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浦江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浦江期末)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削平群雄,最終統一全國的是( )A.劉邦的隊伍 B.張角的隊伍C.黃巢的隊伍 D.朱元璋的隊伍【答案】D【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戰和足智多謀,被推為反元起義軍領袖。這支起義軍在他的領導下,先后消滅各地群雄,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朱元璋的隊伍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削平群雄,最終統一全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朝的建立。識記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2.(2021八下·浦江期末)801班李丹同學在某單元復習筆記上記載著“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等信息。則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應該是( )A.特務統治的強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強C.專制集權的加強 D.文化專制的強化【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設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是明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設立軍機處和實行文字獄是清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都體現了專制集權的加強。AB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專制集權的加強應該是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相關史實。3.(2021八下·浦江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下列史實與右圖的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地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A.設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制 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A項設置宣政院是元朝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推行改土歸流是對西南地區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金瓶掣簽制是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與題干的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新疆實施有效管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措施。4.(2021八下·浦江期末)“書中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主要療效,總結了我國古代的藥物學成就……”這部巨著是指( )A.《農政全書》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項《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不符合題意;B項《本草綱目》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巨著,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D項《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5.(2021八下·浦江期末)鄭和曾經七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到達的最遠地區是( )①非洲好望角 ②紅海沿岸 ③非洲東海岸 ④孟加拉灣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從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B項②③是鄭和到達的最遠地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和下西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6.(2021八下·浦江期末)“這項發明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全球通史》 ”這項發明是指( )A.瓦特改進了蒸汽機 B.史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C.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 D.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A項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是題干里這項發明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具備理解和分析能力。7.(2021八下·浦江期末)17世紀80年代,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體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國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國王是認命的。”請分析國王“認命”的原因是( )A.《社會保障法》的實施 B.《獨立宣言》的發表C.1787年憲法的通過 D.《權利法案》的頒布【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國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國王是認命的。”《權利法案》確立的議會至上的原則是國王“認命”的原因。ABC三項都不美國頒布的,和題干中的“英國”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是國王“認命”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權利法案》的頒布的意義。理解并識記《權利法案》的頒布的相關史實。8.(2021八下·浦江期末)工人階級的解放,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共產黨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光輝的革命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 )A.馬克思主義誕生 B.社會主義國家誕生C.資本主義產生 D.無產階級政權建立【答案】A【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A項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9.(2021八下·浦江期末)1895年春,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四位同學對條約內容進行逐條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中割讓遼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島以及附屬島嶼給日本,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還有就是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樣就使大量的日本商人對中國實施資本輸入,破壞了中國剛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故①②③正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注意識記并區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內容。10.(2021八下·浦江期末)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遭受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注意識記《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浦江期末)【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802班《史海鉤沉》學習小組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收集到以下圖片和文字信息,請你一齊參與。材料一:民族英雄、名垂千古。材料二:縱觀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歷史,為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清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舉措一:成功抵御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入侵;舉措二:堅決鎮壓分裂和叛亂祖國的活動;舉措三:采取其他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1)任選材料一中的一位民族英雄,說說其抗擊外敵入侵、為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所作的英雄事跡。(2)聯系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清政府是怎樣對西藏、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有效管轄的?(3)“學史使人明智”。談談 “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對今天維護國家統一的現實意義。【答案】(1)圖 A 戚繼光:面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圖 B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統治 38 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圖 C 康熙皇帝:面對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兩次組織雅克薩反擊戰,簽訂《尼布楚條約》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2)西藏:設立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認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3)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戚繼光奉命抗擊倭寇,他率領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后來他又率軍開赴福建、廣州抗倭,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跨海作戰,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占領雅克薩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2)1727年(雍正帝時),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規定喇嘛教活佛轉世的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并由駐藏大臣監督。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故答案為:(1)圖 A 戚繼光:面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圖 B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統治 38 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圖 C 康熙皇帝:面對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兩次組織雅克薩反擊戰,簽訂《尼布楚條約》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2)西藏:設立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認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3)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采取的措施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12.