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屆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學案(3份打包)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屆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學案(3份打包)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
[課


求]
結合對復雜事物的把握,體會辯證思維的特征。理解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
【知識梳理】
一、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1.辯證思維的含義
(1)形而上學思維的含義:認為事物是________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________和固定不變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
(2)辯證思維的含義:用聯系、________、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____________,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
2.辯證思維的特征
(1)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辯證思維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并從________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2)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
(3)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________、動態性與________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
(4)辯證思維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凡未經實踐檢驗的認識,決不能輕信和盲從。
二、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
1.分析與綜合的含義
(1)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________、各個要素、________,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________,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常常運用定性分析、________和因果分析等多種方法。
(2)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____________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常常運用結構綜合、________以及哲學中的綜合等。
2.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
(1)從辯證思維角度看,分析是綜合的________,綜合是分析的________;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
(2)在辯證思維中,分析和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
(3)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
【自主練習】
判一判
1.辯證思維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  )
2.整體性思維排斥部分的獨立性;動態性思維排斥相對靜止。(  )
3.任何認識對象都是由它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  )
4.系統演化的過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描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  )
5.只有將分析與綜合辯證地統一起來,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認識對象。(  )
6.人們運用分析方法的目的是定量分析。(  )
7.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  )
8.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  )
9.分析和綜合是兩種完全對立的思維方法。(  )
10.先有分析,后有綜合。(  )
 
核心考點一 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1【考點精析】
1.正確認識整體性思維
(1)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2)辯證思維的整體是有層次之分的整體。辯證思維是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的科學思維。
2.正確認識動態性思維
(1)內涵與要求: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
(2)必要性: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
(3)重要性: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事物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我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
2【命題考向】
考向一
辯證思維的含義
1.我國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這一觀點說明(  )
A.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B.客觀事物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變化
C.規律隱藏在事物內部,不可捉摸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考向二
辯證思維的特征
2.系統科學是這樣描述系統演化的:舊結構穩定機制漸漸失效→系統不確定程度增加→舊結構破壞,系統失去穩定性→新結構確立→系統重新穩定……這種系統演化觀,生動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________特征。(  )
A.整體性
B.對立統一性
C.動態性
D.多層次性
3【逐點過關】
命題點一
辯證思維的含義
1.“盲人摸象”“坐井觀天”“管中窺豹”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世界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
B.從實際出發,接受實踐的檢驗
C.要認識事物的各個局部、各種層次、個別屬性以及各個階段
D.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命題點二
辯證思維的特征
2.下圖漫畫《分工》啟示我們(  )
A.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B.整體性與局部獨立性的相互排斥
C.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功能影響部分功能
D.要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核心考點二 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
1【考點精析】
1.認識部分的方法:分析
(1)含義: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
2.把握整體的手段:綜合
(1)含義: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
(2)方法: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
3.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
分析與綜合是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關系,二者的區別,分析是從事物整體走向部分的認識,綜合是從事物部分走向整體的認識。二者的聯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對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
4.正確地進行辯證的分析與綜合
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我們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2【命題考向】
考向
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
1.門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對幾十種元素反復排列、組合,終于發現: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出現周期性。這種思維方法是(  )
A.分析方法
B.綜合方法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
2.一位高明的醫生在診斷病人的病情時,總是從總體上著眼的,即當他把病人這一有機體的某個部分分解出來加以考察的時候,總是以該病人這一活的有機整體、有機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互相聯系和相互作用為前提,否則就難以診斷病情。這說明(  )
A.分析是綜合的基礎
B.綜合是分析的先導
C.分析為綜合做準備
D.沒有科學分析的綜合是空洞抽象的
3【逐點過關】
命題點
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
1.牛頓用三棱鏡將日光分解為按照紅、橙、黃、綠、藍、青、紫順序排列著的彩色光帶,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頻譜,分別研究各個光波的波長,這才明白光的顏色的本質。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
A.只有對事物各要素進行周密的分析,才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
B.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須通過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C.只有運用概念、判斷、推理,才能進行正確分析
D.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是唯一科學的思維方法
2.在音樂藝術里,旋律就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其中各音的時值不同、強弱不同、高低不同等。對音樂旋律的構思,既要分析各個要素,又要把它們有機地聯結起來,從而在整體上形成具有感人力量的音樂作品。這說明(  )
