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3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3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資源簡介

(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3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一、選擇題
(2021·臺州)中東地區包括亞洲西部、非洲東北部以及土耳其歐洲部分。讀中東地圖,回答問題。
1.中東地區全部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高緯度
D.北溫帶
2.中東地區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使原來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能從中受益的地區有( )
①北非
②西歐
③北美
④東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21·金華)游秀美婺州,品八婺文化。回答問題。
3.[古樓詠風流]金華八詠樓瑰麗典雅,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客居于此。遙想當年春分日,李清照面朝婺江,登樓遠眺,初升的太陽大致在她的( )
A.左邊
B.右邊
C.前面
D.后面
4.[古橋歷風雨]位于義烏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橋.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歷經800余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十分完整,從未修繕。對此推斷最合理的是( )
A.建造時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
B.嘉定年間義烏市隸屬于江浙行省
C.歷經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統一
D.能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實物資料
5.[古劇展風貌]婺劇《真理的味道》以新視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設計,把鄉情、鄉趣、風土人物巧妙串聯,展現出婺劇的新風貌.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走進劇院。據此判斷,古老的劇種煥發生機直接得益于( )
A.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B.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
C.對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的追求
D.多樣文化的可選擇性
(2021·麗水)讀下圖,完成問題。
6.對圖中a點經緯度判讀正確的是( )
A.北緯30°,東經60°
B.南緯30°,東經60°
C.北緯30°,西經60°
D.南緯30°,西經60°
7.對圖中所示區城描述正確的是( )
A.甲所在大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農業區,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
B.乙大洲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區低海拔發展畜牧業
C.丙大洲是黑人的故鄉,生活在草原上的馬賽人每年5月份開始由北向南遷移
D.丁為印度洋,周圍被亞洲、大洋洲.南極洲,非洲四大洲包圍
(2021·紹興)讀下邊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完成問題。
8.下列對甲乙兩地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瀕臨大西洋
B.乙地位于東半球
C.兩地都位于中緯度
D.乙地在甲地的東南方
9.下列描述符合乙地所在海灣地區的是( )
A.石油資源豐富
B.居民“逐水草而居”
C.居民以黑色人種為主
D.居民主要使用西班牙語
(2021·湖州)海洋是五洲的通道,將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讀圖,回答問題。
10.2020年11月,法國旺底不靠岸單人環球航海賽揚帆起航。某日,參賽選手航行到甲處,該處大約位于( )
A.52°N、90°W
B.52°S、90°E
C.52°N、90°E
D.52°S、90°W
11.2021年3月,一艘貨船在乙處航道擱淺,造成交通大擁堵。該航道溝通了( )
A.地中海和黑海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地中海和紅海
D.大西洋和太平洋
(2021·湖州)湖州是世界絲綢之源,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回答問題。
12.圖所示是湖州錢山漾遺址出土的家蠶絲絹片,這是世界上迄令發現的最早的家蠶絲織品。它屬于( )
①實物資料 ②第一手資料 ③文獻資料 ④第二手資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
①官更在戲園里觀看《竇娥冤》
②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杜甫詩作
③名醫在藥房翻閱《本草綱目》
④農民在田間使用曲轅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嘉興)圖是M國示意圖,完成問題。
14.M國的地理位置是(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美大陸東部
C.東瀕印度洋
D.西面與肯尼亞相鄰
15.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
A.逐水草而居
B.現代化的牧場
C.發達的漁業
D.世界石油寶庫
16.(2021·嘉興)嘉興馬橋有條紅旗路。它孕育了全國最大的經編特色產業帶,產品遠銷海內外。某日,一隊滿載經編產品的車輛正從馬橋沿圖所示公路向乍浦港進發,判斷其行進的大致方向是( )
A. 東南→東北→西北→東→東北 B. 南→東→東北→東南→東
C. 東南→北→東北→東南→東北 D. 南→東→西北→東北→東
(2021·杭州)讀“某區城平面示意圖”。完成第問題。
17.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 )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北方向
18.育民初中的學生沿圖中箭頭所示路線步行前往育秀高中參加體能測試,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在圖上的長度為5cm。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 )
A.1000步
B.2000步
C.3000步
D.4000步
二、非選擇題
19.(2021·嘉興)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鏈接資料:
嘉興:天然河湖與人工溝渠縱橫交錯,素稱“魚米之鄉”。
麗水:森林覆蓋率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歷史,千米落差、千層梯田”之美譽。;
(1)根據圖,推斷嘉興和麗水都最適合種植哪一糧食作物,并說明理由。
(2)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兩地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起不同的農業生產的。
20.(2021·麗水)花生是生活中常見的美味堅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河南省地形示意圖
內黃縣氣溫與降水量示意圖 花生生長示意圖
材料二:內黃花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內黃縣引進高油酸等花生新品種,建成了多塊無公害高油酸花生基地,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1)內黃位子鄭州的什么方向?判斷圖中河流①②中哪條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填寫序號)。
