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強國【背景材料】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3、《決定》:“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決定》: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教材知識連結】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統籌兼顧,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3、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5、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6、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8、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9、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文化奇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10、天涯若比鄰(七彩文化、天涯共明月)1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典型設問】1、價值判斷: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所以現代化建設必須以文化建設為中心。這句話對嗎,為什么?(錯誤。現代化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見教材的102頁。)2、為什么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走文化強國之路?(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日益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不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P1000)綜合觀察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文化建設既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2)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必須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文化建設為我國經濟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P111)(3)加強文化建設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4)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5)加強文化建設是解決現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6)加強文化建設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利于發展教育與科學,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3、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青少年應如何做?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科學文化素質。(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膽吸收和利用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堅決抵制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腐朽文化。(3)積極宣傳先進文化和參與學校、社會、社區開展的各種先進文化創建活動。努力成為文化發展的踐行者、傳播者,同破壞文化發展的行為作斗爭。(4)要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崇高理想,把個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艱苦奮斗,不斷創新。發揚奉獻精神,樹立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責任。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始終以道德楷模為榜樣,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從自身做起,遵紀守法,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4、我國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1)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2)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優先發展教育與科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3)發展先進文化既要批判地繼承我國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大膽地吸收和利用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設和發展先進文化的主陣地。(4)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等。(5)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態度進行交流和對話。以一種世界的開放的眼光,尊重每個民族文化的傳統和個性,促進文化的共同繁榮和發展。(6)大力發展先進文化,要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要鼓勵創作更多健康文明、向上、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要弘揚主旋律,堅持先進文化對各種思潮的引領,從總體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質量;要發現、宣傳、樹立好模范人物,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社會主義文明道德風尚。5、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有何意義?(1)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2)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3)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4)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偉大民族精神.(5)有利于深化改革開放(6)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等等。 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