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知識梳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知識梳理

資源簡介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知識梳理
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必背知識
1個“起源”: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1個“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個“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2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3個“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基本特征
5大“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要點梳理
一、追求智慧的學問
1.哲學的起源
(1)哲學的含義: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
(2)哲學的產生
①哲學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②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3)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若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2.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1)哲學與世界觀:①世界觀的含義: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②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③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哲學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2)世界觀與方法論
①方法論含義: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②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具體知識的分類:①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自然科學知識。②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社會科學知識。③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思維科學知識。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①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②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①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②唯物主義的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③唯心主義的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①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②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3)哲學史上的對立與派別(對子)
①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②從派別上講,哲學史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③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意義: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大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③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于社會歷史研究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3)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⑴毛澤東思想
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②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品。
②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所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重要貢獻。
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高頻易錯點
易錯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認識活動
錯誤。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易錯2世界觀人人都有,一般人的世界觀能夠自發形成哲學
錯誤。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易錯3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的
錯誤。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偏離正確方向,走彎路,甚至失敗。
易錯4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錯誤。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易錯5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錯誤。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易錯6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
錯誤。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易錯7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和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一致的
錯誤。哲學上的“兩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易錯8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存在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錯誤。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易錯9舊哲學是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
錯誤。舊哲學既有唯物論也有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易錯1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反對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必背知識
1個“關系”: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2個“表現”: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3個“特點”: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3個“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三個要求
要點梳理
一、世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宇宙間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創造世界的活動。
(2)哲學的物質概念
①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②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人類社會的產生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2)人類社會的構成
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3)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①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②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沒有高度發達的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
(4)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
(5)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②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
二、運動的規律性
1.規律是客觀的(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①從物體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變化,從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到社會生產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
②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質運動有其客觀規律
①規律的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②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
2.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的特點):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它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2)如何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①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
②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含義: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要求
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②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③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高頻易錯點
易錯1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
錯誤。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題中觀點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屬于主觀唯心主義。
易錯2物質是可以被創造和改變的
錯誤。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人們可以發揮創意,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創造出許多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人們所改變的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不是物質。題中的觀點混淆了這兩個概念。
易錯3虛構的世界,是現實世界發展的更高階段;描寫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缺乏社會實踐基礎
錯誤。虛構的世界是主觀的,現實世界是客觀的,虛構的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能動反映,而不是現實世界發展的更高階段;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有其社會基礎。
易錯4意識是主觀的,也是不真實的
錯誤。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而形式是主觀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其內容是真實的。
易錯5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錯誤。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離開運動談物質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
易錯6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錯誤。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易錯7改變規律能避免前進中的困難和曲折
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但是人們可以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易錯8意識能夠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律錯誤。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但必須通過實踐,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認識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但發揮主觀能動性未必就能認識規律。只有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規律。
易錯9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發揮能動作用
錯誤。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
必背知識
1個“實質與核心”:對立統一規律
1個“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1個“焦點和根本分歧”: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個“總特征”: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2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2種“基本的發展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3種“表現”:矛盾特殊性的三種主要表現
3個“看問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要點梳理
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
(1)聯系的普遍性
①聯系的含義: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②聯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現: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聯系的客觀性
①含義: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②分類: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
③聯系客觀性的方法論要求: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3)聯系的多樣性
①含義: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②聯系多樣性的方法論要求
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①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②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
(2)系統和要素
①系統的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②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3)方法論
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
②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二、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總特征)
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
①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
②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些國家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人類還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而共產主義社會仍將繼續發展。
③每個人的認識都經歷著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認識沒有終點,科學沒有頂峰。
(2)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①發展的實質: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②新事物的含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
③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
從新事物自身特點來看:新事物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從舊事物的發展趨勢看: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
從人民群眾的態度看: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①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②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③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3)方法論要求
①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3.堅持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
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③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④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3)方法論要求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三、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矛盾的含義: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的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2)矛盾的基本屬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②斗爭性: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3)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③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矛盾問題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①含義: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
②方法論要求: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義: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②表現: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①原理
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
②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1)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每一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每一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
a.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b.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c.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2)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魂)
①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②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③重要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四、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兩種基本的發展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2.唯物辯證法
(1)基本觀點: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要求
①在觀察和分析問題時,要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個個孤立的事物。
②要把事物的現狀與它的過去和將來聯系起來考察。
③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動和數量的增減,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和發展。
④在分析事物發展的原因時,既要著重抓住事物發展的內部矛盾(內因),又不忽視事物發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3.形而上學
(1)基本觀點: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2)特點
①只看到一個個孤立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②只看到事物的現狀,看不到事物的過去和未來,或者只看到事物數量的變化和場所的變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③只看到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體。
④只看到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看不到事物發展的內在根據。
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
(1)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高頻易錯點
易錯1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錯誤。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聯系是普遍的,但任何具體聯系無不依賴一定的條件,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之間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聯系的性質和方式也要發生變化。離開條件,一切聯系都無法存在、無法解釋。聯系是普遍的,又是有條件的,不能說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易錯2事物聯系是創造出來的,事物聯系都有“人化”的特點
錯誤。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人化”的特點,自在事物的聯系沒有“人化”的特點。
易錯3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因此具有不變性
錯誤。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是說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不能說事物的聯系是不變的。一方面,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條件的,一旦條件發生變化,事物間的聯系也會變化;另一方面,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易錯4“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說明了部分決定整體
錯誤。“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說明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在二者的關系中,整體處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部分處于被支配地位,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因而不能說部分決定整體。
易錯5發展的實質是新出現的事物戰勝舊事物
錯誤。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但新出現的事物未必就是新事物。
易錯6新事物的力量總是強大的
錯誤。新事物在剛剛產生的時候往往力量比較弱小。
易錯7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錯誤。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的過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易錯8發展就是事物的質變
錯誤。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質變有兩種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進的質變,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質變。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向上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
易錯9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源于人對自然的認識
錯誤。矛盾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源于人對自然的認識”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易錯10矛盾具有普遍性,意味著矛盾永遠不可能被解決
錯誤。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但是,矛盾并不是永遠不能被解決的。只要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確地分析和解決矛盾。如果否認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客觀存在,不敢正視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和掩蓋矛盾,矛盾就不能得到正確的解決。
易錯1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
錯誤。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易錯12首先解決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錯誤。首先解決的矛盾是否是主要矛盾要作具體分析。主次矛盾,只能從性質、地位和作用上來判斷,而不能根據解決的先后順序來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堆龙德庆县| 宝应县| 松原市| 黄浦区| 温宿县| 克拉玛依市| 文山县| 青浦区| 都匀市| 长武县| 唐海县| 饶河县| 章丘市| 大化| 金昌市| 太白县| 靖州| 自贡市| 信阳市| 上饶县| 富川| 汝城县| 青阳县| 高雄县| 佛山市| 嵊州市| 德江县| 伊川县| 阜康市| 桦川县| 六盘水市| 肥西县| 屏山县| 同心县| 灵寿县| 舒兰市| 博野县| 汾阳市| 新疆|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