(2)根據材料,分析內黃盛產花生的地形及土壤原因,并分析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氣候原因。
(3)闡述材料中內黃縣的做法對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借鑒意義。
21.(2021·紹興)紹興與敦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兩地學生以“時空·文化”為主題聯合開展項目化學習。閱讀他們收集的資料,回答問題。
[印象]
[溯史]
西漢時期設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敦煌成為這條商路上的璀璨明珠。
漢中期以前,紹興與其他江南地區一樣,百姓“無積聚而多貧”。隋唐以后,越州(紹興)成為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南宋一代,紹興更成為與金陵(南京)齊名的全國第二大城市。
[共鑒]
敦煌、紹興兩地學生聯合組織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的主題活動,以下是他們的活動設計示意圖:
(1)根據同學們收集的紹興、敦煌兩地的典型風光照,指出影響兩地文化發展的自然條件。
(2)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根據上述資料,從敦煌和紹興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哪些重要現象?
(3)請在①處設計一個了解魯迅的活動。根據示意圖中魯迅的事跡,在②處回答這些事跡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選擇題
【答案】 1.A
2.D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1.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度判讀,中東地區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不是高緯度,當地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中東地區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使原來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能從中受益的地區有:①北非,②西歐,③北美,①②③正確。
輸往④東亞地區的油輪不經過該地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 3.A
4.C
5.A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王朝更替的時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地圖中獲取信息,朝代的更替,中華文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3.分析圖示,八詠樓在婺江北面,婺江在李清照的南面,因此,李清照的左邊是東面,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4.分析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南宋滅亡在1279年,元朝建立在1271年,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
A錯誤, 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從漢末三國時期到兩宋完成。
B錯誤,行省制源于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展。
D錯誤,古月橋是宋朝建立的,不能為明清建筑提供實物資料。
故答案為:C。
5.婺劇《真理的味道》以新視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設計,把鄉情、鄉趣、風土人物巧妙串聯,展現出婺劇的新風貌.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走進劇院。由此可知, 婺劇吸引大批年輕觀眾, 這得益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答案】 6.C
7.D
【考點】七大洲、四大洋,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
6.根據圖中的經緯網判讀可知,圖中a點經緯度是北緯30°,西經60°。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其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該平原是世界著名農業區,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但不種水稻。乙大洲是南美洲,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區低海拔發展種植業,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丙大洲是非洲,其撒哈拉以南的地區是黑人的故鄉,生活在草原上的馬賽人每年5月份開始由南向北遷移。丁為印度洋,周圍被亞洲、大洋洲.南極洲,非洲四大洲包圍。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 8.B
9.A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1.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
2.中東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圣城。
3.阿拉伯國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
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瀕臨印度洋,乙地位于東半球,兩地都位于低緯度,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9.根據題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波斯灣地區,波斯灣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居民主要講阿拉伯語,以白色人種為主,只有非洲的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答案】 10.B
11.C
【考點】七大洲、四大洋,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蘇伊士運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10.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處靠近南極大陸,屬于南半球,緯度是南緯,根據給出的經度判讀,甲地屬于東經度,因此,甲地的地理坐標是( 52°S、90°E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1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伊士運河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海運路線之一,乙處是蘇伊士運河,它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其他說法不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答案】 12.A
13.D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料類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基本學科方法。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社會生活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
12.考古發掘的遺址和實物屬于實物資料,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因此題干中的“家蠶絲絹片”屬于①實物資料和②第一手資料。
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作品,《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唐朝時不可能看到,排除①③。
