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成立興中會 時間: 地點: 綱領: 宗旨: 意義: 1894年11月 檀香山 驅除韃虜,恢復中國, 創立合眾政府 振興中華 標志著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誕生 復習鞏固 思想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 組織基礎: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 領導基礎:孫中山的主張逐漸得到其他革命黨人的 認同,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 同盟會成立的條件: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 2.中國同盟會成立 時間: 地點: 目的: 政治綱領: 目標: 性質: 意義: 日本東京 1905年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 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有了統一領導和奮斗目標,推動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民族 民權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 核心解決土地問題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 社會革命 (補充和發展) 三民主義的內涵剖析 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第一單元 20世紀初期的世界與中國 辛亥革命·復習課 材料1:1901年至1911年,全國新設立的廠礦有320多家,資本總額1億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兩倍多。 材料3:1894年,孫中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宋教仁建立華興會、蔡元培建立光復會等革命團體。 材料2:1903年5月,章炳麟在《蘇報》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宣傳革命;鄒容的《革命軍》,前后翻印20多次,達百萬冊,影響巨大……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經濟上,資本主義發展(物質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階級基礎)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 的傳播(思想基礎) 組織上,有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領導(組織基礎) 革命已具備了條件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醴起義 時間: 1906年冬 領導: 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 地點: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瀏陽、醴陵 結果: 起義失敗,劉道一等在長沙遇害 地位: 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個武裝起義 影響: 起義雖然失敗 ,但同盟會聲望由此大增 人數: 3萬余人 黃花崗起義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3、廣州黃花崗起義 籌備: 1910年,孫中山同黃興、趙聲等人商討在廣州起義 爆發: 1911年4月,由于情況有變,黃興在準備未緒的情況下,臨時決定提前舉事 過程: 黃興親率一百余名革命黨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逃走,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3、廣州黃花崗起義 結果: 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后來,將收斂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歷史上將這場起義稱作“黃花崗起義”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3、廣州黃花崗起義 意義: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萍瀏醴起義 浙皖起義 鎮南關起義 黃花崗起義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起義 時間 地點 領導人 影響/評價 萍瀏醴起義 安慶、 紹興起義 廣西鎮南關起義 廣州黃花崗起義 1906年 劉道一、蔡紹南 萍鄉、瀏陽、醴陵 1907年 安慶、紹興 徐錫麟、秋瑾 1907年 廣西鎮南關 孫中山、黃興 1910年 孫中山、黃興 廣州黃花崗 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同盟會聲望大振。 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義 1、起義準備 (1)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謀劃起義 (2)起義的主要力量傾向于湖北新軍 (3)10月9日,共進會負責人孫武在漢口租界制造炮彈,不慎爆炸,起義計劃泄露。清政府到處搜捕革命黨人,形勢非常緊迫 2、起義爆發 時間: 1911年10月10日 地點: 湖北武昌 經過: 起義爆發——攻占軍械庫—打開城門迎接炮兵,步炮聯合—進攻總督衙門——武漢三鎮光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 次日, 湖北軍政府成立. 湖北軍政府旗幟 黎元洪 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獨立。 3.發展 革命黨人的精神 他們奮不顧身,勇敢直前,視死如歸,崇高的革命思想和獻身精神激勵了越來越多的民眾投身革命 4.影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但是,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5.如何客觀地評價辛亥革命? (1)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功績: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8小時——從打響第一槍到占領湖廣總督署只用了8小時。 41天——武漢三鎮保衛戰堅持41天,迎來全國十余個省區的獨立。 80天——從武昌首義到中華民國建立僅有80天。 123天——從起義爆發到清帝退位歷時僅123天。 一組關于辛亥革命的數字 3.辛亥革命的概念: 狹義:發生于舊歷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義。 廣義:指19世紀90年代到1912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動的總和。 “床下都督”——黎元洪 1911年11月,江蘇巡撫程德全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自任都督,掛起了“中華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江蘇就這樣“和平光復”了。 辛亥革命存在的危機以及資產階級的妥協性。 黎元洪:清朝官僚、新軍協統。武昌起義爆發后被自己的部下從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黎元洪:“莫害我,莫害我”,后被革命黨人用手槍逼迫就任湖北軍政府都督,以致后來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你認識到了什么? 辛亥革命軼事 1.這次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這次起義是( )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 C.鎮南關起義 D.黃花崗起義 A 3. “壯哉! 武昌首義,一槍打翻封建帝制;偉哉! 天下響應,萬眾擎起民主共和。”這副對聯中的“武昌首義”的主力軍是( ) A.同盟會會員 B.傾向革命的新軍 C.留學海外的歸國人員 D.工人和農民 B 4.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曾在一則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讀報紙……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你認為日記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鎮南關起義 D.南昌起義 B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起義 時間 地點 領導人 影響/評價 萍瀏醴起義 安慶、 紹興起義 廣西鎮南關起義 廣州黃花崗起義 1906年 劉道一、蔡紹南 萍鄉、瀏陽、醴陵 1907年 安慶、紹興 徐錫麟、秋瑾 1907年 廣西鎮南關 孫中山、黃興 1910年 孫中山、黃興 廣州黃花崗 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同盟會聲望大振。 小結 時間: 1911年10月10日 地點: 湖北武昌 經過: 起義爆發——攻占軍械庫—打開城門迎接炮兵,步炮聯合—進攻總督衙門——武漢三鎮光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影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但是,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