節為“交通大學西遷紀念日”。
    【補償訓練】
  1.企業家是品牌興企、品牌強國的帶頭人,也是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塑造者。為“中國制造”增光添彩,將格力打造成中國制造業的一個領軍企業、標桿企業,無不與董明珠身上所具有的腳踏實地、充滿自信、愛國等精神有很大的關系。從董明珠身上可以看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  )
①有利于提高中華民族的綜合素質
②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③堅定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④就是在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強基固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D。材料反映的是企業家董明珠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為“中國制造”增光添彩,表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就是在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強基固本,②④正確;①③與題意不符,排除。
2.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在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表現在
(  )
①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
④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A。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③④說法錯誤;作為文化軟實力,弘揚民族精神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①正確;文化反作用于經濟,優秀文化可以促進經濟發展,②正確。
 3.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F代化呼喚時代精神,民族復興呼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揚,民族精神要從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中重鑄。材料主要告訴我們
(  )
①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③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C。
“時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揚,民族精神要從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中重鑄”,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主要告訴我們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①④正確;“主心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但它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②;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髓,③顛倒了二者的關系,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20分)
3.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克服經濟力、軍力、政治組織力等遠遠弱于日本的困難,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愛國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
  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精神始終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極其殘暴、極其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可以結合抗戰精神的作用,指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然后說明抗戰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的具體體現,抗戰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答案:①抗戰精神始終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說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精神動力。②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說明抗戰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在那個時期的具體體現,抗戰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10分鐘·2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4.1981
年中國女排在大阪奪得世界杯冠軍,《義勇軍進行曲》響徹異國他鄉。2019
年中國女排在大阪成功衛冕,無數個站上領獎臺的瞬間重合在一起,
當年作為運動員出戰的郎平與如今作為教練員出征的郎平重合在-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永不泯滅。女排精神
(  )
①生動地詮釋了以偉大奮斗為宗旨的民族精神
②在時代變化和隊員更替中實現了傳承和發展
③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④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B。生動地詮釋了以偉大奮斗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①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不能用女排精神取代中華民族精神,③錯誤;當年作為運動員出戰的郎平與如今作為教練員出征的郎平重合在一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永不泯滅,體現了女排精神在時代變化和隊員更替中實現了傳承和發展,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②④正確。
    【補償訓練】
  英雄之所以能攜帶著永不褪色的風采與情懷,在于他們身上有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從未間斷的浩然正氣——為了國家統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軀赴義。這一浩然正氣
(  )
①是鞭策中華兒女風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②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③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
④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昂迫徽龤狻斌w現不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沒有體現時代精神的注入,②③不符合題意;“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故能成為鞭策中華兒女風雨同舟的精神支柱,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①④認識正確。
5.中國國家博物館要更好地發揮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領文博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示范作用。為此,國家博物館和文博界要始終牢記傳承歷史文明、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發揮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獨特作用。材料體現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要
(  )
①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③促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對外宣傳推介
④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材料中“要始終牢記傳承歷史文明、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體現②;“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走出去’”體現③;①強調了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不符合題意;④強調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共10分)
6.(2020·平頂山高二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睔v史長河里,中華民族曾經歷風雨如晦的動蕩年代,陷入山河破碎的艱難境地;長期奮斗中,中國人民遭遇了一個又一個挫折,面臨過一次又一次挑戰。然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痹谖<标P頭、挑戰面前,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勇于斗爭,書寫下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孕育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匯聚起愛國奮斗的磅礴力量。石在,火種就不會絕;精神在,腳步更加堅定。當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承載者、弘揚者、踐行者,“中華號”巨輪就一定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中劈波斬浪,駛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1)結合材料,運用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人民是如何創造歷史的。(5分)