D項②④陸羽在完成《茶經》期間,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答案】 14.C
15.A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M國的地理位置是:位于東半球,位于非洲大陸東部,東瀕印度洋。西面與肯尼亞相鄰,說法錯誤,是南面,這個圖中沒有顯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是塔桑尼亞,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他說法錯誤。現代化的牧場是指澳大利亞,發達的漁業是指日本,世界石油寶庫是指以色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6.【答案】 B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從 馬橋沿圖所示公路向乍浦港進發,行進的方向是從南向東再向東北,再向東南再向東,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
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明確地圖的使用方法,結合圖示既可以直接選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答案】 17.A
18.B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7.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采用一般定向法。以育民初中建立方向坐標,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東南方向。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的比例尺是1:20000,根據比例尺的定義,圖上的長度為5cm。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2000步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
19.【答案】 (1)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適宜水稻生長。
(2)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推斷嘉興和麗水都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的氣候,適宜水稻生長。
(2)結合以上材料,根據題意,兩地的農業生產不同,主要從農業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即可。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故答案為:(1)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適宜水稻生長。
(2)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各自優勢和不足。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可以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
20.【答案】 (1)東北;②
(2)地形:地處華北平原、黃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勢平坦:歷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影響,多沙質土壤,土質疏松,適合花生生長;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6-8月)氣溫較高,降水適中,能為花生生長提供充足的熱量和水分
(3)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努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培育新品種。提高花生品質利用科技,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網判讀,內黃位子鄭州的東北方向。圖中①是黃河,②是淮河,②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填寫序號)。
(2)、根據題意,內黃縣產花生的有利條件是:地形:地處華北平原、黃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勢平坦:歷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影響,多沙質土壤,土質疏松,適合花生生長;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6-8月)氣溫較高,降水適中,能為花生生長提供充足的熱量和水分
(3)、根據題意,內黃縣的做法對其他地區的借鑒意義是: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努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培育新品種。提高花生品質利用科技,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點評】秦嶺淮河一線分界線的意義:
1.1月份0℃等溫線,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8.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21.【答案】 (1)紹興: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敦煌:氣候干燥,沙漠廣布
(2)絲綢之路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
(3)活動示例: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啟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1)紹興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干旱性氣候,氣候干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發量2505毫米,年平均氣溫9.9℃,最高氣溫41.7℃,最低氣溫-30.5℃。
(2)依據題干的“西漢時期設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敦煌成為這條商路上的璀璨明珠。”可知從敦煌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依據題干的“漢中期以前,紹興與其他江南地區一樣,百姓‘無積聚而多貧’。隋唐以后,越州(紹興)成為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南宋--代,紹興更成為與金陵(南京)齊名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可知從紹興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期開始,到南宋完成。
(3)可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根據示意圖中魯迅的事跡,在②處可知,這些事跡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故答案為:(1)紹興: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敦煌:氣候干燥,沙漠廣布。
(2)絲綢之路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
(3)活動示例: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啟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現象、了解魯迅的活動、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現象、了解魯迅的活動、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等知識。
