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中考第二輪復習資料:法律教育一、學法用法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2、法律和其他規范相比,有哪些特點?①法律是由國家 制定 或 認可 的。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4、為什么說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有何作用)①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②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③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5、《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的重要法律。6★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包括:家庭保護 、學校保護、 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四個方面。7、一般違法與犯罪有何區別?①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不履行 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 禁止 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 行為、刑事違法行為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違法行為。)②不同的違法行為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和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③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的危害性相對較小,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因而稱為一般違法行為。④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 民事 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⑤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就是通常所說的犯罪。犯罪是一種嚴重危害社會、直接違反刑法規定、要受刑法處罰的行為。犯罪是嚴重違法行為,要承擔 刑事 責任。8★什么是不良行為?為什么不良行為不可小視?①不良行為一般都是指對他人、社會有一定 危害 ,尚不夠 刑事 處罰的行為。②依照對社會危害的程度,不良行為可以區分為一般的不良行為(如:曠課、夜不歸宿;打架斗毆;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吸煙、酗酒、賭博等)和 嚴重 不良行為(如:賣淫、吸毒、多次盜竊、參與賭博屢教不改等)。③參與或接觸“黃、賭、毒”和“法輪功”的行為都是不良行為。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人往往視不良行為為“小事”,但不良行為一般都是違法行為,它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社會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良行為就有可能發展成為 犯罪 。所以,我們不能忽視不良行為,有了不良行為,要立即改正。9★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①要勇于和善于與不法侵害行為做斗爭,遇事不懦弱,以免讓壞人為所欲為。②面對突發的犯罪行為時,不能魯莽行事、硬沖硬拼,要采用機智靈活的做法,變被動為主動,使犯罪分子退卻或束手就擒。③學會正當防衛。10、什么是正當防衛?它應同時具備哪些條件?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 人身 、 財產 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 正當防衛 ,不負刑事 責任。正確行使正當防衛,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①只有當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才能實施正當防衛。②只有針對正在進行的 不法侵害 行為,才能實施正當防衛。③實施正當防衛只能針對 不法侵害者 本人。④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 。11★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①當不法侵害發生在你的身上或是你的周圍時,要盡快 報警 ,如撥打110,求助于警察打擊犯罪分子,保護自己。②在遇到法律糾紛時,可以 請律師 來幫助自己。③可以尋求 法律 援助來保護自己的權益。④當自己的政治、人身、經濟、受教育等權益受到了侵害時,可以向 有關部門 反映情況,或向法院告狀。12、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或問:為什么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①在社會各界努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的同時,由于自我保護能力特別是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未成年人受到傷害的事件仍時有發生。②在遭遇突發事件和不法侵害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保護有時不能及時到位,即出現“保護缺位”,這時候自我保護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把外在的保護和 自我保護結合起來。13★自我保護的技巧與方法?①依靠法律是預防侵害的首要原則,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求助于法律 。②依法實施自我保護。具體方法:a及時報警;b學會請律師;c尋求法律援助。③我們要勇于和善于與不法侵害行為做斗爭,遇事不懦弱,以免讓壞人為所欲為,但一定要注意 方式方法 。二、權利與義務1★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如何?①法律上的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們享有的某種權益。法律上的義務,是指法律規定人們應該履行的某種責任。②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是相對應的,既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每個人既享有權利又承擔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③權利和義務總是相關聯的,要維護權利,就必須履行義務, 履行義務 是享有權利的前提。2★怎樣自覺履行義務?要履行義務,主要應做到如下三個方面:a.法律所鼓勵的積極去做;b.法律所要求的必須去做;c.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3★作為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權利?答:依法行使權利時不得超越法律許可的范圍,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求非法利益。4★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①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②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項 權利 ,同時也是公民的一項 義務 。5★我們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的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運用法律武器,采用合法的方式積極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如可以自己據理力爭 、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甚至可以向法院起訴 。6★我們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認真自覺地履行受教育的義務,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成長,而且更為了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應承擔的最基本的義務主要有三項:① 按時入學 ;② 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③ 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7、什么是生命健康權?生命健康權是公民享有的 最基本 的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 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公民自出生之時起直至死亡時止,其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都受到法律的保護。8、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傷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9、我們在努力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害的同時,還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生命健康權。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為是違法行為。10、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有哪些規定?①家長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②老師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變相體罰。③學校要保護未成年人在學校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④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⑤衛生部門和學校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衛生保健和營養指導,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做好疾病預防工作。11★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與健康?①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求助于法律,如: 及時報警 。②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有權 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 。③當公民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不法侵害時,其本人或其親屬有權 要求加害者停止侵害 ,并 請求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加害者的法律責任 。12、公民的人格尊嚴包括哪些?公民的人格尊嚴包括 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 和 隱私權 等。13、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僅是我們大力提倡的 社會公德 ,也是一個人講文明有修養的表現。14、①未成年人也擁有自己的隱私權。