(2)結合材料,運用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說明讓民族精神的火種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積極影響。(5分)
【解析】第(1)問屬于措施類試題,解答時注意:一是要審讀設問和材料,明確設問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在審讀的基礎上,依據材料信息或者設問信息,明確此題的知識指向和主體指向;三是通過對材料和設問的分析,實現從設問到教材知識的落實,明確具體的知識體系。材料中“在危急關頭、挑戰面前,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勇于斗爭,書寫下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孕育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匯聚起愛國奮斗的磅礴力量”可從愛國主義精神和奮斗精神角度分析;材料中“石在,火種就不會絕;精神在,腳步更加堅定”可從夢想精神角度分析。第(2)問屬于意義類試題,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間接的思維順序。審題關鍵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設問要求,調動運用相關知識點分析。本題實際考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
答案:(1)①愛國是具體的,中國人民始終將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融入具體的奮斗之中,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而不懈努力。②中國人民始終自強不息、勇于斗爭,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和挫折,中國的任何成就,都蘊含著中國人的奮斗精神。③中國人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面對挑戰,中國人民堅忍不拔,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書寫自己的史詩,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讓民族精神的火種不斷絕,能夠發揮民族精神的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使民族復興的腳步更加穩健。②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讓民族精神的火種不斷絕,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③民族精神對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抑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讓中華民族精神的火種不斷絕,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有利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補償訓練】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這種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發展條件,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我們決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返,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只要14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斗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1)簡要說明偉大奮斗精神的主要特點。
(2)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偉大奮斗精神對于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作用。
【解析】第(1)問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主要特點的認識,直接按教材內容回答即可。第(2)問考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結合材料關鍵信息,從對社會實踐的反作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對奮斗目標的實現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偉大的奮斗精神的主要特點是革故鼎新、自強不息。
(2)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文化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先進文化推動社會的進步。
②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這種偉大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③弘揚這種偉大奮斗精神,可以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有利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PAGE
-
20
-第一框 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
學習目標
素養目標
1.描述與分類:歸納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和核心。2.解釋與論證:從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感悟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理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辨析與評價:愛國主義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深刻理解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4.預測與選擇: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弘揚民族精神、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1.理解并認同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和中華民族精神,對偉大祖國、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政治認同)2.準確把握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不同表現,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華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科學精神)3.積極參與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活動,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公共參與)
必備知識·自主學習
一、中華民族之魂
1.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華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三精一魂)
(1)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2)我們的民族精神歷久彌新、永不泯滅,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銳氣不減、千錘百煉而斗志更堅的重要原因。
3.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
(1)形成于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
(2)熔煉于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后繼的奮勇抗爭之中;
(3)更彰顯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之中。
(1)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能顛倒二者的關系。
(2)中華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說成是決定作用。
二、偉大的民族精神
1.重要性: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四方面內涵:
(1)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
(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
(3)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
(4)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鼓舞下,全社會加入共克時艱的行動中,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發展勢頭,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面貌。你能舉例說明抗疫斗爭體現的民族精神內涵嗎?
提示:比如:醫務人員以超強的耐性投入救治病患中。愛心機構和團體奔走呼號、積極籌捐,組織協調物資轉運、分配。很多人舍小家為大家,主動請纓加入“援鄂抗疫”的隊伍中,充分體現了偉大的奮斗精神。
三、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
1.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3.內涵:
(1)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2)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3)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愛國主義強調愛國,因此有人認為愛國主義的主題是永恒不變的。這個觀點正確嗎?
