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課程要求]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知識梳理】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確立:1978年黨的____________全會。2.性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義: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________________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4.新階段:標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________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5.新格局: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________新格局。6.改革開放的趨勢: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________,沒有完成時。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四個改變: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________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3.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________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________________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趕上時代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________的關鍵一招。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內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堅持和發展________________。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________,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________,是立足時代前沿、________的科學理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________。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________。5.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________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主練習】判一判1.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改革開放上來。(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市改革率先突破。( )4.1984年,我國開放大連、青島等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標志著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5.1990年,開放上海浦東,標志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6.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 )7.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 )8.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偉大飛躍。(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成就取得的根本成就。( )10.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 )11.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14.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 )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1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8.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政治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核心考點一 偉大的改革開放1【考點精析】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1)政治上:以階級斗爭為綱領,導致政治混亂。(2)經濟上:“左”傾錯誤嚴重,出現徘徊中的前進。(3)思想上: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最后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4)國際環境上:中美關系改善,中國的國際環境開始明朗化。2.改革開放的意義(1)四個改變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3)兩個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一個必由之路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3.全面理解改革開放政策(1)我國的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改革和開放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相輔相成。(2)改革的性質,是在不改變社會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3)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實踐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4.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給我們的啟示(1)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4)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6)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命題考向】考向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有人在紀念改革開放的征文中寫道:“從半閉關鎖國狀態下蘇醒的中國快馬加鞭追趕世界,如果我們追溯中華人民共和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我們永遠銘記。”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B.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C.開辟海南為經濟特區D.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考向二改革開放的意義2.在“改革先鋒”獎章上(如圖),累累碩果象征改革開放40多年的豐碩成果,迎風飄揚的旗幟詮釋砥礪奮進、闊步前行的先鋒精神,豐碑象征輝煌成就,中國結寓意全國人民共同編織“中國夢”。獎章設計的內涵( )①體現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 ②說明我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③表示我國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④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逐點過關】命題點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如圖為我國改革開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圖,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②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③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否定和發展 ④我國的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命題點二改革開放的意義2.漫畫《變遷》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縮影。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②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提高 ③實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核心考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1【考點精析】1.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特征理論 主題核心、精髓、本質鄧小平理論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本質:堅持執政為民科學發展觀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核心立場:以人為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黨的領導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四位一體構成的。(2)關系:道路是必由之路、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理論體系是正確理論、文化是強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3)意義: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②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要求: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現。3.“四個自信”的關系(1)“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來源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來源于中華民族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應有的精神狀態。(2)①文化自信是基礎和源泉。體現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的主體自信。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之血脈,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它不僅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浸潤于人的一切活動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理論自信是靈魂。體現真理自信、價值自信、邏輯自信。它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滋養力量。③制度自信是根本。實質和核心是客體自信,體現實踐自信、創新自信、審美自信。④道路自信是表征。實質和核心是過程自信、手段自信,體現方向自信。道路自信來源于文化自信,植根于理論自信,從屬并直接服務于制度(目標或目的)自信,也是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現實表征。2【命題考向】考向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三個方面的新的偉大覺醒。三個方面就是不斷探索和回答( )①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 ②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③什么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怎樣執政興國的問題 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考向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2.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的非凡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這表明( )①制度穩則國家穩 ②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④制度優勢是我國進步和發展的根本保證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逐點過關】命題點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巨幅畫像分別在“建國偉業”“關鍵抉擇”“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偉大復興”方陣的簇擁下依次經過天安門廣場,不同方陣代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階段。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①“關鍵抉擇”——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偉大復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新時代 ③“與時俱進”——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④“科學發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命題點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2.某校高三(2)班同學準備參加學校組織的“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國家共識”的征文比賽,他們擬定了一些寫作要點。其中,符合主題且表述正確的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道路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獨立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新版本”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易錯點1 不能正確理解改革開放的作用。提醒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矯正訓練1] 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的改革密切配合。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③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趕超發達國家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易錯點2 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構成。提醒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帶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持續發展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矯正訓練2] 下列關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都是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都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作出了貢獻,都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③后者都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 ④都直接指導了中國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轉變A.①③ B.②③C.①② D.③④易錯點3 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提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強大精神力量。[矯正訓練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位一體構成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③堅定不移地發展人民民主,切實保證廣大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是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④四者分別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根本保障、行動指南、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C.③④ D.①②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步知識梳理一、1.十一屆三中2.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3.社會主義現代化4.十四大5.對外開放6.進行時二、1.人民2.強起來 完善 小康富裕3.趕上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偉大復興三、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1.國情2.正確理論 與時俱進3.制度體系4.精神力量5.理論自主練習1.提示:√2.提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3.提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突破。4.提示:× 1980年,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5.提示:× 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6.提示:×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7.提示:√8.提示:× 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9.提示:√10.提示:× 科學發展觀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11.提示:√12.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3.提示:√14.提示:√15.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16.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7.提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8.提示:× 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19.提示:√第二步核心考點一2 命題考向1.解析: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應選A。答案:A2.解析:材料主要強調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社會的作用,沒體現我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故②排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故④錯誤。答案:B3 逐點過關1.解析: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示意圖未體現,①不符合題意。根據圖示可知,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說明我國的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②④符合題意。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③錯誤。故本題選C。答案:C2.解析:漫畫《變遷》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縮影。這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①④符合題意。漫畫沒有體現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提高,②不合題意。漫畫說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十九大報告提出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③錯誤。故本題選B。答案:B核心考點二2 命題考向1.解析:③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回答的內容。答案:C2.解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的非凡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說明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①②正確。國家間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③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④錯誤。故本題選A。答案:A3 逐點過關1.解析:“關鍵抉擇”指的是鄧小平同志開創開放事業,成功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①正確。“偉大復興”指的是習近平同志帶領中國人民進入新時代,②正確。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錯誤。“三個代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21世紀,④錯誤。故本題選A。答案:A2.解析:材料中主要涉及對于我國堅持“四個自信”的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①符合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③符合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并不是獨立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新版本”,②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答案:A第三步矯正訓練1 解析:我國現在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①觀點錯誤;改革開放有利于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但迅速趕超發達國家的說法錯誤,④排除。答案:B矯正訓練2 解析:毛澤東思想不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直接指導中國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變的是鄧小平理論,排除②④。故選A。答案:A矯正訓練3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思想,②錯誤,排除。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分別是必由之路、正確理論、根本制度保障、強大精神力量,④錯誤,排除。答案:A-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