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1.2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內容;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關鍵能力: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科學分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堅定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堅定唯物主義立場,反對唯心主義 2.科學精神:結合中西方著名哲學家的名言,理解和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樹立科學思想。 基礎梳理 1.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 2. 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際活動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的基本問題。人類從事的活動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_____________問題。 3.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_____________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決定著他們對其他問題的回答。 4.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展開的。 5. 唯物主義認為,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是派生的,先有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決定意識。 6.唯心主義認為_______是本原。不是_______決定_______,而是_______決定_______。 7.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_______基本形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觸發來說明世界的好印象,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的物質形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___________看作世界的本原,從而使唯物主義克服了原先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過,他把自然科學的___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元素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___________,因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局限。 10. 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認為___________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___________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 11. 唯心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 主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_______(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 13.客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_______(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________________的外化和表現。 14. 在哲學史上,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從派別上漲,哲學史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易錯提示 1.通過“思維的眼睛”,我們能夠揭示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 ) 答案:√ 2.不可知論完全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答案:× 解析: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才叫不可知論。 3.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哲學的基本派別。(?? ) 答案:× 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4.“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說明客觀事物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 答案:× 解析:“死生由命、富貴在天”,這說明天命這種客觀精神主宰世界,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而不是認為客觀事物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故題中命題錯誤。 5.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都會推動唯物主義的發展。( ) 答案:√ 6.認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過是人們的一些主觀感覺和印象的觀點是可知論,具有主觀唯心主義的成分。( ) 答案:× 解析: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7.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 答案:× 解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8.“存在就是被感知”與“理生萬物”體現的是同一哲學思想。(?? ) 答案:× 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體現的是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理生萬物”體現的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9.“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體現的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 ) 答案:× 解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體現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10.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也就是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 答案:× 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深化探究 1.南北朝時,以齊國宰相蕭子良為首的一批社會名流迷信佛教,宣揚人死后精神不滅。官員范縝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本癫贿^是人體的一種作用,從屬于形體,形體存在則精神存在,形體消亡則精神消失。蕭子良幾次組織眾人與他辯論,都被他駁倒。 (1)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科學精神) (2)范縝和蕭子良觀點各屬于哪個哲學派別?他們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科學精神) 2.英國著名哲學家貝克萊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庇幸淮?別人問他:“貝克萊先生,假設您站在懸崖邊上,閉上您的眼睛,您敢縱身一躍嗎?”貝克萊先生啞口無言。王夫之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的主要觀點是“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1).貝克萊、王夫之兩人的觀點分屬于什么哲學基本派別? (2).這兩種哲學基本派別的基本觀點分別是什么? 3.對于世界的本原問題,古今中外有很多種說法。 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氣所構成的物質實體,“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 恩格斯: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 (1)上述三人的觀點分別屬于哪種哲學形態?三種觀點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2)對伽森狄的觀點所代表的哲學形態,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隨堂訓練 1.“沒有景物,何來感情”與“沒有感情,何來景物”兩者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B.是否承認客觀世界的可知性 C.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意識 D.是否承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2.杭州一名小學生在作文中指出,吳承恩撰寫的《西游記》有一個很大的“知識漏洞”,那就是遍布西域各國的美食竟然絕大多數是“中餐”,而且主要都是吳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飯、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頭、蘿卜幾乎是師徒四人每頓必點菜品。