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2021七下·嵊州期末)小王寒假到下圖所示某區域進行研學活動。讀圖,回答問題。1.小王沿著圖中甲--乙鐵路線前進,沿途最有可能看到( )A.馬賽人傳統村莊 B.現代化的大牧場C.可愛羊駝和駱馬 D.精彩水上木偶戲2.回國后,小王在研學體會中對該區域經濟發展有如下思考。可行的是( )①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采礦業大②充分發揮大牧場的優勢發展現代畜牧業③利用噴灌和滴灌技術大力發展綠洲農業④利用大象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旅游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B2.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根據題意,小王所在的區域是澳大利亞,小王沿著圖中甲--乙鐵路線前進,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現代化的大牧場。其他不在這個國家。馬賽人傳統村莊,應該在肯尼亞,可愛羊駝和駱馬,應該在秘魯。精彩水上木偶戲,在越南。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題意,針對澳大利亞發展經濟,可行的是:①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采礦業大,②充分發揮大牧場的優勢發展現代畜牧業,①②,正確。③利用噴灌和滴灌技術大力發展綠洲農業,這個在以色列。④利用大象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旅游業,不可行,沒有大象。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2021七下·嵊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蔚山:汽車工業發達,韓國政治的心臟B.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C.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D.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答案】D【知識點】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蔚山:汽車工業發達,韓國政治的心臟,錯誤,韓國的首都是首爾。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錯誤,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利亞。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錯誤,巴黎的標志性建筑是艾菲爾鐵塔。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于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爾鐵塔得名于設計它的著名建筑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埃菲爾鐵塔是巴黎最“離經叛道”的典型建筑之一 。4.(2021七下·嵊州期末)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職權正式從制度上分配給三省,也把以前皇室濫用之權重新交還政府。從而使得既保證了政治機制的正常運轉,又保證了專制皇權的權威。這一措施意味著( )A.廢除了丞相 B.創設了“三司”C.完善了科舉制 D.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職權正式從制度上分配給三省,也把以前皇室濫用之權重新交還政府”說明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AB兩項是宋太祖實行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完善了科舉制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2021七下·嵊州期末)下圖A、B朝代的共同點有( )A.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B.都有改革選官制度,用八股取士C.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D.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仔細觀察題干圖片,A、B分別指的是隋朝、元朝,聯系所學,隋朝結束了北朝的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元朝結束了遼宋夏金的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隋朝和元朝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A項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隋朝是漢族政權,不符合題意;B項都有改革選官制度,用八股取士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八股取士是在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符合題意;D項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隋朝和元朝都是統一政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2021七下·嵊州期末)馬克思認為“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下列能為該觀點提供佐證的是( )①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醫學等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軍制和法律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學④澶淵之盟有力維護遼宋長久和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可知,反映的是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進的民族,結果被先進民族文明所征服。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軍制和法律和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學能為題干觀點提供佐證。C項②③能為題干觀點提供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的主旨,領會馬克思闡述理論的內涵,結合選項現象及其影響分析。7.(2021七下·嵊州期末)“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而是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這一“政治設計”是指( )A.重文輕武 B.設置通判 C.設轉運使 D.文化專制【答案】A【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而是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這一“政治設計”是重文輕武。為防止唐末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A項重文輕武是題干中“政治設計”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為防止唐末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8.(2021七下·嵊州期末)萬歷三十六年,他從福建莆田引來甘薯種在上海載種,取得成功,此后根據自己的經驗推廣,并在自己撰寫的純農業書中加入此類獨特研究成果。該書最有可能是( )A.《本草綱目》 B.《幾何原本》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徐光啟熱衷于新作物的試驗與推廣。當聽到閩越一帶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從莆田引來薯種試種,并取得成功。隨后寫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廣甘薯種植。再經過整理,收入《農政全書》。