提示:觀點錯誤。愛國主義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主題。
4.結束語:
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關鍵能力·議題導學
議題一 中華民族精神有精華與糟粕之分嗎
  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1)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是什么關系?(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結晶,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2)中華民族精神對于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何意義?(政治認同)
提示: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3)你能說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嗎?(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包括了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1.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1)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集中反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之魂。
(2)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根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魂
2.正確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
(1)凝聚作用: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56個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國家的統一、各民族的團結,要由這個共同的民族精神來維系;各民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由這個共同的民族精神來凝聚。
(2)支撐作用:民族精神是支撐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特別是當民族生存的物質條件遇到困難、發展遭受挫折的時候,這種支撐作用更為重要和明顯。
(3)激勵作用: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民族物質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力量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偉大的事業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推動著偉大事業的發展。中華民族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
3.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含義
作用
典例
創造精神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
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別出機杼;不拘一格
奮斗精神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
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含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發憤圖強
團結精神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
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侮的壯麗史詩;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夢想精神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
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屹立不倒;克服險阻而堅毅前行的精神支撐
盤古開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系、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髓,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2020·蚌埠高二檢測)“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绷暯街飨l表的2020年新年賀詞中,激蕩著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鼓舞著億萬追夢人砥礪奮進。奮斗者、追夢人,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榮耀身份。下列選項與這一“榮耀身份”相一致的是
(  )
①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
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材料中的奮斗者、追夢人,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榮耀身份,體現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奮斗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贊美竹石的堅定頑強精神,隱喻自己風骨的強勁,也體現了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②符合題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進取的雄心也不會止息,體現了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④符合題意。①體現了團結的力量,與題意無關;③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符合題意。
    議題二 愛國主義的內涵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2020年6月9日,在湖南省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會議上,李維漢故居、許光達故居被授牌“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命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旨在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
(1)為什么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2)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我們今天講愛國主義的主題是什么,這表明愛國主義的內涵是恒定不變的嗎?(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這表明愛國主義的內涵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1.愛國主義:
地位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與之息息相關
作用
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特點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主題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2.弘揚愛國主義:
分析角度
現實意義
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的關系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與愛國主義息息相關。愛國主義精神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愛國主義與人的關系
①弘揚愛國主義會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并使人們受到愛國主義這種先進文化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②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利于發揮先進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們辨別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眼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
愛國主義與社會的關系
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
明確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是激勵中華兒女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不能把愛國主義看成是物質力量。
      
【時政術語】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是指相對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主要指先天遺傳和后天習得的,主動或被動,自覺與不自覺而植入人體內的最小信息單元和最小信息鏈路,主要表現為信念、習慣、價值觀等。
(2020·長沙高二檢測)“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中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把自己變成“科研瘋子”,只愿“中國由大國變成強國”;李保國把自己變成農民,只想果農早日脫貧致富;南仁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20年做一件事,只為打造世界最大單口徑巨型射電望遠鏡;鐘揚一生追尋高原種子,只求守護祖國植物基因寶庫。從材料可以看出
(  )
①中華文化具有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博大精深
②愛國主義從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③愛國主義鞭策著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奮斗不止
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D。從材料可以看出愛國主義從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始終鞭策著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奮斗不止,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愛國主義精神,不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①與題意不符;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錯誤。
①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四個偉大”,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不能把愛國主義當成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②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不能把三者簡單等同。
核心素養·情境探究
