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對環境的察覺實驗專題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對環境的察覺實驗專題復習

資源簡介

第一章實驗專題
【基礎知識】
課本必會實驗
章節內容 實驗 結論
感覺世界 1.圖1-2: 盲人用觸覺“閱讀”盲文2.P5活動: 味覺感覺區3.圖1-7: 味覺實驗 1.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觸摸用指尖因為這個部位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2.舌尖:甜味敏感區;舌兩側前部:咸味感覺器;舌側中間部:酸味敏感區;舌根:苦味敏感區。3.味覺與嗅覺相互影響。
聲現象 P6活動:聲音的產生實驗P7活動:聲音的傳播實驗6.P7活動:真空電鈴實驗7.P8活動:做個土電話8.P8活動:聲音的傳播形式9:超聲波粉碎膽結石P11頁探究:為什么要用兩只耳朵P12活動:塑料尺劃過梳子和尺子的振動圖1-22:蜜蜂與蝴蝶的聲音13.圖1-24:鼓聲與振動 聲音 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固體能傳播聲音聲音是以波的方式向遠處傳播的。聲音可以傳播能量用兩只耳朵聽可辨別聲源的方向。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跟人距離遠近有關。
光現象 14.光的傳播實驗15.探究陽光下樹陰中的圓形光斑是怎樣形成的16.圖1-31 太陽光的色散17.圖1-35 光的顏色18.加上藍色濾光鏡后拍攝到的照片19.P23頁:光的反射實驗20:平面鏡成像實驗光的折射實驗 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當孔較小時,光斑的形狀跟孔的形狀都是圓形的,這些圓形光斑是太陽經過小孔所成的像,當也較大時,光斑形狀跟孔的形狀相同。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我們看到物體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體反射出來的光。透明物體呈現顏色是因為透過該顏色的光。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規律I光的折射定律
重點實驗——凸透鏡成像實驗
1、選擇凸透鏡
在一套與光具座配套的光學元件盒里面有很多的透鏡,怎么選擇出凸透鏡呢?
光學元件是精密器具,手是不能直接觸摸的, 把透鏡拿起來看周圍的景物或同學,如果看到的是正立縮小的像的是凹透鏡,如果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像的就是凸透鏡了。
2、知道凸透鏡的焦距
(1)、把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后面適當的位子用一張紙會接收到一個亮點,亮點到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陰天不行)
(2)、把蠟燭擺在遠離凸透鏡的地方(光具座上最遠的位子,如果不夠的話還可以更遠),移動光屏,這個時候光屏上接收到的像最小。此時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約等于焦距。
(3)、凸透鏡不動,同時在兩邊移動蠟燭和光屏(總保持它們到透鏡距離一樣),當光屏上出現與蠟燭燭焰一樣大的像時,此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兩倍焦距。
(4)、眼睛透過凸透鏡去看,而在另一邊把蠟燭慢慢的靠近凸透鏡,當某一時眼睛看不到蠟燭的時候,這時蠟燭剛好處在一倍焦距的地方。
(5)、看說明書。說明書上或透鏡的塑料框架上有焦距的數據。
3、把凸透鏡安裝到光具座上去,按順序固定好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并調節好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4.不斷改變距離,觀察像的大小、倒正、虛實,讀出物距、像距記錄好數據。
5.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的性質 物、像與鏡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否承接 應用或其 他意義
正立還是倒立 放大還是縮小 實像還是虛像
u=∞ 會聚成一個亮點 異側 v=f 能 測焦距
u>2f 倒矗 縮小 實像 異側 f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能 像放大、縮小的分界點
f 2 能 幻燈機
u=f 不成像 實像、虛像的分界點
u u 不能 放大鏡
【典型例題】
例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了解舌的不同部位對酸、甜、苦、咸的敏感區域:舌尖對 最敏感,舌側前對
最敏感,舌根對 最敏感。在該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 ,這是為了 。沒有清水,會對這個實驗結果造成什么影響? 。
例2.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例3.(2011濟寧)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過對這兩個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
例4.聲音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認識聲音,某班級的科學探究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
實驗一: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濺起了水花;
實驗二:用細線把一個小鈴鐺懸掛在軟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燒瓶中,搖一搖燒瓶,會聽到清晰的“叮當”聲。然后取下軟木塞,點燃酒精棉花球放入瓶中,待火熄滅后,迅速塞緊軟木塞,再搖一搖燒瓶,聽到瓶內小鈴鐺的響聲比原來小很多。
(1)以上兩個實驗中,實驗 表明發聲物體在振動。
(2)另一個實驗表明: 。
例5.針對以下四幅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發聲的響度
B.乙圖中,敲鑼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越高
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越來越大
D.丁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
例6.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編號 材料 長度(厘米) 橫截面積(平方毫米)
A 銅 60 0. 76
B 銅 60 0.89
c 銅 60 1.02
D 銅 80 0.76
E 銅
F 銅 100 0.76
G 銅 80 1.02
H 尼龍 80 1.02
I 尼龍 100 1.02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2)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例7.在黑暗的房間里點燃一枝蠟燭,在白墻和蠟燭之間放一塊中間刺有方形小孔的硬紙,在白墻上的像是 ( )
A.燭焰的影子 B.方形的光斑
C.燭焰倒立的像 D.方形的燭焰像
例8 下面是對太陽光發生色散現象的探究實驗。
實驗一:用平面鏡引入一束日光,通過狹縫照到三棱鏡上,如圖所示。調整棱鏡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過棱鏡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帶。把白紙放在棱鏡前,讓學生看到照到棱鏡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過棱鏡折射后分解成各種顏色的色光。
