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4 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一、選擇題1.(2021·臺州)小運同學在某博物館看到空中花園復原場景圖和(漢謨拉比法典)復制品。它們反映的是(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希臘文明 C. 古巴比倫文明 D. 古羅馬文明【答案】 C【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后來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稱懸苑。傳說在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修建的,現已不存。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古巴比倫文明和題干信息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巴比倫文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成果。2.(2021·衢州)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圖文物表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答案】 B【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關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2021·紹興)《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這說明老子( )A. 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B. 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C.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 D.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答案】 D【考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楚國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提出“天道自然,無為而治”,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這說明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A項在題干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的是墨子,不符合題意;C項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的是韓非子,不符合題意;D項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老子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4.(2021·紹興)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詢機構,但執政官必須在所有重大事務上征得它的同意,財務官在支出款項時也必須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國家存在這一機構的是( )A. 古巴比倫 B. 雅典 C. 斯巴達 D. 羅馬共和國【答案】 D【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古代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機構包括執政官、公民大會、元老院、保民官,這屬于羅馬共和國的政體。ABC三項都不存在元老院,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存在元老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羅馬共和國的有關內容,關鍵信息是“元老院”“執政官”。5.(2021·嘉興)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說:“嚴格地說封建的社會的要素是這樣: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 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域的世襲的統治者。”中國古代與張蔭麟所說的“封建的社會”相適應的制度是(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影 D. 刺史制【答案】 B【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一個王室”、“寶塔式的幾級封君”、“一個地域的世襲統治者” 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是中國古代與張蔭麟所說的“封建的社會”相適應的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21·溫州)在雅典城邦擔任官職是一種榮譽和義務,任職者并無薪資,凡任職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5世紀,雅典開始向擔任公職和出席公民大會者提供一定津貼。這一做法( )A. 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 B. 體現雅典健全的法律體系C. 說明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 D. 標志雅典確立了民主制度【答案】 A【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雅典開始向擔任公職和出席公民大會者提供一定津貼,從而保證公民能積極參政,這一做法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A項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7.(2021·杭州)某校舉辦“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圖片展。下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 )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已開始了家畜飼養③該文物是舊石器時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 C【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屬于盛食器,說明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它的外壁兩面各刻有豬紋圖像,反映了河姆渡居民能夠飼養家畜。②④解讀正確。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故①錯誤;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屬于新石器時代,故③錯誤。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歷史圖片。二、非選擇題8.(2021·寧波)寧波,八千年來,向海而生;一千二百年間,臨水而建;四十多年來,以港興市。通江達海,因水得名的寧波,譜寫了一部城市發展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0年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余姚井頭山遺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槳等物件,特別是發現了60多件用大型牡蠣殼加工磨制的耜、鏟、刀、勺等貝器。材料二:寧波,舊稱明州,唐朝長慶元年即公元821年,三江口城址落成,距今1200周年。(1)根據材料一推測寧波先民所處的歷史時代及生產生活狀況。(2)依據材料二說明寧波在此建城的有利條件。(3)在“紀念寧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班會課上,對于寧波城市的發展,小寧與小波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請你任選一個觀點,用所學知識提供論據。小寧 寧波港城在唐宋元時期興盛發達,卻在明清時期一度衰落。小波 改革開放后,寧波“因港而興”,高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答案】 (1)新石器時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掌握制陶等技術,可以儲存與烹煮食物;先民捕撈或食用海產品等。(2)地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匯,水運便利。軍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3)小寧的觀點。論據:寧波在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貿易發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明清時期,因倭寇等外敵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寧波港城曾一度衰落。小波的觀點。論據:寧波是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寧波瀕臨東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深水良港;寧波-舟山港建成為世界級大港等。【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 “加工磨制”等信息推測出先民處于新石器時代,并且生產力有所提高,掌握制陶等技術;從“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儲存、烹煮食物,從“木槳、牡蠣殼”等信息中推測出先民與海洋的關系是捕撈和食用海產品。(2)本題考查三江口城址的選擇問題,是體會寧波先民的智慧與抉擇。城市選址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本題以地圖為載體,讓學生憑借地圖及圖例來分析城市選址的自然條件與人文因素。(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從寧波歷史發展的史實角度去回答,也可以從改革開放、寧波憑借港口優勢推動城市發展的現實角度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新石器時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掌握制陶等技術,可以儲存與烹煮食物;先民捕撈或食用海產品等。(2)地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匯,水運便利。軍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3)小寧的觀點。論據:寧波在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貿易發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明清時期,因倭寇等外敵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寧波港城曾一度衰落。小波的觀點。論據:寧波是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寧波瀕臨東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深水良港;寧波-舟山港建成為世界級大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較好地體現了歷史與社會學科“空間感知”與“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屬于素養立意。1 / 1(…………○…………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4 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一、選擇題1.