抗擊疫情詮釋偉大民族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币咔榘l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單位到個人,14多億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結合材料說明,疫情防控怎樣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中國效率等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攻堅克難體現了偉大的奮斗精神,團結一心體現了偉大的團結精神,在抗疫中表現出的對勝利的信心體現了偉大夢想精神。
  在疫情防控中,中華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救援故事,見證了一個個中華兒女拼盡全力的戰斗時刻,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團結一心,筑成了牢不可破的抗疫長城,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生動體現。有人認為,愛國主義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是隨時變化的。
請你運用民族精神的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科學精神)
提示:愛國主義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立足本職、奮戰抗疫充分體現了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就是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因此認為愛國主義沒有確定的標準、隨時而變的觀點是錯誤的。
通過這次疫情防控,我們深深感覺到,愛國主義不能僅僅停留在鍵盤上、口頭上,更應落實在行動上。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怎樣把愛國主義落實到行動之中?(公共參與)
提示: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道路;②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等義務;③增強公民意識和國家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政治生活;④認真學習,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打下堅實基礎;等等。
課堂檢測·素養達標
1.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我們敢于斗爭,堅持人民至上,科學防控,加強國際合作,展現的中國精神成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這表明
(  )
①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點
③團結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材料中“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
說明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也表明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之魂,①④正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一個內容,不是文化建設的重點,排除②;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錯誤。
    【補償訓練】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鐘南山院士的一句話,道出了一線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這些精神
(  )
①蘊含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②是創造精神和夢想精神的生動體現
③是每個中國人的思想品格
④有利于激勵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熱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吧嵝〖覟榇蠹?、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蘊含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激勵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熱情,①④符合題意;②與材料無關;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但并非每個中國人都具有這樣的品格,③錯誤。
2.(2020·銀川高二檢測)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這些傳說中的名詞,通過中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變成了現實,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中國科學家的這些努力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
(  )
①夢想精神
②團結精神
③創造精神
④奮斗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B。中國科學家的這些努力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創造精神和奮斗精神,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夢想精神,①不符合題意;中國科學家的這些努力沒有體現團結精神,②不符合題意。
3.(2020·南寧高二檢測)同樣是寫梅,陸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戰士之梅。做寒士時,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品質;做戰士時,有“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傲骨,兩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梅的意象。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  )
①把“梅”作為精神追求的目標,與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賦予特定時代的相應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氣節之象征
④文學藝術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從陸游到毛澤東,把梅的精神賦予時代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③符合題意;“兩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梅的意象”體現了文學藝術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民族性,④符合題意;傳統文化中以梅象征人的高潔品質,體現中華民族氣節,題干沒有體現“梅”與愛國主義的相通之處,①不符合題意;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異,兼收并蓄,題目中沒有涉及,②不符合題意。
4.(2020·深圳高二檢測)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我國各戰線上都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事跡,從白衣天使到抗疫志愿者,到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等,他們在各自崗位艱苦拼搏,竭力奉獻,報效祖國,贏得國人的高度贊譽,這說明
(  )
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著的
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具有無窮的魅力
③愛國主義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提供智力支持
④自強不息精神是鞭策中華兒女拼搏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C。
“他們在各自崗位艱苦拼搏,竭力奉獻,報效祖國,贏得國人的高度贊譽”這說明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著的,①正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②錯誤;愛國主義并不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提供智力支持,可以提供精神動力,③不選;“他們在各自崗位艱苦拼搏,竭力奉獻,報效祖國”這說明自強不息精神是鞭策中華兒女拼搏的精神力量,④正確。
5.(2020·蘭州高二檢測)港珠澳大橋的奇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其背后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如此龐大的工程得以順利完成,背后是相關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全體建設者的默默付出,14年,幾千個日夜……可以說,全體參與設計和建設的人員經歷了無數的苦難和汗水,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高紀兵,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優秀青年代表在中外媒體記者見面會上曾提到,“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難度是罕見的,整個大橋的建設一路充滿了坎坷”。港珠澳大橋所展現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與全體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緊密相連。正是這些可愛的人用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精神。
請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粵港澳三地能夠成功共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原因。
【解析】本題屬于原因類的主觀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根據材料“14年,幾千個日夜……可以說,全體參與設計和建設的人員經歷了無數的苦難和汗水,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
“如此龐大的工程得以順利完成,背后是相關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全體建設者的默默付出”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
“港珠澳大橋所展現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與全體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緊密相連”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
答案:(1)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前所未有的迸發出來,推動我國走在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前列。
(2)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背后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3)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
十三 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
         
(25分鐘·6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5分)
1.年夜飯里的團圓內涵實際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增加親和力、凝聚力的一種方式。由此體現出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是
(  )
A.民族精神指導民族文化的發展