實驗二:在狹縫前放置紅色玻璃(或藍色玻璃),用白紙顯示出照在三棱鏡上的光是紅光(或藍光);通過三棱鏡后,光改變了傳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紅光(或藍光)。
問題:(1)你認為太陽光通過棱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為( )
A.太陽光中含有七色光,由于光的折射,通過棱鏡后各色光分散開了
B.棱鏡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陽光通過時各色光分散出來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據是什么?
(3)由實驗現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過棱鏡時,哪種光的偏折最大?哪種光的偏折最小?太陽光發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4)實驗中,為什么要讓太陽光先通過一個狹縫再射到棱鏡上?
例9.小明同學用書本所示的裝置,研究光的反射規律,其中有一個可折轉的光屏,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寫出兩條)
① ;
② 。
例10.小勇同學在家里的一間黑暗房子里做了有關光反射的探究實驗,他首先在黃色的桌子上放了一張試卷大小的白紙,然后再在紙上放了一塊小平面鏡,最后他打開手電筒正對平面鏡。請你和小勇同學一起在旁邊觀察所發生的現象。結果發現了以下現象:
(1)鏡子是 (填“亮”或“暗”)的,理由是 。
(2)白紙是 (填“亮”或“暗”)的,理由是 。
(3)桌面是 (填“亮”或“暗”)的,理由是 。
(4)按亮到暗依次排列是 。
(5)此時桌子的顏色是 的,理由是 。
例11 (2010雞西)一組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一側,看到破璃板后有蠟燭的像。
(1)此時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
后的紙面上來回移動,發現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
完全重合(圖甲)。你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2)解決上面的問題后,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 。
(3)圖乙是他們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他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利用和處理這張“白紙”上的信息得出實驗結論?
(4)他們發現,旁邊一組同學是將玻璃板和蠟燭放在方格紙上進行實驗的。你認為選擇白紙和方格紙哪種做法更好?說出你的理由: 。
例12.(2010安徽)下圖是研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原理圖;下表中記錄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對應的折射角的實驗測量數據。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 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1)請你結合圖,以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中的情況為例,分析實
驗數據(光從空氣進入其他透明介質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規
律的實驗數據),對光從空氣進入其他透明介質中的折射規律加
以總結(補充完整):
a.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并且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b. 。
(2)請定量比較實驗數據。把你新的發現寫在下面:

例13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厘米。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 。
(3)調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6厘米處時(如圖乙),在凸透鏡另一側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 (填光學儀器)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例14 在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時,小樂同學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節。)
(1)她安裝并調整好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當向水凸透鏡內注入水,使透鏡更凸后,發現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在水凸透鏡前放置一塊 透鏡;若撤去放置的透鏡,應將光屏 。(填“靠近”或“遠離”)水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據上述實驗,可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 。
【課堂練習】
1.(2011菏澤)很多同學有過疑問“聲音具有能量嗎?它具有的能量與聲音的響度和頻率是不是有關呢?”某同學對其中兩個問題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一個圓筒,它的一端用中間剪有圓孔的紙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繃緊,用橡皮筋扎牢。B為一只點燃的蠟燭。
(1)完成表中的內容:
探究內容 “聲音是否具有能量” “聲能與響度是否有關”
小孔距燭焰的距離 3厘米
做法
觀察內容
(2)為保證每次實驗聲音的頻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2.為了探究太陽光的顏色,小明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
(1)按圖所示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形成一條彩 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 。
這個現象說明 。
(2)在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若在三棱鏡與光屏之間插入一塊紅玻璃,發現光屏上只有紅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圖所示。這一現象說明 。
(3)在第(1)步基礎上,在白屏上蒙一張綠色紙,發現屏上只有被綠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圖所示。這一現象又可以說明 。
3 。(2011山西)小豪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
點”,請你幫他完成下列問題: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環境中進行(填“較明亮”或“較黑暗”);