1 / 1(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3 相關信息的獲取、表達和理解
一、選擇題
(2021·臺州)中東地區包括亞洲西部、非洲東北部以及土耳其歐洲部分。讀中東地圖,回答問題。
1.中東地區全部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高緯度
D.北溫帶
2.中東地區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使原來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能從中受益的地區有( )
①北非
②西歐
③北美
④東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A
2D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1.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度判讀,中東地區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不是高緯度,當地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中東地區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使原來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能從中受益的地區有:①北非,②西歐,③北美,①②③正確。
輸往④東亞地區的油輪不經過該地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021·金華)游秀美婺州,品八婺文化。回答問題。
3.[古樓詠風流]金華八詠樓瑰麗典雅,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客居于此。遙想當年春分日,李清照面朝婺江,登樓遠眺,初升的太陽大致在她的( )
A.左邊
B.右邊
C.前面
D.后面
4.[古橋歷風雨]位于義烏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橋.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歷經800余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十分完整,從未修繕。對此推斷最合理的是( )
A.建造時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
B.嘉定年間義烏市隸屬于江浙行省
C.歷經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統一
D.能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實物資料
5.[古劇展風貌]婺劇《真理的味道》以新視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設計,把鄉情、鄉趣、風土人物巧妙串聯,展現出婺劇的新風貌.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走進劇院。據此判斷,古老的劇種煥發生機直接得益于( )
A.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B.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
C.對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的追求
D.多樣文化的可選擇性
【答案】 3A
4C
5A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王朝更替的時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地圖中獲取信息,朝代的更替,中華文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3.分析圖示,八詠樓在婺江北面,婺江在李清照的南面,因此,李清照的左邊是東面,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4.分析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南宋滅亡在1279年,元朝建立在1271年,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
A錯誤, 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從漢末三國時期到兩宋完成。
B錯誤,行省制源于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展。
D錯誤,古月橋是宋朝建立的,不能為明清建筑提供實物資料。
故答案為:C。
5.婺劇《真理的味道》以新視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設計,把鄉情、鄉趣、風土人物巧妙串聯,展現出婺劇的新風貌.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走進劇院。由此可知, 婺劇吸引大批年輕觀眾, 這得益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2021·麗水)讀下圖,完成問題。
6.對圖中a點經緯度判讀正確的是( )
A.北緯30°,東經60°
B.南緯30°,東經60°
C.北緯30°,西經60°
D.南緯30°,西經60°
7.對圖中所示區城描述正確的是( )
A.甲所在大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農業區,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
B.乙大洲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區低海拔發展畜牧業
C.丙大洲是黑人的故鄉,生活在草原上的馬賽人每年5月份開始由北向南遷移
D.丁為印度洋,周圍被亞洲、大洋洲.南極洲,非洲四大洲包圍
【答案】 6C
7D
【考點】七大洲、四大洋,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
6.根據圖中的經緯網判讀可知,圖中a點經緯度是北緯30°,西經60°。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其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該平原是世界著名農業區,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但不種水稻。乙大洲是南美洲,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區低海拔發展種植業,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丙大洲是非洲,其撒哈拉以南的地區是黑人的故鄉,生活在草原上的馬賽人每年5月份開始由南向北遷移。丁為印度洋,周圍被亞洲、大洋洲.南極洲,非洲四大洲包圍。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021·紹興)讀下邊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完成問題。
8.下列對甲乙兩地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瀕臨大西洋
B.乙地位于東半球
C.兩地都位于中緯度
D.乙地在甲地的東南方
9.下列描述符合乙地所在海灣地區的是( )
A.石油資源豐富
B.居民“逐水草而居”
C.居民以黑色人種為主
D.居民主要使用西班牙語
【答案】 8B
9A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1.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
2.中東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圣城。
3.阿拉伯國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
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瀕臨印度洋,乙地位于東半球,兩地都位于低緯度,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9.根據題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波斯灣地區,波斯灣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居民主要講阿拉伯語,以白色人種為主,只有非洲的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021·湖州)海洋是五洲的通道,將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讀圖,回答問題。
