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第六章第一節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 教學目標 1.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發現的過程。 2.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發現的意義。 3.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學情分析 關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學的《自然》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節課要求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現的歷史,說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發現的過程。 教學難點 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課文的內容。 (2)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關于光合作用的應用的知識。 2.教師準備 (1)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關于光合作用的應用的知識。 (2)制作光合作用的發現的實驗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中國有句諺語是“萬物生長靠太陽”。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植物生長靠太陽嗎?植物靠太陽干什么?(進行光合作用)人們對光合作用的研究開始于17世紀。此后的幾百年間,人們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到18世紀80年代,美國的科學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學反應。通過介紹光合作用發現的歷史,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引導學生識別本節目標。(略) 二、探究過程 關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課文是通過3個經典的實驗來解釋的。 1.材料一:17世紀,范·海爾蒙特的實驗。 學生每6個人一組,進行自學材料一,時間是4min 教師巡回指導,組織討論,通過問題提示,鼓勵學生合作共同歸納該實驗的結論。要提出的問題有:你能描述該實驗的過程嗎?柳樹增加的質量是多少?而土減少的質量是多少?柳樹增重的原因是什么?本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范·海爾蒙特的實驗過程的課件,描述實驗過程和結論。 2.材料二:18世紀,普利斯特萊的實驗。 投影:“知識準備”:蠟燭燃燒需要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鼠的呼需要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學生每6個人一組,進行自學材料二,時間是7min。 教師巡回指導,組織討論,通過問題提示,鼓勵學生合作共同歸納該實驗的結論。請同學讀課件內容描述a~b,d—f,e—g過程,誰來補充?(a—b在光下,密閉的鐘罩下的植物和燃燒的蠟燭是互利的。d~f在光下沒有蠟燭,植物無法生存。e~g在光下,沒有植物,蠟燭無法燃燒。)請同學讀課件內容描述a~c,e~h過程,誰來補充?(a—c說明在光下,密閉的鐘罩下的植物和小鼠是互利的。e~{在光下,沒有植物,小鼠無法生存。)本實驗的結論是什么?(植物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等等) 3.材料三:20世紀,希爾的實驗。 學生每6個人一組,進行自學材料三。時間是3min。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學生討論,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觀看課件提出以下問題:你能描述實驗的過程嗎?(取植物的綠色葉片研磨過濾后,放到兩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在陽光下和黑暗中,陽光下的有氣泡產生。)該實驗中,進行了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的變量是什么?實驗的現象有什么不同?該實驗的結論是什么?(有光照時,有氣體產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植物在光照下產生氣體;等等) 4.三個實驗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與水,氧氣,二氧化碳,光照有關。請小組討論并完成教科書中第80頁圖6—4光合作用示意圖。用投影展示圖6—4光合作用示意圖的完成圖,(如下圖)請兩名學生代表講解圖I和圖Ⅱ。(掌聲鼓勵)引導學生對比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點。 參照上圖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意義。即:植物從外界獲得水和二氧化碳,在體內積累有機物,釋放出氧氣;植物把太陽能變成化學能。 5.用投影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說出其中的6個要素。請學生討論——嘗試用公式的形式表達光合作用。用投影展示學生總結的公式并請學生代表進行講解。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運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的?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取得那些新成果?各小組相互補充,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發和感受。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內容,理清思路,實驗證明的光合作用的要素——概念及表達方式——意義和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