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課題 復習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編號 備課 日期 二次備課 日期 課型 復習課 教學 目標 1.能闡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過程和意義; 2.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解釋有關的實際問題。3.通過復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資料,培養學生查閱、整理、歸納知 識的能力。 4.通過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的復習,強化學生對生物科學的價值的理解,增強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 重點 (1)說明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及制造有機物時需要光。 (2)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并能比較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3)說明有機物能構建植物體及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實驗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以及有機物分解時需要氧和產生二氧化碳,釋放能量。 教學 難點 (1)比較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2)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教材 分析 及 教法 設想 一、分析課標內容: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實驗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概述綠色植物為許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二、分析教學內容:本節教學內容包括: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其中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是本節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 準備 每四人小組一個魚缸、一棵水草、兩條小魚; 多媒體課件、課本、同步學習 教學 環節 導學過程 學習過程 備注 創設 情境 導入 新課 (一)、概括導入 確認目標 生讀復習目標,明確復習重難點 (二)、梳理知識 落實雙基 引導學生整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嘗試獨立完成知識結構圖,小組展示,其他組同學補充、糾正。知識鏈接: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一、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為什么要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2、為什么要將葉片一部分遮蓋起來再放到陽光下照射3、為什么要對葉片脫色????????????????????????????????????4、為什么要將葉片隔水加熱? 5、脫色處理完畢,為什么要用清水沖洗葉片? 6、實驗現象是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二、光合作用的意義是什么? ?探究實驗過程——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小組合作了解實驗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完成實驗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建議學生提前預習,可改進實驗材料(如銀邊天竺葵)和用具,提倡有個性的實驗設計。教師指導和參與實驗。 (四)、典題引導 點撥深化 甲、乙兩地出產同種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甜.經調查,在甜瓜生長季節,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溫度條件差別較大,詳見上表.請將下面關于環境溫度與呼吸作用強弱關系的推理過程補充完整。 (1)因為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所以甲地甜瓜體內所含有機物比乙地的多。(2)因為甲、乙兩地出產的甜瓜是同一品種,所以有機物含量多少的差別不是由其體內???????? 決定遺傳物質的,而是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 (3)因為甜瓜體內的有機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又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外界環境條件可以通過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來影響其含量。 (4)因為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 ?????????進行,全天(只答夜間而兩地外界環境條件的????????????????????????????????????????????? 夜間的溫度,所以甲、乙兩地甜瓜體內有機物含量不同是因為溫度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不同。 (5)因為,甲地甜瓜體內所含有機物比乙地的多,所以,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消耗的有機物???? ,呼吸作用?? ??????。 少 (6)又因為甲地比乙地夜間溫度低,所以,在一定范圍內,環境溫度與呼吸作用的關系為 ????????????。 (五)、檢測反饋 鞏固提升 如圖的曲線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吸收與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不考慮溫度因素).A、B、C、D為曲線上的四個點,E為橫坐標上的點.請分析回答: (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 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_。 (2)在A點植物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在C點植物能進行的 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_。 (3)整條曲線說明光照強度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關系是:光照強度在E點之 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強度在E點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點為曲線與橫軸的交點,該點表示植物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是 ____________。 (5)如果白天光照強度長期為B,植物能不能正常生活?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目標 以小組為單位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完成知識結構圖,小組代表展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并說明理由。 (1)三個演示實驗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2)能否用一句話來概述上述三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什么作用? (3)試著用公式寫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學生獨立完成“同步學習”,兩生板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拋磚引玉: 1、銀邊天竺葵的葉用光照射后,脫去葉綠素,滴上碘液,結果發現 ( ) A. 葉片的邊緣變藍,其他部分不變藍 B. 整個葉片變藍 C. 葉片的邊緣不變藍,其他部分變藍 D. 整個葉片不變藍 2、一葉片的主脈被切斷 ( 如右圖甲所示 ) ,一葉片上貼上錫箔 ( 如右圖乙所示 ) ,在陽光下照射 4 小時,經脫色并用碘液處理, A 部呈棕褐色, B 部呈藍黑色,錫箔 C 位置不呈藍黑色。以上實驗證明 A.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B. 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和陽光 ???? C.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陽光 ???D.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葉綠素 根據以上練習,你能否設計實驗來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呢?二氧化碳和氧氣呢?P74 討論: 1、光合作用如何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的實質是什么? 3、比較光合作用公式,二者有何差異? 舉一反三: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么?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是什么? 1).一位科學家把一株綠色植物放在不同顏色的光下照射, 然后再 測量植物對每種光的吸收值, 實驗結果如下表, 請根據表回答下 列問題: 一株綠色植物對不同顏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光的顏色 紅 橙 黃 綠 藍 紫 學探 導學 導引 誘思 展示 交流 質疑 深化 梳理 知識 歸納 整合 達標 檢測 鞏固 提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札 記 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要想在限的時間內復習好所學知識,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一定要重視復習課。學生能不能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系統深入的認識,最大限度的掌握好基礎知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的效果。而要達到一個好的復習效果,就必須精心準備好復習課,明確每一節課的復習目標,靈活地運用復習的方法和技巧。這節課,我遵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先指明這一節課的復習內容,讓學生心中有數,然后指導學生有計劃、有順序的復習,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掌握一個個知識點,并前后聯通,逐步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系統。在復習完一個知識點后,補充練習,把復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我的教學存在不足。在練習的設計上有點難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做起來比較困難,造成基礎知識的記憶以及練習時間過少,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的結果。也使我認識到備課不僅要準備知識,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