①事物都是由它的各個部分、關系、屬性構成的 ②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變化、發展階段內在聯結而構成的 ③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其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從整體上綜合把握 ④只有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才能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
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
第一步
知識梳理
一、
1.(1)一成不變 絕對分明 (2)發展 矛盾分析方法
2.(1)全面 整體 (2)變化發展 矛盾運動 (3)獨立性 靜態性 (4)實踐
二、
1.(1)各個部分 各個層次 若干階段 定量分析
(2)聯結和統一 功能綜合
2.(1)基礎 先導
自主練習
1.提示:√
2.提示:× 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辯證思維強調動態性,也不排斥相對的靜態性。辯證思維是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的。
3.提示:√
4.提示:× 系統演化的過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描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動態性特征。
5.提示:√
6.提示:× 人們運用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認識事物的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7.提示:√
8.提示:× 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
9.提示:× 分析和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兩種思維方法,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0.提示:× 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綜合之中有分析,分析之中有綜合;認識過程中的每一步,既是分析的結果,又是綜合的結果。
第二步
核心考點一
2 命題考向
1.解析:材料通過事例的變遷等,凸顯了整個世界是變化發展的,D正確。A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B屬于唯心主義觀點;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利用的,排除C。
答案:D
2.解析:系統演化的過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描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動態性特征,因此C項符合題意。
答案:C
3 逐點過關
1.解析:回答本題的關鍵是要理解三個成語的寓意。“盲人摸象”“坐井觀天”“管中窺豹”都是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沒有從整體上認識事物,運用了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沒有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故D正確。A、B與題意不符,排除;C正好與題目的寓意相反,也不能選。
答案:D
2.解析:整體性思維要求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漫畫中只是人為地將工作簡單分割,而沒有形成協調有序的分工,從而使整體功能降低。所以,啟示我們要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故答案為D。
答案:D
核心考點二
2 命題考向
1.解析: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門捷列夫運用的正是綜合方法。
答案:B
2.解析: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材料強調的是分析離不開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先導,人們在著手分析之前,總是以現有有關對象整體的初步認識作為指導的。A、C、D三項都強調的是分析是綜合的基礎。
答案:B
3 逐點過關
1.解析:本題考查分析的重要性。只有對事物各要素進行周密的分析才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材料中強調了日光分析和光譜分析對正確認識顏色的本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故答案為A。
答案:A
2.解析: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旋律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這表明了音樂旋律的構思既要考慮時值、強弱、高低等不同要素,又要聯結成一個統一的主旋律,形成一個整體。因此,這體現了分析與綜合的有機統一,故①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排除②。
答案:C
-
7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課


求]
結合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體會事物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
【知識梳理】
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
(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________的規定性。
(2)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________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____________。
(3)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________。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量變是質變的________,質變是量變的________。
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
(1)事物發展過程中的________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________過程。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________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________的間斷。
(3)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________、連續性與________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
二、把握適度原則
1.適度的含義
(1)________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________的量的限度。
(2)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________”中。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
(3)關節點: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
(4)在實踐活動中應遵循________原則。
2.掌握適度原則
(1)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________”,不犯極端化的錯誤。
(2)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________的變化,并使其向________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
【自主練習】
判一判
1.事物量變過程實質上就是質變的過程。(  )
2.事物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  )
3.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  )
4.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質上發生了變化。(  )
5.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
6.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來實現的。(  )
7.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穩定性的限度。(  )
8.在度中,僅存在著質和量的對立、排斥。(  )
9.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在這個范圍內,事物的量保持不變。(  )
10.如果沒有把握好度,量變引起質變,好事可以變成壞事。(  )
 
核心考點一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1【考點精析】
 如何理解質量互變規律及其意義
(1)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現象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轉化。又稱量變質變規律。
(2)這一規律表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存在兩種基本形式,即量變和質變,前者表現為事物及其特性在數量上的增加或減少,是一種連續的、不顯著的變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是由一種質的形態向另一種質的形態的突變。
(3)質量互變規律方法論意義在于:
①在認識和處理問題上要把握適度的原則。
②注意在理論上正確處理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③注意把握質量互變規律在實際工作中的指導意義。
④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實際,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質量關系。
2【命題考向】
考向
質量互變規律
1.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具有巨大創造力的民族,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諸多原創杰作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原創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創造者的生命沉潛,是“十年磨一劍”。這表明(  )
①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變 ②量變對事物的發展比質變更為重要 ③事物的量變和質變是循環往復的
