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1、以球門為參照物、學生、足球與球門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我們說這些物體是運動的。房屋、樹木與球門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我們說它們是靜止的。 2、判斷一個物體運動或靜止時,總要選取另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時,物體是運動的;位置隨時間沒有發生改變時,物體是靜止的;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相對的。 3、物體的運動狀態具有相對性。我們坐在教室里,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我們也是在運動的。世界是運動的,靜止是相對的。 4、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需要用參照物、方向和距離來確定。 5、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6、通過大家的畫圖和描述,我們發現平直軌道上行駛的火車百米賽跑的運動員、從樹上落下的蘋果都在做直線運動。 7、除了直線運動,物體還有哪些運動方式? 答:物體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根據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8、前進的輪胎有幾種運動方式? 答:輪胎的運動包含轉動和直線運動等運動方式。 9、分析腳的運動、乒乓球的運動、螺旋槳的運動包含幾種運動方式。 答:運動員的的運動方式包含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等;直升飛機的螺旋槳既有轉動又有隨飛行路線進行的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等;乒乓球的運動方式有轉動、向前的曲線運動等。 10、我們在操場上進行的跑步、跳遠、踢毽子等體育運動,它們各包含著幾種運動方式呢? 答:各種體育活動中分別包含著一種或幾種不同的運動方式。 11、如果要進行一場200米的比賽,雨燕用4秒鐘可以到達終點,獵豹需要8秒鐘,短跑運動員需要20秒左右、而一只蝸牛最少要用20個小時。 12、我們班要選拔短跑運動員,誰跑得最快?有幾種方法可以比較兩個同學跑步的快慢? 答:判斷學生跑得快慢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大家都跑10秒鐘,看誰跑的遠。 13、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越短,跑得越快;在相同時間內,跑過的路程越長,跑得越快。 14、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通過速度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快,物體運動得也就越快。計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時間”。 15、交通工具為我們的出行帶來很大的方便,通常情況下,我們根據路程的遠近、速度的快慢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隨著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們可選擇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多。 16、火車是我們出行時比較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國的高鐵是國家名片,高鐵運行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安全、快速、舒適的出行體驗,更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 17、汽車在行進中常需要停止、啟動、加速、減速…這些都是汽車不同的運動狀態。 18、實驗名稱:如何讓靜止的小車動起來。 實驗方法: ①使用繩子向前拉小車,讓小車動起來; ②把塑料尺掰彎,緊挨小車,松手后靠尺子的彈力讓小車動起來; ③在小車上綁一塊磁鐵,用另一塊磁鐵吸引,讓小車運動起來; ④用手向前推小車,讓小車動起來。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我們可以使用拉力、弾力、磁力、推力等讓靜止的小車動起來。 19、在小車的行進中,我們給它施加外力,可以改變小車運動的速度、方向,也可以使小車停止運動。 20、研究摩擦力如何改變小車的運動狀態。 實驗方法: A.將一條毛巾放在桌面上,在毛巾上放一斜面、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測量小車在毛巾上的滑動距離。 B.將毛巾換成棉布,重復以上步驟。 C.將棉布換成木板,重復以上步驟。 結論: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使物體啟動或停止。 21、推測:如果水平面沒有摩擦力、小車將會怎樣運動?它的運動狀態還會改變嗎? 