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 熱點專題輔導二、法律教育2.2. 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熱點聚焦】材料一:據2011年8月8日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該《綱要》確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會環境、法律保護五個發展領域及各領域的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以落實兒童優先原則,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縮小兒童發展的城鄉區域差距,提升兒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發展。材料二:2011年8月1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優先、救助保護和教育矯治并重、源頭預防和綜合治理兼顧、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結合的原則,明確職責任務,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各項政策全面落實。材料三:2011年11月16日上午,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一家幼兒園校車在接送孩子上學時,途中與一輛貨運卡車相撞,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傷。據正寧縣交警大隊負責人介紹,該車核載9人,實載64人,涉嫌嚴重超載。12月12日,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首羨鎮一運送小學生的校車發生側翻,造成15名學生死亡,多人受傷。【知識鏈接】 七年級(下)教材1.生命是地球上各種生物體特有的現象,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貴的財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動人。2.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暫,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不斷提升生命的價值。3.我們應當珍愛生命、善待生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珍愛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善待其他生命。4.不良誘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發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對不良誘惑,我們要用科學的觀點,堅強的意志,正確的方法,擺脫其干擾,避免上當受害。5.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本領,是健康成長所必需的。6.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國家為了確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專門制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的保護,使我們能夠在法律的保護下健康成長。7.在我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多方面的。國家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方面對未成人應負的責任。 8.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尋求法律幫助,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的權益。 八年級(下)教材1.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前提,是每個人的最高人身權益。生命健康權包括身體健康權利和精神健康權利。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精神,是我們保持勞動能力、行為能力和快樂生活的條件。健康權是我們重要的人身權利。2.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有關法律,增強防范和保護意識,懂得運用法律保護自己。3.我們有義務不去傷害別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這不僅是道德對我們的要求,更是法律對我們的要求。4.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從公民自身的發展來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國家憲法和法律也規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從國家的發展對公民的要求來講,受教育是公民對國家應盡的一項基本義務。5.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公益性是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6.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學會運用法律,堅決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珍惜學習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自覺接受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不中途輟學;自覺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在學業上不斷進步,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7.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的不同,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九年級教材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中考命題預測】 未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因此,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關的問題,一直是近年來中考命題者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這類試題以選擇題、簡答題為主,主要考查未成年人保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法治國等教材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歸納、整合知識的能力以及考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2012年的中考中,校車安全、“冷暴力”式的另類教育等問題,尤其要引起廣大考生的關注和重視。【設問角度提示】 1.《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為什么要特別關注兒童健康、教育問題?答:①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前提,是每個人的最高人身權益。生命健康權包括身體健康權利和精神健康權利。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精神,是我們保持勞動能力、行為能力和快樂生活的條件。健康權是我們重要的人身權利。②兒童處于人生發展進程中的幼弱時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是個人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體,需要對他們的生命健康給予特別的關注。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作用。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源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④從公民自身的發展來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國家憲法和法律也規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受教育使我們更有可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在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從而更好地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2.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答:①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而流浪未成年人更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愛的特殊弱勢群體。②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3.頻發的校車安全等校園安全事故暴露了什么問題?對我們有什么警示?答:①問題:一些政府部門監管不力,校園周邊環境差;一些學校管理者安全意識淡薄,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部分中小學生安全意識不強,缺乏安全知識和自護常識,缺乏自我保護能力。②警示:校園安全不容忽視,各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健康;青少年要學習安全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4.面對身邊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你認為國家、學校、家庭、青少年各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防范?答:①國家:加強、完善校園安全立法和執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中小學、幼兒園設施改造和治安整治力度;等等。②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安全常識教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識;嚴格學校管理,及時排除各類安全隱患;嚴格落實學校、幼兒園內部防范措施和安全檢查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切實提高學校的自我防范能力;等等。③家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對未成年人盡到監護義務,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知識教育。④青少年: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和交通規則;掌握安全常識和自救知識;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遠離傷害源;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向學校或有關部門報告;等等。