10.2020年11月,法國旺底不靠岸單人環球航海賽揚帆起航。某日,參賽選手航行到甲處,該處大約位于( )
A.52°N、90°W
B.52°S、90°E
C.52°N、90°E
D.52°S、90°W
11.2021年3月,一艘貨船在乙處航道擱淺,造成交通大擁堵。該航道溝通了( )
A.地中海和黑海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地中海和紅海
D.大西洋和太平洋
【答案】 10B
11C
【考點】七大洲、四大洋,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蘇伊士運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10.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處靠近南極大陸,屬于南半球,緯度是南緯,根據給出的經度判讀,甲地屬于東經度,因此,甲地的地理坐標是( 52°S、90°E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1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伊士運河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海運路線之一,乙處是蘇伊士運河,它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其他說法不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2021·湖州)湖州是世界絲綢之源,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回答問題。
12.圖所示是湖州錢山漾遺址出土的家蠶絲絹片,這是世界上迄令發現的最早的家蠶絲織品。它屬于( )
①實物資料 ②第一手資料 ③文獻資料 ④第二手資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
①官更在戲園里觀看《竇娥冤》
②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杜甫詩作
③名醫在藥房翻閱《本草綱目》
④農民在田間使用曲轅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2A
13D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料類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基本學科方法。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社會生活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
12.考古發掘的遺址和實物屬于實物資料,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因此題干中的“家蠶絲絹片”屬于①實物資料和②第一手資料。
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作品,《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唐朝時不可能看到,排除①③。
D項②④陸羽在完成《茶經》期間,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021·嘉興)圖是M國示意圖,完成問題。
14.M國的地理位置是(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美大陸東部
C.東瀕印度洋
D.西面與肯尼亞相鄰
15.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
A.逐水草而居
B.現代化的牧場
C.發達的漁業
D.世界石油寶庫
【答案】 14C
15A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M國的地理位置是:位于東半球,位于非洲大陸東部,東瀕印度洋。西面與肯尼亞相鄰,說法錯誤,是南面,這個圖中沒有顯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是塔桑尼亞,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他說法錯誤。現代化的牧場是指澳大利亞,發達的漁業是指日本,世界石油寶庫是指以色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6.(2021·嘉興)嘉興馬橋有條紅旗路。它孕育了全國最大的經編特色產業帶,產品遠銷海內外。某日,一隊滿載經編產品的車輛正從馬橋沿圖所示公路向乍浦港進發,判斷其行進的大致方向是( )
A. 東南→東北→西北→東→東北 B. 南→東→東北→東南→東
C. 東南→北→東北→東南→東北 D. 南→東→西北→東北→東
【答案】 B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從 馬橋沿圖所示公路向乍浦港進發,行進的方向是從南向東再向東北,再向東南再向東,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
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明確地圖的使用方法,結合圖示既可以直接選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2021·杭州)讀“某區城平面示意圖”。完成第問題。
17.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 )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北方向
18.育民初中的學生沿圖中箭頭所示路線步行前往育秀高中參加體能測試,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在圖上的長度為5cm。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 )
A.1000步
B.2000步
C.3000步
D.4000步
【答案】 17A
18B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7.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采用一般定向法。以育民初中建立方向坐標,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東南方向。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8.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的比例尺是1:20000,根據比例尺的定義,圖上的長度為5cm。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2000步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
19.(2021·嘉興)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鏈接資料:
嘉興:天然河湖與人工溝渠縱橫交錯,素稱“魚米之鄉”。
麗水:森林覆蓋率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歷史,千米落差、千層梯田”之美譽。;
(1)根據圖,推斷嘉興和麗水都最適合種植哪一糧食作物,并說明理由。
(2)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兩地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起不同的農業生產的。
【答案】 (1)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適宜水稻生長。
(2)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推斷嘉興和麗水都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的氣候,適宜水稻生長。
