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初三社會政治中考模擬試題(十)一、選擇題(本題有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應美國副總統拜登的邀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于2月13—17日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據此回答1-3題1.中美兩國遠隔重洋,其中的“洋”指( )A.大西洋 B.太平洋 C 印度洋 D.北冰洋2.標志著中美兩國結束20多年敵對、隔絕狀態的歷史事件是( )A、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B.中美正式建交C.中美參加亞非會議 D.毛澤東接見美國乒乓球隊3.中美關系良性發展有利于( )①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②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③發揮我國在世界上的主導作用 ④增進理解,加強南北合作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一次交流活動中,來自四個地區的代表介紹自己的家鄉,其中有誤的是( )A.張曉說:“我的家鄉地形平坦,土地肥沃,豆谷飄香。”B.劉明說:“我的家鄉丘陵廣布,甘蔗特別多,即使在冬季,河流也不會結冰。”C.孫媛說:“我的家鄉被譽為‘天府之國’、‘魚米之鄉’。”D.趙丹說:“我的家鄉氣候寒冷,人們喜歡喝青稞酒。”5.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古城南京是中國歷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 )①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②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③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覆滅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1年4月24日,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清華大學迎來100年華誕。近代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和與清華大學齊名的北京大學的創辦,分別源于哪一歷史事件。(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始探索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洋務運動2011年4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陳臺小學六年級學生曉帥(化名)向記者講述了4名同學手拉手救落水同學,結果5人全被急流沖走的悲壯場面。回答8—9題。8.新聞報導時采用了化名,體現了對未成年的哪一保護(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9.對此事的看法,你覺得欠妥當的是( )A、這是在維護正義,要大力提倡 B、我們不鼓勵自我犧牲式的見義勇為C、未成年人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D、未成年人要珍愛生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校車安全牽動全國人民的心。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關切,有關部門迅速出臺校車安全條例,將校車安全問題納入法制軌道。據此回答10-11題10.這一條例的出臺,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 )A.受教育權 B.人格尊嚴權 C.生命健康權 D.財產安全權11.國務院重視校車安全問題是因為( )①人的生命是寶貴的 ②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③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的穩定的需要④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是目前我國的工作中心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民營經濟“一遇雨露就發芽,一遇陽光就燦爛”,就全國而言,其產值比重已占GDP總量的65%,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材料中的“雨露”、“陽光”特指我國( )A.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B.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C.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3.如果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輸入“用一個聲音說話、一體化程度最高”等文字。其指向和對應的國際組織應該是( )A.歐洲聯盟 B.世貿組織 C.聯合國 D.亞太經合組織14.“今天我們走進小康之家的大門,是一個勝利;明天我們走出小康之家的大門時,將會是一個更大的勝利。走進是溫飽與小康的銜接,走出是小康與現代化的銜接。”這里的“小康與現代化的銜接”是指( )A.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B.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C.21世紀前十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D.21世紀中期,基本實現現代化15.2011年12月,網上一條一汽大眾將發放相當于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的消息,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引發了人們對“收入分配改革”的熱議。以下關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觀點正確的有( )①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反對平均主義,拉大收入差距③提倡奉獻精神,落實分配政策 ④先富幫后富,實現同等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在土地問題上,新中國成立后,有過三次重大變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土地改革后,農民耕種“自己的地”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農民耕種“公家的地”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土地歸農民個人所有D.三次變革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48分)17、(8分)讀我國溫帶季風區某地區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寫出該地區的氣候特點。(2分)(2)甲、乙、丙、丁四片耕地中最應退耕還林(草)是 地,其理由是 。(3分)(3)推測該地村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1分)(4)說說該地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2分)18、(8分)2012年既是甲午中日戰爭結束117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7周年。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甲午戰爭后簽訂了什么條約?條約的簽訂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2分)(2)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由局部進攻到全面進攻的標志事件分別是什么?(2分)(3)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簡述它是如何形成的?