答: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22、給腳蹬施加力,腳蹬的轉動帶動大輪盤轉動,通過鏈條帶動后輪轉動;自行車剎車系統能夠增大摩擦力,能夠使自行車快速停下來,其科學原理是物體間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3、保齡球為什么能擊倒球瓶? 答: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能夠對其他物體產生影響。運動的保齡球能擊倒球瓶,說明它具有能量。 24、運動物體的能量眼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一定,質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質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25、行駛中的汽車、疾速下落的物體,它們具有很大的能量,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可能會對人造成傷害。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26、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我們稱它為動能。 27、在生活中,存在著聲能、光能、熱能、電能、磁能、化學能等各種能量形式,能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28、我們可以用擊、拍打、吹氣等多種方法使不同的物體發出聲音。 29、用橡皮錘擊音叉的叉股,仔細傾聽音叉發出的聲音,觀察叉股有什么變化,用手摸一摸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覺。 答:手摸音叉的時候感覺有些發麻。 30、用發聲音叉接觸平靜的水面,觀察水面出現的現象。 答:用發聲音叉接觸平靜的水面,音叉放在水里會濺起水花。 31、在小鼓上撒一些紙屑,輕輕地敲擊鼓面,觀察紙屑出現的現象。 答:在小鼓上撒一些紙屑,輕輕地敲擊鼓面,鼓面上的紙屑跳動起來。 32、把鋼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邊,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壓鋼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開手,使它發出聲音,觀察鋼板尺會有什么變化。 答: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壓鋼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開手,鋼板尺來回運動。 3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4、觀察生活中能發聲的物體,找出發聲物體振動的部位并做好記錄。 答:我們的喉發聲——聲帶振動;蟋蟀發聲——翅膀振動;音響發聲——喇叭振動;小提琴發聲——琴弦振動;風聲——空氣振動等。 35、探究空氣能否傳聲。 方法: ①把小鬧鐘放在玻璃罩內,聽一聽鬧鐘的聲音; ②用抽氣筒慢慢抽出玻璃內的空氣,聽一聽鬧鐘聲音有什么變化; ③取下抽氣筒,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觀察鬧鐘聲音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實驗中,隨著玻璃罩內空氣越來越少,鬧鐘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最后就幾乎聽不到了;當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時,聲音又逐漸變大。 實驗結論:聲音可以依靠空氣向各個方向傳播。 36、固體傳聲的實驗 實驗方法: A.把音叉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錘敲擊音叉使其發出聲音,把耳朵貼在桌面邊緣,聽一聽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 B.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細繩,另一端系在鐵棍的一端,把細繩拉直,把耳朵貼在鐵根另外一端。輕輕敲擊音又,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 注意事項:輕輕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的聲音小一些,盡量使旁邊的人聽不到聲音。 實驗結論: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向不同方向傳播。 37、液體傳聲的實驗。 實驗方法: A.把兩個石塊放在水中,互相輕輕敲擊。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聲。音 B.把長氣球裝滿水放在桌面上,把連接音叉的細繩系在氣球一端,把繩拉直,把耳朵貼在氣球另外一端。輕輕敲擊音叉,聽一聽,看看是否能聽到音叉的聲音。 注意事項:輕輕敲擊石塊,盡量不濺出水花,保持實驗環境整潔。 實驗結論: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向不同方向傳播。 38、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和液體中向不同的方向傳播。 39、制作土電話 制作方法:準備兩個紙杯,將紙杯底各打一個小孔,分別將棉線兩端塞入杯中,在棉線兩端綁上牙簽,用來固定。 ②注意事項:棉線要拉直,要與杯底垂直;說話的學生聲音要小,避免其他學生通過外界直接聽到聲音。 40、如果我們把棉線換成其他的材料,比如尼龍線、塑料軟管等等,聽一聽,通話效果是否有變化? 答:聲音可以通過棉線、尼龍線、軟管里的空氣傳播,不同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 41、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航天員怎樣互相傳遞信息呢? 答: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航天員要借助于電子通信設備,將聲音轉換成無線電波進行通話。 42、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大表示聲音強,音量小表示聲音弱。 43、音叉發聲強弱的實驗方法。 ①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細繩用膠帶固定在音叉叉股頂端。 ②用橡皮錘輕輕敲擊另一個叉股,觀察泡沫小球振動的幅度及音叉發聲的 大小。 ③用橡皮錘使勁敲擊叉股,觀察泡沫小球振動的幅度及音叉發聲的大小。 ④實驗反復進行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44、小鼓發聲強弱的實驗方法。 ①在小鼓鼓面上放一些紙屑。 ②輕輕敲擊鼓面,觀察紙屑跳動的高度及鼓聲的大小。 ③用力敲擊鼓面,觀察紙屑跳動的高度及鼓聲的大小。 ④反復實驗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45、鋼板尺發聲強弱的實驗方法。 ①用手將鋼板尺按在桌邊,讓尺子伸出桌外15厘米。 ②用手指輕輕向下撥動鋼板尺,觀察尺子振動的幅度及發出聲音的大小。 ③用手指用力向下撥動鋼板尺,觀察尺子振動的幅度及鋼板尺發聲的大小。 ④實驗反復進行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46、聲音的強弱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48、當敲擊不同的琴板時,發出聲音的高低不同。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調來表示,有的音調高,聲音比較尖銳,叫做高音;有的音調低,聽上去比較低沉,叫做低音。 49、鋼板尺發聲高低的實驗方法。 ①將鋼板尺按在桌邊,讓尺子伸出桌外15厘米。 ②用手指向下撥動鋼板尺,辨別音調高低,觀察尺子的振動。 ③調整鋼板尺的位置,使其伸出桌外的長度縮短為5厘米。 ④用相同的力撥動鋼板尺,辨別音調高低,觀察尺子的振動。 ⑤實驗反復進行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50、橡皮筋發聲高低的實驗方法。 ①把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兩根橡皮筋分別套在長度相同的塑料尺上,用鉛筆把橡皮筋支起來。 ②用手指輕輕撥動細橡皮筋,辨別音調高低,觀察橡皮筋的振動。 ③用相同的力撥動粗橡皮筋,辨別音調高低,觀察橡皮筋的振動。 ④實驗反復進行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51、紙片發聲高低的實驗方法 ①用手拿住紙片的一端,把另一端搭在齒輪組的大齒輪上。 ②轉動手柄,使大齒輪轉動并撥動紙片,辨別音調高低,觀察紙片的振動。 ③用相同的速度轉動手柄,使小齒輪轉動并撥動紙片,辨別音調高低,觀察紙片的振動 ④實驗反復進行3次,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52、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的: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53、計算機音頻軟件在播放聲音時,則可以把聲音轉換成波形圖來直觀表現。波形圖縱向的高度代表振動的幅度,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波形圖橫向的疏密代表振動的快慢,聲波越密說眀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髙;聲波越稀疏說明振動得越慢,音調越低。 53、聲音是生活中傳遞信息的方法之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世界。物體振動產生聲音,再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 54、耳是人體重要的聽覺器官,人耳從外到內由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和聽神經組成,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的半透明薄膜。 55、當聲音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時,鼓膜隨聲音振動起來,把聲音信號傳遞到聽小骨,聽小骨把信號通過耳蝸傳給聽神經,最后聽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56、耳是人體重要的聽覺器官,如果耳朵受到傷害可能會引起聽力下降,甚至失聽覺。 57、怎樣保護聽力? 答:保護聽力,我們應做到:①不用力扭耳廓;②不用尖銳的工具耳屎;③盡量避開噪聲,聽到巨大的聲音(例如雷聲、炮聲)時要張口,避免震破鼓膜;④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洗澡、游冰后要把外耳道內的水擦干凈,以免引起中耳炎;⑤預防鼻炎、咽炎。