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第四章第三節單細胞生物 教學目標 l描述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重點) 2.描述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特點。(重點) 3.熟悉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方法。 4.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教學重難點 l描述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 2.描述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特點。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內容。 (2)采集和培養好草履蟲,供課堂觀察使用。 2.教師準備 (1)準備實驗《制作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的材料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干凈的紗布、草履蟲、自來水等。 (2)根據課本第50頁準備實驗《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的材料用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知道了許多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一些生物體本身只有一個細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單細胞生物》。下面同學們用培養的草履蟲做《制作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的實驗,再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 二、探究過程 (一)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 方案一: 學生兩人一組。 ①練習制作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 ②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對照課本中的《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圖》,對比歸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 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方法步驟,觀察角度等。組織討論,通過問題提示,鼓勵與同學合作共同歸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要提出的問題有: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時應注意些什么?怎樣做才更容易成功?對其他同學的做法有何建議?你看到了草履蟲的哪些形態結構? 方案二: 學生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模型,自學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對照課本中的《草履蟲形態結構圖》對比歸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草履蟲身體的哪端是前端?為什么? (二)草履蟲的生命活動特點 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每6人一組分組討論“草履蟲的各部分結構起什么作用?”,然后總結出草履蟲的生命活動特點,再由每組小組長發言,教師歸納出草履蟲的生命活動特點。由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引申總結出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 (三)單細胞生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的探究。 學生4人一組。 嘗試提出有關草履蟲對各種刺激可能產生反應的問題。 1.學生第1—5實驗小組: (1)討論、分析、提出假設。 (2)假設:草履蟲逃避食鹽這種刺激。 (3)實驗:①實驗材料:草履蟲。②實驗過程:取一潔凈的載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帶有草履蟲的培養液,另一端滴上一滴清水,并使培養液和清水如圖連接。在放鹽粒的一側先放少許棉纖維,然后在棉纖維外面再放食鹽粒。 (4)預期(3min后)。 (5)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預期結論]草履蟲逃避食鹽這種刺激[ 2.學生第6—10實驗小組: (1)討論、分析、提出假設。 (2)假設:草履蟲趨向肉汁這種刺激。 (3)實驗:①實驗材料:草履蟲。②實驗過程:取一潔凈的載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帶有草履蟲的培養液,另一端滴上一滴肉汁,并使培養液和肉汁如圖連接。 (4)預期(3min后)。 (5)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預期結論]草履蟲趨向肉汁這種刺激。 3.全班學生根據兩個預期結論,分析討論“草履蟲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是怎樣的?”進而提出“單細胞生物對環境變化如何反應?” [結論]單細胞生物能趨利避害,適應環境。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特點——單細胞生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作業 請學生課下采集單細胞植物,觀察其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并總結出單細胞動物和單細胞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課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自己動手制作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然后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興趣很高,自己觀察到的知識也就掌握得特別牢固。在學習草履蟲的生命活動特點時,讓學生自學,然后討淪勵口以總結,學生們都積極發言,熱烈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