(2)實驗中觀察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有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由于 造成的;
(3)如果將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會 。
4.小芳在家中照鏡子時,發現鏡中的她“遠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
(1)為了驗證猜想,她選用 (填“平面鏡”或“薄玻璃板”)和兩支 的蠟燭及刻度尺來完成實驗。
(2)實驗中她把蠟燭分別放在鏡前的 位置,發現像與鏡后的蠟燭總是
的。
(3)她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
5.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王聰同學先將凸透鏡對著
太陽光,調整凸透鏡和白紙間的距離,直到太陽光在白紙上會
聚成一個最小、最亮的點,如右圖所示,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由于蠟燭火焰的高度不合適,在光屏上得到如右圖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蠟燭火焰完整的像,
應將蠟燭向 調節。
(3)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教室里的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 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6.【探究名稱】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小明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在活動課中,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圖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屋(圖乙),看到房屋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他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猜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 有關。
【設計并進行實驗】
小明在光具座上,不斷改變蠟燭與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厘米) 光屏上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厘米) 光屏上像的大小
40 13.5 縮小
30 15 縮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沒有像
8 光屏上沒有像
【結論與應用】
(1)分析數據可知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時發現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 。
(2)小明班拍畢業照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這時攝影師應使照相機 (填“靠近”或“遠離”)同學,同時還應 (填“增長”、“縮短”或“不改變”)照相機的暗箱(像距)長度。
7.小明進行“視力的矯正”的探究活動,他將自己戴的近視眼鏡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如圖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拿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蠻得模糊.
(1)小明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變得清晰,在不移動光屏和凸透
鏡的前提下,他應該 。如果他不戴眼鏡看書,
應該將書 (填“靠 近”或“遠離”)眼睛。
(2)(a)、(b)、(c)、(d)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近視眼成像
情況的是圖 ,其矯正做法是圖 。
8.(2010鹽城)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不小心將透鏡掉在地上碎成三塊。他們不知道碎鏡片的焦距是否與原透鏡相等,于是選取其中一塊鏡片,準備測量其焦距。
(1)請你設計一個簡單實驗,測量所選鏡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
在圖中虛線框內畫出你所設計的實驗示意圖。(圖中鏡片已畫出)
(2)測量后,發現這塊鏡片的焦距與原透鏡相等,由此他們得出“每塊鏡片的焦距都與原透鏡相等”的結論。他們這種推斷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
【課后練習】
1.(1)要探究的問題:皮膚的冷覺和熱覺感受器究竟能感受到環境中的什么刺激?
(2)提出假設: 。
(3)設計實驗方案: 。
(4)按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5)你的結論是 。
2.如圖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米間的通話,這表明 。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表明: 。
(3)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 (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
3.某班級科學探究小組的同學就為什么要用兩只耳聽聲音,建立了如下猜測:
①用兩只耳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③左耳聽左邊的聲音,右耳聽右邊的聲音。
(1)為了驗證其猜測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
如下實驗:
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的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結果如下:
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以斷定猜測②是 。
4. (2011廣東)如圖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圖,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則:當物體在很遠的地方時,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當物體靠近人眼時,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變,則它的像將會落在視網膜
(填“前”、“上”或“后”)而導致看不清物體,但實際上,人眼在由遠到近地觀察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會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所以人們還是能清晰地觀察到物體。下列哪種光學儀器成像原理與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樣? (填序號)
①照相機 ②放大鏡 ③投影儀 ④潛望鏡
參考答案
典型例題
例1答案:甜 咸 苦 用清水漱口 防止味道殘留、混和而串味,影響實驗影響實驗結果
例2。答案:B