(3分)(4)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參與,這對今天人類社會要解決的環保、反恐等全球性問題有何啟示?(1分)19、(8分)材料一:刑事訴訟法,是一部直接關系公民權益和基本權利的刑事訴訟法律。1979年,全國人大通過刑事訴訟法。1996年,全國人大對刑訴法進行第一次修改,“無罪推定”入法。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刑訴法進行二次大修,并增加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保障人權”終入法。材料二:如右圖注: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1)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1分)(2)材料表明法律具有哪一基本特征?30多年刑事訴訟法的發展歷程說明了什么?(5分)(3)聯系漫畫,說說刑事訴訟法有何作用?(2分)20、(7分)過去五年,是義烏發展極不平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信息①全市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四個“百億元”臺階,2011年達到726.1億元,年均增長11.8%。信息②認真辦理人代會議案和代表意見1719件,進一步暢通市民咨詢求助、投訴舉報、建言獻策渠道。信息③2011年民生支出占政府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56.1%,累計實施住房、交通、社保、就業、教育、醫療、公共安全等方面172項民生實事。閱讀材料,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以上信息分別體現現代化建設的哪些目標。(3分)(2)信息③成就的取得,說明了什么?(2分)(3)聯系信息①②,說說取得成就③的原因。(2分)21、(9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對文化的需求隨之出現“井噴”現象。 我國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作的貢獻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美國的文化產業占到整個GDP的25%,日本達到20%,而我國只占到2.7%。材料二:如右漫畫《不盡葫蘆滾滾來》材料三: 美國紐約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占到全部就業人員總數的12%,日本東京達到了15%,中國卻還不到4%。文化產業固定資產少,很多中小文化企業組建數年,始終做不強。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材料一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建設?(4分)(2)漫畫反映了當前我國文化建設中存在怎樣的現象?(2分)(3)聯系材料二三,為加快文化建設出謀劃策。(3分)22、(8分)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據此回答下列各題。區 域 水資源總量占全國的比例(%) 人均擁有的水資源(單位:立方米/人·年) 區 域 水資源總量占全國的比例(%) 人均擁有的水資源(單位:立方米/人·年)東北地區 7.O 1646 珠江及華南 17.1 3228華北地區 7.7 453 橫斷山區 21.3 29427長江流域 15.O 2289 西北內陸 4.8 4876東南沿海 7.O 2827 其他地區 20.1 3840我國各地區水資源統計表(1)上表中反映了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現象,請概括其特點。(2分)據了解,華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計已近2000億立方米。華北平原上已有200萬口深水機井遍布田間地頭;此地聚集著我國最重要的城市集群之一,城市的飛速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也呈幾何級數放大;工農業用水的有效系數較低,與國際先進水平比有較大的差距。(2)華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地區之一,請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分析其缺水的原因。(4分)央視報道,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已過50個,最嚴重的是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和汾渭盆地。(3)華北“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超采地下水。請你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社會思品知識,為有效防治華北“地面沉降”問題,提兩條合理化建議。(2分)2012年初三社會政治中考模擬試題(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有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A C C A D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B B A B B C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48分)17、(1)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2)乙(1分) 處于河流上游的坡陡地帶,易發生水土流失(2分)(3)小麥;蘋果、(梨、桃)等(2分)(4)地勢平坦,臨近河流,水源較充足等(2分)18、(1)《馬關條約》;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各1分)(2)局部進攻:九一八事變。全面進攻:七七事變。(各1分)(3)國共合作下的全民族抗戰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分)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之間的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分)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分)(4)啟示:發揚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合作精神;加強國際間互相支持與協作;等。(寫出一點即可得1分)19、(1)憲法) (1分) (2)由國家制定(或認可)(2分) 我國的法律在不斷完善;人權不斷得到保障;不斷推進公平正義等 (2個角度即可,一個角度1分,共4分)(3)保護作用,規范作用(2分)20、(1)政府:富強 民主 和諧;(3分)(2)說明我市政府重視民生,以人為本;不斷加強社會建設等等。(2點即可,共2分)(3)經濟建設,為社會建設提供經濟基礎;政治建設為社會建設提供政治保障。(2分)21、(1)我國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落后,差距大(每個角度2分,共4分)(2)文藝創作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1分)(3)文藝工作者:增強文化創新能力; 政府: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國家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扶持等(一點1分,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22、(1)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或東南多,西北少。(2分,如果按表具體羅列只給1分)(2)自然原因:北方屬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水資源總量少;雨季短,降水集中,水資源季節差異大。(2分)人為原因:人口多,生活用水多;工農業發達,生產用水多;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2分)(3)建議:①強化節水意識、提倡循環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③跨區域調水,繼續實行南水北調工程;④依靠科技,推廣節水技術等。(2分,任選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