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維護民族團結 促進祖國統一一、時政熱點鏈接:1、5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2011年6月28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正式啟動,首批試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廈門。3、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通車典禮7月17日下午舉行。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是西藏第一條高速公路。4、7月18日,新疆和田市一派出所遭暴徒襲擊。5、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眾2萬多人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8月16日至18日,國務院總理考察訪問香港。7、2011年9月10日,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貴陽開幕。8、2011年10月9日上午9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國家完全統一的殷切希望。9、2012年1月14日,馬英九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10、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二、學科知識鏈接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2、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3、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4、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5、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6、我國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民族平等,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團結,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場是民族共同繁榮。7、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規定性。8、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9、我們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提或政治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10、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三、中考命題預測1、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黨和國家制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少數民族地區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④我國各族人民之間團結互助。2、為什么要維護各民族的團結?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②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的穩定。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⑤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⑥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⑦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加強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我國政府該怎么做?①經濟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貫徹執行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③文化方面: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人力的支持。4、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么?①我們青少年學生應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③多做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各民族同學要平等相處。④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為實現民族團結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5、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①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把經濟搞上去,是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②有利于充分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③是建設邊疆、鞏固邊防的基本保證。④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體現,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6、怎樣認識對口支援新疆建設活動?①這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②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③這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④這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體現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7、30多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什么?①我們黨制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②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③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漸進解決問題。④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敗的。8、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①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②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③有利于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和兩岸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兩岸人民的經貿往來。④有利于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⑤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9、作為中學生,你打算以哪些實際行動為開創兩岸關系的新局面作貢獻?①青年學生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②要尊重,優待軍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③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④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實際行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⑤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臺獨”言論和行為進行斗爭。⑥自覺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使命。⑦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等。10、“一國兩制”方針對于解決臺灣問題有何重要意義?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②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③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四、典型例題解析1、下列能直接體現促進民族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做法是A.2011年6月李娜成為亞洲首位奪得法網冠軍的選手B.2011年6月底京滬高鐵南京南站將要正式投入運營C.7月17日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通車D.經勘探發現我國在南海和青藏高原有儲量十分豐富的可燃冰2、多年來,全國各省市都致力于援藏,對西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C.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D.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2010 年感動中國人物王萬青,40 多年來,留守在高原,視藏鄉為故鄉,視牧民為親人,克服重重困難,全心全意為牧民看病治病,得到藏民的尊敬和愛戴。王萬青的行為①體現了各民族血濃于水的兄弟情誼 ②是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的表現③履行了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 ④是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在中央和各地的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使西藏發生了滄桑巨變。全區生產總值達到 395.81億元,是1959年的倍;農牧民人均年收入3176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12482元;基礎設施建設從無到有,公路、鐵路、飛機拉近了雪域高原的距離。西藏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②我國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③我國遵循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處理民族關系原則④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和保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2011年3月到10月,全國各地紛紛以各種形式開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的意義有:①學習和弘揚革命前輩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的崇高精神②激勵海峽兩岸同胞共同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③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④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11年7月16日, “2011年海峽兩岸大學生夏令營暨絲綢之路法律文化學術考察”活動在敦煌圓滿結束。近年來,兩岸頻繁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體現了:A、對待傳統文化要批評的繼承B、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C、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D、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實現兩岸統一的唯一途徑7、2011年1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美國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 胡錦濤說,3年多來,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下,臺海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系開創出和平發展新局面。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①符合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②證明一國兩制的正確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③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④有利于兩岸經濟的發展,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1年11月30日上午10時,我國首艘高速客滾輪“海峽號”,搭載500多位游客,從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客滾碼頭緩緩起航。平潭至臺中的海上航線當日正式開通,此航線亦是大陸首條對臺高速客滾航線,標志著兩岸“三通”進一步發展。這說明了:A、兩岸同胞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目標B、“臺獨”勢力已經徹底消亡C、兩岸和平統一指日可待D、“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9、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材料二、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說,希望兩岸雙方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多為兩岸同胞做實事、做好事,繼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請問:(1)現階段,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原則和立場是什么?(2)例舉一年來兩岸的交流活動和取得的成績。10、結合前面選擇題第4題——西藏地區的相關時政材料,簡要回答:(1)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2)實現西藏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還必須采取了哪些措施?參考答案:1——8:C C B D C B C A9、(1)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原則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四個“決不”)。(2)①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于2011年5月6日至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②2011年11月30日上午10時,我國首艘高速客滾輪“海峽號”,搭載500多位游客,從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客滾碼頭緩緩起航。平潭至臺中的海上航線當日正式開通,此航線亦是大陸首條對臺高速客滾航線。10、(1)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主義道路,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②黨和固家制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少數民地區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和全國人民團結互助大力支持等。(2)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③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④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