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專題:分辨是非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知識整合(一)、關于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是什么——(1)(能夠判斷生活中充滿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惡、丑現象或自己列舉)生活中充滿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惡、丑。生活中有是非善惡。(結論)(2)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真、善、美:能夠起到凈化人們心靈的作用,激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從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假惡丑現象:對社會:危害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損害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個人:會使一些人價值觀發生扭曲,鋌而走險,違法犯罪。對未成年人: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致使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二)、為什么——辨是非善惡的重要性。(意義)只有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實現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才能在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杜絕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誘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才能積極同丑惡現象作斗爭,使自己逐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三)、怎樣做——怎樣明辨是非(方法)首先,要明確正確的判斷標準,既心中要有“一把尺子”這把尺既包括道德標準也包括法律標準,要用道德和法律去衡量,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標準,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其次,要不斷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要勤于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累社會經驗,加強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再次,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還要不斷增強自控能力。正確的行為,必須堅持;錯誤行為,堅決摒棄。(四)為什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兩個結論)(1)每一種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結果。每一種行為或直接、或間接的都對自己及周圍的人造成一定的影響,產生一定的結果。(2)不同的行為有不同的結果。(正確的行為、錯誤的行為與正確的、錯誤的結果不一定一 一對應)(五)、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1)要對自己行為的后果作出正確的判斷。要加強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在做一件事以前預先對其可能產生的后果作出正確的判斷,盡量避免因做錯事而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損害。(2)我做事我負責①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多種不同的角色,承擔著多種不同的責任。只有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認真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②不做對他人、對社會帶來損害,并對自己造成不利影響的事,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他人社會帶來損害,就要控制自己,堅決不做。③如果因自己的錯誤行為給他人或社會成了損害,就要敢于承擔責任,并及時改正。即使是與同伴一起做錯了事,也不要推委,逃避責任。注:本課復習課聯系七年級第七單元15課“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進行復習;聯系九年級第一單元第2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進行復習。例題分析:【2010年福建廈門市中考真題】(6分)遇到下列情景,你該怎么做 并說明理由(任選一題作答)。情景一:14歲的同學輟學打工。情景二: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情景三:看到有同學欺負弱小的同學。答案:情景一:指出同學的行為是違法的,并且勸他重返學校讀書.因為:①14歲的同學還屬于義務教育階段。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情景二:原諒他。因為:①了解他人可以消除誤會與隔閡,造就和諧的人際關系,②社會生活中有寬容才能共處。情景三:阻止因為;①做正義感的人是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②關愛他人是我們的責任。③做一個積極的社會成員,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是現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質。④明善惡、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質.④公民要敢于、善于同不良行為做斗爭.答案二:報告老師。因為:①做有正義感的人是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②消除歧視,平等待人,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③做一個積極的社會成員,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是現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質。④明善惡、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質.⑤公民要敢于、善于同不良行為做斗爭.(注:以上均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給分)鏡頭一: 每天中午,吃完午餐后,學校校門口是一片狼籍:餐巾紙、尼龍袋、一次性飯盒、零食塑料袋等滿地都是:下午放學后,路邊小攤販生意興隆,我們的孩子或手里舉著一個雞腿,或嘴里含著一串羊肉串,而吃完后的動作就是隨后一扔。鏡頭二:一位教師在責問學生:“你的語文作業,還有語文課本怎么又忘帶了呢?”學生振振有詞,答:“這能怨我嗎?我媽昨天沒有給我裝好書包。”甚至還補充:“不信,你打電話去問我媽。”鏡頭三:幾個學生涮完拖把后,拿起自己的拖把,若無其事地離開水龍頭,一位教師看到了,讓他們把水龍頭關上,而幾個孩子的回答卻是“水龍頭不是我開的”,“我不是最后一個用水的。”(1)鏡頭中的這些人最缺少的是什么?(2)作為青少年學生,怎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答案:(1)缺少的是責任意識(或責任感)(2)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必須增強責任意識,首先對自己的行為后果作出準確的判斷,避免做錯事給自己、他人、社會帶來損害;我做事我負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鞏固練習:1、【2010年內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題】右邊漫畫告訴我( )A.人生不能有第二職業,否則會被單位開除B.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后果C.成年人不需要拒絕不良誘惑D.上班期間不能經常玩“偷菜”游戲2、【2010年廣西省南寧市中考試題】“小時候,責任是一張暖暖的小床。我在里頭,父母在外頭;長大后,責任是一塊黑板,我在下頭,老師在上頭;后來呀,責任應是一張暖曖的小床,我在外頭,女兒在里頭。”這首詩告訴我們( )A.不同的人,承擔的責任完全不同B.一個人只有長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擔責任c每個人在同一時間段內,都只有一種社會角色D.人的一生扮演著許多不同角色,也會承擔許多不同責任3、有一個大男孩,任性、愛沖動。有一天一個哲人來到大男孩家,大男孩問這人:“怎樣才能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哲人笑了笑,對他說:“如果你實在控制不住,就拿刀在自家院里種的樹上砍一刀。”大男孩照哲人的話做了。第一天,樹上有好幾處很深的刀痕。第二天,樹上仍有刀痕,好像比第一天淺一點。第三天、第四天,樹上的刀痕漸漸少了。