B.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C.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
D.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石
【解析】選C。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結晶,而不是組成部分,A、B錯誤;C正確;D不是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補償訓練】
  民族精神不是虛無縹緲的,它在我國《論語》《孟子》等古代經典及浩瀚史書中,在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白楊禮贊》、冰心的《寄小讀者》中……只要認真讀它們,就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說明
(  )
①我國優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
③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④只有大力創作優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揚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A。民族精神存在于我國古代經典及浩瀚史書中說明我國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閱讀它們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則體現了我國優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民族精神,①②符合題意;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體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錯誤;弘揚民族精神要大力創作優秀的文化作品,但并不是只有大力創作優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揚民族精神,④錯誤。
2.回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這不僅在于我國擁有“中國道路”,也在于擁有“中國精神”。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這個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安的魄力。這說明
(  )
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奮斗精神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主題
③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
④中華民族精神可轉化為物質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B。根據材料中的“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這個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安的魄力”可知,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①④符合題意;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②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③錯誤。
3.塞罕壩人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行動鑄就了塞罕壩精神。塞罕壩精神
(  )
①通過民族精神表現出來
②是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的體現
③是沙漠變綠洲的決定性力量
④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D。塞罕壩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奮斗、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力量,②④符合題意;塞罕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民族精神通過塞罕壩精神體現出來,①說法錯誤;③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
4.(2020·無錫高二檢測)在每年的“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國各地都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我國有許多反映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的詩詞格言,下列中對應正確的是(  )
①偉大夢想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②偉大創造精神——犯我疆土者,雖遠必誅
③偉大奮斗精神——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繼日
④偉大團結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②錯誤,“犯我疆土者,雖遠必誅”不體現創造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體現了堅忍不拔的精神,沒有體現團結精神,排除④;“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繼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夢想精神。①③正確。
5.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華夏大地上,從醫院到社區,從田間到車間,從國門到家門,14億多中國人民在非常時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彰顯億萬勞動者奮斗不息、守望相助的硬核力量。這彰顯了
(  )
①中華民族以奮斗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中華民族具有同心同德的偉大團結精神
③中華民族具有百折不撓的偉大夢想精神
④中華民族具有自強不息的堅毅價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D。“守望相助”,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同心同德的偉大團結精神,②符合題意;“彰顯億萬勞動者奮斗不息”,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自強不息的堅毅價值追求,④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①錯誤;材料中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奮斗精神等,沒有涉及中華民族具有偉大夢想精神,③與題意無關。
6.(2020·寶雞高二檢測)“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首詩深刻體現中國人民具有的
(  )
A.偉大創造精神
B.偉大團結精神
C.愛國主義精神
D.偉大夢想精神
【解析】選C。材料中的詩句大意是我的心無法逃避愛神射來的神箭,我熾愛著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壓迫的家園。這份情感寄托給天上的星星卻沒有人明了,我誓將我的一腔熱血報效我的祖國??梢?這首詩深刻體現了中國人民具有的愛國主義精神,C符合題意;偉大創造精神強調的是“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偉大團結精神強調的是“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偉大夢想精神強調的是“心懷夢想、不懈追求”,可見,材料沒體現,A、B、D不符合題意。
    【補償訓練】
  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
(  )
A.維護國家尊嚴,捍衛國家榮譽
B.凝聚民族力量,弘揚革命精神
C.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
D.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解析】選D。愛國主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D符合題意;A、B、C均不能概括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7.《山西日報》發表《堅定文化自信 滋養民族精神》一文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養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營養和強大動力。這告訴我們
(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②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傳統文化在實踐基礎上的結晶
④民族精神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選A。題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養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營養和強大動力”,說明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民族精神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作用,故②④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③說法錯誤,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基礎上形成的優秀文化的結晶。
二、非選擇題(共25分)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1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過去71年來波瀾壯闊的歷程是黨領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歷程;是7萬群眾10年付出修成了紅旗渠;是幾代林場人將塞罕壩從沙漠變成了森林;是18位小崗村村民,按下了開啟農村改革大幕的紅手印;是成千上萬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將南海邊的那個“圈”變成了世界矚目的深圳;是無數建設者,讓世界驚嘆中國一天一個模樣。嫦娥四號首探月球背面;“地殼一號”鉆機以完鉆井深7
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鉆井的新紀錄;中國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海斗號”最大潛深達10
767米,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上天、入地、下海,150個“新中國第一”,全面展現71年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71年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勇于創新、敢于奮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結合材料,分析說明民族精神在我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作用。
【解析】本題以我國71年的發展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考查考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等知識的把握。本題主要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試題。學生主要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識結合材料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精神動力。在我國71年的戰斗歷程中促進了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2)在71年的建設過程中,創造精神推動我國經濟、科技、國家治理不斷創新,150個“新中國第一”,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3)團結精神和奮斗精神使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引領著人們革故鼎新、自強不息,推動著建設精英們不斷解決復雜難題,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攀登中國建設的高峰。
