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7月時事政治新聞材料總結 7月1日-4日 一、《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摘自:新華網) 二、一箭五星!我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B衛星 7月3日10時51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吉林一號寬幅01B衛星和4顆搭載星點火升空,隨后5顆衛星全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共產黨在新百年新征程領導的首次宇航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摘自:央視網) 三、超級計算機 6月28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揭曉。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岳”繼續位列榜首,中國共有186臺超算上榜,連續第8次位居第一。(摘自:科技新聞) 四、浩瀚星空又增添一顆中國星 日前,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布公告,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 347336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張彌曼星?"。該星以中國古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彌曼命名。(摘自:央視新聞) 五、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突破9000萬 中共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514.8萬名,黨的基層組織總數為486.4萬個。(摘自:中新網) 六、京新高速公路7月1日實現全線貫通 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6月30日全線通車,這是繼連霍高速公路之后第二條全天候進出新疆的公路動脈,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摘自:人民日報) 七、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開通 6月30日,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開通。五峰山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也是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摘自:中新網) 八、世界最大望遠鏡,來了! 7月1日,中國科學技術部批準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正式步入建設階段,建成后,預計比目前最大的陣列射電望遠鏡靈敏度提高約100倍、搜尋速度提高約10000倍。(摘自:科技日報) 7月5日-7日 一、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致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6日在北京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加強政黨合作 共謀人民幸福》的主旨講話。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以“為人民謀幸福:政黨的責任”為主題。(摘自:新華網) 二、同法國德國領導人舉行視頻峰會 7月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視頻峰會。他指出,中歐本著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原則開展合作,雙方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匯聚了彼此之間最大公約數。(摘自:新華網) 三、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05星 7月5日7時28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世界民用業務氣象衛星家族中首科工作在晨昏軌道的衛星。(摘自:央視網) 四、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成功! 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摘自:中新網 五、內蒙古發射首顆遙感衛星 檢測生態系統 7月3日10時51分內蒙古第一顆遙感衛星“內蒙古一號”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標志著內蒙古構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生態監測新格局。(摘自:新華社) 六、黃河吉祥物“河寶”發布 7月5日,黃河吉祥物“河寶”動漫形象組合在鄭州發布,寓意“黃河寧、天下平”。(摘自:河南日報) 七、全球最大最先進雙燃料23000箱集裝箱船交付 7月4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球最大23000箱雙燃料集裝箱船“達飛·索邦”號正式交付法國,標志著中國船舶在世界超大型集裝箱船領域建立了一套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生產制造體系。(摘自:人民網) 八、我科學家實現世界最快實時量子隨機數發生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軍等聯合浙江大學教授儲濤研究組,通過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優化實時后處理,實現了速率達18.8Gbps的迄今世界最快實時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摘自:科技日報) 7月8日 一、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6日在北京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他強調,面對挑戰,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他指出,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摘自:新華網) 二、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5星 7月6日23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5星。至此,我國第一代數據中繼系列衛星圓滿收官。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具有全球覆蓋能力的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摘自:人民網) 三、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正式公布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7月6日起公布,并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摘自:央廣網) 四、“天河”E級原型機奪得兩項世界第一 我國“天河”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在7月1日最新發布的國際高性能計算Graph500排名中,獲得單源最短路徑榜單世界第一、大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世界第一的好成績。(摘自:中新網) 五、中國首個專事海島旅游大數據研究和應用重點實驗室揭牌 7月3日,中國首個專事海島旅游大數據研究和應用重點實驗室在海南三亞揭牌,將為南海沿岸國家和地區提供海島旅游大數據服務。(摘自:中新社) 六、一種新的古人類被發現! 最近,基于對一枚在黑龍江哈爾濱發現的、目前已知最大的人屬頭骨化石的研究,由中英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外公布發現了一種新的古人類,科學家將這個新的人種命名為“龍人”。(摘自:科技日報) 七、全球首臺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上線運行 日前,一款名為“神24”的電力機車牽引著萬噸運煤列車,從神朔鐵路神木北站徐徐駛出,標志著全球首臺最大功率電力機車正式上線運行。(摘自:工人日報) 7月9日-10日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7月7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創造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科學指引和強大思想武器,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摘自:新華網) 二、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升至全球第二 7月8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升至全球第二,是唯一一個進入人工智能創新指數排名前十的發展中國家。(摘自:文匯報) 三、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成立5周年致賀信 7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成立5周年致賀信。