A項《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的藥物學巨著,不符合題意;B項《幾何原本》是徐光啟與意大利人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是一部反映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發展狀況的科技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農政全書》最有可能是題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徐光啟的主要成就。結合基礎知識作答即可。9.(2021七下·嵊州期末)某作者認為,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該作者旨在說明活字印刷術( )A.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 B.未能推動中國社會根本轉型C.經蒙古人的西征傳播 D.有助于世界文化發展和傳播【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從“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中可以看出,活字印刷術對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影響不大,未帶來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變革。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未能推動中國社會根本轉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理解。10.(2021七下·嵊州期末)下圖所示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合理的是( )創設內閣 設立軍機處 戚繼光抗倭 雅克薩之戰A.繁榮與開放的大時代 B.民族關系和社會變化C.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 D.專制加強和民族融合【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專制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清朝軍機處的設置是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創設內閣”“ 設立軍機處” 體現了皇權加強。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明朝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基本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戚繼光抗倭”“ 雅克薩之戰”體現了反對外來侵略。AB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最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二、綜合題11.(2021七下·嵊州期末)美國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生產。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甲為 山脈,據圖中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流向,判斷美國本土的地勢特征是 、 高 低。(2)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位于圖中的 地區(填字母),據圖分析該地區成為這些農產品主產區的自然條件,并說明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答案】(1)落基山脈;東;西(西、東);中間(2)C;平原面積廣,耕地多;美國本土大部分處在北溫帶,且三面臨海,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其特點是用機械種莊稼。【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根據給出的美國本土簡圖分析,圖中甲為落基山山脈,據圖中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流向,判斷美國本土的地勢特征是東西高中間低。(2)、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位于圖中的 C地區(填字母),該地區平原面積廣,耕地多;美國本土大部分處在北溫帶,且三面臨海,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用機械種莊稼。【點評】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12.(2021七下·嵊州期末)對外交流史在中國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統治者都把市舶貿易作為增加國家收入的重大問題,而采用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甚至派官員直接去海外招商。……作為中國傳統外銷商品的絲綢,其生產重心在唐代中后期已轉移至南方江浙一帶,唐末以后發展為新興外銷商品的陶瓷,其主要生產也特別集中在東南地區。……南宋《夢粱錄》載:“自入海門,便是海,芒洋無畔……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 ……代中國的瓷器生產達到鼎盛階段,并且大量外銷,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都曾發現大量的宋代瓷器。——摘編自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史》材料二:摘記一:1759年底清廷制定的《防范外夷規條》,形成一整套保守的外貿管理體制。《規條》包括:永行禁止夷商住廣東省越冬,夷人到粵需居行商對其管束稽查,查禁借領外夷資本及雇請漢人役使,禁止外夷雇人傳遞信息,派營員對夷船進泊處進行彈壓稽查。——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史》摘記二:中國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國,不與外界接觸,其開化之程度已足稱完備;若令其與世界民族相見則知識殊形缺乏。——馬戛爾尼《乾隆英使覲見記》摘記三:英國使團中的孩童對中國人用手工而不用機器采煤感到驚訝。英國人為他們的軌道和鐵皮運煤小車而自豪。——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1)指出材料一中宋代海外貿易狀況,并簡析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結合材料說明這一政策產生的影響,并綜合材料一、二,談談在對外交流方面對我們的啟示。【答案】(1)狀況:宋代海外貿易繁榮; 原因:政府支持海外貿易;經濟重心南移;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政策:閉關鎖國。影響: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教育、科技落后于西方(或: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啟示:堅持對外開放。【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宋代的海外貿易,要求具備根據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國的瓷器生產達到鼎盛階段,并且大量外銷,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都曾發現大量的宋代瓷器。“可見,宋代海外貿易繁榮。材料一”宋代統治者都把市舶貿易作為增加國家收入的重大問題,而采用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甚至派官員直接去海外招商。“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材料一” 作為中國傳統外銷商品的絲綢,其生產重心在唐代中后期已轉移至南方江浙一帶,唐末以后發展為新興外銷商品的陶瓷,其主要生產也特別集中在東南地區。“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經濟重心南移;材料一” 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本題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要求具備識記史實的能力。