④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充滿哲學智慧的佳句中蘊含質量互變規律的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B.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C.物極必反,相輔相成
D.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3【逐點過關】
命題點
質量互變規律
1.“在溪水和巖石的斗爭中,勝利的總是溪水,不是因為力量,而是因為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的哲理在于(  )
A.有其因必有其果
B.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C.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D.漸進性與飛躍性相互包含
2.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堅持不懈地抓,才能見到成效。這是因為(  )
A.質變是量變的必要準備
B.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
C.質變是量變的必要前提
D.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核心考點二 把握適度原則
1【考點精析】
1.堅持適度原則的依據
(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
(2)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
2.如何把握適度原則
(1)適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認識事物的度才能準確認識事物的質,才能在實踐中掌握適度的原則。
(2)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內,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過了特定的范圍,就會向對立面轉化。在度中,質和量相互規定、相互滲透、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堅持適度的原則,使事物的變化保持在適當的量的范圍內,既防止“過”,又要防止“不及”,要采取正確的方法,以便在實踐活動中取得成功。
2【命題考向】
考向
把握適度原則
1.在資源約束加劇的情況下,使用化肥為保證我國種植業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過度使用化肥也會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蝕了農業生產的自然基礎。這從一個側面說明(  )
A.量變的積累是質變的必然結果
B.事物的量變必然導致事物的質變
C.事物的質變是量變的必要前提
D.堅持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質
2.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二○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的“兩步走”戰略,如下圖。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發展就是事物性質變化
B.量變必然引起質的飛躍
C.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D.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狀態
3【逐點過關】
命題點
把握適度原則
1.下列選項與如圖漫畫蘊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C.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D.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如下圖表示的是壓力與績效的倒U關系。當人們面臨的壓力過小時,會覺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動機很小,工作績效很低;隨著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人們受到激發,績效會得到提高;在壓力達到最佳點之前,工作壓力越大,績效越高;而當工作壓力超過最佳點后,隨著壓力增加,人們會面臨過壓、急躁、焦慮、崩潰的狀態,壓力越大,績效越低。這表明(  )
①壓力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②進行壓力管理,提高工作績效需要堅持適度原則 ③面對工作壓力,要注重量的積累并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④通過壓力管理,可以創造適合自己的壓力與績效規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第一步
知識梳理
一、
1.(1)內部固有 (2)數量 排列組合方式
(3)基本狀態 必要前提 必然結果
2.(1)連續性 漸進性 (2)間斷性 連續性 (3)飛躍性 間斷性
二、
1.(1)度 穩定性 (2)度 (4)適度
2.(1)分寸 (2)量 度
自主練習
1.提示::× 量變與質變有本質區別。
2.提示:× 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并不是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
3.提示:× 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量變。
4.提示:×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
5.提示:× 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6.提示:√
7.提示:×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
8.提示:× 在度中,存在著質和量的對立、排斥,又體現了質和量的統一。
9.提示:× 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在這個范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突破關節點,事物的質就要發生變化。
10.提示:√
第二步
核心考點一
2 命題考向
1.解析:①④正確,原創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創造者的生命沉潛,是“十年磨一劍”。這表明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變,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故選B。
答案:B
2.解析:A體現的是矛盾的特殊性,B體現的是矛盾的普遍性,C體現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均排除。
答案:D
3 逐點過關
1.解析:溪水能夠勝利是因為堅持,體現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質變。因此本題選擇C項。
答案:C
2.解析:“循序漸進”“不懈地抓……見成效”,體現了量的積累的重要性,選B。
答案:B
核心考點二
2 命題考向
1.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C錯誤。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B錯誤。
答案:D
2.解析:發展是前進、上升的性質變化,A錯誤。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同時只有上升的質變,才是發展,B錯誤。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D錯誤。
答案:C
3 逐點過關
1.解析:漫畫的哲學寓意是堅持適度原則,過猶不及。A反映量變與質變的關系,B反映運動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C反映規律的普遍性;只有D能夠反映漫畫寓意。
答案:D
2.解析:由于壓力與績效是一種由低效到高效再到低效的倒U關系,所以人們要控制量變防止發生不利的質變,③中“要注重量的積累并抓住時機促成質變”的表述不符合題目要求;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被創造,④表述錯誤;從壓力對績效的影響看,隨著壓力的量的變化對工作績效產生了不同性質的影響,①表述正確;保持適度的壓力可以實現高效工作,②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A。
答案:A
-
7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
[課


求]
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理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理解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形成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的能力。理解認識從“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
【知識梳理】
一、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
1.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任何________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________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________的方面。
(2)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的。
(3)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________的。肯定中________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包含肯定于自身的否定是____________。
(4)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
(1)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________。在事物的發展階段,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________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________的辯證法。
(2)作為事物________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________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
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1)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________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________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________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________和本質,對事物的認識不完全。