這從一個方面說明( ) ①意識在本質上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②意識的內容主要取決于人們的反映方式 ③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帶來內容的多樣性 ④意識的內容根源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辨率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哲學的基本問題角度看,我國成功發射高分辨率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說明( ) ①存在決定思維 ②思維和存在相互依賴 ③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觀點中,能夠反映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內容的是( ) A.生則有息,息則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 B.氣凝為形,蘊發為光,竅激為聲,皆氣也 C.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的存在 D.生之有長,長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時之代謝矣 5.世界上永遠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遠不可知之物。這種觀點屬于( ) A.徹底的不可知論 B.不可知論 C.不徹底的可知論 D.可知論 6.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流溢說”認為,認識是從物體流溢出來的物質經過感官通道引起的,柏拉圖的理念論則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上述觀點( ) ①體現了哲學兩大基本派別的觀點分歧 ②均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 ③均圍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展開 ④都認為思維能夠正確地反映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呂氏春秋?蕩兵》中寫道:“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贝伺e悖在( ) A.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B.辯證的否定觀 C.錯誤地肯定一切 D.否定舊事物 8.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世界上有棕色熊貓嗎?有人說:“沒有,因為我至今只看到過黑白熊貓,從未見過棕色熊貓。”下列說法與該判斷方式屬于同一哲學流派的是( ) ①物是觀念的集合 ②感覺是與外界隔離的屏障 ③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④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參考答案 基礎梳理 1.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意識和物質的關系 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 2. 無法回避 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3. 人與世界 基本性質 方向 4. 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 5. 物質 意識 物質 意識 物質 6. 意識 物質 意識 意識 物質 7. 三種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8. 某一種或某幾種 水氣火土 樸素 直觀色彩 9. 原子 物質結構 機械運動 機械性 形而上學性 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10. 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物質 客觀實在性 11.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12. 人的主觀精神 人的主觀精神 13. 客觀精神 客觀精神 14.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辯證法 形而上學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深化探究 1.答案:(1)“形”指存在,“神”指思維。 (2)范縝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其主要觀點是存在決定思維,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蕭子良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其主要觀點是思維決定存在,思維是世界的本原。 2.答案: 解析:8答案(1)貝克萊、王夫之的觀點分屬于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2)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3.答案:(1)王夫之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伽森狄的觀點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恩格斯的觀點屬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三種觀點都是唯物主義,都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伽森狄的觀點代表的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從而使唯物主義克服了原先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過,它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 解析:(1)首先要注意設問中的關鍵詞:“哪種哲學形態”“共同之處”。然后結合材料回答即可。 (2)評價伽森狄的觀點所代表的哲學形態,首先確定伽森狄的觀點所代表的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然后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合理性與局限性角度辯證分析作答即可。 隨堂訓練 1.答案:C 解析:“沒有景物,何來感情”認為客觀事物決定人的感情,“沒有感情,何來景物”認為人的感情決定客觀事物,兩者的根本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意識,C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A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是否承認客觀世界的可知性,即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B、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C。 2.答案:B 解析:《西游記》中西域各國的美食絕大多數是“中餐”,而且主要還都是 吳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這表明意識的內容來自生活實踐,意識是對 客觀存在的反映,①④符合題意?!叭Q于人們的反映方式”即由人們 的反映方式決定,②說法錯誤。意識由物質決定,意識內容的多樣性 本質是客觀存在的多樣性,排除③。故選B。 3.答案:B 解析:我國成功將高分辨率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體現了存在決定思維,也說明 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符合題意;思維依賴于存在,存在 不依賴于思維,思維和存在不是相互依賴的關系,②錯誤;并不 是所有的思維都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正確的思維才是對存在 的正確反映,④錯誤。 4.答案:C 解析: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內容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A強調天地化生萬物的過程,與題意不符。B體現的是世界的本原問題,不符合題意。C屬于不可知論的觀點,符合題意。D體現的是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不符合題意。 5.答案:D 解析:“世界上永遠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遠不可知之物”強調事物是可以被認識的,體現了可知論,A、B、C均不符合題意,本題選D。 6.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傲饕缯f”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理念論是客觀唯心主義,二者體現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的觀點分歧,都圍繞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展開,①③符合題意。柏拉圖的理念論是客觀唯心主義,②排除。認為思維能夠正確地反映存在是可知論,兩種觀點不涉及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④排除。 7.答案:A 解析:形而上學的否定觀是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噎廢食形象地體現了形而上學的否定觀,A符合題意。 8.答案:A 解析:因為至今只看到過黑白熊貓,從未見過棕色熊貓,所以就否定棕色熊貓的存在,這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①②所屬 哲學流派與之相同。③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④屬于古代樸素唯 物主義觀點,均不符合題目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