根據材料二“摘記一“”摘記二“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對外來侵略起到了一定的防衛作用,但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第三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狀況:宋代海外貿易繁榮; 原因:政府支持海外貿易;經濟重心南移;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政策:閉關鎖國。影響: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教育、科技落后于西方(或: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啟示:堅持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海外貿易,清朝的閉關鎖國。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宋代海外貿易,清朝的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13.(2021七下·嵊州期末)從變革創新中觀國家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工具革新][制度革新]元世祖將全國分十個行省,由中書省直轄的山東、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稱“腹里”,有關事務由中書省下轄六部掌管。中書省和行中書省以下的行政區劃為路、府、州、縣,其長官均稱達魯花赤。這是我國政治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乾隆年間,該制做法是把呈報的“靈童”選擇數名,將其姓名、生年月日,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簽上,誦經7日后,放入特制的金瓶內,由駐藏大臣親臨監視在眾僧前抽簽,然后呈請中央批準,方為有效。——朱紹候《中國古代史》(1)請分別指出上圖所示的生產工具。(2)順應時代的革新,促進國家的發展。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闡述這一觀點。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1)圖①:曲轅犁;圖②:筒車;圖③:秧馬(2)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知識點】開元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唐宋時期的農業工具的名稱。唐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創制了新型的農業生產工具,圖①是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造的曲轅犁;圖②是唐朝創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車;圖③是宋代用于插秧的秧馬。(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如: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故答案為:(1)圖①:曲轅犁;圖②:筒車;圖③:秧馬。(2)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演進情況及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1 / 1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2021七下·嵊州期末)小王寒假到下圖所示某區域進行研學活動。讀圖,回答問題。1.小王沿著圖中甲--乙鐵路線前進,沿途最有可能看到( )A.馬賽人傳統村莊 B.現代化的大牧場C.可愛羊駝和駱馬 D.精彩水上木偶戲2.回國后,小王在研學體會中對該區域經濟發展有如下思考。可行的是( )①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采礦業大②充分發揮大牧場的優勢發展現代畜牧業③利用噴灌和滴灌技術大力發展綠洲農業④利用大象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旅游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七下·嵊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蔚山:汽車工業發達,韓國政治的心臟B.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C.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D.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4.(2021七下·嵊州期末)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職權正式從制度上分配給三省,也把以前皇室濫用之權重新交還政府。從而使得既保證了政治機制的正常運轉,又保證了專制皇權的權威。這一措施意味著( )A.廢除了丞相 B.創設了“三司”C.完善了科舉制 D.完善了三省六部制5.(2021七下·嵊州期末)下圖A、B朝代的共同點有( )A.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B.都有改革選官制度,用八股取士C.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D.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6.(2021七下·嵊州期末)馬克思認為“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下列能為該觀點提供佐證的是( )①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醫學等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軍制和法律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學④澶淵之盟有力維護遼宋長久和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1七下·嵊州期末)“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而是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這一“政治設計”是指( )A.重文輕武 B.設置通判 C.設轉運使 D.文化專制8.(2021七下·嵊州期末)萬歷三十六年,他從福建莆田引來甘薯種在上海載種,取得成功,此后根據自己的經驗推廣,并在自己撰寫的純農業書中加入此類獨特研究成果。該書最有可能是( )A.《本草綱目》 B.《幾何原本》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9.(2021七下·嵊州期末)某作者認為,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該作者旨在說明活字印刷術( )A.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 B.未能推動中國社會根本轉型C.經蒙古人的西征傳播 D.有助于世界文化發展和傳播10.(2021七下·嵊州期末)下圖所示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合理的是( )創設內閣 設立軍機處 戚繼光抗倭 雅克薩之戰A.繁榮與開放的大時代 B.民族關系和社會變化C.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 D.專制加強和民族融合二、綜合題11.(2021七下·嵊州期末)美國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生產。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甲為 山脈,據圖中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流向,判斷美國本土的地勢特征是 、 高 低。(2)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位于圖中的 地區(填字母),據圖分析該地區成為這些農產品主產區的自然條件,并說明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12.