例3.答案: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說明了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敲桌子,桌子發聲,肯定在振動,但是這種振動的幅度太小,不容易被肉眼觀察到,所以要放大這些振動,可以在桌子上放些輕小物體,比如撒些碎紙屑等。
例4答案.(1)一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例5答案:D
例6答案:17. (1)A B C A D F 80(100) 1.02 (2)調節同一琴弦的松緊程度進行實驗
例7答案:C
例8 答案: (1)A(2)因為實驗中,將太陽光用紅色濾光片過濾后,只有紅光通過棱鏡時,沒有得到七色彩帶,而是發現紅光發生了偏折。這說明實驗一中彩帶的出現是由于太陽光是一種復色光,通過棱鏡時發生了色散。
(3)由實驗圖可看出紫光通過棱鏡時偏折最大,紅光偏折最小。由此可知太陽光發生色散的原因是各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程度不同。
(4)先讓太陽光通過狹縫再經過棱鏡色散,能在光屏上得到依次序列排列的各色光。如果讓太陽光直接射到三棱鏡上,會有許多光束發生色散,在光屏上有許多色光會發生重合,色光混合能形成另一種色光,就不能在光屏上得薊依序列排列的各種色光。
例9答案.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是否共面
例10答案.(1)暗 鏡子發生了鏡面反射
(2)亮 白紙發生了漫反射(3)亮桌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例11 答案:(1)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3)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分別測量兩點到鏡面的距離(或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斷像與物兩點是否重合)(說明:不說處理過程,只答出像與物位置關系不得分) (4).使用方格紙更好方格紙可以直接在紙上判斷物體與像之間的位置關系(答出更容易判斷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亦可)
例12.答案.(1)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總是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10°~60°)較小時,入射角i與折射角r近似成正比關系,當入射角較大時,正比關系不再成立(本題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例13鞏固訓練l (1)會聚,11 (2)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焦點以內(或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3)放大投影儀(或幻燈機)靠近
例14(1)凹靠近(2)晶狀體較正常人眼更凸,或變厚,或像成在了視網膜之前,或晶狀體偏折能力強或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
課堂練習答案
1.(1)填表如下;
探究“聲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聲音的能量與響度是否有關”
小孔距燭焰的距離 3cm
做法 后拍塑料膜 輕拍、重拍塑料膜
觀察內容 燭焰是否擺動 燭焰擺動幅度是否改變
(2)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2.(1)紅、橙、黃、綠、藍、靛、紫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2)紅色透明體只能透過紅色光(或某種顏色的透明體只能透過這種顏色的光)(3)綠色不透明體只能反射綠色光(或某種顏色的不透明體只能反射這種顏色的光)
3.(1)較黑暗(2)玻璃板較厚(3)不變
解析: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 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都會發生反射現象,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都會匯聚成像,玻璃板越厚,兩個像距離越運,兩個像越清晰。平面鏡威艨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變化。
答案.(1)薄玻璃板相同,(2)不同重合(3)無關
5(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2)上 (3)放大
解析:(1)凸透鏡能使太陽光會聚,會聚的這個最小最亮的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所以(1)中測量的是凸透鏡的焦距,;(2)因為凸透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上下或左右移動物體時,實像的移動方向總是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此題中蠟燭火焰的像在上方,要想在光屏看到完整的像,就要徒像向下移動,敞應該使蠟燭火焰向上移動;(3)、教室里的投影儀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易錯分析:此題(2)是最易錯的地方。要注意物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物體的上下左右移動方向與像的上下左右移動方向。
鞏固訓練l (1)會聚,11 (2)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焦點以內(或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3)放大投影儀(或幻燈機)靠近
6..放大 縮小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1)大 長 (2)遠離 縮短 解析:要利用物體、物距、主光軸構成的三角形與像、像距、主光軸構成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物的大小/像的大小=物距/像距,像變小,像距也會隨之變小。
7..(1)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 靠近(2)c a
8.(1)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實驗示意圖如圖所示
(2)只測一塊鏡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課后練習】
1.答案.(2)能感受到環境中的溫差(3)取3個杯子,分別裝冷水、溫水和熱水,將自己的左、右手分別浸入冷水、熱中,一段時間后,將雙手同時放入溫水中。 (5)冷熱感受器并非直接感受物體溫度的變化,而是感受皮膚散熱或獲取熱量的速率變化。
2.答案.(1)固體能傳聲(2)金屬傳聲比棉線好(3)振動不能傳遞(4)不能
3.答案.(1)一只耳朵聽時,聲音輕,聽不清楚控制變量
(2)正確的
4.鞏固訓練l 后 變小 ①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塘沽区| 临泽县| 奉节县| 岚皋县| 利津县| 昭平县| 会东县| 吐鲁番市| 积石山| 错那县| 合川市| 南平市| 抚顺市| 香港 | 西城区| 彩票| 偃师市| 屯留县| 陇川县| 新建县| 大新县| 五大连池市| 盖州市| 沐川县| 平罗县| 广灵县| 彭泽县| 郁南县| 马尔康县| 皮山县| 且末县| 阜新| 吴忠市| 丁青县| 岑溪市| 顺义区| 固始县| 景宁| 溧水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