(2)結合以上材料,根據題意,兩地的農業生產不同,主要從農業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即可。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故答案為:(1)水稻。兩地都是兩熱同期,適宜水稻生長。
(2)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
【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各自優勢和不足。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可以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
20.(2021·麗水)花生是生活中常見的美味堅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河南省地形示意圖
內黃縣氣溫與降水量示意圖 花生生長示意圖
材料二:內黃花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內黃縣引進高油酸等花生新品種,建成了多塊無公害高油酸花生基地,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1)內黃位子鄭州的什么方向?判斷圖中河流①②中哪條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填寫序號)。
(2)根據材料,分析內黃盛產花生的地形及土壤原因,并分析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氣候原因。
(3)闡述材料中內黃縣的做法對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借鑒意義。
【答案】 (1)東北;②
(2)地形:地處華北平原、黃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勢平坦:歷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影響,多沙質土壤,土質疏松,適合花生生長;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6-8月)氣溫較高,降水適中,能為花生生長提供充足的熱量和水分
(3)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努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培育新品種。提高花生品質利用科技,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網判讀,內黃位子鄭州的東北方向。圖中①是黃河,②是淮河,②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填寫序號)。
(2)、根據題意,內黃縣產花生的有利條件是:地形:地處華北平原、黃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勢平坦:歷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影響,多沙質土壤,土質疏松,適合花生生長;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6-8月)氣溫較高,降水適中,能為花生生長提供充足的熱量和水分
(3)、根據題意,內黃縣的做法對其他地區的借鑒意義是: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努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培育新品種。提高花生品質利用科技,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點評】秦嶺淮河一線分界線的意義:
1.1月份0℃等溫線,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8.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21.(2021·紹興)紹興與敦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兩地學生以“時空·文化”為主題聯合開展項目化學習。閱讀他們收集的資料,回答問題。
[印象]
[溯史]
西漢時期設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敦煌成為這條商路上的璀璨明珠。
漢中期以前,紹興與其他江南地區一樣,百姓“無積聚而多貧”。隋唐以后,越州(紹興)成為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南宋一代,紹興更成為與金陵(南京)齊名的全國第二大城市。
[共鑒]
敦煌、紹興兩地學生聯合組織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的主題活動,以下是他們的活動設計示意圖:
(1)根據同學們收集的紹興、敦煌兩地的典型風光照,指出影響兩地文化發展的自然條件。
(2)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根據上述資料,從敦煌和紹興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哪些重要現象?
(3)請在①處設計一個了解魯迅的活動。根據示意圖中魯迅的事跡,在②處回答這些事跡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
【答案】 (1)紹興: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敦煌:氣候干燥,沙漠廣布
(2)絲綢之路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
(3)活動示例: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啟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1)紹興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干旱性氣候,氣候干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發量2505毫米,年平均氣溫9.9℃,最高氣溫41.7℃,最低氣溫-30.5℃。
(2)依據題干的“西漢時期設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敦煌成為這條商路上的璀璨明珠。”可知從敦煌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依據題干的“漢中期以前,紹興與其他江南地區一樣,百姓‘無積聚而多貧’。隋唐以后,越州(紹興)成為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南宋--代,紹興更成為與金陵(南京)齊名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可知從紹興的歷史中折射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期開始,到南宋完成。
(3)可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根據示意圖中魯迅的事跡,在②處可知,這些事跡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故答案為:(1)紹興: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敦煌:氣候干燥,沙漠廣布。
(2)絲綢之路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
(3)活動示例:參觀魯迅故里、上網查詢資料等。啟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現象、了解魯迅的活動、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現象、了解魯迅的活動、對兩地文化發展的啟示等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龙南县| 康保县| 扎兰屯市| 公安县| 榆树市| 汾阳市| 正阳县| 双牌县| 类乌齐县| 麦盖提县| 平远县| 安丘市| 肇庆市| 荣昌县| 柞水县| 双柏县| 新河县| 崇阳县| 尼木县| 枣强县| 虞城县| 舟曲县| 蕲春县| 汽车| 景宁| 姜堰市| 鹿邑县| 韶关市| 福州市| 乌兰县| 朝阳县| 安阳市| 东山县| 石家庄市| 萨迦县| 时尚| 台湾省| 长子县| 阿拉善右旗|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