(摘自:人民日報)公眾號時政連連看原創 四、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 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智聯世界 眾智成城”。(摘自:央視新聞) 五、亞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網箱“經海001號”投入使用 經過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的緊張安裝調試,亞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網箱“經海001號”7月5日完成海上定位安裝,6日在山東長島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正式投入使用。(摘自:央視網) 六、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7月7日,生態環境部介紹,我國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只,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摘自:澎湃新聞) 七、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計量收費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聯合印發意見,指導地方推進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計量收費工作,明確對黨政機關等活動中產生的廚余垃圾,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健全計量收費機制。(摘自:中新網) 7月11日-12日 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7月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摘自:新華網) 二、我國成功發射鐘子號衛星星座02組衛星 公眾號時政連連看原創 7月9日19時5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鐘子號衛星星座02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摘自:新華社) 三、央行決定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摘自:金融時報) 四、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下線 7月10日,我國迄今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錦繡號”下線,開挖直徑達12.79米。(摘自:央視新聞) 五、同南蘇丹總統基爾互致賀電 7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南蘇丹總統基爾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10周年。(摘自:中新網) 六、新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修訂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辦法》在第六條指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摘自:人民網) 七、三伏天正式拉開帷幕 7月11日,三伏天正式拉開帷幕,一天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正式到來了。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摘自:百度百科) 八、我國四分之一陸域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日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于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摘自:新華社) 7月13日-14日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 公眾號時政連連看原創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摘自:新華網) 二、《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60周年 7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朝鮮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60周年互致賀電。(摘自:人民網) 三、意大利奪得歐洲杯冠軍 北京時間7月12日凌晨3點,歐洲杯決賽在倫敦溫布利球場舉行,意大利點球大戰戰勝英格蘭奪得歐洲杯冠軍!(摘自:環球網) 四、第32個世界人口日 今年7月11日是第32個世界人口日,主題為:“權利和選擇就是答案:無論是嬰兒潮還是嬰兒荒,改變生育率的方法在于優先考慮所有人的生殖健康及權利”。此次中國的主題為:“生有所護,幼有所育”。(摘自:澎湃新聞) 五、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開工建設 7月13日,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瓏一號在海南昌江核電基地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摘自:人民網) 六、第17個中國航海日 今年7月11日是第17個中國航海日,今年中國海航日活動以“開啟航海新征程、共創航運新未來”為主題。(摘自:澎湃新聞) 七、首條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 7月12日,歷經27個月奮戰之后,中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正線隧道順利貫通,為全線按期開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摘自:中新網) 7月15日-16日 一、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電話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3日晚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電話。他指出,中土即將迎來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土方一道努力,推動中土戰略合作關系得到更大發展。(摘自:新華社) 二、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12.7%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摘自:新華網) 三、2021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題 2021年7月1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第七個世界青年技能日,今年我國的活動主題為“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摘自:人社部) 四、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正式啟用 工信部聯合公安部7月14日正式啟用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該系統可利用大數據等技術發現潛在受害用戶,并通過短信端口第一時間向用戶發送預警短信。(摘自:中新網) 五、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正式實施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正式施行。新法在“一般規定”一節中明確,行政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次修法對“一事不再罰”原則作了進一步完善,“一事不再罰”指的是不能給予兩次及以上的罰款處罰,對于其他種類的處罰,還要看單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摘自:央視新聞) 六、2021年中國夏糧豐收 產量同比增長2.1% 國家統計局7月14日公布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夏糧豐收,全國夏糧總產量14582萬噸,比2020年增加296.7萬噸,增長2.1%。(摘自:人民網) 七、《新疆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白皮書發表 國務院新聞辦7月14日發表《新疆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白皮書指出,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摘自:中新網) 7月17日-18日 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6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抗疫,引領經濟復蘇》的講話。他強調,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要拆墻而不要筑墻,要開放而不要隔絕,要融合而不要脫鉤。