鼻、咽與中耳相通,如果鼻、咽發炎,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損傷聽小骨或使鼓穿孔等。 58、人們經常借助一些工具傾聽微弱的聲音,比如聽診器是醫生常用的診斷用具,它可以收集和放大從心肺部或其他臟器發出的聲音。 59、聽診器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傳導部分(膠管)及聽音部分(耳件)組成。胸件一般由金屬探頭制成,覆有膜片。 60、制作聽診器的方法 (1)用漏斗代替聽診探頭,把氣球皮緊在漏斗上,用膠帶固定。 (2)把乳膠管一端套在漏斗頸口,另一端用筆管尾塞堵住,做成耳塞(如果找不到中間有孔的筆管尾塞也可以省略。) 61、聽診器的原理是什么? 答:聽診器胸件上的膜片就和鼓膜一樣,心跳聲會引起膜片振動,繼而引起聽診器內密封的空氣振動,再通過耳塞進入人耳,我們就聽見心跳聲了。 62、除了微小的聲音不容易被我們發覺外,還有一些聲音是人耳聽不到的,比如次聲波和超聲波,它們超出了人耳的聽覺范圍,所以我們聽不到這兩種聲音。 63、次聲波和超聲波相關知識 答:(1)大象用次聲波進行交流;(2)人們利用超聲波診斷身體疾病;(3)臺風和海浪摩擦會產生次聲波,所以人們可以利用儀器監測次聲波,從而預警臺風;(4)利用超聲波清洗非常復雜精細的零件。 64、我們周圍有很多聲音,優美的聲音令人心情舒暢;但有些聲音卻使人心煩意亂,形成噪聲污染,干擾我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甚至影響人體的健康。 65、哪些聲音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呢? 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比如尖銳的哨聲、同學們的打鬧聲或者音樂課上的樂曲聲過大,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 66、噪聲的主要來源包括交通工具、工業機器和建筑機械,這些設備在工作和運行的時候經常會產生大量的噪聲。另外,人們在一些社會活動中,比如集會、體育比賽或娛樂場所產生的喧鬧聲也是噪聲。家用電器在工作時也會發出強弱不同的噪聲。 67、0分貝是我們剛剛能聽到的最弱的聲音;10分貝相當于微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房間里的聲音在2040分貝左右,是比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討論交談的聲音約為4060分貝;大聲唱歌約為60-80分貝;重型卡車行駛的聲音約為8090分貝;風鎬的工作聲約為90-110分貝飛機起飛或降落時的聲音約為110-130分貝。 68、噪聲會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產生哪些危害? 答:聲音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人們的睡眠和休息;70分貝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嚴重影響聽力引起神經衰弱、頭疼、血壓升高等疾病;超過130分貝的聲音甚至會引起鼓膜破裂而導致聽力喪失。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和消減噪聲。 69、把10粒黃豆放入塑料瓶里,搖動瓶子的時候會發出響亮的聲音。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弱瓶子發出的聲音? 答:輕輕搖動瓶子可以減小聲音,這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利用報紙包住瓶子可以減弱噪聲,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用手捂住耳朵或佩戴耳塞可以減弱噪聲,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70、我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消減噪聲。 71、在生活中,人們怎樣利用這些方法消減噪聲? 答:在室內裝修時人們一般利用密封性好的雙層門窗,或者采用軟裝飾比如鋪地毯、安裝膠墊等方法減少噪聲。在劇院、演奏廳、音樂教寶內壁安裝多孔性(或纖維性)材料制成的吸音板,表面比較粗糙,可以有效地吸聲降噪。高架橋上的隔音板、汽車排氣筒上的消音器也是采用了多層、多孔結構;街道上茂密的樹冠,耳塞外面的海綿套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噪聲。 72、無噪聲教室除了要避開周圍環境的噪聲、改進教室的結構和材料來減少噪聲傳播進來以外,還需要教室里面的同學也要注意輕聲低語,不大聲喧嘩,減少室內噪聲的強度,以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73、電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便利? 答:電可應用在照明、制冷、做飯、洗、取暖、交通、工農業生產等很多方面。電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同時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74、停電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沒有了電,電器會全部停止工作,部分工農業會停產,大部分交通工具會停止運行,互聯網也將沒有信號,通信中斷,電梯停止運行,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75、手搖發電機是由搖把、皮帶、永久磁體、線圈、換向器、導線組成的,人們通過轉動把進行發電。 