當我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可以采用 自行與侵權人協商 、請求司法保護 等方式,要求侵權人 停止侵害、賠禮道歉 ;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 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②尊重他人隱私,不僅是 法律 的要求,也是每個公民應有的道德品質。我們只有尊重他人的隱私權,自己的隱私權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15、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①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者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 占有 、使用、 收益 和處分的權利。②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但并非所有的財產。我國法律只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非法財產不受保護。16★當我們的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答:當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活動,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要積極尋求法律幫助,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7法律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繼承權,產繼承的兩種方式: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18、合理消費①中學生的購買力基本上是依賴于 父母和家庭 ,經濟來源絕大部分是父母給的零用錢。②中學生的消費不應追求 高檔、名牌、時尚 ,不要 攀比 ,要 注意節儉 ,做到 合理消費 。19、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作為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答:(1)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人身、財產安全權)(2)對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知情權(知悉權)(3)對商品和服務的自主選擇權(4)公平交易權(5)依法求償權、(6)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20★當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①與經營者協商和解;②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③向當地工商部門申請維權;④向人民法院起訴;⑤尋求媒體支持等。三、法律和社會秩序1★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和普通法律的區別有哪些?)①憲法規定我國的 國家性質 、根本制度 、根本任務等國家生活中最 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我國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產生的依據,具有最高的 法律 效力,與憲法相抵觸的法律是無效的。③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 。2、①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 不得做 憲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不得拒絕做 憲法和法律規定做的事, 不能做 憲法和法律未授權的事。②憲法是 一切社會團體和組織 以及 全體公民 的最高行為準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違反國家憲法的行為就是 違憲 行為。3、樹立憲法意識:(為什么要樹立憲法意識 怎樣樹立憲法意識?)①憲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也規定了公民的基本義務。②憲法就在我們身邊,它既是我們生活的基本依據,也是我們行為的最高規范。③維護憲法的尊嚴,保證憲法的實施,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公民都要樹立憲法意識,經常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憲法規范,并勇于同違反憲法的行為做斗爭。4、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維護人民 當家作主 的地位5★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 依法治國的核心關鍵: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實質: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6、依法治國的意義:依法治國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7★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確立 法高于人,法大于權 的根本原則,維護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依法治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要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章可循,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后,必須得到遵守和執行。一切國家機關、政黨、企事業單位、武裝力量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公民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不得違背法律。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做到執法必嚴,要堅決糾正 執法犯法 、以權壓法、貪贓枉法等現象。違法必究要求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遵照法律給予懲處,不容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8、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重要性:(為什么要監督?)①實行依法治國,保證法律有效實施,維護司法公正,需要加強法律監督。缺少有力的監督,權力就可能會被 濫用 ,就會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②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9、公民如何正確行使監督權?答:①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不得損害國家的、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應該而且必須是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規范10、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途徑)?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表達我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直接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四、其他1、如何做一個維權的消費者?答:①首先要關注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是否對我們的人身和財產造成了危害②其次要了解法律知識,知道法律規定的消費者享有的權益③再次要敢于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在選購食品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答:①關注生產者、經營者所提供的食品,是否對我們的人身造成危害②鑒別商品的真偽,看其是否是“三無產品”,是否過了保質期③是否有質量安全標志3、購買家電時應該注意些什么?答:①要求經營者提供家電產品的合格證②索取正式發票③要求提供保修卡④了解家電生產產地、生產日期、安全性能⑤要求提供使用說明書4、請你寫出對建設法治國家的兩點期盼①國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②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切實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與權威。③司法機關切實做到公正司法。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做到依法行政。⑤公民進一步增強權利意識,自覺履行法律義務。5、我們應怎樣預防違法犯罪?答:①增加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②要依法自律,從小事做起,加強修養,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防微杜漸,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③青少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質。6、什么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哪些特征?答:義務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具有三個特征:強制性、普遍性、免費性。7、違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違法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較小;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因此,違法不一定是犯罪,而犯罪一定違法。一般違法很容易發展成為犯罪,它們之間并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8當我們的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答:當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活動,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要積極尋求法律幫助,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9、在現實生活中侵犯公民隱私權的主要表現有哪些?答:①非法公開他人的信件、電報、電話及談話內容②偷看他人的日記③非法披露他人心理活動、社會關系、個人往事10、當我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該怎么辦?答:①可以采用自行與侵權者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②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11、你認為社會上的盜版行為有什么危害?①對個人來講,侵犯了創作者的智力成果權(知識產權),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這是違法的,也是不道德的。(或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背了誠實守信的要求。)②對社會來講,違背了誠信原則,損害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敗壞了社會風氣。(或不利于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氣。)③對國家和民族來講,不利于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玷污了民族形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