在這則故事中,哲人讓大男孩明白的道理是 ( )A、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B、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要對產生的后果做出判斷,盡量避免因做錯事而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害C、每個人做事情都不能保證不出錯D、有壞脾氣的人會對社會產生危害4、學會做人,學會辨別是非善惡,比學習專門知識顯得更為重要,一個“德盲”遠比一個文盲對社會更具有負面效應。這段話說明( )①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一個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對社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③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重要 ④學會分辨是非善惡很重要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達爾文曾經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于我們的缺點得到改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這告訴我們( )A、勇于改正錯誤有利于自己進步 B、做了錯事不要推卸責任C、要敢于承認錯誤 D、做事負責就永遠不會有錯誤6、雷鋒精神鼓舞了新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年,學雷鋒、做雷鋒已成為人們追求真善美的代名詞。這充分說明 ( )A、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B、人們對是非善惡都能做出準確判斷C、當代中國社會沒有假惡丑等不良現象D、先進人物的影響,對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產生積極作用。7、14歲的王某曾因搶劫罪被判刑3年,他的母親采取不正當的手段使其服刑7個多月便保外就醫,其后他就認為法律只不過那么回事,以后他與他人組成團伙,尋釁滋事,肆意毆打他人,兇殘的暴行令人發指,這個在母親縱容下的未成年人被處以死刑。這告訴我們( )①每一種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結果 ②行為不同結果不同 ③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的話,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④一個人應在道德和法律約束的范圍內活動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8、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扭曲。有的人信奉“金錢至上”,變得利欲熏心,造假售假、坑蒙拐騙,成了金錢的奴隸,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深淵;有的人迷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慷國家之慨,以國家、人民的利益換取個人私利;有的人崇尚那種“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醉生夢死中,“黃、賭、毒”成了他們追逐的目標。這些人的行為( )①危害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 ②對一些人,尤其是意志薄弱者,會產生相當大的消極影響 ③既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又給自己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④說明加強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設是完全必要的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9、德漠克里特說:“使人幸福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以下做法不正確的是( )A.了解正義的基本要求B.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序C.有正義感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D.既要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正義,也要維護集體的正義,更要維護國家、民族的正義10.趙新剛聽說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同齡人無錢上學,于是就和父母商量,從自己的零花錢中節省一部分錢,然后再向父母借一部分錢(讓父母記好,等掙錢后再還),每年拿出500元錢資助一個同齡人,讓他和自己一樣有上學的機會。我認為 ( ) ① 趙新剛的做法體現了助人為樂的美德 ② 趙新剛的做法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沒有必要這么做 ③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④ 趙新剛是想出名,是一種虛榮心的表現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11.小軍喜歡集郵。一天他在學校傳達室。發現一封信上有張自己喜歡的郵票。他悄悄的把信拿走,撕下了郵票,把信丟到了垃圾桶里。他的做法( )①沒有分清是非 ②是個人的正當愛好,沒有什么錯誤 ③應該受到批評,因為他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是違背道德和法律標準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 由于父母離異,中學生李帥成了無人管的野孩子,常常是東家吃一頓,西家住一晚。長期的無人管束,在他的頭腦中形成了錯誤的是非觀,跟著一些同學逃學、打架、玩游戲。兩年下來,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小混混,花光了錢,李帥就開始偷東西,學校多次對他進行教育都無濟于事。從李帥的身上我們可以認識到 ( ) ①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一定要具備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③只有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杜絕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誘惑 ④只有明辨是非善惡,才能在生活中自覺用法律和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3.趙明和王朋由于貪玩遲到,老師批評了他們幾句,讓他們注意要把精力用到學習上。趙明聽了后很慚愧,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結果學習進步很快,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王朋聽了老師的批評后,則想,反正我又不準備上高中考大學,學不學無關緊要。結果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并且他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同學們,受到了同學們的批評。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 )A. 只要認識并改正缺點,就能不斷進步B. 趙明不夠哥們,只想到自己受表揚C. 不同的行為會導致不同的結果D. 青少年要注意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選擇正確的道路14.與往常一樣,小琳起床后,媽媽早已為她準備了可口的早餐;早飯后,她走向學校,清潔工人還是在認真地清掃路面;十字路口,警察在揮動著有力的手勢;學校大門口,校長照例在迎候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慈祥的臉上暗含著期望;教室里,值日生揮汗擦去了最后一點污垢;課桌上,新發下的作業本上有老師細致的批閱……這說明 ( )①生活中人人都在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②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 ③我們學生可以不承擔責任 ④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王曉磊是一所鄉鎮初中的學生,他家在村頭開了一家雜貨店。由于父親要外出進貨,曉磊有時也要利用課余時間幫助看店。一天中午,店里來了一位帶外鄉口音的人,他買了一些土特產后就匆匆離去了。按照以往養成的習慣,顧客走后王曉磊又把帳算了一遍,結果發現多收了7角錢。王曉磊沒有猶豫,關上店門就騎車朝顧客走的方向追去,終于在3里路外追上了顧客,找還了多收的錢。王曉磊的誠實得到了顧客的贊揚,他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心里感到無比輕松。這說明 ( )①王曉磊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 ②他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③他是一個講誠信的人 ④他能勇于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1---5 BDBBA 6----10 DCCCC 11---15 DCB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