76、除了手搖發電機發電之外,常見的發電方式主要有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 77、從發電廠發出電,經過高壓輸送、變電站降壓和低壓輸送最后到達用電場所。 78、電池的銅帽(或寫有“+”"的一端)是電池的正極,另一端的鋅片(或寫有“-”的一端)是電池的負極。 79、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螺紋構成,燈泡的螺紋部分與燈絲的引線的一端相連,螺紋底部的錫點與燈絲的引線的另一端相連。 80、用導線將電池的兩個點(正、負極)與燈泡的兩個點(金屬螺紋、錫點)分別連起來,像這樣用導線將燈泡的兩個點與電池的兩個點分別相連就形成了閉合回路。 81、形成閉合回路時,燈泡為什么會亮呢? 答:小燈泡、導線和電池連接后形成閉合回路時,燈絲中有電流通過,小燈泡就會發光。 82.?為了使用起來更安全、方便,通常在實驗中要把電池放入電池盒,小燈泡放入燈座,并用開關控制燈泡的亮與滅。 83.?怎樣把這些元件連接成電路呢? 答:①在電池盒的兩端各連接一根導線,把電池安裝到電池盒里。②把小燈泡安裝在燈座上。 ③用導線把電池盒、燈座、開關連接起來。 ④閉合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與滅的情況,并適當調試。 84、連接電路時需要注意:①先把開關的閘刀扳起,電路連接完畢,經檢查無誤后,再按下開關刀;②燈泡接入燈座時,一定要使燈泡的尾部和燈座下的金屬片相接觸;③把電池接入電池盒時,應先將電池的尾部(負極)壓在電池盒內的彈簧片上,再把電池的正極壓入電池盒內。 85.觀察電池、金屬線和燈泡,試著將它們連接起來,記錄金屬線連接電池和燈泡不同部位時的發光情況,把使燈泡發光的成功連接方式畫下來。 示例:??燈泡:金屬線 ? ? ??????:電池 86.觀察實驗室開關的構造,怎樣將開關與燈泡、電池和導線連在一起,用開關控制燈泡的亮與滅,試著畫下來。 示例:燈泡:金屬線 ? ? ??????:電池???????????????:開關 (1)開關分開時,燈泡不亮。? ?(2)開關閉合,燈泡亮起。 87.模仿實驗室開關的構造,用常見的材料做一個簡易開關,并把它連接到電路中,檢驗開關的作用。 答:可以用兩個全屬材料做開關的通斷點,選用絕材料做逹接通電點的裝置。當閉合電路或接通開關時,電路中的小燈泡亮起。當切斷或分開開關時,電路中的小燈泡不亮。 88.根據前面的電路知識設計一個使多盞燈亮起來的電路,并試一試用實物連接。畫出自己設計的電路示意圖。 示例:???? :燈泡???????????:導線 ? ? :電池???????????????:開關? ?89、能使燈泡發光的物體可以導電,不能使燈泡發光的物體極不易導電。 90、金屬鑰匙、曲別針等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木頭梳子、塑料直尺等極不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 91、用驗電球檢驗電流非常靈敏,驗電球內部是由電源和燈組成的電路,可以檢測人體是否導電。用兩只手分別接觸驗電球的金屬部分,觀察燈是否會亮。如果燈變亮,說明能導電;如果燈不亮,說明不能導電。通過實驗證明人體和水也是導體。 92、導體、絕緣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觸電事故,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安全用電。 93、發電廠輸送的高壓電和生活中的交流電電壓遠遠超過了人體的安全電壓,使用不當或電器老化等都會引發用電事故。 94、我們家中使用的電的電壓是220伏,人體安全電壓在于燥情況下為36伏,在潮濕的情況下為12伏,220伏遠遠大于人體能承受的安全電壓。如果人不小心觸到220伏的電,容易致殘或死亡。 95、要避免用電事故,就要養成安全用電的好習慣。 96、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放電現象。在室外遇到雷電天氣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答:(1)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2)遠離建筑物外露的水管、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3)不宜在大樹下躲避雷雨,如萬不得已,則須與樹干保持3米距離,下蹲并雙腿靠攏;(4)如果在雷電交加時,頭、頸、手處有媽蟻爬走感,頭發豎起,說明將發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同時要迅速除去身上佩戴的金屬怖品和發卡、項鏈等;(5)如果在戶外遭遇雷雨,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并將雙腳合攏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物以外的地面上,因為水能導電。(6)在戶外躲避雷雨時,應注意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更易遭到雷擊。 97、如果我們發現有人觸電了或家用電器著了火,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后向家中大人求救,并視情況及時打120急救電話或19火警電話。 