(2021八下·浦江期末)【文明沖擊 驚醒迷夢】面對世界工業文明的沖擊,“康乾盛世”的表象下潛藏著巨大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93年,馬戛爾尼作為第一個訪華的英國大使,訪華后斷言:“中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材料二: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面對中國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成為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1)填表完成①②③的內容證明18世紀末“康乾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只不過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領域 西方列強 近代前夜的中國政治 ①▲ 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經濟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工業文明) ②▲思想文化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專制、八股取士對外政策 對外擴張,開辟新航路,發展海上貿易 ③▲(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近代中國 “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林則徐、魏源的主要事跡。【答案】(1)政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農耕文明)|外交:閉關自守。(2)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全方位介紹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17世紀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18世紀美國獨立后建立了聯邦制共和政體,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半個多世紀后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19世紀中后期德國完成統一,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西方國家逐漸確立。近代前夜的中國在經濟上仍然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對外政策方面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根據所學知識,林則徐是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他主持編譯和審訂了《四洲志》,介紹了世界5大洲30余國的歷史地理和政情;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答案為:(1)政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農耕文明);外交:閉關自守。1842年,魏源編著《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全方位介紹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背后潛藏的危機,林則徐、魏源的主要事跡。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3.(2021八下·浦江期末)【東西碰撞 救亡圖存】19世紀中期開始,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反復思考“中國向何處去”。開始了艱辛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19世紀,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A“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B“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大壯國威……”材料三: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1)根據材料一,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分別指的是什么?(按先后順序)迫使開放杭州為通商口岸的是哪一次侵華戰爭的直接后果?(2)A、B二處的豪言壯語分別出自中國近代哪兩位英雄之口?(3)上述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為救亡圖存掀起的哪兩次抗爭?抗爭雖以失敗告終,但給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帶來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不按先后順序不給分)甲午中日戰爭(2)A 林則徐、B 鄧世昌(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精神財富:①愛國救國;②改革創新;③善于學習。【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近代史上19世紀三次侵華戰爭。1840年——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英法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2)“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出自林則徐,表達了林則徐嚴禁鴉片的決心。在一次對日海戰中鄧世昌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威。”(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2)A 林則徐、B 鄧世昌。(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精神財富:①愛國救國;②改革創新;③善于學習。【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探索的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熟練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探索的史實。1 / 1浙江省浦江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浦江期末)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削平群雄,最終統一全國的是( )A.劉邦的隊伍 B.張角的隊伍C.黃巢的隊伍 D.朱元璋的隊伍2.(2021八下·浦江期末)801班李丹同學在某單元復習筆記上記載著“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等信息。則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應該是( )A.特務統治的強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強C.專制集權的加強 D.文化專制的強化3.(2021八下·浦江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下列史實與右圖的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地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A.設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制 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4.(2021八下·浦江期末)“書中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主要療效,總結了我國古代的藥物學成就……”這部巨著是指( )A.《農政全書》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5.(2021八下·浦江期末)鄭和曾經七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到達的最遠地區是( )①非洲好望角 ②紅海沿岸 ③非洲東海岸 ④孟加拉灣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2021八下·浦江期末)“這項發明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全球通史》 ”這項發明是指( )A.瓦特改進了蒸汽機 B.史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C.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 D.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7.(2021八下·浦江期末)17世紀80年代,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體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國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國王是認命的。”請分析國王“認命”的原因是( )A.《社會保障法》的實施 B.《獨立宣言》的發表C.1787年憲法的通過 D.《權利法案》的頒布8.(2021八下·浦江期末)工人階級的解放,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共產黨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光輝的革命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 )A.馬克思主義誕生 B.社會主義國家誕生C.資本主義產生 D.無產階級政權建立9.(2021八下·浦江期末)1895年春,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四位同學對條約內容進行逐條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1八下·浦江期末)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遭受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浦江期末)【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802班《史海鉤沉》學習小組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收集到以下圖片和文字信息,請你一齊參與。材料一:民族英雄、名垂千古。材料二:縱觀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歷史,為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清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舉措一:成功抵御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入侵;舉措二:堅決鎮壓分裂和叛亂祖國的活動;舉措三:采取其他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1)任選材料一中的一位民族英雄,說說其抗擊外敵入侵、為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所作的英雄事跡。(2)聯系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清政府是怎樣對西藏、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有效管轄的?(3)“學史使人明智”。談談 “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對今天維護國家統一的現實意義。12.(2021八下·浦江期末)【文明沖擊 驚醒迷夢】面對世界工業文明的沖擊,“康乾盛世”的表象下潛藏著巨大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93年,馬戛爾尼作為第一個訪華的英國大使,訪華后斷言:“中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材料二:鴉片戰爭的炮聲,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面對中國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成為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1)填表完成①②③的內容證明18世紀末“康乾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只不過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領域 西方列強 近代前夜的中國政治 ①▲ 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經濟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工業文明) ②▲思想文化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專制、八股取士對外政策 對外擴張,開辟新航路,發展海上貿易 ③▲(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近代中國 “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林則徐、魏源的主要事跡。13.(2021八下·浦江期末)【東西碰撞 救亡圖存】19世紀中期開始,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反復思考“中國向何處去”。