【熱點專題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指出,各級政府部門要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幫助解決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其輟學。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保障適齡兒童依法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學校要耐心教育、幫助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或變相開除學生。據此回答1—2題。 1.下列關于義務教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B.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 C.是全體公民的權利和義務D.公益性是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 2.上述材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①家庭保護 ②學校保護 ③社會保護 ④司法保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救助保護措施,開展了一系列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專項行動,有效地維護了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是( )①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 ②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 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漫畫《“吃人”的校車》警示我們( )①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②要增強責任意識,共同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③應徹底取締校車,杜絕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 ④要加強對校車的監管,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1年11月17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對校車進行安全大檢查,確保中小學生和幼兒安全。12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民意。上述舉措( )①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學生的生命健康權 ②能夠徹底杜絕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 ③是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表現 ④可以防患于未然,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據報道,陜西西安某小學為學習、品行較差的學生發放綠領巾,并要求他們佩戴(如右邊漫畫)。學校的這種做法( )A.是正確對待學生差異的表現B.符合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政策C.沒有平等對待學生,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D.體現了對學生的學校保護7.從事少年審判工作9年,她審結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500件1140人,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她一共挽救了70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為70余名新生少年找到工作,幫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課堂。2011年十大法治人物、被人們親切稱為“法官媽媽”詹紅荔的行為體現了( )①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②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應因人而異 ③公平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公平 ④崇尚公平、匡扶正義是做人的基本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8.材料一:2011年11月16日上午,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輛貨運卡車與當地一家幼兒園校車迎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傷。據正寧縣交警大隊負責人介紹,發生事故的校車為一輛面包車,該車核載9人,實載64人,涉嫌嚴重超載。 材料二:事故發生后,甘肅省公安交警部門聯合教育部門開展了為期15天的校車交通安全集中檢查整治活動。教育部下發了《開展中小學生和幼兒園上下學交通安全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立即開展對中小學和幼兒上下學乘車安全情況排查。國務院已責成有關部門迅速制訂校車安全條例,并建立相應管理制度。 (1)這起嚴重的交通事故暴露了什么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警示? (2)事故發生后,黨和政府迅速采取的一系列舉措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這樣做有何重要意義?9.材料一:近段時間,陜西、內蒙古、江蘇等地接連發生“綠領巾”、“紅校服”、“測智商”、“差生教室外考試”等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材料二:漫畫兩幅。 (1)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的行為?(至少兩個角度) (2)如果你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10.【列舉隱患】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建設平安和諧校園、維護師生安全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 (1)列舉你身邊存在的校園安全隱患。 【分析原因】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11月27日召開的第五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上針對校車安全問題表示:“把校車安全問題真正納入法制的軌道。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要求法制辦在一個月內制訂出《校車安全條例》”。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校園安全事故的高度重視。 (2)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問題? 【溫馨提示】為提醒同學們注意校園安全問題,你所在的學校準備張貼一些宣傳標語。(3)請你幫忙擬寫一則。【建言獻策】你所在的學校準備就如何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向廣大師生征求意見和建議。(4)請你結合實際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熱點專題訓練參考答案】 一、1.C 2.A 3.D 4.B 5.D 6.C 7.B二、8.(1)①現實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和危害青少年生命健康的現象還時有發生;身心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對意外時,往往因處于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等等。②安全問題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社會、學校、家長要各盡其責,切實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確保不發生惡性安全事故;青少年自身要加強自我保護,掌握安全自救常識。(2)①社會保護。②這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有利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等等。9.(1)①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要尊重未成年學生的人格尊嚴。上述做法違反了學校保護的規定。②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上述做法沒有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③人格尊嚴權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之一。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人格尊嚴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將受到巨大的損傷。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作為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上述做法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權,應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亦可)(2)要運用正當方式,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向老師和學校指出這些做法是錯誤的,希望老師和學校及時改正;向教育主管部門舉報或向有關媒體反映;向法院提起訴訟;等等。10.(1)示例:飲食安全問題、校園暴力、戶外活動安全問題、體育設施安全問題、用火用電安全問題、交通安全問題等。(2)①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校園安全狀況直接關系著他們的健康成長。關注校園安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責任。②未成年人社會經驗不足,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容易受到意外事件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需要加強校園安全工作。③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健康權是我們重要的人身權利,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應該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3)示例:加強安全管理,建設平安校園;安全關系你我他,校園安全靠大家;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等等。(4)學校組織開展集體活動時,應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學校要落實責任制,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加強對進出校園的各種車輛、校外人員的管理;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