98、觀察巖石特點時需注意:①每組先給采集到的巖石編號,例如1、2、3等;②觀察巖石在硬度、紋理、光澤、顏色上各有什么特點。 99、不同巖石具有不同的表面特征,不同的分類標準也可能將一塊巖石劃分到不同的類別中。 100、認識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 從硬度、顏色、表面花紋、顆粒結構等多個角度觀察具有代表性的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 觀察方法:①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巖石的表面花紋。 ②由于巖石表面一般都被風化了,不容易觀察準確,可以通過將巖石敲碎、觀察巖石新的斷裂面來了解巖石的顏色、顆粒等特征。 ③對照巖石硬度級別相關資料,用以小刀成指甲刻劃巖石的方法判斷巖石的硬度。 101、巖石的特征和成因有著密切的關系,按照巖石的成因,地質學家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花崗巖是一種巖漿巖,砂巖屬于沉積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由于巖石的成分和成因不同,形成了不同形態和性質的各種巖石。 102、巖石標本盒該如何制作呢? 制作巖石標本盒的方法: (1)制作標本盒。選擇高3-4厘米左右的塑料盒或紙盒,用硬紙板把內部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小隔室。 (2)放入巖石標本。在每個小隔室的底部放入棉花或海編,把自己收集到的巖石分類后放入小隔室內。 (3)制作資料卡。給每塊巖石制作一張資料卡片,記錄巖石的名稱、特點、采集人、采集時間和采集地點。將制作好的資料卡片貼在對應巖石的小隔室內。 103、用巖石制作的物品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華表、石獅、石制茶幾面、石制建材等。 104、古代人和現代人都喜歡選擇使用巖石做雕塑和建筑材料,是因為巖石取材方便、種類紫多、特點各異,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和加工巖石制品。 105、我們經??吹接没◢弾r制成的石桌和石,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灰色,也有的是粉黃色。 106、花崗巖主要是由長石、云母、石英等礦物組成。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 107、礦物的特征有很多,我們可以從礦物的形狀、顏色、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進行觀察。 108、觀察礦物時需注意要求:(1)觀察前,小組要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保證每個同學都有動手的機會,并確定觀察的三種礦物;(2)觀察時,將三種礦物放在一起,按順序依次觀察,操作的同學要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3)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的結果。 109、礦物的用途十分廣泛,例如,水晶常被用來制作裝飾品;從礦物中提煉黃金制作首飾;食鹽作為一種礦物還可以食用等。你還知道哪些礦物的用途? 110、黑云母,用于建材行業、消防行業、生產電焊條等;超細云母,用于生產塑料、涂料、油漆、橡膠等;方解石,用于化工、水泥等行業,在治金工業上用作熔劑,在建筑工業方面用來生產水泥、石灰,在食品中用作添加劑;滑石,最柔軟,是制作玻璃的原料。 111、我們知道包含有用礦物并具有開采價值的巖石叫礦石,有的礦石中包含豐富的金屬礦物(出示銅礦石、鐵礦石、鋁礦石等金屬礦物標本的圖片)。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已經知道從礦物中提煉銅和鐵,鑄造銅器和鐵器。 112、除了銅和鐵,還有很多金屬的獲取都需要經歷復雜的冶煉過程,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所以我們要珍惜金屬物品。 113、礦產資源一股都被埋藏在地層里,開采礦產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 114、開采金屬礦產的過程模擬實驗方法 A.每個小組組建一個“礦業公司”去開采金屬礦產,給“礦業公司”起個名字。 B.選取兩種不同的礦物,分別稱量后將礦物名稱和質量記錄在紙條上將紙條放入寫有“礦業公司”名稱的信封,交給老師。 C.用水將熟石膏和好,在泡沫望料杯里倒入一層熟石膏,加入礦物1,再加一層熟石膏,在熟石膏上再加礦物2,礦物2上面再加一層熟石膏,做成“礦石體”。 D.把“礦石體”放置24小時,使它堅固,并從杯中取出。把不同“公司”開采的“礦石體”混放在一起,再隨機分給各小組,讓學生想辦法把“礦物”開采出來,稱量其質量并做好記錄。 115、當“礦物”被從“礦石體”中開采出來后,剩下的廢棄物質就是“礦渣”,礦渣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116、有些金屬制品是由兩種或者多種金屬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古代的青銅和現代的不銹鋼等都是合金。鋼鐵、鋁合金、銅合金等都是合金。 117、我們知道金屬制品和大理石等都來自于礦產,礦產資源在我們的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較低,而且有些礦產資源還面臨著枯竭的危險。 