(2021七下·嵊州期末)對外交流史在中國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統治者都把市舶貿易作為增加國家收入的重大問題,而采用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甚至派官員直接去海外招商。……作為中國傳統外銷商品的絲綢,其生產重心在唐代中后期已轉移至南方江浙一帶,唐末以后發展為新興外銷商品的陶瓷,其主要生產也特別集中在東南地區。……南宋《夢粱錄》載:“自入海門,便是海,芒洋無畔……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 ……代中國的瓷器生產達到鼎盛階段,并且大量外銷,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都曾發現大量的宋代瓷器。——摘編自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史》材料二:摘記一:1759年底清廷制定的《防范外夷規條》,形成一整套保守的外貿管理體制。《規條》包括:永行禁止夷商住廣東省越冬,夷人到粵需居行商對其管束稽查,查禁借領外夷資本及雇請漢人役使,禁止外夷雇人傳遞信息,派營員對夷船進泊處進行彈壓稽查。——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史》摘記二:中國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國,不與外界接觸,其開化之程度已足稱完備;若令其與世界民族相見則知識殊形缺乏。——馬戛爾尼《乾隆英使覲見記》摘記三:英國使團中的孩童對中國人用手工而不用機器采煤感到驚訝。英國人為他們的軌道和鐵皮運煤小車而自豪。——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1)指出材料一中宋代海外貿易狀況,并簡析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結合材料說明這一政策產生的影響,并綜合材料一、二,談談在對外交流方面對我們的啟示。13.(2021七下·嵊州期末)從變革創新中觀國家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工具革新][制度革新]元世祖將全國分十個行省,由中書省直轄的山東、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稱“腹里”,有關事務由中書省下轄六部掌管。中書省和行中書省以下的行政區劃為路、府、州、縣,其長官均稱達魯花赤。這是我國政治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乾隆年間,該制做法是把呈報的“靈童”選擇數名,將其姓名、生年月日,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簽上,誦經7日后,放入特制的金瓶內,由駐藏大臣親臨監視在眾僧前抽簽,然后呈請中央批準,方為有效。——朱紹候《中國古代史》(1)請分別指出上圖所示的生產工具。(2)順應時代的革新,促進國家的發展。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闡述這一觀點。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根據題意,小王所在的區域是澳大利亞,小王沿著圖中甲--乙鐵路線前進,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現代化的大牧場。其他不在這個國家。馬賽人傳統村莊,應該在肯尼亞,可愛羊駝和駱馬,應該在秘魯。精彩水上木偶戲,在越南。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題意,針對澳大利亞發展經濟,可行的是:①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采礦業大,②充分發揮大牧場的優勢發展現代畜牧業,①②,正確。③利用噴灌和滴灌技術大力發展綠洲農業,這個在以色列。④利用大象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旅游業,不可行,沒有大象。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答案】D【知識點】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蔚山:汽車工業發達,韓國政治的心臟,錯誤,韓國的首都是首爾。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錯誤,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利亞。巴黎:位于塞納河畔,盧浮宮是其標志性建筑,錯誤,巴黎的標志性建筑是艾菲爾鐵塔。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于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爾鐵塔得名于設計它的著名建筑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埃菲爾鐵塔是巴黎最“離經叛道”的典型建筑之一 。4.【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職權正式從制度上分配給三省,也把以前皇室濫用之權重新交還政府”說明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AB兩項是宋太祖實行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完善了科舉制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仔細觀察題干圖片,A、B分別指的是隋朝、元朝,聯系所學,隋朝結束了北朝的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元朝結束了遼宋夏金的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隋朝和元朝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A項都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隋朝是漢族政權,不符合題意;B項都有改革選官制度,用八股取士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八股取士是在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都是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朝代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符合題意;D項都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不是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隋朝和元朝都是統一政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和元朝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可知,反映的是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進的民族,結果被先進民族文明所征服。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軍制和法律和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學能為題干觀點提供佐證。C項②③能為題干觀點提供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的主旨,領會馬克思闡述理論的內涵,結合選項現象及其影響分析。7.【答案】A【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而是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這一“政治設計”是重文輕武。為防止唐末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A項重文輕武是題干中“政治設計”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為防止唐末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8.【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徐光啟熱衷于新作物的試驗與推廣。