(4)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激勵全中國人民為之奮斗,71年來,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勇于創新、敢于奮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補償訓練】
  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我們更需要弘揚奮斗精神。奮斗精神的可貴之處在于,越是面對困難和矛盾,越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始終與貧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幫扶干部:有每年堅持辦好扶貧“十件實事”,讓貧困村蝶變為富裕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李士強;有放棄10萬年薪,堅守窮鄉10年,讓貧困地區“空心村”得以重生的四川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有不忘為民初心,36年執著堅守,用雙手鑿出絕壁飲水奇跡的貴州省團結村村支書黃大發……他們勵志篤行,以身踐行,勇于在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
結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識,說明發揚奮斗精神對扶貧攻堅的積極作用。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其對社會發展和人的實踐活動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說明發揚奮斗精神,有利于保持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樹立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增強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推動扶貧工作的深入發展,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答案: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實踐活動產生深刻影響,先進文化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奮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動力。發揚奮斗精神,有利于保持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樹立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增強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推動扶貧工作的深入發展,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0分鐘·4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9.(2020·福州高二檢測)“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兩彈一星”到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墨子升空推動5G技術躋身世界前沿;天眼筑成連接外太空的橋梁。這些成就都與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繁榮復興而做的努力密不可分。這表明
(  )
①創造精神推動著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
②夢想決定創造,團結奮斗書寫獨立自由
③輝煌成就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
④偉大的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基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這些成就都與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繁榮復興而做的努力密不可分,這表明創造精神推動著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這些輝煌成就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①③符合題意;夢想影響而不能決定創造,團結奮斗書寫獨立自由在材料中未體現,②錯誤;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錯誤。
      
【知識拓展】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以我國古代科學家墨子的名字來命名。墨子最早提出過光線沿直線傳播的觀點,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學方面的成就。
10.(2020·沈陽高二檢測)“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痹陲L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這說明
(  )
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崇高的理想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基礎
③崇高的革命理想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民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題目強調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偉大夢想精神而不是愛國主義,①不符合題意;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②錯誤;“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說明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民族,“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說明了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③④符合題意。
    【補償訓練】
  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鑄造了諸多風流人物的崇高抱負,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凝聚著愛國思想的語句
(  )
①會陶冶人的情操,決定人生發展
②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能動員和鼓舞人團結奮斗
③體現著愛國情結,重新塑造有形的愛國氛圍
④是一種思想財富,能轉化為強大的報國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凝聚著愛國思想的語句體現著愛國主義精神,能夠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轉化為強大的報國動力,②④符合題意;愛國思想影響人生發展,①說法錯誤;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③說法錯誤。
11.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充滿著綿延不絕夢想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近代以來的奮斗史中,更體現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弘揚夢想精神
(  )
①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精神品質
②能夠為民族復興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
③是凝聚民族力量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
④為中國人民光復舊物的行動提供精神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該題強調偉大夢想精神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亙古不變”錯誤,排除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民族復興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②錯誤;偉大夢想精神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④正確。
    【補償訓練】
  “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就應該有雄心壯志。”習近平總書記如此評價中國人民書寫的壯麗史詩、高度贊揚中華民族葆有的偉大精神。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話語,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展望;是一往無前的必勝信念,也是繼續沖鋒的豪邁宣言。習總書記的上述評價
(  )
①是基于文化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旨在強調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結果
③是對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所展示的創造精神的充分肯定
④是中國人民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的夢想精神的真實寫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中國人民具有雄心壯志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雄心壯志也是中華民族夢想精神的體現,①④符合題意;習總書記“雄心壯志”的評價,不涉及團結精神,②與題意不符;習總書記“雄心壯志”的評價,不涉及創造精神,③與題意不符。
12.(2020·南寧高二檢測)從岳飛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赤子情懷,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振臂高呼;從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吶喊,到黃大年的“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的毅然決然……這體現了愛國主義
(  )
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相同的具體內涵
②是貫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精神基因
③因每個人志向的不同而缺乏共同要求
④是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從岳飛、林則徐、周恩來、黃大年身上,我們都看到了愛國主義的光輝色彩,說明了愛國主義是貫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精神基因,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②④正確;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①錯誤;愛國主義是有著共同要求的,③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20分)
13.(2020·邯鄲高二檢測)