118、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按用途可以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產。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再生過程非常緩慢。 119、礦產資源有哪些用途?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礦產資源? 答:(1)礦產資源的用途可以分為冶煉金屬、建筑材料、制作生活用品、醫藥化工原料、雕刻工藝品幾方面。(2)①宣傳保護礦產資源的政策法規,宣傳保護礦產資源的行為;②樹立礦產資源節約意識,從小事做起,節約礦產資源③加強礦產資源回收再利用,優化資源配置;④監督有關礦產資源管理法規的執行情況,舉報不合理的亂采挖。 120、陽光下我們會看到物體的影子。 121、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 實驗方法: ①打開手電筒,觀察沒有擋光的手時是否有影子。 ②打開手電筒,用手擋住光,觀察是否有影子。 ③變換各種手勢,觀察手影怎樣變化。 122、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影子。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發熱的恒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人和物都會產生影子。 123、在不同的時間,同一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是不一樣的。 124、制作一個觀察影子的模型的方法 ①在素描紙上用直尺和直角三角板畫兩條垂直相交的線。 ②在圖上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③將水筆筆桿用膠水固定在交點的位置上。 125、觀察影子實驗方法: ①將做好的模型放在太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平面上。 ②按照方位擺放模型。 ③分別在10點、11點12點、13點、14點和15點時,描繪出筆桿影子的位置和長度。 影子的長短和方向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126、一天中,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的變化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 127、古代人們就是利用這一規律發明了一種計時工具一日晷。128、日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計時工具,也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日晷中的“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被稱為日晷。日晷由針和盤組成,盤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安裝在晷盤中央與盤面垂直,通過針投影在盤面上的方向就能測定時間。 129、日晷包括底座、晷面、晷針。晷面上的刻度是均勻的,且圓周被平均分為24份。晷面與地面成一定角度,晷面與豎直面的夾角與本地的緯度相同。晷針穿過晷面,與晷面垂直。 130、如何將晷面上的圓分為24等份呢? 利用量角器,從0刻度開始,每15度畫一個度。 131、如何使晷面與豎直面的夾角與本地的地球緯度相同? 132、用90度減去當地的度數即為晷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度數。利用量角器,讓晷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等于該度數即可。 133、制作簡易日晷的方法。 (1)在硬紙板上用圓規畫大小適當的圓,標出圓心。 (2)選擇自已喜歡的方法將圓平均分為24等份,標上刻度。 (3)將面固定在水平底座上,調整面角度,使其與水平面的夾角等于本地緯度。 (4)將晷針(長吸管成子等)插入各面中心即圓心位置。 (5)將日晷擺放好,調整器針方向指向北方。 134、利用影子我們發明了很多東西,如古代計時工具日晷、皮影戲、手影游戲等,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和快樂。但是,影子有時候也會給人類帶來不便。比如,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燈下形成的影子就會覆蓋手術部位,給醫生的操作帶來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題,人們發明了一種燈,叫做無影燈。 135、無影燈下,影子真的消失了嗎? 無影燈設計的原理是利用多點光源效應,當一個物體被多個光源照射時,其中有些光源的光線被物體遮擋而產生陰影,但其他光源的光線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照射到這個陰影區域,這個區域的陰影就能夠被減弱或消除,最終形成無影區。 136、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蔚藍的天空和一望無際的大海,還可以領略山川廣布的丘陵和平原。 137、關于地球的形狀,古人提出了“蓋天說”“渾天說”“宣夜 說”等宇宙思想,但這些都僅僅停留在直覺或猜想的層面。