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濱江初中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九年級社會·法治試卷溫馨提示:1.本學科考試為開卷考試,全卷滿分100分,時間為100分鐘。2.全卷分為試卷Ⅰ、試卷Ⅱ和答題卷,試卷共4頁,有兩大題,25小題。3.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卷、草稿紙上均無效。試卷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號外是一種臨時編印的報刊,一般在當日有突發重大新聞時出版。根據《新華日報.號外》(右圖)可以推斷()550418018415此號外的出版時間應該在1945年②該宣言可能由中美蘇三國共同發表③當天日本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④此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持續了十四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A.傳統儒家思想B.維新變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和科學3、某班開展主題音樂會,節目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A.建黨偉業???B.長征精神???C.抗日烽火????D.解放歲月4、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5、“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描繪的歷史事件(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法西斯對人類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體現日本法西斯殘暴本性的有(????)①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②“死亡工廠”奧斯威辛集中營③七三一部隊用健康人活體做實驗??????④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41年12月,《國民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指出:“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據此回答第7~8兩小題。7、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A.中日兩國實力過于懸殊B.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對重慶的轟炸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8、侵略者之日本對美國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的標志事件是(???)A.偷襲珍珠港B.中途島海戰C.斯大林格勒戰役D.阿拉曼戰役9、《全球通史》中寫道:“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這場運動”(??)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0、觀察圖片,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以下內容與圖片所反映信息相符的是(??)A.?開天辟地,煥然一新???????????????????????????????????????????B.?延安精神,革命圣地C.?革命搖籃,領袖故里???????????????????????????????????????????D.?歷史轉折,生死攸關11、史學家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從廣州到華中,……勢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漢,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領福州,1927年3月進駐上海和南京。九個月內,占中國半個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這一情形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B.?國民革命????????????????????C.?國共對峙???????????????????D.?九一八事變12、1935年,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北)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此詩相關的歷史背景是(???)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勝利D.?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13、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重大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特色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圍剿”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興起了反抗西方列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下列歷史事件與材料相符合的是()①薩拉熱窩事件②中國抗美援朝戰爭③埃及華夫脫運動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40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這說明改革開放是()①強國之路、富民之路②實現同等富裕的最佳選擇③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④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6、隨著我國民主形式日益豐富,民主渠道逐漸拓寬,公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民主決策。下列屬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是( )A.某市民打電話給電視臺,反映交通部門亂收費問題B.某縣消費者代表在價格聽證會上提出意見和建議C.某高三適齡學生參與縣人大代表的選舉D.某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政府工作完成情況17、近幾年來,中國網民人數增長了10倍左右,微博發展得更加迅速,從原來的只知道打“省市長熱線”到現在的積極參與時政的討論、由事不關己到自覺監督,這些變化反映了(???)A.?我國公民可以直接管理國家????????????????????????????????B.?網絡是公民政治參與的唯一渠道C.?我國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的意識不斷提高???????????D.?我國公民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言論18.近幾年,華為公司在全球設立了15個研究所(院)、36個聯合創新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創新合作。僅2019年,華為公司投入研發經費約1317億元,重點研究5G、人工智能等領先技術。這體現了( )A.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B.提高創新能力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C.加大資金投入定能掌握核心技術D.企業創新的直接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42659303937019.如圖漫畫《基本路徑》表明(???)①政府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正行使審判權②要防范行政權力濫用,提高政府公信力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并接受監督④政府必須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經過長期努力,現階段我國的發展到達的一個新的歷史方位是( )A.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B.全面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C.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試卷Ⅱ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13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共中央所在地變遷示意圖材料二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戶,耕地六百六十六畝,盛產小麥、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種雜糧,夏收麥,秋收稻,一年收兩季,平均每年收27萬糧食。——《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的原因綜述》材料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時間會議名稱主要內容1947年7—9月全國土地會議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軍事上準備打若干次決定性的大會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寫出圖中A、B兩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4分)依據材料一、二,簡析選址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4分)(3)材料三,例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重大決策,并選取其中一例說明與新中國成立之間的關系。(5分)22.閱讀摘錄記錄學習印記。閱讀摘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本題11分)15875124460中國堅持抗戰14年,抗擊日本法西斯兵力最多,軍民傷亡3500多萬,經濟損失達6000多億美元。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軍民傷亡9000多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4萬億美元。主題:★中國堅持抗戰14年,抗擊日本法西斯兵力最多,軍民傷亡3500多萬,經濟損失達6000多億美元。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軍民傷亡9000多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4萬億美元。主題:★[]根據思維導圖規律填寫讀書摘錄中A、B的內容,并推測此次閱讀主題。(3分)簡述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4分)(3)有人說:“沒有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請結合中國抗戰史實來印證該觀點。(2分)(4)根據摘錄中的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2分)23.(16分)某校學生開展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活動一:看圖說史(1)從上述圖片中任選其中的兩個事件闡述其重要意義。(4分)活動二:讀文析史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占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2)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該通電的核心主張,分析該主張實施的歷史意義。(6分)活動三:史論結合(3)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有理有據論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革命期間戰勝危機做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的。(6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24.(8分)材料一:“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載人航天、深海探測、天眼望遠鏡……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越來越多的中國研究正挺進“無人區”。但是,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所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1)我國科技發展領域取得的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得益于我國實施了哪些戰略?(2分)(2)請從我國科技國情角度談談我們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的理由。(2分)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科技創新需要秉持的價值取向。(3)請運用“共享發展成果”的相關知識,分析為什么要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4分)25、(12分)改革開放40多年來,X村由有名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樣板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85年,鎮辦工藝品廠落戶X村,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村民收入增加;1993年,在鎮辦企業的帶動下,村民紛紛辦起配件加工廠,其中廣達工藝品公司員工近百人。這樣,該村形成了共同發展的產業鏈。X村的發展得益于哪一經濟制度?(1分)材料二:1998年,X村開始實行村民自治制度。該村的村干部都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務一律公開,凡涉及公共利益、村民切身利益的決策事項,均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協商決定,最終形成統一意見并付諸實施,保障了村民的整體利益。(2)結合材料,該村的做法是如何體現“民主的真諦”的。(5分)材料三:從1978年到2019年,X村的產值增長了105倍,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17倍;該村村民從幼兒園到高中,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村里的老人有高齡補貼,村民農保報銷外自費部分由村里支付。(3)材料三揭示了“富強與創新”中的哪些道理?(6分)九年級社會期中考試參考答案選擇題(共40分)12345678910BDBBBCBAAA11121314151617181920BDCDBBCACD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4分)(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4分)(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3分)以上內容任選其一并論述與新中國成立的關系,給2分。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2分)22.(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1分)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1分)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2分)。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2分)(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2分)(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2分)(1)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4分)(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2分)實行全民族抗戰(2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2分)(3)分層評價。觀點: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論據: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國情出發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為中華民族利益不斷奮斗。(6分)24.(1)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三選一,2分)(2)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總整體上看,我國仍然存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2分)(3)重要性: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的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任選一點2分)意義:有利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體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加持續;有利于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任選一點2分)25.(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1分)(2)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是民主的真諦(1分);X村的村干部都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體現了選舉民主;決策事項協商決定,形成統一意見體現了協商民主。(4分)(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使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還要看經濟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點,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