(2021·臺州)小運同學在某博物館看到空中花園復原場景圖和(漢謨拉比法典)復制品。它們反映的是(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希臘文明 C. 古巴比倫文明 D. 古羅馬文明2.(2021·衢州)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圖文物表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3.(2021·紹興)《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這說明老子( )A. 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B. 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C.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 D.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4.(2021·紹興)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詢機構,但執政官必須在所有重大事務上征得它的同意,財務官在支出款項時也必須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國家存在這一機構的是( )A. 古巴比倫 B. 雅典 C. 斯巴達 D. 羅馬共和國5.(2021·嘉興)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說:“嚴格地說封建的社會的要素是這樣: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 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域的世襲的統治者。”中國古代與張蔭麟所說的“封建的社會”相適應的制度是(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影 D. 刺史制6.(2021·溫州)在雅典城邦擔任官職是一種榮譽和義務,任職者并無薪資,凡任職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5世紀,雅典開始向擔任公職和出席公民大會者提供一定津貼。這一做法( )A. 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 B. 體現雅典健全的法律體系C. 說明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 D. 標志雅典確立了民主制度7.(2021·杭州)某校舉辦“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圖片展。下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 )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已開始了家畜飼養③該文物是舊石器時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8.(2021·寧波)寧波,八千年來,向海而生;一千二百年間,臨水而建;四十多年來,以港興市。通江達海,因水得名的寧波,譜寫了一部城市發展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0年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余姚井頭山遺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槳等物件,特別是發現了60多件用大型牡蠣殼加工磨制的耜、鏟、刀、勺等貝器。材料二:寧波,舊稱明州,唐朝長慶元年即公元821年,三江口城址落成,距今1200周年。(1)根據材料一推測寧波先民所處的歷史時代及生產生活狀況。(2)依據材料二說明寧波在此建城的有利條件。(3)在“紀念寧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班會課上,對于寧波城市的發展,小寧與小波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請你任選一個觀點,用所學知識提供論據。小寧 寧波港城在唐宋元時期興盛發達,卻在明清時期一度衰落。小波 改革開放后,寧波“因港而興”,高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1.【答案】 C【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后來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稱懸苑。傳說在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修建的,現已不存。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古巴比倫文明和題干信息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巴比倫文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成果。2.【答案】 B【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關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答案】 D【考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楚國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提出“天道自然,無為而治”,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這說明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A項在題干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的是墨子,不符合題意;C項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的是韓非子,不符合題意;D項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老子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4.【答案】 D【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古代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機構包括執政官、公民大會、元老院、保民官,這屬于羅馬共和國的政體。ABC三項都不存在元老院,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存在元老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共和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羅馬共和國的有關內容,關鍵信息是“元老院”“執政官”。5.【答案】 B【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一個王室”、“寶塔式的幾級封君”、“一個地域的世襲統治者” 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是中國古代與張蔭麟所說的“封建的社會”相適應的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 A【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雅典開始向擔任公職和出席公民大會者提供一定津貼,從而保證公民能積極參政,這一做法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A項推動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7.【答案】 C【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屬于盛食器,說明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它的外壁兩面各刻有豬紋圖像,反映了河姆渡居民能夠飼養家畜。②④解讀正確。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故①錯誤;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屬于新石器時代,故③錯誤。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歷史圖片。二、非選擇題8.【答案】 (1)新石器時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掌握制陶等技術,可以儲存與烹煮食物;先民捕撈或食用海產品等。(2)地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匯,水運便利。軍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3)小寧的觀點。論據:寧波在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貿易發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明清時期,因倭寇等外敵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寧波港城曾一度衰落。小波的觀點。論據:寧波是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寧波瀕臨東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深水良港;寧波-舟山港建成為世界級大港等。【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 “加工磨制”等信息推測出先民處于新石器時代,并且生產力有所提高,掌握制陶等技術;從“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儲存、烹煮食物,從“木槳、牡蠣殼”等信息中推測出先民與海洋的關系是捕撈和食用海產品。(2)本題考查三江口城址的選擇問題,是體會寧波先民的智慧與抉擇。城市選址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本題以地圖為載體,讓學生憑借地圖及圖例來分析城市選址的自然條件與人文因素。(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從寧波歷史發展的史實角度去回答,也可以從改革開放、寧波憑借港口優勢推動城市發展的現實角度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新石器時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掌握制陶等技術,可以儲存與烹煮食物;先民捕撈或食用海產品等。(2)地形: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匯,水運便利。軍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3)小寧的觀點。論據:寧波在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貿易發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明清時期,因倭寇等外敵的侵擾,朝廷實施“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寧波港城曾一度衰落。小波的觀點。論據:寧波是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寧波瀕臨東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深水良港;寧波-舟山港建成為世界級大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較好地體現了歷史與社會學科“空間感知”與“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屬于素養立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4 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學生版).docx 2021年浙江社會法治中考真題匯編:專題04 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