“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痹?020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深情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熱情禮贊舉國上下澎湃如潮的愛國主義情感,深刻揭示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意義。閱兵方陣威武雄壯,群眾游行激情飛揚,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大江南北披上紅色盛裝,人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國》在大街小巷傳唱。我們為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中國人民人心空前凝聚,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匯聚成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前進洪流,為我們排除一切艱難險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了無窮力量。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2020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呼喚我們將愛國熱情匯聚成時代洪流、轉化為務實行動。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我們就一定能夠奪取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揭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意義。(12分)
(2)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擔當要有新作為。請你為學校扎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8分)
【解析】第(1)問為意義類主觀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揭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意義。本題考點明確,切口較小,學生可根據教材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愛國主義的作用、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主題進行分析作答。
第(2)問為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為學校扎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2)示例: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主題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以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強化校訓校歌校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PAGE
-
20
-第三單元
考點整合·技巧提升
·典型試題·
  “信念堅定,忠誠報國”是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羅陽一生堅持的信念。參加工作以來,羅陽前20年設計研發飛機,后10年指揮制造生產飛機,以畢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舉共和國戰鷹完美升空,用生命圓了中國人心中的航空強國夢。他常說:“‘沈飛’的責任不僅關系企業生存,更關系國家利益?!薄啊蝻w’不能忘了這八個字,那就是‘恪盡職守,不負重托’?!睆囊幻胀ǖ娘w機設計員到軍工大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他用堅守30年的航空報國理念,組織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航空裝備研制和生產任務;實踐了對黨忠誠的一生,對祖國忠誠的一生,對航空事業忠誠的一生。
結合材料,闡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提示:①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②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③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④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樣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
·【解題方法】·
措施類主觀題的解題技巧
特點
以設問中的“啟示”“如何做”“怎樣做”等詞匯為標志
解題指導
抓主體
要明確措施的行為主體:(1)如果設問限定主體的,要尋找符合主體的相關知識;(2)設問未限定主體的,要根據題目設置的情境,從不同主體進行多角度分析
定點法
(1)從教材找方法。要認真回想教材相關方面的知識。(2)從材料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現的是問題,材料中問題的反面就是方法。如果材料呈現的是正確做法,只需對材料中具體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結合教材內容就可。(3)從當前時政熱點、黨和國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程序
具體的解題程序:定點—聯系—疏理—作答
·【時政素材】·
傳承優秀文化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情境一 “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要是要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開放、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①繼承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
 ?、诶^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體思想。他們把作為無產階級奮斗目標的共產主義社會確立為“自由人聯合體”,個人是“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是自由而全面發展并因此具有豐富個性的“自由人”。
  ③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國際秩序的主張。比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等。
 ?、芗橙×酥腥A傳統文化中“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⑤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下觀”源遠流長,無內無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則,協和萬邦、世界大同是其終極目標。
情境二 習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說:“我多次讀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里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⑥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狈街久袅沂吭趯懡o他朋友的《可愛的中國》中說道:“⑦大多數的中國人,有良心有民族熱情的中國人,仍然是熱心愛護自己的國家的。⑧現在不是有成千成萬的人在那里決死戰斗嗎?他們決不讓中國被帝國主義所滅亡,決不讓自己和子孫們做亡國奴?!薄暗l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的發揮出來。到那時,中國的面貌將會被我們改造一新?!?br/>·【觀點對接】·
①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文化創新。
②文化創新、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繼承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
③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文化創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必須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的特點,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⑥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⑦愛國主義是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勵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基因、精神動力。
⑧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我們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命題視角一】結合情境一,運用中華文化的知識,談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元素的認識。
提示: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傳統“和”文化的繼承和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叭祟惷\共同體”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和人類情懷,又秉承了中國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智慧。③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承包容精神,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提供有益借鑒。④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思想元素,激勵世界各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為世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命題視角二】結合情境二,運用民族精神的知識,說明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先烈遺志,不辱使命,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
提示:①繼續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擁護祖國統一。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相結合,樹立創新意識。③弘揚偉大的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為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而奮斗。④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既要積極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文化的危害。時刻警惕西方國家帶給我們可憎的“贈品”,堅決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的思想。
PAGE
-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柳州市| 驻马店市| 墨脱县| 凤冈县| 阿城市| 依兰县| 安化县| 外汇| 屏南县| 黎平县| 航空| 伊宁市| 沙田区| 红桥区| 理塘县| 新化县| 临汾市| 佛坪县| 灵宝市| 姜堰市| 重庆市| 白城市| 西充县| 柞水县| 射阳县| 崇明县| 石门县| 上蔡县| 晋宁县| 隆安县| 华宁县| 平武县| 千阳县| 阳山县| 洪江市| 呼伦贝尔市| 丹阳市| 会宁县| 聊城市|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