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可以總結為:從直覺(“蓋天說”、天圓地方)到猜想(“渾天說”“宣夜說”),從猜想到驗證(麥哲倫環球航行)再到確認(地球衛星照片),最終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球體。 138、生活中有沒有證明地球形狀的事例? 在海邊看離岸的船只,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桿,說明海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平面;遠觀高塔時,看不到塔身的全部等。 139、我們生活的地球實在是太大了,盡管我們的腦海里有地球的模樣,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輕易看到它的全貌的,為了認識和研究地球,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比例縮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40、認識地球儀:①地球儀繞“地軸”運動。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地軸”與地球儀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地軸”和球體通過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 ②在地球儀上,有一條將“地球”平均分成南北兩個半球的圓周線,即赤道。與赤道平行的圓周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③在地球儀上,還有許多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半圓弧線,叫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④經線和緯線構成了經緯網,利用經緯網能夠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⑤地球儀上還有圖例,示陸地、海洋、國家位、洲界等。 141、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測量和描繪越來越準確。 142、由于地球表面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因此地球表面是一個極不規則的曲面,但相對于整個地球而言,這些高低起伏的變化是微小的。在現代測量技術的幫助下,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是一個接近正圓的、表面凹凸不平的橢球體。 143、地球表面的不同區域顏色是不同的,藍色的是海洋,綠色和淺黃色的是陸地。 144、地球上的陸地主要分為七部分,也稱作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海洋主要分為四部分,也就是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45、各大洋從大到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46、我們認識了大洲和大洋的形狀及大小,其中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 147、“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農歷初三時月亮的形狀。 148、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我們看到它有時是一輪圓月,有時是道細細的銀邊。 149、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29天。記憶小口訣:“上上西西,下下東東”即“上弦月出現在上半夜的西半天,亮面朝西。下弦月出現在下半夜的東半天,亮面朝東”。 150、我們看到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山脈和高山,比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亮上的山脈都是環形山。 151、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地球儀模擬地球,用箔紙包起來的小球模擬月球,使月球繞地球轉動,觀察現象。 152、月球本身不能發光,明亮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的光。 153、路口的交通信號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通設施,在有信號燈的路口我們才能更安全地通過。 154、佳通信號燈模型制作方法: ①在包裝盒上剪出合適的洞,固定開關和吸管(立柱)。 ②將燈泡上的金屬絲插入紙板,并在紙板反面分別與導線接牢固。 ③分別將連接紅、黃、綠燈的導線穿進相應顏色的吸管里。 ④將連接紅、黃綠燈導線的一端分別接入對應開關的金屬片上。 ⑤將電池盒接入電路。 ⑥將電池盒與導線放入包裝盒內,完成制作。 155、實現自動控制: ①準備好制作工具和材料 ②組裝支架 ③組裝信號燈 ④編寫程序下載到單片機 ⑤連接電路 ⑥實現自動控制信號燈的亮與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