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小組: 評價: 課題 教學目標 1.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學法與教法:自主——合作——探究,啟發與點撥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點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_________ 國家。”? 民族自治地方 ①行政區域類型:一般行政地方、 和特別行政區。 ②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 和 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③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 、一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收中央政府統轄。 (二)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 1.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及其形成原因 ①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 、 、 、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②原因:(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2)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①民族平等。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 和 上的區別,絕無 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②民族團結。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 、 、 、 、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 的基礎。?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在 、 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 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必然性: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 ,“大雜居、小聚居”的 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___________下,在各少數民族_____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③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 、 、 三級。? ④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⑤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a.依法制定 和單行條例;b.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c.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d.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的文化,發展和繁榮 。? ⑥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 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義 a.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 、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 ,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 、 的光榮職責。?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必須 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⑧新時期怎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 。? b.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 ,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 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c.必須深化 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 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1.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 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 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 的原則,積極引導 與 相適應。 ①教信仰自由政策 a.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 自由。? b.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a.權利義務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 。? b.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 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c.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 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 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 、 、 、 、 ”的原則。?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a.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b.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c.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 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 的發生。?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含義:用 引領宗教,用 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 、 、 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 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 、 、 和 多作貢獻。? [課堂檢測] 1.判斷正誤 ①我國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新型民族關系。( ) ②我國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民族地區根本的政治制度。( ) ④民族團結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 ⑤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 ) ⑥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逐步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 ) 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⑧只有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 ⑨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 ⑩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要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 ) 2.能力檢測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要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們必須( ) ①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相結合的原則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充分發揮各民族地區的特長和優勢 ④保證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機關享有自治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上海和西藏雖相距萬里。但有著深厚友誼。多年來,兩地注重優勢互補,不斷深化合作交流,上海企業與西藏文化旅游、特色農牧業及資源等領域開發合作,西藏到上海開展經貿、人文交流等活動。這反映了我國堅持( ) A.對外開放的理念 B.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 C.民主集中制原則 D.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3、毛南族人口較少,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經30年扶貧開發,該縣貧困發生率已由77%減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這表明( ) A.扶貧開發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B.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C.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 D.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 4、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西藏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會制度。短短60年,實現了由貧窮落后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跨越。西藏能夠實現跨越發展是因為( ) 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提供了政治保證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證 ③西藏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④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狀況已經消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我國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民族語言和漢語雙語法官的培養。例如,截至2015年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藏漢雙語法官培訓師資庫和5個培訓基地;西藏自治區有兼通藏漢雙語的法官799名,約占全區法官總數的62%。為民族地區培養民漢雙語法官有利于( ) ①民族地區各級法院變通執行國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訴訟權利 ③民族地區各民族的相互溝通和團結 ④確定民族語言作為民族自治機關公務語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課后作業] 課海拾貝/反思糾錯 構建知識框架 7分鐘 知識點回顧13分鐘 習題訓練20分鐘 [課堂小結] 自主學習 (一) 多元一體 統一的命運共同體 統一的多民族 民族自治地方 憲法 法律規定 憲法 中央政府 (二) 平等 團結 互助 和諧 主人 根本利益 人口多少 發展程度 高低優劣 和諧相處 友好往來 互相合作 共同合作 國家統一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社會主義本質 歷史傳統 國家統一領導 聚居 自治區 自治州 自治縣 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政府 自治條例 民族文化 國家統一 大雜居、小聚居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凝聚力 祖國統一、保衛邊疆 堅持 自治權 合法權益 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國家愛尊嚴 民族分裂視力 民族團結進步 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 宗教信仰自由 獨自自主自辦 宗教 社會化主義社會 ①宗教信仰 ②任何約束 法律規定的義務 憲法和法律 國家行政 國家奇偶礙于 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 ③平等友好 宗教極端 宗教極端行為 ④社會主義和西安價值觀 中華優秀文化 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 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 【易錯提示】參考答案 1. × 解析: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2. × 解析:我國個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特別行政區才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3.× 解析: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4.× 解析:國家統一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5.× 解析: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6.√ 7.× 解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8. √ 9.× 解析:社會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不可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0.√ 解析:引導與推進宗教教義與中華文化的進一步相融合,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不僅符合宗教入華以來傳承與發展的歷史規律,也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重要途徑。 1. C 2. B 3. B 4.A 5.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