當聽到閩越一帶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從莆田引來薯種試種,并取得成功。隨后寫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廣甘薯種植。再經過整理,收入《農政全書》。A項《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的藥物學巨著,不符合題意;B項《幾何原本》是徐光啟與意大利人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是一部反映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發展狀況的科技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農政全書》最有可能是題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徐光啟的主要成就。結合基礎知識作答即可。9.【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從“中國的‘活字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中可以看出,活字印刷術對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影響不大,未帶來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變革。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未能推動中國社會根本轉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理解。10.【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專制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清朝軍機處的設置是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創設內閣”“ 設立軍機處” 體現了皇權加強。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明朝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基本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戚繼光抗倭”“ 雅克薩之戰”體現了反對外來侵略。AB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最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皇權加強和抵御外侵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1.【答案】(1)落基山脈;東;西(西、東);中間(2)C;平原面積廣,耕地多;美國本土大部分處在北溫帶,且三面臨海,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其特點是用機械種莊稼。【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根據給出的美國本土簡圖分析,圖中甲為落基山山脈,據圖中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流向,判斷美國本土的地勢特征是東西高中間低。(2)、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位于圖中的 C地區(填字母),該地區平原面積廣,耕地多;美國本土大部分處在北溫帶,且三面臨海,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用機械種莊稼。【點評】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12.【答案】(1)狀況:宋代海外貿易繁榮; 原因:政府支持海外貿易;經濟重心南移;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政策:閉關鎖國。影響: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教育、科技落后于西方(或: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啟示:堅持對外開放。【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宋代的海外貿易,要求具備根據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國的瓷器生產達到鼎盛階段,并且大量外銷,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都曾發現大量的宋代瓷器。“可見,宋代海外貿易繁榮。材料一”宋代統治者都把市舶貿易作為增加國家收入的重大問題,而采用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甚至派官員直接去海外招商。“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材料一” 作為中國傳統外銷商品的絲綢,其生產重心在唐代中后期已轉移至南方江浙一帶,唐末以后發展為新興外銷商品的陶瓷,其主要生產也特別集中在東南地區。“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經濟重心南移;材料一” 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表明宋代海外貿易繁榮原因是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本題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要求具備識記史實的能力。根據材料二“摘記一“”摘記二“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對外來侵略起到了一定的防衛作用,但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第三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狀況:宋代海外貿易繁榮; 原因:政府支持海外貿易;經濟重心南移;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2)政策:閉關鎖國。影響: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教育、科技落后于西方(或: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啟示:堅持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海外貿易,清朝的閉關鎖國。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宋代海外貿易,清朝的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13.【答案】(1)圖①:曲轅犁;圖②:筒車;圖③:秧馬(2)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知識點】開元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唐宋時期的農業工具的名稱。唐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創制了新型的農業生產工具,圖①是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造的曲轅犁;圖②是唐朝創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車;圖③是宋代用于插秧的秧馬。(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如: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故答案為:(1)圖①:曲轅犁;圖②:筒車;圖③:秧馬。(2)曲轅犁、筒車、秧馬這些生產工具的革新,促進了農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朝的金瓶掣簽制,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發展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的革新能促進國家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演進情況及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