(摘自:新華社) 二、向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致賀信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摘自:新華網) 三、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開幕 7月15日,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開幕。本次峰會以“跨國公司與中國”為主題。(摘自:人民網) 四、發電行業成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7月16日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開市啟動儀式,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摘自:中新網) 五、2021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 7月15日上午,2021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今年的主題為“誠聚力量 信贏發展——共建網絡誠信新時代”,會期兩天。(摘自:央視新聞) 六、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開幕 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7月15日在山東濟南開幕,本屆書博會以“致敬建黨百年,閱享盛世書香”為主題。(摘自:人民網) 7月19日 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6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去年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2040年愿景,提出了建成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目標。(摘自:新華社) 二、“友好往來 命運與共——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禮品展” 7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前往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參觀“友好往來 命運與共——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禮品展”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我們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同世界各國人民深化友誼、加強交流。(摘自:新華網) 三、朱婷、趙帥擔任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 中國體育代表團7月17日宣布,將由女排運動員朱婷、跆拳道運動員趙帥擔任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摘自:人民網) 四、蘇州設立全國首家勞動法庭 7月16日,全國首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設立的地方勞動法庭——蘇州勞動法庭,正式揭牌成立。(摘自:中新網) 五、2021年世界物聯網博覽會 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將于9月3日至6日在無錫舉行。本屆物博會以“智聯萬物 數領未來”為主題。(摘自:央視新聞) 六、30秒女子單挑搖世界記錄 近日,在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跳繩比賽賽場上,來自山東省代表隊的運動員馮熙惠以30秒跳神218次,打破了“30秒女子單跳世界記錄”。(摘自:人民日報) 七、全球建筑規模最大天文館開館 7月17日,全球建筑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開館。現場,嫦娥五號帶回的部分月壤正式入館。(摘自:新華社) 八、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吉祥物公布 7月15日,以“綠色城市·美好生活”的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公布園博會吉祥物公布。吉祥物取名“徐徐”“州州”。(摘自:央視新聞) 7月20日-22日 一、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10組衛星 北京時間2021年7月19日8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10組衛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也是遙感三十號系列衛星的階段性收官之戰。(摘自:央視新聞) 二、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 中國互聯網大會于7月13日-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大會主題為“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互聯網引領數字經濟新發展”。(摘自:中新網) 三、運五通用無人機成功首飛 7月20日,我國在研的最大通用無人機——運五通用無人機輕盈飛上藍天,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后,平穩落地滑回,完美呈現了它的空中首秀,首飛取得圓滿成功。(摘自:人民網) 四、五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商務部7月19日公布了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名單: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榜上有名。(摘自:新華網) 五、第44屆世遺大會通過《福州宣言》 7月17日,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福州宣言》,此宣言呼吁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摘自:人民網) 六、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 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定于8月2日至3日在北京舉辦,大會以“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為主題。(摘自:中新網) 七、我國雙季早粳稻實現“零的突破” 7月19日,雙季早粳稻新品種“中科發早粳1號”現場會在江西省上高縣舉行,這一品種實現了我國雙季早粳稻“零的突破”。(摘自:環球時報) 八、湖南成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 據國家民航局消息,湖南成為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將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進行航空器監視通信覆蓋、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經驗,為全國低空開放提供理論依據。(摘自:澎湃新聞) 7月23日-25日 一、第三十二屆夏季奧運會在東京開幕 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拉開帷幕。經過連續傳遞,最終日本網球運動員、大滿貫得主大阪直美點燃圣火。(摘自:新華網) 二、中國選手射落首金 在7月24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中國選手楊倩奪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攬入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也是本屆東京奧運會誕生的首枚金牌。(摘自:人民日報) 三、全球首個14價HPV疫苗預防率為96% 7月22日,我國首次對外公開發布其研發的全球首個14價HPV疫苗(SCT1000)進入臨床,該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率為96%。(摘自:央視新聞) 四、《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7月22日發布。根據意見,到2025年,中部地區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投入產出效益大幅提高,綜合實力、內生動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摘自:新華網) 五、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 7月20日,由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主辦的“2021中國網絡安全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年會以“攜手應對數據安全威脅挑戰”為主題。公眾號時政連連看(摘自:中新網) 六、人均國民總收入邁過1萬美元門檻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邁過1萬美元門檻,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低收入國家、再到中高收入國家的躍升。