(2)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________中抽取某一方面的________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________的思維活動。分離、________、簡略化和________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
③特點:零散的、________認識。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
2.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1)思維具體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__________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______________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__________,認識飛躍的__________。
(2)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________、不可分割。
【自主練習】
判一判
1.辯證否定的實質是創新。(  )
2.發展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  )
3.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  )
4.只有徹底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動事物發展。(  )
5.感性具體是錯誤的,思維具體是正確的。(  )
6.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起點。(  )
7.分離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  )
8.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  )
9.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
 
核心考點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
1【考點精析】
辯證的否定觀
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關系
對立性: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
統一性:肯定中包含否定,肯定與否定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非全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辯證的否定”
辯證的否定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
辯證的否定觀
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這一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2【命題考向】
考向
堅持辯證的否定觀
1.下列對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B.研究它們可以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C.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肯定方面
D.否定方面消解肯定方面的規定性
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  )
A.視為精華全部繼承
B.視為糟粕全部揚棄
C.應保留一半,拋棄一半
D.批判繼承,推陳出新
3【逐點過關】
命題點
堅持辯證的否定觀
1.明代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一段話說明了(  )
A.否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B.沒有否定就沒有發展
C.只要否定就能發展
D.懷疑精神就是創新精神
2.三腸渦蟲是一種奇妙的動物,如果用刀子將其身體一切為二,它將生長成為兩個三腸渦蟲,三腸渦蟲通過細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叫作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細胞改造現有器官,從而實現器官組織再生的現象。這說明(  )
①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并不是全盤否定 ③辯證法思維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④辯證否定可以產生新的規定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核心考點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
1【考點精析】
1.認識發展的歷程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內容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原因
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
環節
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
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
結果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
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
2.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目的、途徑、意義
(1)目的: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2)途徑: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
(3)意義:掌握思維抽象和思維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正確地運用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2【命題考向】
考向一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原因是(  )
①感性具體是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 ②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沒有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 ③感性具體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 ④感性具體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二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2.馬克思曾說過:“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對此認識錯誤的有(  )
A.第一條道路是指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B.第二條道路是指從思維抽象到感性具體
C.這兩條道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D.實現第二條道路需要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
3【逐點過關】
命題點一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1.吳鋒同學學習很用功,可在歷次考試中得分總是不高,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原因:審題不準確。在以后的練習和測試中,吳鋒重抓審題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吳鋒的成績有了起色。吳鋒重抓審題關,屬于思維抽象環節中的(  )
A.分離
B.提純
C.簡略化
D.理想化
命題點二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該是(  )
①某一認識領域里最復雜、最高級的概念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個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 ④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
第一步
知識梳理
一、
1.(1)事物內部 自身 滅亡 (3)統一 包含 “辯證的否定”
2.(1)雙重性 否定階段 事物發展 (2)發展過程 肯定
二、
1.(1)直觀 現象 外部形象 內部聯系
(2)事物整體 本質 共性 提純 理想化 片面的
2.(1)具體整體 本質和規律 結果 終點 (2)相互依賴
自主練習
1.提示:×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2.提示:× 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辯證否定或揚棄。
3.提示:√
4.提示:× 辯證否定推動事物的發展,但這一否定不是完全、徹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否定與肯定的有機結合。
5.提示:× 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確,也可能都錯誤。
6.提示:× 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7.提示:× 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
8.提示:√
9.提示:√
第二步
核心考點一
2 命題考向
1.答案:C
2.答案:D
3 逐點過關
1.答案:B
2.解析:③說法錯誤,排除A、B、D。
答案:C
核心考點二
2 命題考向
1.解析:①④不能構成題干的原因,應排除。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答案:C
2.答案:B
3 逐點過關
1.解析:回答本題關鍵是把握各環節的內涵,并將之區別開來。“重抓審題關”,而其他環節相對忽略了,這是分離的環節,故選A項。
答案:A
2.解析:①②觀點錯誤,因為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胚芽”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
答案:B
-
7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天津市| 正安县| 山阴县| 漾濞| 平泉县| 巫溪县| 江川县| 凤庆县| 宁陵县| 缙云县| 兰州市| 黎平县| 金寨县| 剑河县| 昆山市| 佛坪县| 当涂县| 天门市| 旅游| 涞源县| 凌云县| 蒙山县| 定西市| 曲水县| 包头市| 门头沟区| 江西省| 泰宁县| 海淀区| 东丽区| 酒泉市| 河池市| 二连浩特市| 久治县| 进贤县| 民乐县| 江都市| 成武县| 苍梧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