開始了艱辛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19世紀,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A“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B“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大壯國威……”材料三: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1)根據材料一,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分別指的是什么?(按先后順序)迫使開放杭州為通商口岸的是哪一次侵華戰爭的直接后果?(2)A、B二處的豪言壯語分別出自中國近代哪兩位英雄之口?(3)上述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為救亡圖存掀起的哪兩次抗爭?抗爭雖以失敗告終,但給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帶來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戰和足智多謀,被推為反元起義軍領袖。這支起義軍在他的領導下,先后消滅各地群雄,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朱元璋的隊伍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削平群雄,最終統一全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朝的建立。識記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2.【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設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是明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設立軍機處和實行文字獄是清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都體現了專制集權的加強。AB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專制集權的加強應該是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相關史實。3.【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A項設置宣政院是元朝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推行改土歸流是對西南地區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金瓶掣簽制是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與題干的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新疆實施有效管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措施。4.【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項《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不符合題意;B項《本草綱目》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巨著,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D項《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從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B項②③是鄭和到達的最遠地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和下西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6.【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A項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是題干里這項發明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具備理解和分析能力。7.【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國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國王是認命的。”《權利法案》確立的議會至上的原則是國王“認命”的原因。ABC三項都不美國頒布的,和題干中的“英國”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是國王“認命”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權利法案》的頒布的意義。理解并識記《權利法案》的頒布的相關史實。8.【答案】A【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A項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9.【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中割讓遼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島以及附屬島嶼給日本,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還有就是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樣就使大量的日本商人對中國實施資本輸入,破壞了中國剛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故①②③正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注意識記并區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內容。10.【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注意識記《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11.【答案】(1)圖 A 戚繼光:面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圖 B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統治 38 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圖 C 康熙皇帝:面對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兩次組織雅克薩反擊戰,簽訂《尼布楚條約》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2)西藏:設立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認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3)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戚繼光奉命抗擊倭寇,他率領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后來他又率軍開赴福建、廣州抗倭,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跨海作戰,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占領雅克薩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2)1727年(雍正帝時),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規定喇嘛教活佛轉世的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并由駐藏大臣監督。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故答案為:(1)圖 A 戚繼光:面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圖 B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被荷蘭殖民統治 38 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圖 C 康熙皇帝:面對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兩次組織雅克薩反擊戰,簽訂《尼布楚條約》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2)西藏:設立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認定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3)有利于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有利于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采取的措施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12.【答案】(1)政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農耕文明)|外交:閉關自守。(2)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全方位介紹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17世紀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18世紀美國獨立后建立了聯邦制共和政體,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半個多世紀后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19世紀中后期德國完成統一,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西方國家逐漸確立。近代前夜的中國在經濟上仍然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對外政策方面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根據所學知識,林則徐是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他主持編譯和審訂了《四洲志》,介紹了世界5大洲30余國的歷史地理和政情;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答案為:(1)政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農耕文明);外交:閉關自守。1842年,魏源編著《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林則徐組織編譯《四洲志》,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全方位介紹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背后潛藏的危機,林則徐、魏源的主要事跡。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3.【答案】(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不按先后順序不給分)甲午中日戰爭(2)A 林則徐、B 鄧世昌(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精神財富:①愛國救國;②改革創新;③善于學習。【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近代史上19世紀三次侵華戰爭。1840年——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英法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2)“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出自林則徐,表達了林則徐嚴禁鴉片的決心。在一次對日海戰中鄧世昌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威。”(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2)A 林則徐、B 鄧世昌。(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精神財富:①愛國救國;②改革創新;③善于學習。【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探索的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熟練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探索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浦江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浦江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