(摘自:人民日報) 七、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線 7月20日,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摘自:光明網) 八、俄羅斯發射“科學號”實驗艙 當地時間2021年7月21日,俄羅斯使用質子-M運載火箭,成功將“科學號”多功能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并將于7月29日21時26分對接國際空間站,用于擴展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摘自:人民網) 九、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獲得203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 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7月21日在日本東京投票選出203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地。作為本屆奧運會的唯一候選城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毫無懸念地獲得舉辦權。(摘自:新華網) 7月26日-28日 一、我國首次低軌寬帶衛星與 5G 專網融合試驗完成 7月25日,我國在北京、濟南兩地成功開展了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與靈巧 5G 專網的融合測試,此次試驗代替了需要預先鋪設的地面光纖,實現了衛星和5G專網的融合。(摘自:央視新聞) 二、張家朗獲香港特區成立后首枚奧運金牌 中國香港擊劍運動員張家朗7月26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花劍個人賽中勇得金牌,這枚金牌既是香港運動員本屆奧運會首枚獎牌,也是香港歷史上首枚奧運擊劍獎牌。(摘自:新華網) 三、泉州申遺成功 成為我國第56處世界遺產 7月25日,我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升至56項。(摘自:中青網) 四、首屆中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汽車服務論壇在濟南召開 7月22日,首屆中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汽車服務論壇在濟南開幕,本次活動以“新技術 新業態 賦能汽車服務”為主題。(摘自:齊魯網) 五、奧林匹克格言“上新”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7月20日表示,國際奧委會修改了奧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再加入“更團結”。(摘自:中新網) 六、中國長城獲評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23日審議通過報告,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這是繼2018年大運河之后,我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再次獲此殊榮。(摘自:新華社) 七、我國跨境服貿領域首張負面清單 7月26日,商務部網站公布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這是我國跨境服務貿易領域首張負面清單。(摘自:光明網) 八、中國跳水“夢之隊” 首金誕生! 7月25日,跳水運動員施廷懋和王涵出戰東京奧運會,最終這對組合以326.4分排名第一,為中國跳水“夢之隊”奪得首金,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的第四金。(摘自:人民網) 九、深圳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代理出口貨物證明》 7月24日,深圳地區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代理出口貨物證明》,這是區塊鏈技術在出口退稅領域的首次應用。(摘自:中青網) 十、男子舉重61公斤級李發彬破奧運記錄斬獲第五金 7月25日,東京奧運會男子舉重61公斤決賽中,李發彬以抓舉141公斤、挺舉172公斤(破奧運記錄)、總成績313公斤(破奧運記錄)的成績勇奪金牌,拿下了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第五金。(摘自:央視網) 7月29日-30日 一、致電祝賀阮春福當選連任越南國家主席 7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阮春福,祝賀他當選連任越南國家主席。(摘自:新華網) 二、2035年全面建成海南自由貿易港海事特區 近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關于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海事特區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海南自貿港海事特區。(摘自:央視新聞) 三、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長沙開幕 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27日在湖南長沙開幕,主題為“專精特新 成就未來”。(摘自:中新網) 四、中國廣州成功申辦2023年世界田聯接力賽 7月28日召開的第225屆世界田聯理事會會議上,經現場討論及投票表決,世界田聯理事會決定將2023年世界田聯接力賽的主辦權授予中國廣州。(摘自:大眾網) 五、石智勇破世界紀錄奪冠 7月28日,東京奧運會上,石智勇以破世界紀錄的364公斤總成績碾壓其他8位大力士,贏得東京奧運會男子舉重73公斤級金牌,這也是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誕生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摘自:中青網) 六、中國首個金融數據港正式在滬開港 7月27日,我國首個金融數據港正式在上海開港。據悉,金融數據港建設將加快挖掘數據的金融價值,提升數據資產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摘自:澎湃新聞) 七、姜冉馨/龐偉獲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手槍冠軍 7月27日,中國組合姜冉馨/龐偉獲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手槍冠軍!這也是該項目在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摘自:光明網) 八、山東醫保卡實現省內“一卡通行”全覆蓋 7月28日,山東全省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全部開通“一卡通行”功能,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醫保卡省內“一卡通行”全覆蓋的省份。(摘自:中新網) 九、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抵達美國履新 2021年7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任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秦剛抵達美國履新,他是第十一任中國駐美大使。(摘自:央視網) 7月31日 一、我國成功發射天繪一號04星 7月29日12時0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繪一號04星發射升空,該系列衛星是我國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摘自:新華網) 二、中塞建交50周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9日同塞拉利昂總統比奧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摘自:新華社) 三、馬龍拿下奧運金牌 實現雙圈大滿貫 7月30日,馬龍獲得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金牌,實現雙圈大滿貫,即兩次獲得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杯三大賽單打冠軍!(摘自:人民日報) 四、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舉行 7月28日至29日,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新時代、新動能、新發展”。(摘自:中新網) 五、張雨霏獲得女子200米蝶泳奪冠 7月29日,中國新一代“蝶后”張雨霏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進行的女子200米蝶泳決賽中,以2分03秒86奪得冠軍并刷新該項目奧運會紀錄。(摘自:北京日報) 六、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合作譜儀通過驗收 7月26日,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第一臺合作譜儀——多物理譜儀系統通過驗收,將于今年10月對外開放運行。(摘自:中國科學報) 七、汪順獲得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 7月30日,汪順在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中以1分55秒00的成績獲得金牌,并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摘自:中青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